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更胜一筹
省罐头厂成立于1957年,前身是建国前一家蛋品厂,因为当初华国对苏罐头出口额巨大,各地政府纷纷看好,兴建了不少罐头厂。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对苏贸易环境急剧恶化,罐头业务受到重创,被迫转行或者转内销以及开拓其他出口渠道。
省罐头厂从最初的小蛋品厂不断扩建,变为现在的省罐头食品厂,占地5.7亩,有职工和家属三千多名。
他们主营肉类和蔬菜罐头,不过如今出口业务萎靡,他们的罐头大部分出口转内销。
为了抢占国内市场,这两年也增加了水果罐头,只不过一直竞争不过庆州主打水果的罐头。
虽然郑应炬去市里的时候挺骄傲的,可实际也有些心虚。
现在唐圆和封辰跟着他们来罐头厂参观考察,他为了找回自信,异常热情地招待唐圆和封辰,要给俩土包子洗洗眼,长长见识。
马慧友如今对唐圆特别亲切,就好像自家晚辈一般,亲自领着她参观工厂各个车间。
他颇有点自得地道:“咱们工厂以前是没有屠宰加工点的,都是从肉联厂直接进肉,后来增加了屠宰车间,这样就能从各公社猪站直接进生猪,能省一笔成本。”
他很自豪地给两人介绍加工车间的几个部分,从屠宰车间出来的猪肉便进入制作流程,预处理、罐装、排气、密封、高温灭菌、冷却、检验等步骤。
“咱工厂有全套的生产设备,剪铁机、胶水机、反边封底机,还有自动冲盖机、自动制罐机、自动封罐机、和全套不锈钢蒸煮设备。”
唐圆和封辰听得很认真。
唐圆前世在国内大型食品厂考察实习过,其中就包括全自动罐头生产线,还去国外参加过交流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她看来省罐头厂的一些生产步骤是不合格的,车间布局也不够合理。
比如车间进出口虽然有俩但是职工来来回回根本不遵守规定,还有人穿着制作车间的工作服在外面走来走去,这如何保证食品的卫生情况?
她甚至看见有屠宰车间的职工穿着带脏污的工作服进了预处理车间,而预处理车间的又去了罐装和包装车间!
这简直是灾难!
当然,在这个年代很正常,毕竟大部分工厂还没有大批量出口,没有被国外高质检毒打过,而国内物资短缺,是食物发霉变质也不能丢掉一定要吃进肚里的那种程度。
所以食品车间没有卫生意识也是正常的,普遍现象。
有的吃就是好的,还要求这要求那?
轮不上呢。
在目前国内市场,你脚踩酸菜也好,你老鼠掉面汤里捞出来继续用也好,你肉掉污泥地板上拾起来直接丢进去也罢,老百姓不讲究,短缺习惯了,有的卖就疯抢,压根儿不管那么多。
但是出口就不行了。
国外不管自己食品质检严不严格,对从华国进口的食物那是严上加严的。
你求着出口,人家除了压价,自然要从产品质量上做文章,那简直是极尽可能地挑剔、严要求。
省罐头厂的出口份额为什么越来越少,恐怕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不知道厂领导意识到了没有。
他们参观到冷却车间,过去就是保温检验车间,几位质检员在检查漏气、瘪罐情况。
这时候郑应炬有事儿,跟马慧友说了一声就往回走。
唐圆张口要说什么,他已经快速跑了。
马慧友笑道:“小唐,你有啥问题?”
唐圆:“马厂长,我们从屠宰车间出来,转到预处理车间的时候换上了工作服和水靴,是为了卫生和防止带入太多细菌对吧?”
马慧友点头:“是的,咱们工厂对卫生问题非常重视,屠宰车间离这边儿远着呢,有些工厂不讲究,屠宰点儿就紧挨着制作车间。”
唐圆:“那郑同志就这么原路返回去,他好像是要回预处理车间吧?”
预处理车间是生肉车间,而罐装预封排气之后就是高温灭菌程序,这俩车间是应该严格区分的。
马慧友哈哈笑道:“不要紧的,肉泥罐装以后还要高温灭菌呢,卫生问题绝对过关的。”
唐圆:“……”
所以你们有认真了解过出口肉类制品的检疫标准吗?
