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门阀之上 正文 第57章 暗线

所属书籍: 门阀之上

    第57章暗线

    京兆狱设在京兆尹府邸之东,专门关押京都犯案之人,直接由京兆尹掌辖。自皇帝封陆振为京兆尹后,陆振入京后当面请辞,自称愚钝。与此同时,元澈也联系朝中言官阻止此事,以汉人不懂胡人习俗,匆匆上任必有动乱为由,使皇帝改了主意,之后便换了出身慕容鲜卑的慕容宁为京兆尹。

    如今凉州局势不稳,大战一触即发,为防止京畿动乱,京兆尹又转至了元澈名下。慕容宁乃慕容鲜卑部落最具人望者,此时忽然失位,众人各有猜忌。然而皇帝也立即放出要重新委慕容宁以重任的消息,稍稍平息了慕容部的怨气。

    此时大狱外雕刻狴犴的漆黑大门紧紧关闭,太子左二卫进驻把守。诏狱审讯堂里,林林总总列了五六个羌人,其中一个便是元澈今日抓到的。

    “这三个人先收押着。”元澈指了指最左边跪着的囚犯。几轮互相指认之后,这几人身上的信息基本被压榨干净。长安内有数条暗线直通内宫,消息便由此传递,这几名便是在外围传递的一环。而宫内传递链,几人零零星星供出了两名守卫和一名采买处的小宦,再无其他。因此元澈只能先按照目前的线索,进行新一轮的抓捕。

    至于另一人,是一个月前便抓住收押的,经过一番审问后,已经奄奄一息了。元澈看了看对方已经被铁镣铐磨烂了的脚踝,身上的伤口无数,大多已经化脓甚至生出疽囊。冯让附耳低声说了一句:“他有家小在凉州,捏在凉王的人手里。”

    元澈叹了口气,这个人为一家人能活着,想来铁了心死在这里了,因此挥了挥手道:“给他换身干净衣裳,再与他一些吃食和酒。”之后,另换了一副笑脸,对今日刚刚抓获,现在孤身一人的年轻囚犯道,“你也看到了,他的结局也实在算不上有多好。你有什么要交待的么?”

    前有正反两例,对比实在是明显。这名羌人思考许久后方道:“殿下,草民虽然一介卑贱之躯,但是父母年高,需要奉养,心中很是挂念。我想活着回去,也希望我回去的时候父母也活着。”

    元澈心道有门,便点了头:“人之常情。你说吧。”

    羌人道:“殿下仁慈。该交代的事情,草民会交待,只是交待之后,殿下莫要把草民放出来,依旧把草民关在这里,再放出死讯。等平定凉王之患,殿下再放草民出来,可好?”

    元澈笑了:“你倒是个聪明人。若凉王此次赢了,攻占长安,你也一样会被放出来,倒是不亏。”

    羌人也自讽般地笑了笑:“这是草民的一点小心思罢了。不过殿下放心,草民定将如实交代,如若交代不实,殿下立斩了草民,草民也绝无二话。”

    “好,你说。”元澈示意了负责记录的文官,供以笔录,见那羌人又紧张起来,遂道,“你放心,这些供词不会立刻放出,待事情了结,你若喜欢,将供词拿走都可。”

    这时羌人才放下心来:“殿下,草民确是凉王派来的,但并非监视朝中传递消息,而是负责监视靖国公府。”

    元澈心中一紧,袖口里的拳头愣是攥出了丝丝冷汗:“为何监视?”

    羌人道:“靖国公府的嫡长女每逢初二,便去三江馆与线人碰面。自陆归出仕凉王之后,已经开府纳兵,自己也有线人安插在长安,并不受凉王控制。凉王是怕陆归因靖国公府之故,暗自与魏国串通,因此命草民前来探查。草民查探这些日子,倒也知道了些东西。靖国公长女一般初二在此取消息,到了初五便会再次出府,有的时候是初四。出府之后,便和一个卖胡饼的人接头。”

    “那人长什么样?”见元澈冷着脸,一句话不说,冯让着急问。

    羌人回答:“大长脸,有点儿黑,右眼皮上长了个瘊子。每次都是在桢侓坊的兴安茶楼前见面。”

    冯让一愣,特征这么明显,倒是不难找。

    “殿下,草民就知道这么多了。”羌人合盘托出,看起来也并无隐藏。

    元澈阴沉沉道:“待孤核查,若是属实,你自然平安。”说完又嘱咐狱卒,“先带他下去,方才那个人快不行了,让他去照顾,好歹尽一尽同乡之谊。”

    之后元澈下令,让人盯死了国公府,出来任何人,都要随时通报。又布了人,在兴安茶坊附近。审讯完毕,元澈有些口渴,端起了杯,看了看,皱着眉头将杯内的残茶泼了个干净。

    几名文吏惊惶地命人重新奉上热茶,却被一旁的冯让止住,擡头便见太子早已头一不回地离开了审讯室。

    第二日,宫内封赏的旨意便接二连三地传进靖国公府。离册封大典的日子愈来愈近,魏帝降旨允许陆家府中女眷于大典前一日入宫探望。宫里也差了人,说明更衣燕坐,受礼息退之事,又写了仪注交于府上。

