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霜红室随笔》->正文

乔木之什

    乔木之什

    这里是南边,我在这里要说的乔木,当然是指早几天报上谈起的"南乔",

    也就是乔冠华。

    乔木本来是个笔名,而且是他到了香港以后才用开来的。在抗战初期,

    他在广州就一直用的是乔冠华这个名字。不过在朋友之间,无论是在当面或

    是背后,我们总惯称他"老乔"。只有当你连叫他三声老乔,他都不答应你,

    那时你才喝一声乔木或乔冠华,他必然抛下书本或是从沉思中惊醒,皱起两

    道浓眉,笑嘻嘻的走过来了。老乔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人物。

    报上说他与杨刚的哥哥杨潮一文一武。我不知杨潮学的是什么,但老乔

    在德国学的却是军事。也正因为这样,在抗战初期,他是四路军总部的参谋,

    那时四路军的政治部,是比较开明的,朋友之中如锺敬文、郁风、黄新波,

    都在那里任职。我们那时正在广州经营一家从上海搬过来的小型报,因此老

    乔很快的就同大家成了朋友了。

    老乔到香港来,是在广州沦陷以后的事。大约余双谋因为敌人一在大鹏

    湾登陆,自己没有几天就丢了广州,实在无法下台,为了和缓百粤父老的责

    难,便拨了一笔经费到香港来办报,继续鼓吹焦土抗战,这便是《时事晚报》。

    社址就在今日摆花街近荷理活道处。老乔是主笔,编港闻和负责采访的是梁

    若尘,我则承乏了副刊。

    《时事晚报》每天出纸一大张,编辑部和门市部都设在楼下,另在隔壁

    的楼上设有办事处和宿舍。老乔就住在这楼上。就是在这期间,我同他每天

    一定要见面了。楼上的宿舍本来是统间的,但主笔先生显然受到了优待,他

    的小铁床旁边多了一张小写字台和一座藤书架、用一架屏风拦着,构成了另

    一个小天地。就在这小小的桌上和书架上,愈来愈多的堆满了英文、日文、

    俄文和德文的书刊。老乔的外国语知识是相当广博的,除了本科德文以外,

    他又能读阅英文、法文、日文和俄文。那时英国还没有同德国宣战,香港还

    有一家德国通讯社海通社,老乔有时为了打听欧洲战事的新发展,时常用德

    语打电话到海通社去询问,这时我们在旁只听得出"呀,呀"之声,其余就

    什么都不懂了。有时,他高兴起来,也会双手揿着藤椅背,模仿日本军阀或

    德国纳粹首领的演说声调,用日语或德语高声读着他们"大放厥辞"的演说。

    也正是在这个小天地内,在那张小小的书桌上,老乔开始写他的"如所

    周知"的时评,开始用了"乔木"这个笔名。当时《时事晚报》并不是一张

    销路很好的晚报,但乔木的时局和国际情势分析文章却很快的不胫而走,不

    仅使得许多有眼光的读者刮目相看,就是华民署的新闻检查老爷也头痛起

    来,因为当时英国还没有同日本和德国宣战,一篇社论送检回来,平空就添

    了许多××和□冂。只要时间许可,老乔总是就了被删去的部分加以弥补,

    送去再检,如果仍不通过,就再改再送,直到送稿的人跑得满头大汗,发行

    部的人在楼下催着"埋版",老乔才悻悻的放下了今日已成为"如所周知"

    的那只风雷之笔。

上一页 《霜红室随笔》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