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月明千里 正文 第44章 有救了

所属书籍: 月明千里

    殿中回荡着肃穆庄严的梵唱。

    香花堆叠如山,金银塑身的菩萨一手持莲枝,一手捧莲花,目光垂视,神情悲悯。

    宝榻上,昙摩罗伽斜披袈裟,面相清癯,双眸深邃,周身似有淡淡佛光氤氲,比案上的金像更像一座禅定的佛。

    他看着瑶英,眼神平静,似在云端俯瞰芸芸众生。

    “王庭不是公主的安身之所,蒙达提婆明早会离开王庭,公主可与他同行,我的亲卫缘觉会护送公主至天竺。”

    瑶英眼睫轻轻颤抖,修长的媚眼定定地望着昙摩罗伽。

    北戎先后三次败于昙摩罗伽之手,瓦罕可汗和海都阿陵一时半会不敢攻打王庭。她逃到王庭,得到昙摩罗伽的庇护,暂时可以松口气,但是昙摩罗伽病势沉重,般若那边迟迟没有消息,假如昙摩罗伽死了,王庭危如累卵,海都阿陵不会放过她。

    这几天瑶英考虑过了,如果昙摩罗伽还是逃不过病逝的悲剧,她就和蒙达提婆一起去天竺,然后走海路回中原。

    只要海都阿陵还活着,她就永远不能取道河陇回故土,只能辗转绕道去天竺,不然还是会落到海都阿陵手中。

    这些是她深思熟虑之后做下的决定。

    所以被关押的这段日子她没有闲着,每天拉着亲兵一起和僧人学习梵语。

    没想到昙摩罗伽也想到了这个办法。

    他是王庭君主,和她非亲非故,为什么会为她考虑得这么周全?

    而且连护送她去天竺的人手都安排好了。

    他将不久于人世,居然还不忘为她这个陌生人思虑。

    瑶英目光落到昙摩罗伽的腿上。

    宽大的袈裟遮住了那双肿胀的腿,从外表看,他似乎只是盘坐着参禅。

    这个人生前为万民供奉崇仰,一生守护王庭,死后也保持着盘坐的姿势。

    当北戎人攻占圣城,冲进佛寺,看到他的尸骨时,没有一个人敢上前,连海都阿陵都破天荒地仁慈了一回,率兵退出了佛寺。

    西域百姓说昙摩罗伽果然是阿难陀的化身,所以能肉身不坏,坐化得道。

    瑶英没见过坐化的高僧,她看着昙摩罗伽沉静俊美的面容,想象着这个人隐瞒自己的病情,一日日衰弱憔悴,为王庭熬干心血,直到孤独死去,心里泛起一阵淡淡的酸涩。

    他年幼时,族人惨遭张氏屠戮,赤玛公主因此憎恨汉人,他并未迁怒无辜,始终仁慈。

    瑶英和兄长李仲虔十几年来因为李德、李玄贞父子的迁怒而过得小心翼翼,遇到昙摩罗伽这种历经坎坷,依然能在乱世之中保持宽厚温和的君主,很难不心生感触。

    她敬仰这样的人。

    可惜她帮不了他什么。

    瑶英出了一会神,上前一步,跪坐在榻边,拿起旁边案上盛放鲜花的木盘,裹上轻纱,叠成元宝的形状,轻轻塞到昙摩罗伽的袈裟旁,挨着他的腿放好。

    周围几个近卫满脸诧异,不知道她想做什么,一时之间没有动作。

    昙摩罗伽微怔。

    瑶英往前探出半个身子,仔细调整木盘的位子,乌鸦鸦的发鬓上落了几点颤动的烛光,肌肤雪白,束发的红色绸带垂在颈间,绸带殷红,雪肤散发出凝脂般的光泽。

    满室浓烈香氛中,她身上有股清淡的甜香。

    “法师,你试试,这样你能好受点。”

    瑶英抬起头,朝昙摩罗伽笑了笑,明亮的眼眸弯成两道月牙。

    小的时候她不能下地走动,每天只能躺着靠着,这是医者教她的法子。

    昙摩罗伽眼底有怔忪浮起——不过仍是淡淡的,像流云拂过晴空,不带一丝涟漪。

    他明白过来,双手合十。

    瑶英回以一礼,起身离开。

    她不能为他做什么,只希望这个男人临终前能少一些痛苦。

    缘觉送瑶英出了正殿。

    两人穿过长廊时,角落里突然响起两声咕噜声。

    戍守的士兵纷纷后退。

    咕噜声变低沉了些,带着示威警告的意味。

    瑶英抬起头,身上滚过一道寒栗。

    一只古钱纹花豹立在墙头的阴影处,居高临下,俯视着众人,浅黄色豹眼在昏暗的夜色中发出慑人的磷光。

    缘觉挡在瑶英身前,紧张地咽了口口水。

    “这是摄政王养的豹子,野性未脱,只听摄政王的话……公主,您千万别动,别看它!”

