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一四四章赏梅(上)
卫姌从车里出来,被兜头兜脸寒风一吹,身上已冷了一半。桓启的手既宽大又温暖,罩着仿佛手炉一般。她暗道:当初竟也没人怀疑过他卫家子的身份,就这样健壮体格,与卫家人真是半点不相像。
她一落地,手就收了回去,揣在披风里,将兜帽拢地更紧,只露出半截雪白的下巴。
桓启盯着她看了两眼,这时却被旁边一声清越婉转的“桓将军”叫地转头。
谢道粲笑盈盈对着他微微屈膝示意,“上次多亏将军援手。”
桓启一时惊诧,没想起是什么事,朝她看了两眼,才想起那天晚上在院子里扶了把手,嘴上道:“小事尔,不足挂齿。”
谢道粲含笑颔首,提起裙子走上台阶,往门里走去。刚转过身,脸上笑容就淡了几分,她是极聪明的,刚才看见桓启脸色,就知他对自己并没有多大印象。谢道粲心中不由泛起酸涩之意。心道:听人说他惯是个风流的,只有美色可入眼,难怪常山王与桓氏结亲,让司马引萱前来。
一路进去,不少士族女郎都亲切与她招呼,谢道粲一一回应,心里却是说不出的难受。
卫姌跟着桓启一路,刚走进大门就迎来各方热络寒暄招呼。
桓启几日忙碌,原想趁着赏花的时候和卫姌好好说说话,但他如今身居高位,在豫章是一呼百应的角色,身边热闹不断。卫姌只是个小郎君,与他交际应酬的圈子完全不同,只一个眨眼,她就跑开去找相熟的小郎君闲聊去了。
众人缓步进入园中,只见偌大一个园子,单独栽种梅树,又和园林造景融合一处,另辟了梅径和溪流,暗香浮动,清新优美。空旷地上摆放着案几,婢女侍立,手持热酒,还有笔墨纸砚古琴等物,都是给雅兴大发的士人抒发雅兴所备。
不一会儿,司马引萱带着婢女几个来到院中,与众人说了几句客套话,又拍掌叫了几个美貌的美婢和斯文清秀的年轻仆从进来,这几个都能唱会弹,识得音律,有人做出好诗好词,让这些美婢仆从念诵出来,也是雅事。
年轻士子们见状各个跃跃欲试。
几个小郎君问卫姌可要露脸。卫姌却有自知之明,长处并不在吟诗作赋上,用心构思也只是平平,笑着摇头拒绝。那几个小郎君嘴上叫唤的厉害,实则上也无人真动笔,只图凑个热闹。
那边突然一个美婢手持纸笺,以正宗的洛阳调诵诗:“……雪色疏影淡淡思,朔风暗香萧萧来,见郎不识故人面,闲问东风几时还。”
美婢诵完,一阵好叫不绝。再问来处,原来是才女谢道粲所写。大家进园赏梅也没多长时间,她竟已写出如此好诗,才思敏捷非同一般。
谢道粲做出好诗,听见众人夸奖,坦然接受,落落大方,她环视周围,见桓启被几人围着,刚才也听见了诵诗,他却不怎么在意,旁人呼好之时他才擡头看了过来。
她更添一层失望,又朝梅树下司马引萱看去,她站在那里,柳眉樱唇,巧笑嫣然,把梅花艳色都压了几分。
卫姌听小郎君议论诗句,都说谢道粲如何才高,谢家有才名不虚传。她品味那几句诗,心下一动,无论是淡淡思,还是东风几时,明面上是说梅花盛开,春天将至。但用字遣词,却有一股哀思幽怨,倒有几分寄托情思之感。
此后还有几人作诗,或好或坏,不一而足。卫姌在梅树中走了一会儿,手脚泛冷,她忙找人问可以供休息的厢房。仆从给她指了个方向。卫姌瞧了瞧园中,大部分人都散了开来,除了几个士子还在作诗,其余人各自找乐子去了。
桓启正与一个老者说话,卫姌收回目光,从小径离开,很快来到一处园子,年轻婢子迎上来,听说她找地方休息,立刻带着她去了一间空着的屋子,里头都收拾过了,烧着炭盆,还摆放着果子玉露。卫姌解开披风坐在榻上,没一会儿身体渐渐暖了过来,这才舒服地长出一口气,想着在这里舒舒服服待上一阵子,等快散的侍候再出去。
她坐了没一会儿,外面又传来声音,原来是有人也找到这里来偷闲。
梅花虽香,但天也是真冷,并非人人都能为风雅久立寒风之中。
卫姌正吃着糕点,听见外面女子的声音竟有些耳熟,走到窗前,推了一条缝朝外望,看见走进院中的是司马引萱,她身后跟着两个婢女,把守着小院的婢女遣开。一个守在门口,其中一个婢女过来,左右看了看,打开旁边一间的房门,回头点头,轻唤一声翁主。
司马引萱轻轻一拉兜帽,露出一张娇丽面容,走进旁边屋子。
卫姌见婢女如此动作,只觉得哪里有不对劲,这时见婢女已径直朝她这间走来。她赶紧轻轻放下窗,动作飞快抓了刚才揭开的披风,躲到插架后。
婢女推开门朝里张望,看并没有人,掩上门又走了。
卫姌出来之后越想越是不对,没过一会儿,外面又传来声音,她来到窗前,仍如前次一样,只推开一线,只见一个年轻俊秀的男子从外进来,婢女并未阻拦,还招了招手,让他进入司马翁主所歇的屋内。
卫姌不欲多想,但婢女如此行事,那男子又是少见的好样貌,实在令人遐想。
司马翁主还有好美郎君的传闻,卫姌暗道不妙,无论这件事到底如何,她都不想掺和进来。司马引萱与桓启婚事还未定下,偏偏让她这个兄弟知道,可就难办了。
她这样想着,坐回榻上,打算当作没看到,等司马郡主走了之后再出去。
隔壁屋里,司马引萱斜倚榻上,年轻男子一进来,不觉就看呆了,几步走上前,喊了一声:“引萱。”
司马引萱道:“你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男子道:“我若早告诉你,你会让我来引萱,你真要与那个桓氏子定亲”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