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从这几天心情特别好。
张宫人,不,现在是张才人,肚子里的孩子,按时间门算,应该就是历史上四皇子李从益,如今经过他这一通折腾,他后爹已经发话,让张才人自己养了,算是和他娘彻底没关系了。
他娘只要不养李从益,那后面契丹无论立不立李从益当傀儡皇帝,刘知远想不想斩草除根,就和他娘一点关系都没有。
对于后面那些皇帝,他娘就只是个曾经李嗣源的宠妃,后来普普通通的太妃。
他以后只要掌支军队,把他娘接出宫好好养老就行了。
林从心中一直紧绷的弦稍微放松下来。
……
这边林从心情大好,高兴地几乎放炮庆祝,那边安重诲却是愁云惨淡,愁得几乎吃不下饭。
虽然这次李嗣源一反常态的没有把他叫过去训斥他一顿或者审问他,可安重诲知道这才最糟。
以李嗣源直接的性子,汤药的事被他知道却不发作,这本身就说明李嗣源和他生分了。
安重诲甚至觉得,如今李嗣源不发作,不过是看着他掌着兵权,不好发作而已。
在惶恐不安几天后,安重诲决定要自救。
至于如何自救,那自然就是想办法挽回圣心。
恰好这时两川的孟知祥和董璋反叛,李嗣源命石敬瑭出兵征讨,安重诲就自请转运粮草,打算用军功重新挽回李嗣源的心。
只是安重诲想不到,这一次,却是直接把自己送上了死路。
说起这孟知祥和董璋能谋反,其实和李嗣源安重诲也有关,当初李存勖命郭崇韬率领征蜀大军攻打蜀国,灭了蜀国后,就把蜀国分成两半,西川和东川,李存勖就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董璋为东川节度使。
后来郭崇韬领兵回去,就发生了刘皇后受宦官蛊惑下了教令诛杀,再后面一系列的事。
所以从这可以看出,孟知祥和董璋,其实是李存勖的旧部。
而事实也是如此,孟知祥是李存勖的亲妹夫,孟知祥的妻子,就是李存勖他爹李克用的闺女,是朝廷的福庆长公主。
至于董璋,他原是后梁的猛将,后梁灭亡后,李存勖喜爱其武力,就把他收在自己帐下,成了自己“喜欢的武将”之一,不过比起同在帐下的元行钦,董璋算是挺尽责的,李存勖命郭崇韬征讨蜀国,董璋就在郭崇韬麾下攻城略地,在攻打蜀国时十分出力,所以等蜀国灭亡了,董璋就被任命成了东川节度使。
所以从这可以看出,李存勖当初虽然攻下了蜀国,把蜀国划到了后唐的疆土中,可由于李存勖李嗣源之间门的皇位更叠,李嗣源虽然名义上统治了蜀国,但其实蜀国的两个节度使孟知祥董璋,都不是李嗣源的人。
李嗣源自然想要彻底掌控蜀地。
因为孟知祥是李存勖的亲妹夫,又自从在西川就藩后,就一直对朝廷阴奉阳违,李嗣源和安重诲就觉得他有据西川自立为王的倾向。
当然,也不用李嗣源和安重诲觉得,孟知祥确实就是这么想的,李存勖死了,孟知祥知道自己回中原也没什么好果子吃,甚至会落得和任圜这个连襟一样的下场,再加上西川(成都)富饶,有天府之国之誉,孟知祥都到这步了,不据西川自立也不正常。
孟知祥一直没敢自立称王,不过是担心一旦自立,朝廷派兵攻打。
而董璋虽然也曾是李存勖的亲信,但毕竟和李家派系无关,再加上东川地势险要,比较贫瘠,也很难坐大,再加上董璋也很识趣,主动把自己儿子送到京城任职,并且董璋这个儿子也很长袖善舞,在京城天天花钱给他爹买名声买人脉。
所以李嗣源和安重诲就合计,决定对于两川节度使,拉一个压一个。
拉拢的自然是董璋,打压的自然是孟知祥。
所以这几年,差不多就执行的这个策略。
不过在一拉一压的同时,李嗣源和安重诲也不是没有其他行动,既然两川名义上是后唐的,那后唐就有权征收税收和派遣监军。
安重诲就多次派遣粮官和监军到两川。
直到上次李嗣源去汴京祭天,按照惯例,天子祭天,各地节度使都要出钱,毕竟天子祭天可是为了祈求上天保佑天下风调雨顺,所以各地节度使自然要凑份子。
安重诲就派遣使者去两川,通知孟知祥和董璋各奉五十万钱给李嗣源祭天,孟知祥和董璋虽然很不乐意,不过怕后唐出兵,还是打了个折扣,出了一些。
只是在出钱时,董璋这里发生了点事,因为朝廷的使者来,董璋身为节度使,自然得亲自招待使者,于是董璋就在府上置办了一大桌酒席,等着使者来。
结果从早晨等到中午,都快过饭点了,钦差还没来,董璋还以为使者出了什么事,就带人去了驿站,结果竟然看到使者正在驿站抱着倡女寻欢,董璋当时就大怒,觉得受到侮辱,拔出剑就要杀使者。
