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气质
蕙娘和林氏,虽不说有生死深仇,但也绝不是没有恩怨。在蕙娘,林氏不过是个手下败将,难以在她心中留下一点痕迹,当时略作示好,不过是下一手闲棋,在林氏,虽说也认清形势,愿和蕙娘联手,但心中总有郁气难平,要说对蕙娘没有怨恨,连蕙娘自己都不会相信。可就是关系如此尴尬的两个人,此时拥在一起,别说林氏忍不住眼泪,就是蕙娘亦不禁鼻根一酸,仿佛捉住了救命稻草般,好一会儿,才舍得轻轻将林氏推开,嗔怪道,“大嫂,如此清净福地,你难道还有不足么?哭成这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在这里受了什么委屈呢。”
林氏猛然一怔——她总算亦非常人,扫了蕙娘身后侍女一眼,泪水未收,口中已哽咽道,“你难道还不知道么!栓哥、栓哥他——”
说着,眼泪不禁又是夺眶而出,“栓哥前年没了……”
她这一番闹腾,早激起屋内人的反应,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掀帘而出,好奇地靠在门边望了蕙娘几眼,便回头叫道,“姨娘、姨娘,有客来呢。”
不过一会,一位青年妇人也钻出了厅堂,她刚才显然正在厨房,一出来便带出了一股油烟味儿,见到蕙娘,不禁也是一怔,但很快又清醒了过来,蹲身给蕙娘请安,“见过二少夫人。”
一开口,却还是纯正的京城口音……不是当年的小巫山,却又是谁?
因大少夫人啼哭不住,蕙娘只得同巫山一道,一边劝慰着,一边将她扶进里屋坐了。又有一位姨娘打扮的妇人,连着蕙娘身边那位侍女一道,一边劝慰大少夫人,一边将厅内稍事收拾,给蕙娘倒上了茶水,两人这才能安稳坐着说话。不免又要谈些栓哥如何去世、发丧的事儿。
大少夫人说着说着,眼睛就又红了,“也是他命不强,不过淋了一场雨,便发起高烧来,吃了几副药都不中用。人就这样去了……当时周先生在外,回来了看过,说是肺炎兼发了水痘,孩子就没熬过去。”
她如今说起话来,坦诚了不少。“当时为了栓哥,和你争斗了多久?没想到孩子就这么去了!现在再看前尘,觉得自己当时实在太傻,如能保住孩子没事,我还争什么争呢?”
说着,便又要大哭起来,还要撕衣捶胸,状甚不堪。
蕙娘忙打发两位姨娘,“都下去吧,快把孩子也抱下去!别吓着了。”
见厅中桌上放了饭菜,知道眼下是晚饭时分,便令随自己过来的侍女,“你且帮着她们,先把饭做得了再说。”
被她这一提醒,巫山立刻便道,“可不是!我锅里还有菜呢!”
说着,便又回厨房去了,那侍女也只能跟回去帮忙,蕙娘将大少夫人半抱半拖扶进了里间,将门闩上,一回身,见大少夫人立在当地,面上犹带泪痕,神态却已完全冷静了下来,便不禁微微一笑,方才低声道,“恐怕还是要哭两声吧!”
“这屋子料用得足,”大少夫人却道,“冬天冷嘛,墙都厚……声音传不出去的。”
她疲惫地搓了搓脸,在炕上坐了,“你也坐!伯红出去接货,今晚回不来了,要是方便,你就歇在这里也好!”
“歇在这那就太遭忌了,”蕙娘摇了摇头,在林氏对面坐下了,“嫂子没收到我要来的风声?”
“没有。”林氏解了围裙往炕边一丢,又抿了抿鬓发,她看起来又有些像几年前那个京城贵妇了,只是身形毕竟壮实臃肿了许多,眉宇间的皱痕,也不能那样轻易地掩饰过去。“你怕也看到了,这里竟就是个大兵营,寻常无事,大家各过各的日子,很少互相走动。外头发生什么事,我们也是一概不知道。”
她略带焦虑地望了蕙娘一眼,低声问,“现在的京城,局势如何了?”
