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大宋市井人家 正文 第061章

所属书籍: 大宋市井人家

    第061章第61章

    玉姐儿好笑:“娘,裴大人怎么可能与我们同路。”人家大小也是个官员,怎么会与他们这种庶民同行,那不是跌份吗?

    谁知裴大人开口:“好。”

    玉姐儿:

    裴大人莫不是想套近乎好让她多给盛点菜罢?玉姐儿脑海里第一时间迸发出这个猜想,随后又觉得荒谬。

    金哥儿拱手:“那便结伴同行罢,我们要先去庙里祭拜,再去周围小摊上转悠,裴大人请罢。”

    裴大人也拱手。

    几人便一起同行,金哥儿原本与裴大人不熟悉,可他也惯常与五陵年少一起交际的,因此也能与裴大人聊上两句。他说了两句倒觉得裴大人人不错,丝毫不似他外形表现出来的那般迂腐。

    单看他作为公子哥儿没有骄矜之意,面对身边熙熙攘攘人群时知道主动走到外侧护着几位女眷,但除此之外目不斜视,并不偷窥自家三位如花似玉的妹妹。

    金哥儿满意点点头。

    庙会上的热闹太多,走着走着大家难免走得稀散,叶璃要去附近摊子上搜寻桃棒、桑弓、蓬矢、蜥蜴、蟾蜍这样的行巫术之物,玉姐儿眼巴巴望着对面的蒜梅①:“到底蒜腌梅子什么味道?能吃吗?莫不是什么猎奇点心?”

    嘴上说着猎奇,嘴巴却已经开始咂吧了。

    银哥儿挪步想去看发冠头面。叶盏纳闷,这可是大哥才会做的事情呢,二哥怎么会去看那个?

    大哥什么都不看,寸步不离跟着几个妹妹,恨不得一手拉扯一个,自打叶盏丢了他就很警惕,每每去庙会这种场合都要拉扯住几个小的,生怕他们再被拍花子拐走。

    可是人太多,总不能大家集体买完蟾蜍再集体去买蒜梅,抱着风干蟾蜍和蒜味四溢的腌梅子再齐齐站在头面首饰摊前看首饰吧?那还不得被骂死。而且还没有那么多时间。

    金哥儿环顾一圈,迅速分配:“我跟着小妹,银哥儿带着玉姐儿,盏儿便拜托裴大人了,不知可否?”最小的妹妹最容易被拐,他要重点跟进,人家裴大人好歹是个官身,总不能委屈他跟着玉姐儿去熏大蒜味道吧?

    裴昭点点头:“好。”

    于是几人便兵分几路,裴昭看着他们各有去处,问叶盏:“不知二姐想去何处?”

    叶盏摇摇头:“乱逛逛就好。”她还真不知道想买些什么,在现代她一有工作压力就拼命购物排解发泄,堪称购物狂,可到了古代,又有家人相亲相爱,事业变成了纯粹爱好没有了业绩压力,购物欲居然消失了。

    “好。”裴昭又是说好,“正好在下也想闲逛,那我们便信步走走?”

    叶盏倒对他这一行为有了些好感,既不评头论足又不爹味推荐,很绅士。

    于是两人就在庙会上开始闲逛,叶盏对什么都好奇:

    算卦的扯一张幌子,打扮得仙风道骨,嘴里却在大声吆喝“时来运转,买田地!换老婆!!!”

    叶盏:……

    看来自古以来穷男人的幻象都差不多。

    一个摊子专门卖床帐,什么扑青帐、黄草帐,还有卖香草的,梧桐数珠、藏香,

    还有支个桌椅,裴昭讲解:“那是卖酸文的,能根据客人需求写文。”,叶盏:所以是古代版定制文?

    还有个小贩正被官府的衙差当众行刑呢,据说他出售了注水肉,被官府发觉,仗六十,选择在闹市执行是为了在摊贩们心中起到警示作用。

    在知道大宋也有假羊肉之后的叶盏波澜不惊,不过还是仔细询问没有注射器小贩如何注水的问题,差点被身边群众当成也要制假造假的铤而走险者。

    还是裴昭护着她赶紧离开的。

    锡器摊子上各种器皿全是锡做的,鸡笼担和竹夫人和谐共处,猪肉摊上半头生猪,店主叫卖:“双头骨、细抹落索儿精、钝刀丁条肉、浮筋骨、窜臊子肉、寸金骨②。”,丝毫不乱。

    叶盏买了几种红莲子、箭子米、嘉庆子、山塘乌李几种山货,想着回头做菜时正好能用。

    买着买着来了兴致,索性给家里人再买些东西,给叶璃买了圣堂拂子,给家里买了竹夫人、油杆杖等日用物,给留守在家的蓬蕊和杜府石榴那些姐妹买了麻线、鞋面、粉心、合粉、领抹。

    叶盏买了好一会,才后知后觉担心裴昭觉得无聊。

    可仔细一回想,裴大人似乎没有面露不快。

    叶盏买山货,裴昭就蹲下身去帮她挑选其中又大又圆的嘉庆子;

    叶盏买竹夫人,裴昭便伸手从摊贩手里接过;

    她要买粉心,裴昭虽然不大懂那几个颜色有什么不同,但还是耐心将不同粉心放在自己手上、手腕上对比颜色,方便叶盏挑选适合女子不同肤色的颜色。就算是蹭了一身香粉味道都没有抱怨。

    她买了杂七杂八一堆东西,不方便挑选货物,裴昭就顺顺当当接过来,抱了满怀。

    想到这里叶盏有点歉意,对裴昭伸出手去:“裴大人,那些杂物我拿着便是。这一路上多谢您了。”

    “无妨。”裴大人根本不给她,反而还将慢慢的臂膀往旁边侧一侧,“这竹夫人上有倒长的竹刺,小心莫扎了手。”

    竹夫人是竹子制品,虽然小贩打磨过表面,但到底还有疏漏下的竹刺,那玩意儿很容易扎进皮肉,没想到裴大人连这个都记得。

    裴大人这么清楚,只怕是已经被扎到了吧?

