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老公末日来的[七零] 正文 第62章 说秘密

    第62章说秘密

    深秋天空格外高远,星子都愈发明亮,却也衬得山中黝黑一片,山林中传来各种奇怪的声音,有点瘆人。

    不过有封辰在身边,不只是唐圆不怕,季宏岳都觉得有安全感。

    封辰在山洞外燃起大堆篝火,取暖驱寒,还能烤地瓜、核桃松子栗子什么的。

    深秋的夜冷,山里就格外冷,篝火烤着前面热烘烘的,后背却冷飕飕的。

    封辰就坐在唐圆后面替她挡风,她若是累了冷了也能主动靠在他怀里。

    唐圆和季宏岳聊天,封辰帮唐圆捏核桃和松子吃。

    三只猴子在旁边咔嚓磕松子,间或吱吱喳喳不知道笑话谁。

    季宏岳把这些天的事儿告诉了两人,感慨道:“我以前费劲巴拉干不成的事儿,你们一篇稿子搞定了。”

    唐圆摇头,“咱不能吃十个包子饱了,就以为前面那九个是浪费吧?”

    前面那九个不吃,最后这个包子就是第一个呀。

    如果没有季宏岳、唐炳德以及社员们的努力,她这篇稿子就是一篇稿子而已。

    她知道唐炳德等人一直致力于减轻大队农民负担,争取减少棉花任务多种其他更合适当地的作物,只是大队长人微言轻,有支书和刘光明等人压着,他的声音太微弱,根本传不出去。

    她知道季宏岳心怀抱负,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想掀开那些蠹虫的倾轧,只是他势单力薄,险些丧命。

    她也一直想自己除了教大队种地、种草药之外,还能做点什么。

    这篇稿子是临时起意的,被刘支书、赵股长等人不许她打扮封辰刺激的,她为了暗搓搓跟他们叫板就写了投稿。

    单纯写发型当然不行,那不是吃饱了撑的么?现在又不是时尚流行的年代。

    她就把前进大队很新颖的水稻和新颖的发型结合起来写,写社员、写劳动、写党的政策,然后暗藏种植结构转型的事儿。

    说为了这碟醋包了这顿饺子也行。

    效果好得超出预期,也算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好处还是落在大队上。

    这是意外收获,也是必然的结果,是季宏岳潜心扎根又能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

    她笑道:“大队调整了产业结构,以后就好多了。”

    不种棉花也不会轻松的,农民就是这样,要想吃饱饭就有干不完的活儿。

    但是不种产量极低又极耗时间的棉花,他们可以种更有经济效益的作物。

    如此以来,大家有盼头儿,心里压力减轻,自然活得更轻松些。

    季宏岳已经困了,他眯着眼睛问封辰,“以后大队调整了种植结构,收入会增多,你也有更多用武之地,这山里的地还种吗?”

    在季宏岳看来,山里环境好、惬意,但是交通不便、物资短缺,不宜居。

    再说封辰能打猎、采药换钱,其实不需要非得种地。

    种地不只是累,还耗时,会把人捆在土地上。

    封辰捏松子的动作一顿,垂眸看怀里的唐圆,她也困了,眼睫低垂,听见季宏岳的声音也扭头看他。

    封辰:“当然种。”

    种地是他的执念,有生之年都要种地。

    他从末世穿来,对权势、功名、物质、美色没有什么兴趣,他想求一份安定。

    有事情做,有足够的食物,有心爱的人。

    土地能给他安心的力量,让他情绪稳定,不会被前世的记忆影响。

    这里是他和唐圆的二人小世界,他很喜欢跟她呆在这里。

    前世只剩下他一个活人的时候,有一种地老天荒的绝望感。

    现在不一样,两人住在这里,有一种地老天荒的幸福感。

    他给了季宏岳一个“这是我和圆圆的秘密山谷”的眼神。

    季宏岳秒懂,又酸了。

    他真是多余问,他怎么那么喜欢找虐啊。

    封辰这人明明性子比较闷,不喜言辞,可他总是有办法让人知道他的得意和骄傲。

    瞧他瞅着唐圆那拉丝的眼神儿,你一个大男人……哎,算了,我还是睡觉去吧。

    封辰和唐圆没有立刻跟着季宏岳离开,而是抓壮丁让季宏岳帮了几天工。

    季宏岳是带了一些麦种进山的,后来背不动就藏在一棵大树下。

    封辰按照季宏岳说的位置把麦种带回来,直接开沟撒在翻好的地里。

    唐圆说山里不需要种太多麦子,这里可以当育种试验田,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草药上。