几只苍蝇飞过来,在几人眼前绕了两圈,似乎要落在马慧友的脸上,他赶紧挥手驱赶了两下。
随行的陆建康以及另外俩办公室职工意识到什么,闭上了原本在说话的嘴巴。
唐圆也微微挑眉,这都九月底了,你们制作车间竟然还有苍蝇。
咋好意思得意自己卫生条件好的?
封辰则对机器更好奇,一路参观过来他把见到的机器都了解了一下,什么机器名称,什么用途,什么工作原理等等。
唐圆对这些不擅长,他就要擅长。
他因为前世功法的影响,这一世虽然不能如从前那么厉害,但是精神、体质都远超常人,记忆力、理解力、学习能力也更快。
敏锐地感觉到气氛微微凝滞,他便回身来到唐圆身旁。
马慧友也意识到什么,干笑两声,“几个苍蝇而已,没什么的,其他工厂苍蝇更多,咱们已经够干净了。”他转身看向陆建康,“陆工,对吧?”
陆建康脖颈有点僵硬,还是努力点了点头,“咱们还可以加强的。”
不过夏天真的没法避免,窗户要开着通风,屋里有肉制品,苍蝇出入是在所难免的。
离开车间,办公室负责接待客人的文秘笑着道:“马厂,大家都饿了吧,食堂已经做好了午饭,咱们先去用饭?”
唐圆他们是昨天晚上到的工厂,今儿吃过早饭就来车间参观了。
马慧友忙道:“对,先去吃饭,下午咱们再去其他车间参观。”
他们出了包装车间,郑应炬又从另外一边啪嗒啪嗒地跑过来。
他朝唐圆和封辰笑得非常热情,“走,去食堂尝尝我们师傅的拿手菜,尝尝我们的罐头味道如何,再比比你们的。”
他们的罐头唐圆和封辰都吃过的,要开罐头厂不可能不知己知彼,季宏岳和郭岩买过好几个品牌的罐头给大家品尝。
唐圆觉得省罐头厂九十年代倒闭都有点晚了,估计早就连年亏损了吧。
他们的罐头味道很一般,肉罐头的香料味儿太重,应该是腌肉料调配失衡,而且肉的口感也很一般,应该是添加物的调配不够均衡。
这就是典型的用了好肉却没做出好肉制品。
他们的味道和口感比沪市有名的午餐肉品牌还差一些,所以要想在出口中脱颖而出就更不可能了。
前进大队的那十头猪也都做成了肉罐头,之前在冷却车间放着,现在也到了可以食用的时间。
唐圆岂能不知道郑应炬的小心眼?她并不表现出来,只一味地感激郑应炬的照顾。
郑应炬就越发要表现自己的大度,给俩土包子开开眼。
负责招待的文秘跟郑应炬的妻子是好朋友,她见郑应炬对唐圆特别热情,而唐圆也跟他说说笑笑,登时有些不爽。
唐圆自然不知道这些小动作,她和封辰跟着马慧友、陆建康一起去了食堂。
“马厂长,温书记回来了,会去食堂和你们一起用饭,顺便跟两位农场的干事一起聊聊。”一个干事跑过来通知马慧友。
闻言,马慧友立刻加快脚步,对唐圆和封辰道:“我们书记特别重视你们的这次参观,温书记上午去市委开会了,没吃饭特意回来见见你们呢。”
他又告诉两人卢厂长去南方考察已经半个多月了,估计过两天就该回来了。
到时候有机会交流一下。
唐圆笑道:“我们正好要在省大学拜师学习外语,到时候一定要和卢厂长多请教的。”
卢厂长是正厂长,下面一共有三个副厂长。
马慧友是从车间主任升起来的,比较懂技术,所以当初让他去玉安市开会的。
说到这里,唐圆扭头对郑应炬道:“郑同志,还请你多多帮助呀,给我们介绍一位大学外语老师。”
郑应炬:“好说。”
他不会外语,介绍老师难道还不会么?
哼!
