正文 第03节
等我临了钻进一辆出租汽车,感到浑身不得劲儿。我吩咐司机至少把我送到“卡尔和艾米”的老家。我们一开到那个街区,事情可简单了。只消跟着来宾们走就行。门口竟然还张着个帆布蓬呢。布久,我走进—座庞大的褐色沙石砌的旧建筑,有个长得很俊俏的、头发灰里泛紫色的妇人迎上前来,她问我是新娘还是新郎的亲友。我说是新郎—方的。“喔,”她说,“我们反正把男女双方的客人混在一块啦。”她没节制地笑着,把我领到一个很拥挤的特大房间中一把折叠椅边,看来这是唯一的空座了。关于这间房里所有具体的细节,十三年来,我头脑里始终是一片空白。除了室内挤得水泄不通而且热得叫人气都透不过来这一点外,我只记得两桩事:就在我的背后有一架风琴在演奏,还有坐在我正右边椅子上的那妇人朝我转过身来,起劲地像话剧演员那样高声耳语道,“我叫海伦-西尔斯本!”根据我们座位的地点来看,我估计她不是新娘的母亲,但为了稳妥起见,我微微一笑,和蔼可亲地点点头,正要开口说我是什么人,但他有礼貌地把一个手指按在嘴唇上,我们俩便都朝前望去。这时大致是三点钟。我闭上眼睛,小心翼翼地等待这风琴手从一般的配乐转入《洛恩格林》中的《婚礼进行曲》①。
我现在不大清楚接下来的那—小时又—刻钟是怎么过的。只有一件重要的事实是清楚的:根本没有转入《婚礼进行曲》。我记得有一小撮分散在室内各处的陌生人时不时鬼鬼祟祟地扭过脸来看什么人在咳嗽,我还记得我右边那妇人又用同样的相当欣喜的耳语跟我说话了。“准是给什么事儿耽搁了。”她说。“你可曾见过兰克尔法官?他脸相像个圣徒。”我还记得那风琴有一度竟希奇古怪而简直不顾死活地从巴赫的乐曲转到罗杰斯和哈特②的一支早期创作的歌曲。然而总的说来,我这段时间内不得不硬忍住了一阵阵咳嗽,心里一次次想象着上医院去,以此安慰自己,打发时间。我在这屋里那段时间里,始终担惊受怕地想着:我眼看就要咯血,或者至少要折断一根肋骨,尽管我绑着一层橡皮膏的紧身胸衣。等到四点二十分或者换一种更直截了当的说法,所有的合乎情理的希望都成泡影后——一小时又二十分钟——,那位没有成婚的新娘子,低着头,由父母亲在两旁扶着走出那座大厦,娇弱无力地被带下—大段石级,来到人行道上。然后看来简直是手把手地被安置在一辆汽车里,那是排成双行、等待在人行道边的许多租来的豪华的黑色汽车中的第一辆。这时刻的场面异常鲜明生动——这是小报界最喜爱报道的场面。因此,跟一般这种情况那样,有许许多多目击者来凑热闹,因为参加婚礼的来宾们(包括我在内)已经一群群地从大厦中涌出来,尽管保持着富有教养的样子,却是心怀警惕,更不必说吃惊得圆睁着双眼了。如果说这场面竟然多少带着几分缓解人的痛苦的作用,那得归功于气候本身。六月的阳光酷热而炫眼,有如在干百万盏闪光灯的直接照射下,以至这简直像病人般的新娘步下那些石级时,她脸容上最模糊不得的地方竟然模糊起来。
——————
译注:
①瓦格纳的歌剧《洛恩格林》中的《婚礼进行曲》已被广泛用作新人行婚礼时的前奏曲。
②美国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1902~1979)于1919年结识洛伦茨-哈特((1895~1943),开始合作,先后创作过不少音乐喜剧,由哈特作歌词。其中有不少插曲成为流行歌曲。
当这新娘乘坐的汽车从现场至少在形体上一消失踪影,人行道上的紧张气氛——尤其是在人行道边上,那帆布篷的出口那一带,那儿,就拿我本人来说吧,正在磨蹭着哪——发生变化了,变成了一派混乱状态,大可被比作相当正常的礼拜堂会众散出来时的情况,这是说,如果这大厦是座礼拜堂,而这天是礼拜大的话。跟着,猛孤丁地传来了着重有力的话——据说是新娘的艾尔大叔宣布的——说观礼的宾客们可以使用停在人行道边上的那些汽车;这是说,不管举行还是不举行喜庆宴会,改变还是不改变原来的计划。如果我左右近邻的反应可作准绳的话,这个建议被—致看作一种美好的姿态。然而,不言而喻的是,要等那一小撮令人望而生畏的人——所谓新娘的“直系亲属”——搭乘他们所需的交通工具离开了现场,这些汽车才能“使用”。于是,人们像塞住在瓶颈口那样莫名其妙地耽搁了一阵子(这段时间里,这也奇怪,我却钉住在原处不动),这帮“直系亲属”确乎开始退场了,一辆车多则六七人,少则三四人。我看出,人数的多少要根据先占住车厢者的年龄、态度和屁股的大小来决定。
