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大宋市井人家 正文 第122章

所属书籍: 大宋市井人家

    第122章第122章

    这猪肉炖粉条,选用了上好三肥五瘦的五花肉,仔细切成了长条,再切成麻将牌大小。

    “麻将牌?”豆角疑惑。

    叶盏想到如今没有麻将,只有叶子牌,没留神冒出了日常衡量大小的惯用语。她想想换了个说法:“两个骰子大小,一个羊拐骨那么大。”

    “那可就明白了。”豆角拍手笑,“过年杀羊时要留下羊拐骨抓子儿玩。”羊后腿的膝盖骨,啃完后洗干净染上红色拿来抓子儿玩,凹凸勾轮四个面,翻错的要挨罚。

    用来炖肉的粉条选用绿豆粉条,泡水后备用。

    看着锅里热油炒香各色香料后才倒入五花肉和蒜苗干同炒,炒制后倒入水,放入已经泡发得服服帖帖的绿豆粉条,倒上酱油黄酱糖一起炖煮。

    光是炖的时候就足以让人心里痒痒了,听着锅里“咕咕嘟嘟”的声音,看着灶里熊熊的大火,锅盖边缘冒出白色的蒸汽,凑进去还能闻到浓香。

    豆角嗅了嗅:“八角的香气最为霸道。”一边又往灶里添了一把柴:“炖的可以了吧?”

    “还要一会呢。”叶盏好笑,赶紧撵她,“快别添柴了,仔细把锅底烧穿。”在古代烧火也是一门学问呢,加大了火糊锅是小事,烧穿了锅底就该心疼了,铁锅在古代可不便宜呢。

    “炖的时间这么久是为了保证吸满汤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走,我们去洗肠衣。”瑛娘笑着拉走了豆角。

    屋里的小娘子们正洗肉切肉准备做香肠呢。

    叶盏拿了后腿肉和前腿肉还有一点五花,一半剁碎一半切条,一边给徒弟们讲解道理:“剁碎后容易入味却难免影响口感,切条嚼起来有嚼劲但不好入味,所以要两者结合。”

    跺好了肉馅又开始加香料包。这香料包是叶盏去药店独自配置好的,又特意在门口的石磨上磨成了粉末。

    香肠香料自然是家家有自己的秘方,叶盏里头放了常见的白芷豆蔻丁香等,还加了如今很昂贵的胡椒和花椒,再加点白酒葱姜水,请了力气大的金哥儿帮忙搅动肉馅。

    金哥儿搅馅时瑛娘这回倒没躲开,还在他满头大汗时递了一张帕子给叶盏,用眼神示意叶盏帮金哥儿擦擦额头汗。

    金哥儿余光扫到,搅动的速度越发快,直将盆里的碎肉搅动出了残影。

    在旁边看热闹的叶璃:!

    搅动直到所有液体都被肉馅吸收完毕看着干干爽爽才停止,叶盏便指挥小娘子们用勺筷子来灌肠,大家都不太熟练,下面都要接一个木盆来接肉馅。

    这时候倒是很怀念现代的灌肠神器,叶盏便想回头琢磨个图纸,请木匠做个木头版。

    灌好肠之后锅里的炖肉粉条也好了,叶盏盛出来。小娘子们迫不及待上前去品尝味道。

    豆角冲在最前面,先往自己嘴里扒拉了一口:肉绵软,里头的粉条入口即化,糯糯的软软的蒜苗干被浸泡过不复干瘪。

    粉条虽然软糯但是仍旧保持了完整形状,吸溜进嘴里,上面裹满的肉汁也进入嘴里,越咀嚼越香。

    豆角索性端着碗吸溜,半点仪态全无。

    非但如此,里头的其他配菜也好吃,蒜苗干本身是一味调味菜,辛辣的冲劲此时已经全无,只有提神的香气,浸入粉条中,满口留香!

    豆角吃完还想吃,可这本就是试菜的,份量也就一人吃两三口,她端着碗怅然所失:“明天我用薪俸买回来肉做了请大家吃。”她是最大方的,常常拿钱出来请客,因此人缘最好。

    香肠和肉、鱼、鸡鸭晾了两天后,叶盏便将它们都搬到晾衣绳上,在下面放了火桶,火桶里放入柏树叶子和果木、青冈树、干橘子皮,点燃开始熏制。

    银哥儿看见点火,二话不说提一木桶水要泼水灭火:“快救火!”

    叶盏:……

    忘了二哥的职业习惯了。

    她赶紧解释:“二哥,我特意点的火,这香肠需要熏制后才香。”

    银哥儿紧皱的眉头微微松开,却还是吩咐:“那我这几天请假不去,专门盯着就是。”他一个专门救火的,若是不慎让家里着火那可是大大的笑话。

    于是这几天每日里烟熏火燎的,邻居们偶然遇见叶盏都问:“是在做什么好吃的?”

