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破阵子 正文 第九十二章

所属书籍: 破阵子

    月中仙

    郭家庄有二十几户人家,大半姓郭,因附近山上长有一种名贵木材,庄上人家多以贩卖木材为生。半个月前,一伙蒙面人洗劫了这座还算富裕的庄子,杀尽了庄上的男人。活下来的妇人但凡有点门路,都逃走了,只剩下十几个守在这空荡荡的庄子里。郭太公的儿媳管氏是这些人中最为冷静的一个,此时她穿着素服,坐在一把退光漆交椅上,对刘密讲述事情经过。“那日是我婆婆的寿辰,晚上我们都在厅上祝寿,大约一更时分,四五个人闯了进来。他们蒙着脸,看不清模样,但我肯定领头的是个女人,他们叫她三当家。”刘密道:“你如何肯定?”

    郭家庄有二十几户人家,大半姓郭,因附近山上长有一种名贵木材,庄上人家多以贩卖木材为生。半个月前,一伙蒙面人洗劫了这座还算富裕的庄子,杀尽了庄上的男人。活下来的妇人但凡有点门路,都逃走了,只剩下十几个守在这空荡荡的庄子里。

    郭太公的儿媳管氏是这些人中最为冷静的一个,此时她穿着素服,坐在一把退光漆交椅上,对刘密讲述事情经过。

    “那日是我婆婆的寿辰,晚上我们都在厅上祝寿,大约一更时分,四五个人闯了进来。他们蒙着脸,看不清模样,但我肯定领头的是个女人,他们叫她三当家。”

    刘密道:“你如何肯定?”

    管氏道:“我会一点拳脚,那晚和她交过手,能感觉出来。”

    刘密点点头,道:“她武功想必很高。”

    管氏黯然道:“不瞒大人,家父是名捕快,好结交江湖侠士,我自小跟着他,也算见过不少高手,但没有一个及得上那位三当家。”说着,眼中涌现一股恨意,从袖中拿出一把金镶玉梳,道:“这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东西,被我偷偷藏过了,想着日后交给大理寺的官员,或许有助于破案。”

    刘密接过玉梳,触手温润如脂,上面刻着三朵形状奇特的花,花朵下镌着一行镂金小字:鸣佩月中仙。

    宁月仙,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飞鹏帮三当家。飞鹏帮有个规矩,不杀女人。这桩血案多半便是飞鹏帮所为了。

    同行的王御史等人巴不得早点结案回京,对刘密的推测都无异议。又查了两日,未有其它发现,众人启程回京。

    这日行至遂城县,天色已晚,众人便在官驿歇下。驿丞备下两桌齐整酒席,殷勤招待各位长官。

    饮酒间,王御史道:“这几年飞鹏帮频频犯案,委实太过猖狂了。”

    阳主事道:“可不是,远的不说,就说去年万里村那桩案子,也有几十条人命呢。”

    王御史道:“这些都是小的,我记得嘉佑三十四年,济南附近有一桩案子,死了两百多人,当时是谁去查来着?”

    王御史敲着额头,一时想不起来。刘密正要提醒他,心中蓦然一怔,嘉佑三十四年,不正是柳树精在鲁王府出现的时候么?

    王御史身边的一名官员提醒他道:“应该是章侍郎罢,他当时还只是主事呢。”

    王御史连声道:“不错,不错,就是他!短短四年,他便坐到侍郎的位置,真是官运亨通啊。”

    官场上多的是十几年不升迁,位卑职小坐到老的人,说起章衡,大家无不艳羡。

    唯有刘密神色怔忪,就是他,这三个字像一道闪电豁然划过他心头,将那些隐秘的疑惑,线索都照得清楚明白。

    “刘大人?”阳主事叫他几声,他才回过神,已是次日上午,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山头,众人正走在一条崎岖山路上。

    “阳主事,有事么?”刘密问道。

    阳主事指着山沟里的一个黄点,道:“你看那里是不是躺着个人啊?”

    刘密定睛细看,果真是个人,急忙勒住马,叫两个兵士拿一副担架下去把人擡上来。队伍因此停下,众人看着那人被擡上来,竟是一名年轻女子。她尚有气息,只是昏迷不醒,身上穿着杏黄布棉袄,石青布裙,脚上鞋掉了一只,露出沾了泥的白布袜子,发髻凌乱,亦难掩娇姿。

    刘密心中诧异,这姑娘怎么有些面善,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

    阳主事道:“好个标致的小娘子,怕是失足摔了下去,幸亏这一身衣裳显眼,又是冬天树叶凋零,看得清楚,不然又是一条孤魂野鬼。”

    刘密道:“我们先带她去前面的镇上找大夫看看,等她醒了再做理论。”

    阳主事点点头,两名兵士便将这名女子放在一辆马车上,队伍继续前行。这一带崇山峻岭,树木荫蔽,常有虎狼出没,也是盗贼的聚集之地。众人一路警惕,到了山脚下的荒木镇,正是日落时分,这才舒了口气。

    刘密想给那女子喂点水,掀开车帘,却见她已经醒了,一双妙目看过来,满是戒备之色。

    刘密笑了笑,将水囊递过去,道:“喝点水罢。”

    女子打量着他,半晌接过水囊,像是渴极了,咕嘟咕嘟喝了起来。

    刘密道:“我姓刘,是大理寺的官员,早上和同僚看见你晕倒在山沟里,便将你带了出来。”

    女子低着头,用手背抹了抹唇上的水渍,道:“多谢刘大人。”

    刘密道:“你可有哪里不舒服?”

    女子道:“别的倒还好,只是头有些疼,想是撞在石头上了。”

    刘密道:“待会儿住进客店,我再找大夫给你瞧瞧。若无大碍,明早便叫人送你回家。”说着将手中的包裹放在车里,道:“你的鞋丢了,方才叫人买了一双,换上罢。”说毕,放下帘子去了。

    月仙打开包裹,里面是一双青缎子鞋,穿在脚上,不大不小。她眯起双眸,看着这双鞋,回想上次收到男人送的鞋,还是七年前,遥远得好像是别人的事。

    众人在客店歇下,正好王御史也说身上不适,大夫来先给他看了看,无非是舟车劳顿,水土不服。又给月仙把了脉,看了她头上的伤,道:“幸而偏了一点,未伤及玉枕穴,否则恁般俊俏的小姑娘便要成瞎子了。”

    月仙笑起来,其实她今年二十六了,只是面嫩,看上去不到二十。

    大夫开了些药,叮嘱几句,告辞离去。

    刘密叫一名兵士去抓药,那兵士去了,房中只剩下他二人。月仙坐在床上,适时地流露出几分不自在。

    刘密坐在一把离床几步远的椅上,道:“还未请教姑娘贵姓?”

    月仙擡起眼来看着他,眸光微动,语气含了一丝期冀道:“奴姓杨,是东昌卫人氏。刘大人,我们是否见过?”

    东昌卫,刘密猛然想起正月里在尹洪山府上救的那名女子,原来是她。彼时他潜入尹府,是为了找姓方的道士询问晚词的事,若叫别人知道,难免节外生枝。

    心念电转,刘密摇了摇头,面色澹然,道:“我并不曾去过东昌卫,也不记得见过姑娘。”

    月仙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低下头,失落道:“那一定是奴认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