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川到厂不到半个月,就已经把廖秘书整理出来的产品名录都背了下来。
为了搞清楚那些器械的特性和优缺点,下班后,贺川天天拎着小酒花生往老技工家里跑。
可惜的是章其安带队出差搞调研去了,不然贺川还想找他好好上几堂课。
贺川在努力,销售科别的同事也没闲着。
报纸上这两三年有不少成功的销售案例,大家想办法把报纸收集起来,认真研读汲取经验。
有心一些的,还按着报道,查出厂家地址,写信去求教。
怎么销售贺川有实战经验,不过该学的还得学,他得合群,适当示弱,才不会被群体排斥。
当然,宋幼湘现在既然代理销售科长一职,平时她也还给销售科的职工讲课,教他们一些销售中遇到的问题要怎么解决,还有一些销售技巧。
除了销售之外,宋幼湘还给销售科加了一项分管职责,售后。
等到正式打开销路,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再单独成立专门的售后部门。
这时候国营单位基本是没有系统的售后可言的,服务两个字更是无从谈起,拿最基础的供销社举例,大家就能够懂了。
售后好绝对是一大亮点,当时在广播器材厂的时候,宋幼湘跟苏厂长谈器材厂未来的发展的时候,关于广播器材的售后和维护,宋幼湘就提起过多次。
销售科的大部分同事对所谓售后并不上心,贺川则是认认真真把宋幼湘说的话都记在了本子上,宋幼湘重点提及的,肯定是重中之重。
……
等到章其安为首的技术人员调研结束回厂,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当中去的时候,贺川和其他销售人员,就带着厂里产出的旧产品,踏上了开拓销路的征程。
鉴于之前乱报谎报的情况严重,销售科这一次的出差经费卡得很紧,吃饭住宿都有定额。
当然,如果你能在吃住上省下钱来,这些钱厂里也不会再要回来。
以前销售科都是乱跑,一窝蜂地扎堆,这次宋幼湘负责,直接给销售人员划了片区,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分配的区域内行动。
贺川出了厂门,没有第一时间往火车站奔,而是先去了市里和省里的医院,靠着厚脸皮,跟医生打上了交道。
他当然不是违反规定,要把东西销给本省的医院。
他是想问问这些医生,郑市器械厂生产的东西,跟别的器械厂生产的东西,使用方面,有没有什么优劣对比。
知道这些,他才能更好的扬长避短。
送走了销售科的同志,宋幼湘的关注点就放在了新进职工以及章其安他们的研发进度上。
新型的材料买不到,她去想办法买,实验测试仪器老旧,那就换新的,熟工不够,那就从生产线上调。
甚至实验室环境达不到标准,宋幼湘大手一挥,直接投建新的实验室。
……
大把大把的资金投入进去,谭厂长嘴上说是应该的,实际上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要是研发不出来,或者是研发出来的产品达不到预期,这些钱就只能打水漂了。
他们心里担心,但看着宋幼湘乐观积极的心态,也只能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各方面的工作。
眼见着账上的资金越来越少的时候,宋幼湘拿着研发资料,找钟信公司又贷下来一笔款。
当然,跟他们一直有“合作”的银行,宋幼湘也没有放过。
现在谭厂长是真的体会到了那句,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是什么意思。
现在那些负债在他眼里就是一串没有生命的数字,无所畏惧。
新的贷款到账后,宋幼湘马不停蹄,带着研发资料和厂里比较老牌的产品,又去了趟改名为深的特区,参加一个产品交流会。
半个月后,宋幼湘带着一队外宾和订单回了单位。
“国外的订单!”谭厂长激动地站起来,双眼放光地看着宋幼湘,“咱们这是要给国家创汇了?”
得到宋幼湘肯定的答案,谭厂长激动地捂住了脸。
不同于谭厂长的激动,宋幼湘其实是有些可惜的,她把厂里的产品推销了出去,但拿研发资料引进投资的目的却没有达成。
主要是今年政策收紧,已经达成的合作都有停止的风险,她只靠着一份研发资料,就更加不会有人敢投钱进来。
现在各方都在观望,不敢轻易下场。
不过宋幼湘也不气馁,国外的资金吸引不到,港商的倒是很有希望,在交流会上,宋幼湘接触了几位港商,其中一位邱太明确表示过有兴趣。
这次带外宾参观完生产线后,宋幼湘还得再跑一趟深市。
器械厂虽然先前遭遇重创,但产品的质量摆在这里,价格的优势也摆在了这里,外商虽然看不上老旧的生产线和极低的工作效率,但对产品却是极为满意的。
他们唯一担心的是,以器械厂现在的生产效率,到约定时间能不能按质按量地交货。
宋幼湘直接把之前厂里的产量数据摆出来,别的不说,国人吃苦耐劳,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实力,是不需要质疑的。
现在厂里才恢复生产,也没几个像样的订单,是正常上下班的一班倒,这个订单签下,两班倒还是三班倒,只要是生产任务摆在这里,大家便会全力以赴。
当然,宋幼湘不会亏待为此付出的职工,该有的补贴和福利都会跟上。
在外商们不可置信的目光中,宋幼湘顺利地拿下了合同,并且在原本谈好的基础上,适当增量。
拿到新鲜出炉的合同,谭厂长整个人跟打了鸡血似的,立马就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搞生产誓师活动。
谭厂长看中的不是这一份数额不算小的订单,他看重的是这份订单带国家来的外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