    瑶英挪开视线,一动不动——看到那只潜伏在暗处的花豹,她双腿有些发软,想动也动不了。

    人豹对峙了片刻,长廊深处传来脚步声,一道高挑的身影一闪而过。

    缘觉连忙小声喊:“摄政王,阿狸在这!”

    那道人影晃了两下,腰间佩刀寒芒闪闪,转身去了另一个方向,花豹耸身跃下高墙,跟了上去。

    瑶英松口气。

    长安的太极宫豢养了不少珍禽异兽,李仲虔闲时经常带她去玩耍,其中就有豹子,不过那些异兽都是作为贡品进献的,养得很温驯,她还从没见过这么凶残的豹子。

    这晚,般若和阿史那毕娑没有赶回圣城。

    正殿烛火燃烧了一整夜,留守圣城的中军骑士赶回王宫,宫中禁卫森严。

    不到两个时辰,摄政王废了薛延那一只手的消息传遍圣城,朝中大臣暂时偃旗息鼓,悄悄召回徘徊在宫外的探子,胆小的还张罗了厚礼送至王宫。

    寺中僧人为昙摩罗伽祝祷时,蒙达提婆回自己的院子收拾行装,召集弟子和随从,准备启程。

    瑶英早就收拾好行囊,和蒙达提婆师徒几人一起离开。

    出了宫门,蒙达提婆回望身后的王宫,长叹了口气:“贫僧无能,不能救治佛子。”

    瑶英驱马跟上他,问:“为什么不多等几天?”

    蒙达提婆回头,双手合十:“没有几天了。”

    瑶英沉默。

    蒙达提婆接着道:“佛子心慈,担心王庭大臣为难贫僧和公主。贫僧刚来王庭时,曾和佛子辩经,输给了佛子,贫僧和佛子立下约定,留下为他诊治,今天就是期满之日,今天走,王庭大臣没有理由扣留贫僧。”

    他输给了昙摩罗伽,按照辩经的规矩,理当拜昙摩罗伽为师。昙摩罗伽却道他们所研习的佛经典籍不同,追求的解脱也不同,不敢当他的师尊,只要求他留下当王宫御医,期满之时就能离开。

    瑶英知道佛教自天竺发源,在传播至西域、中原后和本地信仰杂糅交融,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渐渐发生分化演变,产生了不同的教派。

    在西域,佛教占据统治地位,这里高僧辈出,塔寺林立,从国王到奴隶都是最虔诚的信众,西域各国兴建了大批佛寺,流传着大量的佛经典籍,年年举行盛大的佛教法事,被中原僧人称为“小西天”。

    而在蒙达提婆的家乡天竺,佛教已经呈现衰微之势。

    瑶英记得当初蒙达提婆排除万难也要来西域,为什么他只在西域待了不到一年就离开呢?

    她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蒙达提婆微微一笑:“贫僧见过佛子,知道自己平生所求并非虚妄,佛陀度众生,各有各的因缘,应以何种形式度,即以何种形式度脱,西域不是贫僧的归处。”

    瑶英想起昙摩罗伽那双暗敛莲华的碧色双眸,问:“佛子所求的修行,是哪种度脱?”

    蒙达提婆迟疑了一下,似乎找不到词语来形容,沉默了半晌,道:“佛子选择了一条很艰难的修行之路。”

    瑶英心中微叹。

    她觉得昙摩罗伽信奉的可能是大乘教义。

    佛教有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分,通俗点来说,小乘佛教认为普通人不能成佛,强调自身修炼,以求自我得道解脱,是出世的。大乘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释迦牟尼只是其中一佛,人人皆有佛性,在自渡之外还追求普渡众生。

    昙摩罗伽守卫王庭,心怀万民,显然是大乘教派。

    他们离了王宫,穿过一道道石墙,爬上栈道,走过一座长长的狭窄阴暗的石窟,前方豁然开朗,有炽热的亮光透进来,风中送来嘈杂人声。

    瑶英来到圣城的那一晚是深夜,之后一直待在王宫里,还从来没有看见过白天的圣城,听到人声,好奇地张望。

    这一看,她不禁屏住了呼吸。

    晨光熹微,苍穹辽阔,晴空万里无云,蓝得澄澈。

    天际处层层叠叠的山脉巍峨起伏,高耸入云,初露的晨辉倾斜而下,给山巅终年不化的皑皑积雪抹了一层璀璨的金光,说不尽的瑰丽雄壮。

    半山腰上大片大片浓淡碧绿,云遮雾绕,秀丽旖旎,隐约可以看见深藏在山林中的石窟古刹。山脚下峡谷幽深,河谷纵横,大大小小的湖泊如一块块蓝绿宝石般镶嵌其间,倒映着蔚蓝天光,湖边绿草如茵,地势平缓。