一行人快步去了食堂,温书记已经在楼上包厢内落座,见他们过来便笑着招呼。
温书记五十左右的年纪,面容清癯,气质儒雅,态度亲切很是热情。
“唐同志、封同志,参观的如何,有什么感想啊?”
这种场合封辰都是能少说话就少说话的,前世作为基地战力天花板,他不需要奉承任何人,基地顶层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
毕竟他从不费心想话题去迎合谁,现在对各单位领导也如此。
让他说那就是:“挺好。”
那是要冷场的。
所以他特别佩服唐圆,觉得她做什么都游刃有余。
唐圆已经跟温书记寒暄上了,“咱们厂真好,规模大,职工多,福利好,让人羡慕呀。”
温书记开了句玩笑,“既然如此,要不要调来我们工厂呀?”
郑应炬一听,瞬间神经紧绷起来,立刻笑道:“书记你可难为小唐啦,市委调她她都不去呢。”
拽滴很。
温书记略带诧异,看着唐圆,见她眼神清澈,目光坚定,气质也清正平和,略一想就明白了。
这天下总归是有理想主义者呢,不求高官厚禄,不求进城奔更好的前程,愿意用他们的所学来改变家乡的困境。
年轻时候他也有这样的理想。
如今年过半百,他却在远离家乡的罐头厂扎根啦。
想到这里,他对唐圆和封辰就越发和气,跟她聊生态农场和罐头厂如何。
郑应炬看温书记对唐圆那么亲近,瞬间又嫉妒了,时不时也要插话打断一下,免得温书记对唐圆过于欣赏,真的给她调过来。
她要是调过来,肯定要威胁他的地位。
马慧友亲自去厨房看了菜,又让秘书去车间拿做记号的罐头过来。
十头猪能做不少罐头,这是前进大队的样品,回头要在厂会议以及市委会议上给大家品尝的,还要给其他大厂寄过去品鉴,还要作为给外商展示品尝的样品。
吃一罐少一罐,所以做了记号不许别人随便动。
他回到包厢,对唐圆和封辰笑道:“我们也做了红烧肉、坛肉,给你们尝尝师傅的手艺。”
唐圆笑道:“大厂的师傅起码是五级工,厨艺顶呱呱,肯定很好吃,我都有点等不及了。”
过了片刻,有人送了几罐罐头过来。
马慧友笑道:“在吃饭之前,咱们先略尝尝这两种罐头?”
温书记也知道那十头猪的事儿,笑着让马慧友先开一罐给大家伙儿品品味儿。
马慧友亲自拿起罐头起子,卷住梯形马口铁罐头盒三分之二处的位置,一圈圈卷开来,然后把罐头盒上面一部分拿下来,就露出里面的午餐肉。
开罐头的时候马慧友不无骄傲道:“咱们工厂这些年一直在不断进步,陆续添置了新设备,如今有自动制罐机、自动冲盖机、自动封罐机,这在国内都是最先进的设备。”
郑应炬补充道:“其他很多工厂都是手工剪马口铁,手工敲罐头盒子呢。”
唐圆:我年轻见识少,你别忽悠我,我才不信呢。
五十年代可能有工厂手剪盒子,等国内机械制造起步,有了成熟的生产线以后就不可能还手剪。
这又不是糊火柴盒!
你想剪铁皮做罐头盒也不行啊,即便假设你技术到位,你一天能做几个?
工厂这么多人喝西北风啊?
果然看唐圆将信将疑的表情,温书记就笑着打圆场了,“那是老黄历啦。”
几罐罐头摆开,马慧友拿洗干净的刀切了厚片摆在俩盘子里。
一阵阵肉香扑鼻而来。
马慧友笑道:“我不告诉你们区别,你们自己品尝试试。”
温书记就亲切地招呼唐圆和封辰尝尝。
唐圆用筷子夹起一片尝了尝,又夹起另外一片尝了尝。
说实话一般人尝不出口感差别,毕竟生肉打肉糜,加上调料腌制,上锅炉高温蒸一个多小时,无论什么肉出来口感都差不多。
但是肉还是略有区别的,这个唐圆能尝出来。
这一批他们没有加唐圆以前吃的那么浓郁的香料以及工业香精,味道比较清淡,所以很明显尝出了肉质差别。
封辰舌头更灵,一下就品出来,他指了指其中一罐,“这个肉更鲜香。”
温书记也点头赞同,“我尝着也是。”
郑应炬面色得意,那肯定是他们自己屠宰的肉!
