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意外之外 正文 第23章 梦想起始

所属书籍: 意外之外

    第23章梦想起始

    大娘的音容笑貌更加深刻地印在了常有的心里,使他产生一股莫名的冲动想帮助大娘完成心愿,而他也知道直接去询问组长不会有结果。他唯一能肯定的是父亲被害一定与父亲的行凶有关系,所以或许破解了父亲的案子后就能知道组长想做的事。

    事情回归到最原始的疑问上,给他增添了额外的动力。他花了一晚上时间来整理事情的始末以便明确下一步方向。

    起初母亲葬礼上听到的谣言加上母亲莫名其妙珍藏的扣子让他开始怀疑是母亲杀害了父亲,而后向吴大叔咨询时得到了父亲有可能指认凶手的遗言。紧跟着她去派出所了解情况遇到保卫科老主任,谈话中提到蔡文友和于翠翠,他去于翠翠家探访,了解到两家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父亲的日记。之后他到水泥厂寻找日记,认识了组长并在第二天找到一截奇怪的竹片,从保洁阿姨口中得知录音机。录音机的出现让他第一次把所有线索集合在一起,做出母亲出轨对象是蔡文友的推断,无奈之下他向组长求证。组长看见竹片后告诉她母亲的真实为人,但随后出现的纺织厂厂长又带来母亲的日记证明组长的话是道听途说,并最终证明母亲的清白。这时两个小毛贼的意外出现带来父亲日记在组长保险柜中的消息。他又开始怀疑组长,偷开保险柜。父亲的日记上记录了一段骇人听闻的往事,引出女工彩云被父亲害死的真相,所以现在矛头指向了彩云的丈夫——这一点居然连跟父亲同组的吴大叔都不知道,实在有些可疑。

    梳理完来龙去脉,常有意识到无法解释的事情现在有两点,一点是扣子为什么会在母亲手中,如果是别人剪掉扣子害死父亲,扣子一定不会到母亲手中的。第二点是父亲的临终遗言到底指向什么,如果说那是“彩”的话,父亲应该是想说“彩云的丈夫”,可日记中显示父亲知道彩云的丈夫是自己的工友,关键时刻,他应该直接说那个人的名字才对呀。难不成工友里还有与“蔡”谐音的人?

    这个问题让他想到一个人,就是保卫科老主任。当年他为侦破案件付出很多努力,应该想到过与“蔡”谐音的工友,更重要的是他或许有门路调查一下彩云的背景,毕竟那次事故警方也参与了。

    对于常有的造访,老主任很意外和很热情。常有把父亲日记上的内容删删减减变成从别处听到的小道消息讲给他听。他当即对常有的怀疑表示赞同,同时保证自己会查出彩云的丈夫是谁,让常有回家等待消息。

    常有已经厌倦了等待,但他能相信的人只有这么几个,又不能告诉他们父亲杀人的事情,所以只能在信任与隐瞒中继续等着。

    在这期间,组长打来电话,询问常有便利店的进展。当常有表示自己还没开始时,组长变得有些生气,训斥他说:“做事一定要雷厉风行,有我给你撑腰,你就大胆地实现你的想法,要是这样还做不成事,我敢保证我的投资要打水漂了!”

    常有立刻开始行动了,组长的话让他想到无论事情结果如何,他的日子还要过,他还有一个让妻子和孩子摆脱生活现状的理想。可能是为了监督他,大娘随后就到来了。大娘表示,自己奉命而来,直到便利店开起来前她要一直作为他的财务总监和咨询顾问陪着他。

    这件事让常有既欣喜又惶恐,欣喜的是他终于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可以经常见到大娘了,惶恐的是,他竟然因为这个而感到欣喜。

    毫无准备的,常有践行梦想的行动就这么开始了。他们先在村子和城区结合的地方挑选了一个新开发出来的门市,因为靠近城边,那里的居民不是很多,附近又没有学校,虽然可以实现常有照顾村子里老人的目的,其它条件却都不太理想。

    大娘告诉他正是这样这里才是最理想的位置,因为地处偏僻,房价比较低,将来这里的业主必然是努力工作还房贷的年轻人,他们早起晚睡,没什么经济实力,很需要常有这种能把他们当成朋友的便利店主。在此之前,他的顾客会是在这里搞装修的民工,这也正是常有想服务的群体。

    常有茅塞顿开,当即同意。但当他看见旁边已经有一家小超市后又打了退堂鼓。在他的印象里,这属于抢生意。他不想做这种事。

    大娘又给他讲《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理念——没有竞争的市场只存在于理论想象之中。一旦踏入经商这个圈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早餐摊都涉及到竞争,躲是没有用的,要战胜他们。见常有还是犹豫,她问了一个颇为有效的问题,“假如这家超市是在你开起便利店之后才开的呢?你就要搬走给他们腾地方吗?”