    “您能闻见?”叶盏纳闷,她为了不让浓烟影响居民,特意出了家门在一处荒凉的工地上熏制,四周离着居民区甚远呢。

    “没闻见,倒是自家看见你家二哥每天早出晚归推着太平车,车上一盆盆肉,还有晾架,看着就是大阵仗。”邻居们笑。

    叶盏赶紧解释:“是做风肉风鱼呢,加了干橘子皮、柏树叶、果木等点燃熏制,能让肉更有风味。”

    邻居们恍然大悟,要复制却心疼柴火,汴京的柴火都要从贩子手里买,这年头一担柴火却不便宜,也就冬日里最冷的时候才会买柴火,谁会想到用柴火熏肉?增加风味?笑话,有肉吃就很好了,还能因为风味没有果木香吃不下去?

    便点点头:“那回头上你家酒楼买些。”反正叶家酒楼吃食物美价廉,过年时买一条肉还是买得起的。

    连着熏了二十天,叶盏便偃旗息鼓,将香肠风肉挂在土灶上头,让每日里做饭产生的烟火二次熏制。

    挂得密密麻麻还是没挂下,索性挂在了柜台前,看着也似店中一景。

    “嗬!好香!”客人们难免问,“这可是新菜?”看着就诱人得紧,不如买点回家吃或是馈赠亲友。

    “是做新菜的。”叶盏笑着解释。

    正说着热闹,就听有个女声:“好香的风肉。”

    叶盏擡头,宓凤娘却早就小跑着上前迎接了:“素如娘子,怎得您贵人踏贱地?”一叠声吩咐伙计给倒水,自己则掏出手帕擦了擦椅子,示意她赶紧坐。

    “我出来繁忙,就不坐了。”素如淡淡道。

    不愧是长公主身边的丫鬟,举手投足都有威势,叶盏在心里感慨。她在蛋糕店开业时来过,还赏赐了两个小金锭子,就很讲究礼数。

    “上回从你店里拿了蛋糕回去,小郡主吃着不错,再加上你家寻常送干菜果脯滋味都不错,这回有桩做菜的事,想起了你,不知你可愿意接这个巧宗?”素如问。

    其实她拿了蛋糕回去复命,长公主这样的贵人是不会吃的,也不会让自家家人吃的,谁知素如退下时被小郡主看见了。

    小郡主年纪才七岁,小孩儿嘛,看见个新奇有趣的吃食,自然是嚷嚷着要吃。

    自打小郡主从人贩子手里解救回来长公主就对她有求必应,便没有拦着。

    素如便自己告罪先挖了一角,一会后没有闹肚子等不适后才呈给了小郡主。

    小郡主从吃一口就眼前一亮,一口接一口吃了小半个蛋糕,最后还是长公主怕她积食了才叫人拿走。

    长公主便笑:“先前听你说这家人每个节日都往府上送吃食,还去庙里亲自给我和吾儿点了长明灯,如今看来手艺也不错。”

    手艺不错是不错,长公主却没打算给小郡主吃第二次,民间玩意儿吃个稀罕罢了,自然不会入贵人们的眼。

    不过从那以后叶家就在长公主记忆里留下了痕迹,本来像长公主这样的贵人每日有无数人主动凑上来讨好,但叶家又和她一样疼女儿、一样女儿被人贩子拐走失而复得、宓凤娘嘴讨巧全是没听过的民间逸闻,如今又多了厨艺好*一遭,长公主就彻底记住了叶家。

    这不,这回有个请外面人做吃食的差事,自然就想起了叶家。

    宓凤娘听完后早就满脸激动起来,满嘴阿弥陀佛感谢长公主:“长公主真是我家恩人!”

    又赶紧谢素如:“也多亏了娘子是个难得的善心人!我是知道的,贵人身边那么多人,能想得起我们也多亏娘子常在长公主跟前替我家美言,这可是难得的恩赐,都是沾了您的光。”言辞恳切,拉着素如衣袖亲亲热热。

    果然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饶是素如见多识广,还是露出了笑意。

    玉姐儿和叶盏看得暗暗佩服,还得是娘啊,这可是滴水不漏。

    宓凤娘还要招呼叶盏做菜招待素如,素如赶紧摆摆手:“我出来办事不敢耽误,你还是先将差事办好,也免得辜负了长公主。”

    “那是自然,自然。”宓凤娘赶紧表态。

    “这回事关重大,长公主府要宴请太尉家,宴请杂项自有人操持,你家在那天来做菜便是,除了你家还有四五家酒楼过来,明日你来趟长公主府,我详细与你说明。”素如吩咐了宓凤娘。

    宓凤娘自然是赶紧应下,又千恩万谢送走了她。

    等她走后,叶家人聚在一起准备明日。

    自然要找出新衣服和配套的首饰,这个任务就交给了金哥儿。叶盏和玉姐儿从灶房里拿出自家秘制的一些调料和腌渍的小菜之类,还要整理给长公主和素如准备的点心礼物。

    忙忙碌碌,忽然想起一遭:“咱没学过礼仪啊?”

    长公主皇亲贵胄,既然要面见她,免不了有礼仪规定,不会怎么办?

    宓凤娘回忆:“倒没什么讲究的,就是不要乱看指头指人之类。”

    “还有,要身板挺直。”

    这点宓凤娘懂:“你走路的时候就想象两瓣腚之间夹着一个东西便是,这样自然会腰背挺直,昂首挺胸。”

    叶盏:?

    “不信你试试。”宓凤娘很笃定,“当初赵小七藏铜板就是这么才被他娘认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