“季青失踪了,”蕙娘三言两语,便把府里的变化交待了出来,“叔墨也去了江南,仲白去了广州,现在家里是我在管事。”
林氏丝毫都不吃惊,她点了点头,忽地又露出苦笑,有几分自嘲,“机关算尽,只为他人做嫁衣裳。虽说早知道生育艰难会有妨害,却也没想到,我这一辈子,还真就输在肚子上。”
蕙娘道,“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临走前那天晚上,爹什么都告诉伯红了。”林氏说,“至于我么,回来到了凤楼谷,才晓得从前四弟口中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她看来仍有些不甘,但眼神中更多的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惧,“输给你,我是很不服气的,可现在我又有些庆幸,我不必坐在你这个位置上。”
蕙娘望着她笑了笑,低声道,“是么?你不像是这个性子呀。”
林氏颓然道,“人贵有自知之明。”
只是这几句话,两人都已经心知肚明:意识到国公府危局的,绝非蕙娘一人,只是蕙娘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必须殚精竭虑地去搏、去争,而林氏虽然不必担负上这样的责任——她也确实明白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去担负,却也无法再决定自己的命运了。她和权伯红一家的后半辈子,都寄托在了国公府身上。
事到如今,双方利益已不存在任何分歧,林氏也很清楚自己和蕙娘之间的关系并不再平等,反而是只能依附于蕙娘存活。两人对视了一眼,蕙娘便单刀直入地问道,“你看他们有多少兵,谷里又有多少人口。”
“爹当时和我们说了,估计能有两千兵。”林氏道,“过来以后,我和伯红日常自己留心观察,又和大伯那边互通消息,觉得应该在三千左右。其中一半以上的兵口你看不到,常年轮换在海外走私……他们直接往北走,穿过朝鲜出海。往罗刹和日本做生意,可能还再往南,说是做生意,其实也是练兵去的。这里的兵都会说朝鲜话和倭话,我猜在外头,他们绝不说官话。”
“这么明目张胆,朝鲜这里也不管的?”蕙娘不禁擡高了声调。林氏的表情却依然宁静,她淡淡地道,“现任朝鲜国主,说来是权世敏的子侄辈——他娶了先代国王之妹为妻。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族内不赞同他继位的声音一直都没有平息下来。他的两个弟弟,一个你应该也已经见过了,就是我们家的云管事,管着鸾台会在北边的事务,还有一个是鸾台会南部魁首,我只知道本名叫做权世仁,化名是什么就打听不出来了,大伯也没怎么提起这方面的事。”
“大伯——二伯……”蕙娘不免就问。
“二伯没到谷里多久就已经去世了,也未留下子嗣。”林氏诧异地望了她一眼,“看来爹还什么都不曾同你说呢?”