不知听了哪一位临别时的提议(这可显然是提得很干脆的),我突然驻守在人行道边,就在那帆布篷的出口处,一心一意地扶人上汽车了。
我如何会被挑中来担任这个职司,这值得略加推敲。就我所知,那位选拔我来干这工作的身分不明的中年活动家,一点儿也没料想到我乃是新郎的弟弟。所以,合乎逻辑的看法是,由于其他远为缺乏诗意的原因挑中了我。那是一九四二年。我二十三岁,应征入伍,参加陆军还不久。依我看,纯然是由于我的年龄、我那身军服以及草绿色军服给我的那分显而易见的乐于助人的神气,使我毫无疑问地适于临时充当看门人。
我不但是二十三岁,而且是个显然智力迟钝的二十三岁的青年。我记得当时我胡乱地把人塞进汽车,什么技巧都说不上。恰恰相反,我假装真诚,像个军校学员般摆出一副一心—意地克尽厥责的神气来从事这工作。实际上,干了几分钟后,我再清楚不过地发觉自己专门在满足年龄较大、身材较矮、个头较肥的那一代人的需求了,而我那套抓住胳膊朝车厢里送、再砰的关上车门的表演竟然带着更加十足虚伪的势头了。我开始表现得像个手脚异常敏捷、万分讨人喜欢的害着咳嗽病的青年巨人了。
然而那天下午的气候呀,至少可以说是热得叫人难熬,而我这分差使能够给我的好处在我看来似乎越来越没有眉目了。尽管那帮“直系亲属”简直不见减少,我却趁—辆刚装满人的汽车从人行道边启动的当儿,猛孤丁地一头扎进车去。这一扎啊,我的脑袋直撞在车顶上,咚的一声,非常响亮(说不定正是现世报)。盘踞在车内的人中有一个不是别人,正是我那爱打耳喳的新交海伦-西尔斯本。她马上对我毫无保留地表起同情来。这咚的一声明摆着响彻了整个车厢。不过年龄正当二十三,我这种青年啊,对肉体在公开场合受到损伤的反应,除非是颅骨破裂,总不外是像低能儿那样发出一声空洞的笑声而已。
汽车朝西开,简直可说是笔直开进傍晚那西天大敞着的熔炉。它一直朝西驶过了两条横马路,开到麦迪逊大街①,就朝北一个急转弯。我感到好像靠了这位无名氏司机的了不起的机敏和技巧,我们大家才免得被卷进太阳那可怕的烟道。
——————
译注:①南北向大街,处于第四街(其北段名公园大街)及第五街之间。
在麦迪逊大街上起初朝北驶过四五条横马路时,汽车里谈的话主要限于“我没有挤着您吗?”和“我一辈子从没感到这样热过”这—类。我从早在人行道边偷听到的相当多的话里得悉,这个一辈子从没感到这样热过的人正是新娘子的伴娘。她是个健壮的娘们,约摸二十四五岁。穿件粉红软缎礼服,头发上缀着个人造的莫忘我花小花环。她带着鲜明的运动员气质,说不定一两年前她还在学院里主修体育呢。她手握一束栀子花,搁在膝上,好像是个放掉气的排球。她坐在车厢后座,屁股挨屁股地坐在她丈夫和一位头戴大礼帽、身穿燕尾服的小个子老头之间,此人拿着一支没点燃的哈瓦那雪茄。西尔斯本太太和我占着中座折叠式座位,彼此朝里弯的膝盖挨在—起,但没有猥亵的意味。有两回,我扭回头去对那小老头瞟上一眼,这纯然是出于赞赏,毫无任何其他的理由。我刚才往车厢里装人,开着车门让他上车的时候,—时冲动,巴不得把他整个儿抱起来,轻轻地塞进打开的车窗。他真是个小不点儿,身高一定不会超过四英尺九、十,但既不好算侏儒也不好算矮子。进了汽车,他坐着只顾—本正经地朝前瞪着眼。我第二次扭回头去看他时,留意到他燕尾服的翻领上有个污点,非常像肉汤的陈迹。我还留意到他那顶大礼帽和车厢天花板足足距离四五英寸之多。……不过总的说来,上车后的头几分钟里,我仍旧主要念念不忘自己的健康状况。除了害着肋膜炎并头部撞伤以外,我还犯了疑心病,自以为得了脓毒性咽喉炎。我坐着,偷偷摸摸地把舌尖朝后卷,去探察那块我怀疑受到病害的地方。我记得,当时正紧盯着前面看,看着司机的颈背,上面满是疖疤,像幅立体地图,突然我那坐同样的折叠座的伙伴对我说话了:“刚才在屋里我没机会问你。你那可爱的母亲近况如何?你不就是迪基-布里根扎吗?”