    瑶英往南看去,一望无际、麦浪翻涌的千里沃野映入她的眼帘。

    而在沃野尽头处,便是昙摩罗伽守卫的圣城。

    那是一座宏伟繁华的都城,宽阔的长河自西向东,绕着耸立的高大城墙流过,城墙四角高塔耸峙,气势磅礴。城中布局像长安一样整齐划一,星罗棋布,南边是一座座热闹的坊市,随着地势起伏,北边的宅邸房屋越来越密集。最北端,层层殿阶拱卫环绕的高处矗立着千余座伽蓝,崇楼复殿,檐牙高啄,一眼望去,寺窟佛堂一座挨着一座,数百座高达数丈的佛塔屹立其中,金碧辉煌,庄严雄伟,昭示着它在王庭的崇高神圣。

    那是昙摩罗伽的佛寺。

    城中车马塞道,人流如织,身着不同服色、来自不同部族的人们在大街小巷间穿行,城外大道上沙尘滚滚,商人赶着骆驼、大象、马匹、长毛牛羊往城里走,琵琶乐曲声中夹杂着愉悦的欢声笑语,一片繁华盛世之景。

    瑶英勒马停下,望着脚下的圣城,心潮起伏,久久无言。

    雄伟的山峰,碧绿的山谷,繁华的都城,鳞次栉比的房屋,高低起伏的佛塔,群山峻岭,湖光山色,太平安乐的人间烟火,宛若一幅幅壮美的画卷,缓缓在眼前展开。

    在这远离中原八千里之外的荒漠之中,她居然看到了桃李盛放、桑麻遍地的盛景。

    要不是远处那一座座直冲云霄的连绵雪峰、长河外漫漫无际的黄沙、城中迥异于中原的房屋佛刹在提醒着自己,瑶英差点以为自己刚才穿过的那条栈道让她一下子回到荆南了。

    这座沙漠中的绿洲国度,竟然如此繁华富裕。

    难怪北戎一直对王庭势在必得,难怪昙摩罗伽多年来苦苦支撑,守护这座都城……

    瑶英凝望晨曦中喧哗热闹的圣城,仿佛看到了昙摩罗伽孤独的一生。

    蒙达提婆一行人已经走远了,她还停在洞口处,望着眼前的景象发怔。

    亲兵和她一样震惊于眼前所见,久久回不过神。

    瑶英低头,发现他们正身处一座高悬的土崖之上,崖下是陡峭的岩壁,一道闪烁着粼粼波光的大河从山崖下蜿蜒而过,风吹得呜呜响。

    那晚昙摩罗伽天黑之后才带着人回城,走的还是隐蔽的小路,直接从后山爬上高高的石阶进入王宫。她只看到一座高耸的土崖和一条宽达数十丈的大河,其他的什么都没看到,以为圣城只是一座普通的绿洲小城。

    原来圣城深处在峡谷之中,四周土崖耸立,形成了一座天然的屏障,这独特的地形大概也是北戎几次攻打圣城,始终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

    可惜啊,昙摩罗伽死去以后,这座繁华的国度注定沦陷在北戎铁蹄之下。

    瑶英拨马转头。

    亲兵们陆续跟上她。

    他们下了山坡,走了很长一段幽深的山涧,再回头时,已经看不到圣城那一座座高耸的佛塔了。

    一行人停下休息,瑶英喂自己的马吃了两块草饼,前方忽然响起雨点似的马蹄声。

    沙尘漫天,一人一骑如闪电般疾驰而至,马蹄声回荡在陡峻的崖壁之间。

    护送瑶英去天竺的缘觉猛地跳了起来,指着马背上的骑手,一脸狂喜:“是阿史那将军!阿史那将军回来了!”

    瑶英顺着他的视线看去,马上的青年将军已经驰到她近前,那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人,金发碧眼,眉眼深邃,雪白长袍在风中猎猎飞扬。

    两人视线交汇,阿史那毕娑有片刻的失神,没有停留,纵马从他们身边驰过。

    瑶英怔住,忽然觉得对方的眼睛有些眼熟。

    他也是一双碧绿色的眼睛。

    ……

    阿史那毕娑及时赶回,蒙达提婆立刻掉头回王宫。

    昙摩罗伽有救了。

    瑶英没有犹豫,和蒙达提婆一起回了圣城。

    从天竺走海路回中原固然可以躲过海都阿陵,但是路途遥远,风险极大,不到不得已,她还是希望能从河陇回中原。

    因为她怕和李仲虔错过。

    她离开这么久,李仲虔一定会来找她——不管他的伤有没有好,不管叶鲁部覆灭的消息有没有传到长安,瑶英确信,只要阿兄活着,一定会来找她。

    既然昙摩罗伽还有救,她应该留下来,以便寻找从河陇回中原的机会。

    海都阿陵迟早会掉头攻打中原,与其每天战战兢兢,不如早做准备。现在的他只是一个根基不稳、暴躁阴郁的北戎王子,远不如几十年后的他那般老谋深算,既然已经和他为敌,那就在他势力还没壮大之前斩断他的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