    再回想,刚才跟小贩讨价还价之后裴大人就赶在她前面伸手去拿,想必是提前想到这一点。

    叶盏后知后觉,对他又是愧疚,又是感激。正酝酿着怎么谢谢他,就见裴昭指着对面:“那里有赌糖,你可要?”

    赌糖是宋朝人一种卖糖的方式,有“猜糖”和“轮盘赌糖”两种方式。

    猜糖是小摊贩将糖果随机放在倒扣的碗里,由行人去猜,猜一次一文钱,猜中了就能拿走免费糖果。

    轮盘则是转动轮盘,最后停下的那一栏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多谢惠顾”,也有“一块糖”,最多的是“一袋糖”,每次也是一文。

    叶盏看完后明白了,这是大宋版的盲盒和抓娃娃机。

    古人继烹饪技术、造假业之后,再次在玩乐业给了叶盏一点点小小的宋朝震撼。

    来都来了,当然要玩。

    叶盏便去猜糖,裴昭在摊边站稳,抱着一堆东西笑着看她。

    叶盏翻了两次碗,背后都是空的,她有点郁闷,眼看就花了两文钱,这不是要赔本吧?

    可现在要走又有点舍不得,万一下一个碗翻过来就是中了呢?

    叶盏想想就换了轮盘玩。

    狠狠转一下轮盘,眼看着它停下来,摊贩当然很聪明,"谢谢惠顾"的扇形范围太大,叶盏转了又转,都没有停留在有糖的部分。

    怎么今天难道要无功而返?

    叶盏生气,捋起袖子,双手搓搓,她还不信了!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她连着转了好几次,索性不肯走了。

    裴昭看着叶盏,他没想到叶盏的胜负欲这么强,平日里见她待客人态度温和,说话也是和和气气,却没想到私底下居然这般要求。

    只不过细琢磨也说得通,胜负欲强烈处处好强,所以才会努力学习研究每一种菜肴的做法,能做到最好。经营生意也会处处不输于他人。

    裴昭再想起自己当年在学堂读书时,非但背书写经要第一,射箭拉弓也要第一,若是偶然一次得了第二,就要回家反反复复练习,非要拿了第一才罢休。

    这么一想立刻觉得叶盏亲近了不少。

    叶盏正郁闷着呢,连着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这还有可能成功吗?

    叶盏有点沮丧,又有点怀疑自己的手气。

    裴昭就站在她旁边,悄无声息踱步走到叶盏背后,顺手掏了一把钱给小贩,冲他使了个眼色。

    小贩咳嗽一声,在叶盏下次转动时,趁诸人没注意,顺顺当当在转盘背后卡了一下。

    转盘停了下来,停在了“有糖”那块。

    “呀!有糖!”围观的小孩们齐齐惊呼起来。

    叶盏看了看,果然指示到一袋糖,她高兴起来,欢呼一声:“有了!”

    她欢呼完还嫌不够,又冲裴昭喊:“裴大人,你看见了吗?我摇中了!摇中了!”

    “嗯,看见了,真不错!”裴昭也对着她笑起来,笑容如清风朗月。

    不远处的一辆马车上。

    裴夫人③有点晕车,正躺着呢:“今天处处堵车,短短一段路走了一盏茶的功夫,瞧这速度,等走到庙门口我们也该回去了。”

    “你这张嘴啊,就是促狭。”祝夫人捂嘴笑,小姑子打娘家就说话犀利,嫁出去这么多年跟着丈夫宦海浮沉都没改了这习惯,可见妹夫偏疼她。

    “今日人多,等过一段就好早些。”祝夫人一边掀开车帘透气,一边安抚小姑子。

    “嗯,盼着二郎神他老人家看在我虔诚的份上,能给昭儿一个好姻缘。”裴夫人从抽屉里摸了一颗酸梅糖,放入口中压压恶心。

    祝夫人笑:“先来我家寻了一圈主意,如今又要拜神,你也是一片慈母心肠了。”

    裴夫人回娘家讨了半天主意,把适龄的门当户对人家小娘子清单打听了个遍,可又担心儿子不中意所以不敢冒然请托。

    最后无计可施,居然想到了求助于拜神,祈求神灵能指点迷津,好不至于让自己错点鸳鸯谱。

    “咦,那个人怎么瞧着像外甥?怎么身边好像还有个小娘子?”祝夫人掀车帘的手一停,嘀咕了一句。

    她往外探身要开看,奈何车子往前走,车*帘晃动,人头攒动,一时让她又看不清楚了。

    “不会是昭儿吧。”裴夫人苍白着手,无力摇摇手,“他这时间应当在衙门公干。”

    “再说了,他若能开窍与小娘子同游,我这个当娘的还用耗费苦心来求神上香?”裴夫人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