    山谷面积有限,能开的地块也被封辰开得差不多,再开要去远处另外的小山谷和山坡。

    开多了他一个人可种不过来,她不想他太辛苦。

    他们把稻谷囤在高处干燥的山洞里,只背了一些种子回去和大队换。

    三人刚出山就有在农田里拔棉花柴的社员看见,大喊道:“回来了,回来了!”

    一个人喊,远处就有人接力,很快一阵阵回来了回音震荡。

    吓了唐圆一跳。

    搞得好像要通缉他们一样。

    很快就有人骑车冲着他们迎过来,到了跟前发现是唐爱国带着几个不认识的人。

    几人热情地自我介绍,是陈发达和单大队长等人。

    “季干部、唐圆丫头,我们等好几天啦,你们走亲戚咋才回来呀?”

    唐圆:“……”

    叫的我好像是季宏岳的丫头一样。

    走亲戚又是什么鬼?

    怎么进了个山出来就翻天覆地的感觉呢?

    陈发达等人是找季干部和唐圆帮忙规划来年种水稻地块的。

    他们也有洼地,也有靠水源的肥沃农田。

    唐圆:“大队长,不是必须得种水稻,种水稻其实比种小麦更累更麻烦。”

    唐家村那片地是没办法,但凡有办法那还是种小麦更方便呢。

    那俩大队长却下定决定要跟这个风了。

    跟着陈发达来的一个男人道:“你个小姑娘又不懂,少掺和老爷们儿种地的事儿。”

    他这话一出,就见封辰和季宏岳一起扭头看他,一个眼神冷冷的一个凉凉的,都不善。

    他平时在生产队和家里强横惯了,这会儿面对气势迫人的封辰和季干部就怂了,缩缩肩膀躲在陈发达身后去了。

    季宏岳:“两位队长,你们有问题就跟唐圆请教,她比我懂得多。”

    众人愣住了,真的假的?

    唐家村的也一脸疑惑,不都说唐圆跟季干部学习吗,怎么比季干部还厉害?

    单大队长见陈发达那边儿吃瘪,立刻跳出来上眼药儿,“唐圆姑娘,你有空去我们大队看看呀,我们大队的人都可实在呢。”

    绝对不会有求于人还唧唧歪歪。

    陈发达瞪了一眼跟着来的小队长,也开始跟唐圆说好话。

    唐老哥都说了,要种水稻就找季干部和唐圆。

    唐圆也没拒绝,“几位,天都黑了,我们明天再说。”

    几人连声说是,单大队长声音洪亮地邀请唐圆先去他们大队。

    唐圆也答应了。

    唐炳德听说唐圆和封辰回来了,打发唐爱国兄弟俩送了一袋大米过来。

    这是他们自己砻谷舂出来的大米。

    大米吃起来比面粉简单,但是大米并不比面粉易得。

    他们得先砻谷去掉外面谷糠,再舂米去掉糙皮,然后就是大米。

    糙米不能直接上碾子或者磨盘,会把大米碾碎,要用木器来舂。

    这些是唐圆之前教给唐爹的。

    唐爹和大队木匠一起做了木制的砻谷磨,还找来圆底石槽和底端圆型的木棍儿,这就能舂米了。

    唐爱国和唐爱党兄弟带着一帮年轻力壮的青年舂了两天也只舂了不到两百斤,都累够呛。

    唐炳德让社员们轮流参观了稻谷和大米,又一家分半碗回去蒸炖大米饭或者熬大米粥尝尝。

    以前大米是稀罕物,有些社员听都没听过更别说吃了。

    现在自己大队竟然种出来了,他们就觉得特别神奇,非常骄傲。

    就因为大队开始种稻子,村里新出生的孩子就有叫稻子、稻花、稻穗、大米的呢。

    米粉也能做很多美食,不过唐圆现在没时间,晚上就炖熏肉蒸大米饭。

    唐爹不肯吃大米,还是要吃粗粮窝头,“我觉得这大米吃着不管饱。”