蕙娘只得将权季青消失之谜又解释了一遍,“府里一直乱到我走都还没宁静下来,爹一般也不单独见我,什么事都反而让权世赟来和我说。”
林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虽不知缘由,但爹和大伯,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做任何事都自有道理,你也不要心急。”
她也并不解释权二爷去世的缘由,只道,“大伯续弦娶了崔家小姐,在我们这群人里地位也比较特殊,我们这一脉,你也明白了,其实就是囚犯、人质……虽说后代也同别人一样过活,但我们这些人是永远都不能踏出谷中一步的。”
林氏说到这里,不禁露出惨笑,方续道,“但大伯却不一样,崔家看他很重,是以他能够在东三省自由行走。宗房一系也不便多做干涉……现在谷中局势也复杂,周家、庞家等联合大伯,同权世赟一个鼻孔出气,北十三省其实是鸾台会的重中之重,因为几乎所有情报暗部的重心都在北部,南部一带也是近年来才随海军发展起来的,还有我们公府控制的宫中网络和同仁堂生意,老族长在的时候还压得住,不在的时候,权世敏多少也得看大伯的脸色。只是他同权世彬把兵、枪都牢牢握在手心,大伯也不敢和他们翻脸,大家勉强相安无事罢了。大伯提出把婷娘送进宫里,这计划得了老族长点头,权世敏却觉不妥当,又因为仲白无意间坏了大事,现在整条西北线要作废,按他的性子,只怕不会十分高兴……以后又要在钱上看别人的脸色,他自然觉得拘束了。”
这还是不知道桂含沁说不定会把神仙难救的原石矿也给毁掉呢,为了给权仲白擦屁股,顺便履行国公府一系提出的这个计划,凤楼谷可谓是损失惨重,也难怪权世赟不敢回来……权世敏兄弟手握兵权,他亲爹老族长又病得不能理事,他这一回来,能不能再回去可真不好说了。
蕙娘的眉头略微舒展了开来,她略作沉吟,忽地又问,“你头前要回族内时,意气还未如此消沉,怎么如今……”
“大伯在族中颇有地位的事,我也听四弟说过几次。”现在提起权季青,林氏的态度就很坦然了——或许因为事过境迁的关系,她甚至压根没有掩饰自己对权季青那复杂的情绪,这让蕙娘很容易便肯定了自己久远以前的猜测。“当时还想,跟着大伯,就算伯红不行,我也有几分谋略……”
她不禁又露出了几缕伤感,“却不想此地风俗如此,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大伯又嫌伯红才具普通,我就有千般心机,又有何用武之地?唯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接过家务,将谷中打发来服侍的几个人,都遣出去做些杂活。尽量把家里保持得干净一些。”
如果家里都满是宗房一系的人马,蕙娘还未曾见过的那位大伯,自然更不会信重权伯红了。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道,“你弟弟林三爷在广州一向安好……”
“时常也有人嘱咐我给他写信,”林氏白着脸道,“都是看着写的——你也看到白山那边的情况了,我亦不想自找麻烦。广州和东北相聚极远,三弟这几年来也没有打发人过来。”
这倒也是真的,远嫁女儿十数年没有归宁,那都是常有的事。更何况权伯红这种情况摆明是争权失败回家看管居住了,人证物证俱全的事,林家就是查问起来,权家也不是没有说法。这女儿自己行为不检,娘家人也不敢起腻,想来国公府一系回家居住的那些女眷,也就是因此一生被困,再寻不到出谷的机会了。
这可都是在首善之地养大的女儿家,如今落到东北苦寒之处,一辈子终老谷中……
蕙娘思忖片刻,心头已有了主意,她轻声道,“人贵不自弃,多的话我现在也不敢说,你只勿灰心,还同从前这几年这样,不要松懈,总是会有机会的。”
一个人最怕不是艰苦,而是绝望,林氏下半辈子,全看蕙娘,现在蕙娘许给她一点希望,刹那间,她的眼神已有大的不同。两人对视片刻,有许多话,已是尽在不言中。林氏轻声道,“伯红这几年,也老练了很多,虽说还不好回白山去,但已可以出门接应粮草了。”
从前还是权仲白的长兄,如父身份,现在,林氏却用讨好的语气,描述着丈夫的变化,巴望着自己能更重视他们一点……
蕙娘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她加重了语气,“到底是血脉至亲,不信任你们,我还能信任谁呢?”
她又同林氏谈了许多琐事,眼看天色入暮、繁星初上,林氏便道,“这里虽无规定,但一般过了二更就是宵禁。弟妹你要回去,那还是早些动身,免得生出口舌。”
蕙娘自然听从她的吩咐,两人站起身来欲要道别时,她却是再忍不住,一把握住了林氏的手,在她耳边轻声问,“会里的计划,你都知道了?”