即便在乡下吃了更好吃的猪肉,郑应炬也嘴硬得很,觉得肯定是厨师手艺厉害,而不是肉更好。
陆建康也跟温书记一个意见。
马慧友面上尴尬一闪而过,随即就恢复正常,前进大队的猪肉更好吃其实在他预料之中,毕竟他吃过没做成罐头的猪肉,的确比其他猪肉更有肉香。
这十头实验大队的猪也做了几个口味,有浓香型,有清淡型。
大家尝过以后发现清淡型就是不加太多调料的罐头,很明显能吃出实验大队的猪更鲜香,而加了更多香料添加剂的罐头,吃起来就区别不大。
温书记、马慧友和陆建康若有所思地品尝着,不由得陷入沉思。
这说明他们的配方……不行?
看起来罐头配方把肉本身的鲜香味道给压住了,这……应该算不合格的配方吧。
他们居然用了这么多年没发现,没想过改变?
他们推向市场的大部分是浓香型。
这一次之所以有清淡型还是温书记心细,觉得要对比最好多做几种口味,区别于其他加不少调料香精的午餐肉,这个只加了盐、少量胡椒粉和香叶,没有加味道过冲的调料。
温书记眉头紧皱,看向马慧友和陆建康几个,疑惑道:“以前怎么没发现?”
郑应炬道:“书记,这不挺好吃的嘛?喷香的,每次出口转内销往百货商店高档柜台一放很快就被抢空了,根本不够卖的。”
当然是夸张的,这个罐头不要票,放在高档柜台那就是三倍价格。
平时一块二一个罐头,到时候三块六一个,买的少极少,只有原价的时候卖得还行。
唐圆对他这种做产品非常骄傲自满的态度很无语。
计划经济、卖方市场,导致他们故步自封,骄傲自满,压根儿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只管闷头输出。
物资短缺的时候还没暴露太多问题,一旦物资略丰富,以利益至上追求消费者喜好的私营企业出现的时候,两种产品一对冲,国营企业就完美暴露了自己的缺点。
制度呆板僵化、服务态度傲慢、产品单一不够丰富等等。
就好像没有鲶鱼刺激的沙丁鱼,死于安乐,最后只能倒闭或者重组。
唐圆觉得国企不能彻底消失,那样私企没有制衡,会如脱缰的野马只求利润。
最好的方式就是国企私企互相制衡,让消费者从中受益。
当然,现实如何那也要看政策以及执行者如何了,治理不当,不管国企私企都会流出脏血,受伤的永远是消费者。
她笑了笑,轻声道:“郑同志,不够卖的有没有可能是铺货太少?”
肉罐头一个要一块多,在乡下肯定没市场,毕竟供销社的水果罐头五毛到八毛一个,乡下也没几个人买。
在城里也只有宽裕的双职工家庭偶尔会买几次,并不会时常买,大部分职工一个月就三十块上下,养一大家子人,搁啥买?