    他吃五个粗粮窝头就饱了,吃大米饭估计得吃好几碗,一碗下肚都没感觉呢。

    唐圆笑道:“这是饮食习惯问题,南方人说吃面食吃不饱,得吃米饭才行。”

    现在只要她说以前不知道的新奇事儿,家里人默认她跟季宏岳学的。

    封辰只会在对唐圆来历的猜测上再加一个信息量,自然也不会说出来。

    季宏岳就一副我看穿一切但是我不说,我还得给她当挡箭牌的自觉。

    第二日一早单大队长亲自赶着骡车过来接唐圆和季宏岳,他给带了一兜子大包子,鸡蛋馅儿和萝卜肉渣的,看得出为了请干部指导下了大本钱的。

    一行人到了向阳大队那片洼地。

    今年深秋雨水少,一般洼地也都渗透下去并没有积水,这一片却水汪汪的。

    周围长满了野草,还有芦苇、菖蒲、水红蓼等。

    白色的荻花在秋风里摇曳,深棕色的菖蒲棒棒也很有野趣儿,还有白色的鸟在其间休憩。

    唐圆惊讶道:“单队长,你们这原来是河吧?你们填河造田了?”

    这哪里是农田因为低洼蓄水,这摆明以前就是河床吧?

    单大队长咳嗽一声,“从58年开始这里就种地啦。”

    唐圆明白,那就是□□那两年填河造田的。

    向阳大队这里应该有一片草甸子,地势低洼,常年蓄水,为了增加农田他们拉土填埋了。

    遇到干旱年份自然没什么,但是遇到雨多的年份,这里就成了水洼子。

    雨多的年份,地下水也格外丰富,他们虽然不断填埋新土,但是地下水渗出来还是会变成烂泥。

    她真诚建议道:“单队长,其实水源和土地一样重要,如果这里地下水丰富,倒不如直接挖掘成人工河用来蓄水灌溉、养鱼养鸭子,也是一样的。”

    等大包干以后,你们就知道副业比种地赚钱了。

    陈发达有点幸灾乐祸,哎呀,看你催得那么急,结果不能种有啥用啊。

    还是自家大队好,好饭不怕晚。

    单大队长有些失望,“那,你再帮我们瞅瞅,看看有没有适合种水稻的地方?”

    唐圆也没拒绝,和季宏岳坐着骡车溜达大半天。

    可惜向阳大队地势问题,没有适合种水稻的地块。

    他们农田的地势都比河床高,要想给农田蓄水就得人工灌溉。

    旱地挑水都那么麻烦,水田可想而知?

    当然如果有钱可以去买水轮泵、柴油抽水机、甚至订做水车。

    但是向阳大队没钱,他们比唐家村还穷呢,大队竟然拿不出两百块现金,否则才不会急吼吼也要种水稻,不就是水稻产量高么。

    水轮泵一台加配件加挖水渠等的成本也得大几百,一台还不够。

    柴油就算了,柴油贵审批难,柴油机比水轮泵更贵。

    水车那得做好几架才够用的,效率还低,要想把旱田变成水田成本太大。

    单大队长挣扎许久,提了许多改进办法都被唐圆和季宏岳否决了。

    不是不让他们种,是要因地制宜,不合适却强行种那就是增添麻烦,得不偿失。

    唐圆安慰失落的大队长,“单队长,那片洼地你们真的可以好好利用,不要荒在那里。”

    荒着可惜,不如挖成人工河,河里种荷花菱角、养鱼养虾啥的。

    她给单大队长分析了一下,这里一直填土一直渗水,摆明是地下水丰富啊,估计挖开地表层就有水涌出来。

    直接多了一个有大泉眼的水泊,难道不是大幸运?