林氏沉着脸,轻轻地点了点头,“瑞婷这个人,你要好好处,她是大伯几个女儿里最出色的一个。大伯续弦,娶的是崔家的老生女儿,两口子都不简单……不说别的,只说大伯人在谷内,还能娶到崔家人,便可见他的不凡了。”
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两人谈到现在,还没提到权家如今正用的这一计,蕙娘没回来之前,也的确没想过这一点。国公府一系回了府就不能出去,大伯是如何同崔家接上线,如何令老族长同意这门婚事的?这里面必定也大有文章。忽然间,她又想到了良国公在摊牌时说的话。
“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局面推动到了这一步……”
她心里又开始乱了,但这一切,都并不是蕙娘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她只是很想发自内心地问一句,即使对象是林氏亦不打紧,这句话,她含在口中已有近一年之久了。
“你现在也是什么都知道了,”她几乎是□般地轻声问,“你觉得这一计能成吗?”
林氏面上,亦浮现出清晰的绝望之色,她本能地摇了摇头,又犹豫地点了点头,两人目光相对,都已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毕竟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女,大秦亦不算是风雨飘摇的乱世,此时国君有力,四海升平。身为大秦子女,总觉得这份统治,应当是百年牢固,起码在自己眼见的时光里,是不会有人颠覆得了的。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便觉得鸾台会是一群疯得令人想要尖叫的傻子,所作所为,无异于自取灭亡——可若是这样去想,他们的灭亡中,必定便有国公府的一份。连自己的嫡系族人,都制约得如此严格,国公府常年孤悬京中,权族手里所握有的把柄,难道还会小吗?
而这么亲眼见证下来,又不能不承认,鸾台会也好,权族也罢,的确拥有足以搅动天下的实力,也没准他们就能办成了上古以来谁也没办成的事:凭借着阴谋和暗杀,悄无声息地谋夺了一个王朝的血脉。
但就算成了事,等着国公府的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虽说长辈们看来是自有谋划,但这谋划,也不过是在必死中,去寻找那一线生机而已。纵有千般手段,在这份长达百年的重担碾压之下,又有谁敢放言自己,已经看穿了未来?
“能成不能成,都要往下走。”林氏忽然又振作了起来,她挺着厚实的肩膀,一把握紧了蕙娘的双手,力度之大,竟将她微微握疼。“我永远都记得我和你说过的话,这个家会有一段艰难的日子,但只要我和伯红齐心协力,我们终于也将度过的。”
蕙娘忽然感到,其实权家并未太亏待权伯红,他们的确为他挑选了一位出色的主母料子,虽说命运弄人,林氏终落到了如此地步,但她也一直都没有失去主母的气质。
她轻轻地点了点头,回握住了林氏的手掌,两人一时谁都没有说话,又过了片晌,林氏忽然问。“仲白现在,怕不在京里吧?”
她是京城生人,自然对皇上的性子有所了解,婷娘要得宠,那权仲白就得出去,知道内情后谁都能轻松想到这点,蕙娘轻轻地点了点头,“出海去了。”
“倒是走得远……他,知道了吗?”林氏提起权仲白,口吻是有些复杂的,虽说两房有过争斗,但她对权仲白,终有一份真挚的关心。
对这个问题,蕙娘势必不能向对桂含沁那样处理,她默然片刻,不答反问,“他知道了,又该是怎样的反应呢?”
林氏犹豫了又犹豫,方摇头苦笑了起来,她涩然道,“我不知道,仲白这个人,太难预料了。这计划本来变数就大,偏偏最紧要的他,本身却又是最大的变数。他会做什么反应,根本就无从设想……但,若计划要往下推行,他也早晚都得知道。”
蕙娘也笑了笑,她低声道,“将来的事,只有将来再想了,先把眼前难关过去了再说吧。”
林氏会意地点了点头,她又握了握蕙娘的手,“周先生应当会设法为你周旋的——你要去权世赟那里,我也不拦你,但这里的女人,说真的什么事都不顶,你要做好无功而返的准备,还是多把心力花在周先生身上更好些。”
又做了些叮嘱,两人互相再望一眼,便再不犹豫,各自分手。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林氏也是满坚强的,没有孩子又如何,还是和老大不离不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