    女眷入宫之期既定,礼制舆服便是一桩大事。宫中虽派了掾属前来,但大到章服颜色纹饰,小到钗环的材质与镶珠的数目,皆要顾虑到,只能由顾氏全力应承。而陆妍封后又涉及到陆氏宗籍修撰,则需陆振频频入宫。而陆冲则因削藩一事跻入中朝,暂备顾问。

    这几日时气并不好,过了晌午,窗外依旧是阴阴翳翳。冷风伴着幢幢疏影映在窗前,投在纸上,拖曳出一派纷乱章杂的意味。唯有墨色一勾一挑地伦序而出,勒石铸铁一般压在这一片流影之上。

    云岫捧着两封书信进来,驻足在旁看了片刻,待陆昭停笔方道:“娘子的字已经练得很好了。”

    陆昭看了看那张纸笺,又看了看自己的字,微微摇头,自嘲道:“不过是勤以补拙,形状有些,风骨却还谈不上。你这又是做什么来?”

    云岫连忙将手中的两封书信呈递上去,道:“这是五郎让婢子交给娘子的。今天一早五郎就去采办东西去了,刚刚差人回话说货品下午就到,除两百匹白绢之外,其他的东西五郎会托人送到涿州。还说后日是皇后册封大典,又近除夕,诸藩皇子都提早进京了,街上乱,让娘子少出门。”

    陆昭没说什么,径直接过信。上面那一封红泥封口,落款是京兆立券,陆昭直接将信收入了案边的阁屉里,然后拆开了另一封。

    这一封字迹却十分潦草,是提笔匆匆写下的,既不是陆昭父亲的字,也不是陆冲的字,没有落款,上面只有短短的一句:擢慕容宁为益州刺史督军事。

    这是一道足以让削藩之议一锤定音的政令!

    陆昭惊愕万分,即刻对云岫道:“速去见母亲。”

    魏国所辖益州,其实只有北益州的汉中一郡。汉中重镇,王氏于魏国立国之前便于此处世居,树大根深,已成苞桑之业。昔年先帝欲立凉王为太子,因选汉中王氏族长王业嫡孙女相配,使凉益互为援引,怀抱

    关中,南蔽巴蜀,运意可谓深远。

    王业盘踞汉中,守阳平关之险,北控入关三道,四代人拥兵自重。历年拖延赋税,不送质子,唯一一嫡系子侄入朝为官乃是王业嫡孙王叡。王叡的短暂入朝,算是当年汉中对今上登基的一次表态。而王叡退出朝堂之后,更无人入朝。而去年,王业从弟,于凉国任金城太守王亮也因年岁已高转入天水内史。

    汉中这些人既不愿与今上合作太深,亦不愿将未来全部压在凉王身上。在削藩这个敏感时期,其实是个中立势力,是可以争取的。

    而慕容宁此时被投入汉中这个深潭,无疑要激起涟漪,逼汉中王氏表态。

    慕容宁乃是后燕皇族慕容氏遗珠,魏国立国皆赖慕容氏之力,后于参合坡狼顾反咬,遂有今日江山王业。不过魏国高祖仍以慕容氏女为皇后,对其家族并不过于杀伐。说到底,那后燕前主是还高祖自己的舅爷爷呢。

    以往益州刺史之位都是派陈留王氏或是其他高门子弟上任。因有本地仕子不任本地官的规则在,这些高门才俊大多入乡随俗,承认当地豪族利益。毕竟你家子侄亦在我乡土为官,规矩大家都明白,没必要互相往死里得罪。所以益州刺史们多有着和稀泥的本事。

    而慕容宁不然。他身为遗族之后,家族实力不强,无乡无土,兼具戚族身份,所依赖的是魏国皇权的力量。

    皇帝令慕容宁任刺史、督军事,是让他插手汉中军政。若他不赴任抑或是不能胜任,皇帝则可以违命处死慕容宁。慕容宁没得选,只能以雷霆手段插手汉中。

    如此,汉中必须由此时表态,再无中立之地。

    若汉中王氏不愿屈从,则会杀慕容宁。所以魏帝不会派自己的嫡系赴任,毕竟危险太大。如果慕容宁被杀,汉中明朗,魏帝随后能布置从容,所损失的不过是一遗族后人。这样既削弱慕容鲜卑在北境固有的影响,又可使慕容鲜卑与自己同仇敌忾,为关中民族矛盾减压。待局势稳定,更可以占据大义,以此向王氏发难。这个局面自然是好处多多。

    若王氏选择魏帝,随不至于即刻与凉王刀兵相向,但可以闭守险关,停止向凉州输粮。魏帝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更是稳赚不赔。

    因此,令慕容宁为益州刺史,可谓削藩令之先声。

    顾氏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面色暗沉,点头道:“今上谋略深远,我家须要谨慎应对。”

    举国都在谈论大魏新后之事,而这条益州刺史的任命,却早已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夜晚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就连朝野上下都没什么异动。可见为了实施这条政令,魏帝已经缩小了商议圈子。即便是陆冲转入中朝,亦不知此事,可见自家被防得有多厉害。

    消息裹得紧紧的,行事也不拖泥带水,暗影藏锋,临境方露,倒真像是当今陛下的手笔,老成到了极致。

    陆昭将那信轻轻一掷,白纸黑字顷刻在哔驳的炭火中化为了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