    当地水资源不算丰富,像有些大队就常年缺水呢。

    单大队长心动了,立刻组织人手去挖。

    种完小麦就没有其他紧迫的农活儿,大队一般会趁着下雪上冻前组织人疏通排水沟、编席、编筐子、做木匠活啥的。

    天冷气温低,是不清河塘淤泥的。

    可见单大队长自打大雨淋了麦子以后行动力也强起来。

    第二天去跃进大队倒是有合适的地块种水稻,差不多百来亩。

    不过这百来亩有一多半比较贫瘠,需要慢慢改善地质。

    所以也就五六十亩地可以种水稻。

    唐圆自然不吝啬教人科学种地的一些窍门儿,对单大队长和陈大队长也不藏私。

    地块虫害严重的,都要趁着冬天休耕的时候撒石灰深耕杀虫。

    虽然很多人知道撒石灰可以杀虫,但是没几个人敢随便操作的。

    石灰撒多少?

    撒多了有残留,到时候会烧死庄稼,撒少了根本杀不掉虫子。

    唐圆就教他们先撒麦糠、碎麦草或者青草、树叶等,再撒石灰,然后翻地。

    如此不但可以杀虫还能积肥。

    关键就是石灰的量要掌握好。

    唐圆讲知识点的时候单大队长、陈大队长跟小学生一样,用粗糙黝黑的手指捏着小小的铅笔头在他们卷烟纸上记要点。

    自己识字量不够就吆喝陪同的生产队长、会计啥的仔细听着,都要一个字不落地记下来。

    季宏岳:“大家不用急,我帮你们整理了,回头抄一下。”

    唐圆讲知识点,他也没有落下,会速记,全都用钢笔记在笔记本上。

    散场的时候单大队长和陈大队长围着唐圆一个劲儿地表示以后要跟着她和季干部走,请她多指导。

    唐圆满口答应。

    转天陈发达亲自送来一篓子石榴、一篓子红枣,单大队长也送来一篓子芋头,还有苹果和柿子。

    唐圆再三推辞,结果他们放下篓子赶着车就跑了。

    这俩大队的热情也刺激到唐炳德。

    人家只是请鱼仙人去指导指导就送这些好东西。

    他们自己大队水稻都种出来了,亩产340多斤,比其他粮食产量都高,今年分口粮都宽裕。

    再说,大米可比粗粮好吃多了!

    必须得表示!

    唐炳德没有一言堂,而是去找刘支书、会计五个革委会委员商量。

    “人家俩大队只是被指点了就送指导员那些好东西,咱们也得有表示吧?”

    刘会计是刘支书的堂弟,自然看刘支书。

    刘支书经过水稻一事儿看起来又老了几岁。

    他倒不是反对种水稻,毕竟水稻产量高,种成了社员们不挨饿,是好事儿。

    而是大队种水稻取缔棉花任务后儿子光明在县里的处境有点微妙,光明说有些领导开始点乎他、刁难他。

    儿子埋怨他,怪他咋不主动想办法阻止大队种水稻,毕竟水稻也不是必须的,因为生气都不肯让孙子金宝儿下乡耍了。

    刘支书和老婆子挺想大孙子的。

    刘支书:“啊,这事儿啊,大队长看着办。”

    一般这种问题如果不热烈配合,只是淡淡地说可以,都算不乐意,他这样不咸不淡地说你看着办,那更是拒绝了,甚至还透露着不满。

    唐炳德和他共事这么多年岂会不清楚?

    但是唐炳德选择不惯着,因为他听唐圆那意思后续还有很多好东西。

    他必不能寒了鱼仙人的心,要让鱼仙人继续提携大队才行。

    他道:“收了多少稻谷咱们大家都看在眼里,今年冬天还能多分一波口粮,社员们都能过个饱年,来年春天麦收之前也不至于饿肚子的。”

    哪怕多分一百斤,过年都能吃点好的。

    而且他还在计划改良另外地块,扩大水稻种植区。

    种水稻不耽误种小麦,就是社员们多辛苦一些,排水放水要掌握好。

    节气倒是不怕,因为水稻是提前育秧的,收完麦子耕地耙地灌水并不耽误插秧。

    种水稻不耽误种麦子,那就意味着可以少种粗粮。

    以后可以把小麦、水稻、玉米当主要作物,减少红薯、高粱、豆子的种植,什么时候能把红薯和高粱当饲料,把豆子当油料就说明他们真的不缺吃的了。

    这些不需要刘支书同意了。

    他也不耽误时间,“举手表决吧,不同意的举手。”

    刘支书憋着气,原本以为同意的举手,他就抱着胳膊没动。

    结果听见唐炳德后半句不同意的举手他直接气到了。

    他还真不好举手,这唐炳德,学狡猾了!