    那肯定不能,所以常有点头了。

    选定位置,接下来就是装修,常有坚持按照自己无数次的设想装扮小店,拒绝包给装修公司,俩人又到建材城挑选装修材料。那些个体户看见开着豪车的两个年轻人都以为是要刚要结婚的情侣,介绍产品的时候不忘对他们表示一下羡慕。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常有的脸都红得不行,绞尽脑汁想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大娘却是毫不在意,有时候居然还会故意称呼他为“老公”。

    这件事大娘也用来给常有上课。她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我们是不是要装修婚房的情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挑选最满意的产品。所以我们与其花时间跟他们解释不如顺着他们的意思说,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满足他们的心情从而得到更真诚的服务。以后你经营的时候也要这样做,无关紧要的事情一定要顺着顾客的意思,这样能增加好感。诚实虽然是做人的根本,但高质量的沟通才是销售的法宝。”

    教育完,大娘还不忘缓和气氛。“我叫你老公你不觉得吃亏吧?哈哈哈哈。反正我是不怎么觉得吃亏。”

    常有讨厌轻浮的女人,但他已经了解到大娘对组长的感情,所以不但不觉得大娘轻浮,反倒觉得这个女人既有忠诚的情感又能坦率地玩笑很让人喜欢。而每次当大娘开过玩笑向他投来一瞥时,他又能感觉到这种玩笑是基于同样的信任和喜欢的基础上的。

    这种感觉真美好,就像谈恋爱。他不由自主地对比起田慧来,感觉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田慧贤惠却古板,大娘天真又风情。

    三天下来,所有的材料都挑好了,店名也想好了,招牌、灯具和货架等一切事物都预订妥当,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请工匠把所有这些东西组建起来。常有不知道具体花了多少钱,但知道是很多钱,急切地询问是不是到了签订投资合同的时候。大娘告诉他不急,在合适的时间她会拿合同来的。

    为了庆祝这阶段性胜利,大娘邀请田慧和常久过来参观,晚上他们四人一起共进晚餐。席间田慧唯唯诺诺地问是不是花了很多钱,担心将来还不上。大娘给她讲解投资和借贷的区别,让她安心,但是最后大娘说:“其实客观地讲,这种独资的合作模式是不太理想的,你们最好也能投进来一部分钱,哪怕是一两万也是原始股。虽然老赵不会在意跟你们的分红,但做生意嘛,凡事能做到有法律保障,心里才踏实。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你们不要有太大压力就好。”

    这个建议常有听进去了。他不懂这些繁杂的合作方式,只觉得人家帮着自己,如果自己不竭尽全力,总像是在投机取巧。

    吃过饭,回到家中,常久按时睡下。常有躺在田慧身边问她怎么想大娘的建议。

    田慧说:“我觉得姐说得对,虽然人家不在意这几个钱,但我们不能接受得这么心安理得,最好也花一点,不管多少,这是我们出的力。将来如果经营不好,对赵大爷也有个交代。”

    说完她偏头看向常有,发现常有也在用同样的目光望着她。那目光中显示出一个问题:从哪里弄钱来呢?

    他们又不约而同地苦笑一下,不约而同地望着棚顶,最后不约而同地吐出一句话,“不行把房子卖了吧……”

    夜色无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第一次让这对年轻夫妻达成了共识。常有想:便利店的门市是双层的,第一层用来经营,第二层用来做仓库,如果把货物归置起来应该可以腾出住人的地方,这样坚持四五年,一定能成倍赚回来钱,到时最不济也能买一个二手楼房。

    说干就干,第二天常有就在村子里散布出了打包卖住房和小卖店的消息,同时托郭大成和孙小洲去网吧在专门网站上发布消息。

    他的标价很低,平房两万,小卖店一万五,一共三万五。即便这样常有也在担心卖不出去,因为现在人口都在流向城市,农村已经很多年没人盖新房了,闲置的住宅更是比比皆是,如果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需求就算白送都不会有人要。

    但结果让他非常吃惊,几乎就在消息发出之后的24小时内,便有人循着网上的联系方式打来电话,了解过基本情况后,人家要求看房子和手续。

    为此,两口子连夜清扫一番,竭尽所能让房子看起来新一点,等待买主到来。

    买主是一个从事建筑行业的民工,家在偏远山区,因为最近几年一直在城里的建筑工地干活,便想让家人搬到附近来住,楼房他暂时买不起,只能先找民房,一间给媳妇和孩子住,一间给父母住。他的条件也不宽裕,在表示对房子的满意态度后,询问常有能不能再给他便宜一点。

    常有很同情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直接给便宜了五千块,但他也提出一个要求,就是自己可能要继续在这里住一到两个月,希望对方能在那之后再搬过来。民工颇为理解,告诉常有自己早一天晚一天都没关系,只要过年之前搬过来就行。

    买卖达成,两个同样为生活奔波的男人就此产生友谊。之后的一天他们就完成了付款和更名等等程序。

    常有拿着三万元钱找到大娘,告诉她这是自己所有的积蓄,准备拿来入股。大娘告诉他钱先留着,写合同的时候算在里面就成。

    一切都很顺利,常有继续满怀期待地等待下来。等待老主任给他反馈消息,等待自己的梦想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