幸亏董璋左右护卫拦得快,使者才逃过一命跑回京城,不过董璋担心使者回去对安重诲乱说,自此就有些不安。
然后前不久朝廷决定削减两川的兵力,董璋和孟知祥不满,两人就一联合,彻底反了。
而董璋和孟知祥一反,之前安重诲派使者,因为使者不检点的也被翻了出来,不少御史上奏弹劾安重诲。
所以安重诲此次亲自跑去督运粮草,一方面想得战功重获李嗣源欢心,另一方面,也算是为当初的事擦屁股。
不过这也看出,安重诲确实荣宠大不如前,要不就使者这点小事,早先安重诲压根不会放在心上。
安重诲到了前线之后,石敬瑭在前面领兵打仗,安重诲在后面转运粮草。
开始时安重诲倒是真拼命,毕竟这事事关他自己的前途,只是有时拼命未必是好事,安重诲往日都是在朝堂上的,他自己几乎没领过兵,所以督运粮草时,一味严苛。
入蜀的道路又本来就难走,在安重诲的盲目督促下,导致运粮兵士死伤惨重,反而降低了运粮效率,结果就导致本来一路打的高歌猛进的石敬瑭,在攻下剑门关后,突然断粮了。
石敬瑭无奈,只好停下来休整,可打仗这种事一鼓作气,再而衰,而竭,而且战机本来就是方寸之间门,石敬瑭休整时,孟知祥领着大军终于赶到了,和董璋会师成功了。
石敬瑭看着对面重新把手好的关隘,叹了一口气,知道再打下去只会白填人命,事不可为,只好留下兵力把手,带着大军班师。
班师回来的石敬瑭,第一件事就是上了一道奏章弹劾安重诲。
而安重诲,此时又做了一件坑自己的事,安重诲押运粮草不顺,路过凤翔时,凤翔节度使还不知道安重诲已经失宠了,看到安重诲经过,立刻把安重诲请到自己家里,并且让自己妻子亲自下厨,做了酒菜,两人把安重诲伺候的十分周到。
安重诲在这夫妻俩的伺候下,喝得大概也十分惬意,就喝多了,然后大概酒劲上头,就对凤翔节度使感慨,自己前不久被谗言诬陷,几乎无法自保。
众人之所以巴结安重诲,就是因为安重诲是李嗣源的心腹,安重诲说什么,李嗣源信什么,如果一听安重诲失宠了,那谁还鸟他,不趁机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而凤翔节度使,选择的就是落井下石,凤翔节度使立刻亲自骑马跑到京城去见李嗣源,说安重诲对皇帝心生怨恨。
李嗣源又惊又怒,没想到自己这些年如此信任安重诲,安重诲竟然这么回报自己。
不过李嗣源也没完全信凤翔节度使的,而是又派了自己身边大太监孟汉琼去安重诲军中,观察他是否对自己不满。
孟汉琼原本就和安重诲有旧怨,回来后的禀报自然不言而喻。
李嗣源这下是彻底恼了安重诲了。
而安重诲也不知道是感觉到不好了还是怎么的,自己上表请求辞职,希望回家养老。
李嗣源此时还对安重诲有一丝情义,准了安重诲请辞,罢免了安重诲的枢密使一位,不过改封安重诲为河中节度使。
于是安重诲连京城都没能回,被送去了河中。
可这只是开始,朝中大臣见安重诲失势,纷纷开始弹劾安重诲,并且把以前安重诲做过事都翻出来,只是这些都没让李嗣源下定决定。
最后,大太监孟汉琼完成了最后一击。
大太监孟汉琼告太监安希伦与安重诲私交甚密,常把宫中消息报告给安重诲。
没错,孟汉琼和安重诲不合的原因,就是安重诲曾想扶持同姓的安希伦上位,让安希伦成为李嗣源身边大太监。
安重诲窥窃宫中,这件事彻底惹怒了李嗣源。
不久,李嗣源派遣使臣,去河中赐死了安重诲。
就此,一代权臣安重诲落幕。
政事堂
林从坐在桌前,看着正在讲书的冯道,总觉得他家先生今日有些不在状态。
冯道讲完一段,林从忍不住问:“先生,您是哪里不舒服吗?”
冯道摇摇头,“没有。”
“可学生看您有些状态不好,可是昨夜休息的不好。”
冯道叹了一口气,“也不是,只是我今天突然发现了个事。”
“什么事?”林从好奇。
“我发现政事堂和枢密院的风水好像不好。”
“啊?”林从眨眨眼,他家先生不是素来不信风水么。
冯道拿着书抵着下巴,“自先帝开国以来,入主中原后,所有宰相枢密使,除了直接死在位子上的,其他的,但凡不干的,被贬的、自请致仕的、辞官的,最后都死于非命。”
林从一惊,忙扒着手数了数,郭崇韬被冤杀,豆卢革、韦说赐死,任圜赐死,安重诲赐死,这死亡率确实高得惊人啊!
再想想后面其他皇帝的枢密使和宰相,好像也是死于非命的占大多数。
林从看着他家先生,突然明白他家先生为啥要给一个足球队的皇帝当宰相了,不是不想中途辞职,是不敢随便辞职了。
别的朝代辞职是丢官,五代辞职是丢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