    于是唐炳德带着会计、飞毛腿几个称了一百多斤麦子奖励给唐圆和季宏岳。

    他则拎着大喇叭满村转悠着宣讲了两人的贡献和重要性,务必让每个社员都清楚,都要尊重两人。

    大部分社员是欢欣感激的。

    “今年能多分稻谷当口粮,以后还不用种棉花了,这可都是季干部和圆圆的功劳啊。”

    “感激季干部就算了,咋还感激唐圆?”有人不服气。

    “大队长说多亏了她就是多亏了她,难道大队长还会撒谎?”

    大队长从来不给谁面子的,你要是没本事他会说多亏了你?

    老唐家也就此事态度不一。

    唐大哥和唐大嫂是高兴的。

    唐大嫂庆幸自己之前和二叔二嫂处的不错,可能因为都被公婆压榨吧,她和二房走得近。

    分家以后她和男人跟二叔二嫂走得更近,一开始也不求有什么实质好处的,单从感情来说也受益。在家里被公婆、唐武夫妻压榨,没有说话的权利,日子过得能不憋屈吗?

    哪怕找二婶吐吐槽,心里都舒坦。

    现在二叔是队长,他们和二叔走得近,外面人对他们也高看几分呢。

    唐奶也高兴但是她不说,如果二儿子出风头她会乐得哈哈笑,刺头孙女嘛,不惹事就行。

    她被大伯娘叨叨的也开始酸唐圆对封老太比对她好,尤其她暗搓搓往那里去打探,总是能听见封老太跟人吹她和唐圆关系多好多好,唐圆对她多孝顺,给她买啥做啥的,有一次还看到唐圆扶着封老太在那里遛弯儿,说吃肉吃撑了散步呢。

    好家伙,她酸得哟,比酸菜缸还酸呢。

    佟雪没啥感觉,她大多时候只关注自己,现在她的肚子跟吹皮球一样鼓起来,大得吓人。

    还有一个月左右就要生了,她身子沉得难受,每天都要跟唐武发无数次小脾气。

    她也讨厌婆婆,所以看见婆婆嫉妒的嘴脸她还厌烦呢。

    有大米多好啊,她也能多吃两碗不是?

    唐香则忍不住去找宋华章吐槽:“她就是跟季宏岳学了点皮毛,真当自己是农业干部呢?也不怕吹大劲儿以后露馅儿出丑。”

    她嫉妒的表情有点扭曲,不似平时那般甜美平和。

    她真的被唐炳德满大队宣扬唐圆给刺激到了。

    宋华章怔了一下,劝她,“香香,没必要生气,各人有各人擅长的。你温柔大方,聪慧伶俐,更适合过城市生活。等我们回城,给你活动个厂宣传科办公室的工作,你也会大放光彩的。”

    唐香有被安慰道,却又不能彻底畅快,毕竟高考还有四年呢,她想立刻就能压过唐圆。

    她最近不太爽,自打被唐圆半救不救的那次之后,宋华章对唐圆态度就改变很多。

    以前自己说唐圆啥他会附和,现在却会劝她不要和唐圆较劲,还说唐圆看着挺能耐的。

    言辞间都流露出他的佩服。

    她嘟嘴,“我和你说平时要多看书,别把课本丢了,你可当回事呀。”

    宋华章:“放心吧,我学着呢,一旦回城招工肯定能考上的。”

    唐香怕他敷衍,也想彻底拢住他的心。

    宋华章家世好人又长得俊秀,不少女知青喜欢她,还有留城的女同学不断给他写信说要帮他回城的。

    唐香有时候得意于自己是上天宠儿,自信满满,有时候又很不自信,怕宋华章会变心。

    她思量再三小声道:“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只告诉你一人儿,我一直能做预知梦,知道未来的大事儿。过两年一定会恢复高考的,你信我。”

    她不想输给唐圆,她一定可以比唐圆更加大放光彩。

    唐圆有季宏岳,她有穿越!