在她提问的当儿,我的舌头正探索地朝后卷,已舔着了软颚。我把它收回来,咽下—口口水,转身来对付她。她五十岁光景,穿着时髦,雅而不俗。她脸上涂着厚厚一层脂粉。我回答说不——我不是。
她冲着我把眼睛微微一眯,说我长得活脱是西莉业-布里根扎的孩子。看这嘴角。我装出一副表情,企图表示这种认错人的过失是人人都会犯的。我继续瞪着司机的颈背看。车子里一片静寂。我想换个场面看看,就朝窗外望去。
“你觉得陆军怎么样?”西尔斯本太太问道。来得突兀,存心交谈。
在这节骨眼上,正巧短短一阵咳嗽发作了。等咳嗽一停,我尽量麻利地朝她转过身上,说我结交上了一大帮弟兄。由于我腰际横隔膜处紧绑着橡皮膏,要朝她的方向车转身去,对我说来有点儿小困难。
她点点头。“我看你们全都是好样的,”她说,说得有点模棱两可。“你是新娘还是新郎的朋友?”她接着问,轻巧地触及实质问题了。
“哦,说实话吧,我确实不好说是哪一方的朋友——”
“你还是别说你是新郎的朋友,”那伴娘从汽车后座岔断了我的话。“我恨不得把双手卡住他,卡他两分钟光景。只消两分钟,完全够了。”
西尔斯本太太旋转身去对这发言人笑笑,时间很短暂,但旋足了—百八十度,她这就又望着前面了。事实上我们俩都来回转了一下,几乎是行动一致的。考虑到西尔斯本太太只朝后转了短短一刹那,那她赐予伴娘的这—笑可算是中座折叠椅上的杰出表演了。这一笑异常生动,足以对普天之下所有年轻人表明无限的忠诚和支持,但最主要还是对这一位活力满身而口没遮拦的当地的代表人物而发的,跟这年轻女人,说不定她也至多只由人马马虎虎地介绍了一下,如果说曾经被介绍过的话。
“多狠心的娘们,”一个男人格格地笑着说。于是西尔斯本太大和我又转回身上去。说这番心里话的是伴娘的丈夫。他坐在我的背后,他妻子的左边。他跟我交换了短短的一瞥,这种毫无表情、非同志式的瞥视,在这暴饮暴食的一九四二年,很可能只有在军官和小兵之间才能交换。他是通信兵部队的中尉,头戴一顶非常有趣的空军部队驾驶员的帽子——有帽舌,但帽顶里头的金属垫圈给拿掉了,这样通常能赋予戴者某种勇猛的神气。然而,拿他的情况来说,这帽子压根儿没达到这个要求。看来它什么作用也没有起到,仅仅使我感到自己那顶特大的大盖帽着实像是有人从垃圾焚化炉里性急慌忙地抢救出来的丑角戴的玩意儿而已。他脸色灰黄,而且基本上带着一副懦怯相。他在冒汗,前额、上唇,甚至鼻尖上都在冒,多得无以复加,简直叫人难以置信,以至需要服用—片盐片的程度。“我娶了个六县中最最狠心的娘们,”他对西尔斯本太大说,又公开地轻轻笑了一声。出于对他军衔的自发尊敬,我差—点跟着他笑起来——这是一种短促、空洞的陌生人兼应征入伍者的笑声,它将清楚地表明我拥护他和车内所有的其他人,不反对任何人。
“我说的是真心话,”伴娘说。“只消两分钟——完全够了,老兄。嘿,我巴不得能把我这两只小手——”
“得了,喂,别激动,别激动,”她丈夫说,仍旧带着丈夫对妻子迁就迎合的情绪,这种情绪显然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别激动就好了。你可以多活几年啊。”
西尔斯本太太又朝后座转过身去,对伴娘报以一笑,这笑容简直带着封对方为圣徒的意味。“哪一位见到他有什么亲人来参加婚礼吗?”她柔声提问,把“他”这个人称代词稍微念得着重一点儿——但没有超出十足有教养的程度。
伴娘的回答音量大得足以致人死命:“没有。他们全都在西海岸或者什么别的地方。我倒巴不得见到他们哪。”