这不是年轻人结婚装门面的自行车、手表、回力鞋、纱巾那些,哪怕再贵再难买也要借钱凑票买。
肉罐头不吃也没什么。
所以这个时代的肉罐头主要市场还是国外,要想办法打开国外市场。
国外经济条件好的国家,那些中产已经开始注意饮食健康,追求原生态绿色无污染,你卖加了香精的浓香肉罐头,那他们肯定会排斥的。
要想卖给他们就要主打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香精,纯绿色原生态,健康养生还美味。
生活宽裕起来的华国居民为了追求有机、绿色、原生态,能做到什么程度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这都是有时间段的,受经济状况影响很大。
做产品必须要时刻保持市场的敏锐性,让自己的产品尽可能贴脸,贴近消费者需求。
唐圆知道现在这些理念对马慧友他们来说太超前,他们意识不到,也没有这方面的思考,即便强行灌输他们也不会认可,反而觉得她多事。
毕竟现在的消费者地位太过卑微,只要有就行,好坏不论。
温书记却是想到了一些,这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现在的现实很矛盾。
一方面社会上各种产品都短缺,老百姓想买点什么都得辗转托人找关系。
另一方面,各大工厂效益越来越差,自己生产经营所得根本无法承担职工们庞大的福利,更别说自己赚钱对设备更新换代,只能贷款或者跟政府要补贴。
即便他们厂也欠了银行以及政府不少钱,并不能自负盈亏。
不说别的,就每天管职工吃饭对工厂财务都是很大的负担。
现在看起来工厂依然忙得热火朝天,一派欣欣向荣,可温书记知道不敢细算,细算一身冷汗,也许七年八年,也许十年工厂就支撑不住了。
到那时候……
要想改变困境,工厂需要开源节流,可现在不管开源还是节流都做不好。
他们无法拓展国外市场创汇,也没法减少职工福利,第一代职工的儿孙们也都要尽量安插在单位里,单位岗位有限也是不堪重负。
若不是后来政府实行知青下乡,只怕压力更大。
也是因为效益持续变差,卢厂长才南下考察学习去了,希望取经改变困境的办法。
包厢内气氛有些低迷,大家吃饭都没什么声音,都在思考各自的问题。
郑应炬受不了这压抑的气氛,他也没看明白怎么回事,不禁责怪唐圆是个冷场大王。
他热情地张罗大家吃喝,想把场子热起来。
温书记却淡淡的,没理会郑应炬的自嗨,而是跟唐圆和封辰交流生态农场的事儿。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唐圆和封辰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其他人没有的东西。
这不应该是乡下那个环境培养出来的,毕竟他也从乡下出来,知道贫困落后的乡下什么样儿,养不出这样大气有见识的人。
好奇,让他想深入了解。
唐圆介绍了自己大队的情况,又趁机说学外语的事儿。
温书记笑道:“这个我可以帮忙,我认识一位省大的外语教授,他早年留学霓虹,精通霓虹语和英语。”
唐圆欢喜道:“那太好了,多谢温书记。”
前世她打小就喜欢看日漫、韩剧、美剧,爷奶不像别的家长那样不许她看电视和闲书,她着实看了不老少,而人小记性好语感好模仿力强学东西快,所以她自学了日韩语,在学校学的英语成绩也很好,高中时候就能跟来国内旅游的外籍人士日常交流。
现在她想找个借口把语言关过明路。
生态农场什么的还能说自小在农村生活,自学看报纸听收音机跟着季宏岳学习,外语就不行啦。
跟唐圆聊了一下,温书记对郑应炬道:“小郑,你作为咱们厂的销售员,也应该学一下外语,回头你陪着唐圆和封辰多去大学上上课。”
郑应炬心里苦恨,面上笑得欢快,答应得也爽快,“温书记,我早就想去学习啦,就是一直忙工作没有时间,现在正好趁机去学习一下。”
吃饭到尾声,温书记又强调了一遍,“实验大队猪肉做的罐头比其他猪肉口感味道更好,尤其这种清淡口味的。”
他又转首对陆建康道:“陆工,你们技术员组回头开个技术会议,看看是不是调整一下配方。山口先生现在和卢厂长同在南方,过几天他会和卢厂长一起来厂里,到时候请他品评一下。”
为了扩大厂里的出口业务,他和卢厂长也是绞尽脑汁的,去南方考察学习,顺便认识一下那边的外商,寻求商机。
南方罐头食品厂出口很多水果、鲮鱼罐头,认识不少海外客商,东亚、东南亚都有。
卢厂长特意去考察学习,也是厚着脸皮求一位同在罐头厂的老同学帮助介绍客商了。
希望这一次能为工厂求来转机。
这顿饭吃得有点久,吃完饭温书记还和唐圆封辰又聊了好一会儿。
下午温书记亲自陪同他们去其他车间参观别的生产线了。
郑应炬为了在温书记跟前表现,对唐圆越发热情。
然后唐圆就觉察旁边传来两道带着杀气的视线,她扭头看过去,就见一个盘着头发戴着工装帽的女人眼神不善地剜着她。
唐圆疑惑,这是怎么拉的仇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