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陈茉的英雄主义 正文 09 从天而降的小仙女

所属书籍: 陈茉的英雄主义

    09从天而降的小仙女

    看完电影顺理成章地就一起吃饭,江峰邀功说:“南京的教育展我推荐了你,多好的出差机会。”

    “谢谢。”

    “上海也要出个人,你觉得谁合适。”

    “那当然是小余啊。”

    江峰想了想:“没印象上海有姓余的啊?”

    “刚来,才两三个月。”

    江峰琢磨了一会儿:“不太可能,就算是新员工我也都认识。”

    那是,陈茉在心里吐槽道,哪个妹妹你不认识。

    “叫什么?”

    “不知道,没问过全名。”

    “你真厉害!对接了两三个月连叫什么都不知道!”

    “有什么知道的必要吗?”陈茉漫不经心地说,“同事关系而已,异地,还不是一个部门。”

    “冰山。”江峰感叹说,“我的外号没取错。”

    这个外号传播很广,并不只有江峰这么认为,陈茉在男同事之中的风评是出了名的冷淡,但是她在女同事们的口中又是另一个样子——人很好玩爱吐槽,常常有惊人之语,也很合群,经常参加聚餐和活动,和大部分有工作联系的女同事都很处得来。

    陈茉并不在乎自己的风评两极分化,反而可以毫无愧疚感地承认,她确实双标,对待同事的态度不同。

    但双重标准并不来源于性别,而是自身体验的直接反馈,用人话来说,就叫做你给我脸,我给你脸,你什么态度,我什么态度。

    女同事对接工作时更客气更有礼貌,更愿意考虑对方处境,文件梳理的更细致,而男同事能做到这些点的概率相对较低。

    并不是说所有女同事都好所有男同事都不好,哪个性别都有讨厌的人和很好的人,陈茉对事对人不对性别,但是却形成了这种分化的印象,她也没有办法,这是她感受到的客观概率。

    多数男人浑然不觉,他们总是能坦然地说出一些令人不舒服的话,然后惊讶地发现陈茉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容忍,而是尖刻平静地反击。

    在某些工作环境当中,任务的分配似乎天然带有性别属性而不是个人属性,陈茉会指出并且拒绝这一点。

    就比如说在参与展会时,负责人会安排男同事搬货和协调场馆,让陈茉和女同事打扫展位卫生、订餐订酒店和布置展厅。

    陈茉找到负责人,很诚恳地说:“王总,我实在不太擅长这些,怕影响效果,要不我去搬货吧?或者我来做场馆协调,这个我擅长。”

    如果负责人只是让她按任务分配尽量去做,那么陈茉也会接受,出来打工不好挑三拣四的,但是负责人的眼神和下一句话让她如鲠在喉。

    那是一个震惊和不可接受的眼神。

    “你一个女的有什么不擅长的,在家都不做家务吗?”

    陈茉不接受这种震惊,硬邦邦地回答:“不做。”

    “那你以后嫁不出去。”负责人说,“不会就学,不然以后你们家谁搞装修?我家都是我老婆弄的,知道不?”

    陈茉只是回答:“这不是我岗位要求的技能。”

    负责人不是陈茉的直系领导,而是展览临时小组的领导,复盘时狠狠告了陈茉一状,陈茉的直系领导因此找她谈话,不过谈话内容却不是批评,而是走个过场,顺带一起吐槽。

    直系是位女领导,无语地说那个王总平时有意无意把一些边角任务安排给她,即使他选的那个男的把事情做得一塌糊涂,也不想把机会放出来给别人。

    “只是我不好怼他,陈茉,干得好。”

    陈茉咧开嘴笑了一下,同时心想——原来她并不是格外敏感的极少数人。

    职场中的女性难免有着能感受到“玻璃幕墙”和“潜在规则”的时刻,她们常常会感到不舒服,只是她们往往不说罢了。

    不说,不代表不存在,房间里的大象,它沉默地站在那里。

    陈茉有一项让她非常头疼的日常工作,那就是每周定期的经营汇报,因为要抄送董事会和股东会,所以CEO非常重视。

    事情不难,但是数据和报表收集却总是特别麻烦,特别是上海分公司的数据。

    公司把各个模块拆开,分散各地,节省成本,总部和运营中心放在人力资源最便宜的江城,市场中心放在上海,产品研发则放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南京。

    江城的数据和报表陈茉可以亲自去催,催不到就站在人家电脑后面发射哀怨眼神,软磨硬泡使出十八般武艺,但是南京和上海就鞭长莫及了,只能在线上一遍又一遍地询问。

    上海市场部和销售部的这几位大哥大姐总是特别难抓,交个表跟要了他们的命一样,动不动就玩消失,陈茉隔着网线找不到人,恨不得顺着长江游到黄浦江去敲他们的窗户。

    直到小余来了,一切终于不一样了。

    小余是两三个月前刚进上海分公司的数据分析师,新入职没多久就主动在OA系统里面找到陈茉,客气礼貌地自报家门:“你好,以后我来负责上海这边每周的数据汇总,请问有报表模版吗?有什么具体要求?每周提交时限是什么时候?”

    小余的头像是一只蹲在绿草坪上毛茸茸的小兔子,可爱的头像在陈茉电脑屏幕的右下角闪烁起来,陈茉头一次在上海分公司遇到讲话这么有条理的人,差点热泪盈眶,热情地打招呼:“小余你好!”

    上海小兔子在OA系统里的昵称是“YU”,所以陈茉先入为主地认为人家姓余,当然也可能是实在太激动了所以来不及细想,因为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解救她的小仙女啊!

    以往和上海的大哥大姐们对话,总像是对着一群耳背的老年人,明明发过去的数据要求里清楚地标明了一二三四的要点,还标红加粗,却仍然无济于事,陈茉总是要一遍又一遍的解释和修改。

    对面讲话也像在聊天一样随意,没有一点工作对接的自觉,信息含量极低,陈茉觉得自己每周都在“马什么冬梅”?

    “表格格式不对,麻烦重传一下。”

    “什么表?”

    “那个数据为啥非填不可啊?我们这个月没有咋办?”

    “哪个?”

    “那个嘛!”

    小兔子没有否认陈茉的问好,发了一个请多指教的表情包,陈茉太感动了,心想小仙女居然还会客套,太可爱了!

    上海的其他大哥大姐们就丝毫没有这种边界感,动不动就把命名奇怪版式稀烂的报表直接甩给她,然后口气特别亲热地来一句“帮我改下”“你看着弄”。

    不是大哥大姐你们是谁啊?

    要是这些人站在陈茉眼前她早就怼了,但是隔着一条网线实在发挥不出来,而且万一怼了更找不到人怎么办,只能忍气吞声地狂翻白眼。

    人就怕对比,新来的这位小仙女在陈茉眼中的第一印象简直就是满分,陈茉激动完了赶紧打字,把对应要求和文件等等材料都发过去,最后还忍不住关怀感爆棚,亲切地提示道:“市场的人很难催的,你刚入职,有什么问题和我说,我们一起解决。”

    对面道谢后,回复道:“我会尽量处理,一定按时。”

    看看!陈茉心想,多么认真有担当的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