她丈夫又格格地笑了一声。“你如果见到了要怎么办,宝贝儿?”他问——并不嫌弃地对我眨眨眼睛。
“哦,我也说不上来,不过我定会采取一点行动,”伴娘说。她左边传来的格格的笑声扩大了音量。“哦,我定会干的!”她不放松地说,“我是说,我定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我的天。”她讲得越来越富有自信了,仿佛发觉我们这些听得到她说话的人,受到了她丈夫的暗示,在她的正义感(不管多么幼稚或不切实际)之中感染到某些迷人的直率之处——某些令人振奋的东西。“我说不上来要对他们说些什么。说不定我只会唠叨上—通蠢话。不过我的天啊。老实说吧!我就是无法忍受看到有人干了伤天害理的事而不受惩罚。叫我不禁热血沸腾。”她一时中止了—切动作,等西尔斯本太太假装为之动情地朝她看一眼,给她捧场。这时西尔斯本太太和我都已在我们的座位上十二万分友善地朝后转了一百八十度。“我说的是真心话,”伴娘说。“你哪能只要你高兴就这么走南闯北地伤人家的感情啊。”
“我恐怕对这青年了解得很少,”西尔斯本太太悄悄地说。“说实话吧,我甚至跟他不认识。当我最初听说穆莉尔跟他订婚——”
“哪个见过他呀,”伴娘脱口而出地说。“连我也没见过他。我们排练了两次,而这两次都不得不由穆莉尔那可怜的爸爸来代替他,仅仅是因为他那架混帐飞机没法起飞。他本来应该搭—架陆军的混帐飞机在星期二晚上赶到这时①,可是在科罗拉多州,还不知是亚利桑那州,还不知是什么别的鬼地方下了雪,还是什么别的鬼名堂,结果弄到昨儿晚上,今天凌晨一点才到。跟着——就在这荒谬绝伦的一点钟——竟然老远地从卡岛或什么别的地方打电话给穆莉尔,要她到某—家鬼旅馆的休息室去跟他会面,以便他们好好谈谈。”伴娘表情十足地打了一个寒战。你们是知道穆莉尔的为人的。她对人心肠真好,情愿让别人和任何人来随意摆布。这一点叫我最恼火了。到头来吃苦头的总是这种人。……反正她就穿戴好了,钻进—辆出租汽车,坐在某个鬼休息室里跟他说话,直谈到早上五点缺一刻。”伴娘一时放掉了手中握着的栀子花,紧握两个拳头,从膝上举起来。“呀呀呀,我简直要气疯了!”她说。
——————
肖毛注:①“这时”,恐怕应该写作“这里”。
“哪家旅馆?”我问伴娘。“你知道吗?”我尽量使口气显得很随便,听上去好像我父亲也许在搞旅馆业,所以我对人们在纽约耽搁在何处感到兴趣是可以理解的,是出于孝心。实在我提这个问题简直没有什么用意。我仅仅或多或少地心有所思,不觉讲出口来而已,我感兴趣的是:我哥哥竟然不叫他未婚妻跟他在那套大可利用的空公寓里会面,却在一家旅馆的休息室里会面。这种高尚的邀请绝对不是违反他的性格的,但这仍然使我感到兴趣,有点儿兴趣。
“我哪会知道是哪家旅馆,”伴娘着恼地说。“反正是家旅馆。”她对我眼睛一瞪。“问这干吗?”她责问道:“难道你是他的朋友?”
她这瞪视里带着些分明是恫吓的神气。好像是由—个单枪匹马的女暴民发出的,纯然是由于时代不同了,并且生不逢辰,她才没有带放编结毛线的包,也看不到精采绝伦的断头台场面。①我一向对暴民感到惊恐,不管是什么样的暴民。“我们小时候在一起的,”我回答,讲得含糊其词,难以听清。
——————
译注:①指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的市民在街头看贵族一个个被送上断头台,妇女们在等待时编织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