    宋华章以为她好强瞎编,笑着逗趣,“我信,我当然信你。”

    唐香得意。

    宋华章:“你这么美丽可爱,一定是天上的仙女下凡。”

    唐香的脸一下子垮了,“宋华章,你不信我!”

    她立刻赌咒发誓,生怕宋华章不信她。

    这个秘密她一直压着不跟人分享,就好比守着一座宝藏不能开发,也憋得慌好吧。

    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单告诉他一人儿,他竟然以为她瞎编?

    她容不得人家否定她,容不得人家质疑她,“不但要恢复高考,知青们还要回城,不管招不招工都可以回城。

    几年后的事儿你没法立刻验证,那我说眼前的好了。就眼前当下,第四次中东战争会导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全世界都会受到影响,下个月基某人会第六次访华,你可以看报纸验证。”

    她生怕宋华章质疑她,竹筒倒豆子一般噼里啪啦说着未来的大事件,“76年会发生好多大事儿,先是总理辞世,那四人不许悼念,然后总司令辞世,之后某地发生大地震,再然后领袖逝世,□□上位,那四人就被打倒了。

    77年就会恢复高考,78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宣布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解散,大队解散,土地重新还给农民……”

    宋华章仿佛被雷劈了一样,一个接一个的雷炸在他耳边,他慌忙伸手捂住她的嘴,小声道:“别说了!”

    他立刻转身往四周看看。

    他们站在小河边,傍晚的彩霞映红了半边天,把河水也染上瑰丽的色彩。

    吃完饭知青们在河岸上聊天散步,赏晚霞,笑声阵阵传来。

    不过他们离着有点距离,唐香的话应该传不过去。

    他松口气,紧张而又眼神清亮地注视着唐香,小声问:“真的?”

    唐香坚定地点头,“当然,我何曾骗过你?”

    宋华章心怦怦直跳,感觉有什么要从胸腔蹦出来。

    香香不可能骗他,关键她不可能编出这么专业的年代记事,这些词汇给他这个首都知青也是想不出编不出的。

    他信!

    如果唐香说的是真的,那四人倒台,他们的拥趸也会倒台。

    那被他们打倒的那些人呢?肯定会陆续起复,他们会不会反清算?

    这种东风西风互相压倒的事儿,绝无例外!

    要是这样,要是这样……

    他心里有个念头一直在转。

    他可以提前交好几位被打倒的领导,曾经年轻有为的之后肯定会身居高位,曾经年长位高的,那他的子女肯定会上位。

    他还可以提前布局,揭发几位之后会被清算的投机派。

    他瞬间找到了回城的捷径,也找到了飞升的机会!

    唐香还在那里愤愤不平,“唐圆有啥啊?不就靠着季宏岳?我会的可比她多多了。”

    她的时政学得相当不错呢。

    宋华章面色激动到潮红,在霞光的映照下俊美非凡,“香香,我要请假去一趟儿外地。”

    唐香被他的俊美震慑到失神,没听清,“你说啥?”

    宋华章低笑:“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我打算去拜访几位从前的叔叔伯伯,估计我回城的路就在这里了。”

    唐香想说不急,77年恢复高考他们就回去了。

    但是想到唐圆,她又觉得早点进城当然好,她就甩唐圆十条街了!

    当夜宋华章收拾行李,翌日一早唐香陪着他去大队办公室开介绍信。

    正好唐圆和封辰也来开介绍信去县里。

    唐香一副人生大赢家的姿态,瞥了唐圆和封辰一眼立刻贴近宋华章,温声软语地叮嘱他,让他注意安全,早日归来。

    唐圆无视他们,她和封辰要跟着季宏岳去一趟市里,采买一些修建沼气池的材料以及煤气灶、软管、金属阀门等配件。

    冬天没什么农活儿,她打算在封家墙外联通猪圈修个沼气池。

    地理关系,唐家村估计十五到二十年内不会通电,修沼气池其实挺实用的。

    即便以后废弃也没什么可惜的。

    开完介绍信,唐香又倍有优越感地瞥了封辰和唐圆一眼,“走着瞧!”

    唐圆无语,这人有病吧?

    她无所谓道:“你滚着瞧跟我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