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月明朝汐 正文 第103章

所属书籍: 月明朝汐

    第103章第103章

    第二日起身便是个阴沉天气。

    阮朝汐坐在尚书省僻静的小院落里。

    这处院落是给尚书省诸位令长单独议事用的小院,被荀玄微征用。他此刻便坐在青瓦房的明堂里,房门敞开着,听院落里的录供。

    院落枝叶浓密的树荫下,放着一张小案,两处竹席。阮朝汐坐这边,萧昉坐对面。小案上放了一张要命的供状,萧昉头疼地揉着太阳穴。

    原本例行的问询,因为白鹤娘子被屈打招供的那份供状,横生变故。

    “白鹤娘子昨日清晨出了城。小皇孙出事时,她也在城东,人在太原王氏某处田产的无名山头。王氏看管田产的管头录供道,他见到了白鹤娘子。”

    “白鹤娘子要走了无名山头一块地,说是给郗氏故人建衣冠冢,具体王氏没有多问。供状里说,宫里派人查验过了,山头确实立起一座李氏墓碑。”

    “时间,地点,都对上了。小皇孙出事的地点,就在立碑的那处无名山下不远处的官道。白鹤娘子在供状里也承认,小皇孙出事时,她的车马就在附近。中宫催逼她是主谋,不算是空穴来风。”

    萧昉敲着小案问阮朝汐,“但九娘,你怎么和白鹤娘子扯上的关系?王氏管头说,白鹤娘子在山头立碑时,身边站了个十几岁的女郎,听他描述形貌,像是你啊!”

    人证物证俱全,碑文是她字迹,无甚好隐瞒的,阮朝汐道,“是我。山头立的碑,是我阿娘李氏的衣冠冢。我阿娘曾是郗氏奴婢出身。白鹤娘子出面向王氏讨了一块地,安葬我阿娘。下山时正好撞上小皇孙之事。”

    萧昉眉头皱出了川字,扬声对屋里道,“白鹤娘子那处有中宫追究不放,说不准要下狱,时限没个准数。九娘这里想尽快脱身,定要早早地撇清干系。”

    他擡笔蘸墨,往供状上自顾自地写道,“颍川荀氏四房,荀九娘之生母,郗氏奴婢出身——”

    他的笔突然一顿,狐疑地擡头。“等等,九娘,你生母既为荀氏聘下的妾室,怎会是奴婢贱籍出身?不合常理。”

    阮朝汐抿着唇不说话。

    从小到大的身世谎言,一处叠加一处,层层掩盖,终有一日掩盖不住。

    荀玄微从屋里走来树荫下,俯身看了眼小案上中断的供状,长指在‘生母’两字处划过。

    “并非生母,乃是乳母,自小和九娘亲近,被她昵称阿娘。”

    阮朝汐偏过头去,案下交握的手指缓缓攥紧了。

    萧昉换了张空白供状,改誊写为“乳母”,满意道,“九娘和白鹤娘子实乃萍水相逢,只因乳母是郗氏旧日奴婢,才有了山头共同立碑之事。白鹤娘子对小皇孙有任何打算,九娘初来京城,并不知情。如此的说法,就可以把九娘从白鹤娘子那潭浑水里摘出来了。”

    阮朝汐倏然转过头,“白鹤娘子对小皇孙能有什么打算?她已经是佛门中的居士了。谁又把她拖回一潭浑水里去?”

    萧昉仰头咕噜噜地灌茶水,“你知我知,宫里人人尽知。知道有何用?小阿般,别冲着外兄发脾气。白鹤娘子那处我是无能为力,只能尽早把你从浑水里捞出来。”

    阮朝汐一颗心沉甸甸地往下落,起身走到角落里去,独自对着院墙。

    萧昉稀奇地看她的背影,“九娘,你这脾性是有些孤峭!一脚踩进泥潭里,自己能脱身已经是万幸之事,怎么还有闲心管他人事?从简,你瞧瞧小阿般,她自己居然生起闷气来了——”

    阮朝汐背身对着院墙,冷冷道,“别叫我小名!”

    耳边传来咕噜噜的滚水声,荀玄微坐在葡萄藤架下的小石炉旁,注视着锅里羊奶煮沸,擡手握住长口银壶,长壶嘴对着小锅,整壶新鲜羊奶倒了下去。

    热腾腾的奶香弥漫了小院。

    荀玄微以长勺搅动着酪浆。“阿般,过来尝尝酪浆可煮淡了?”

    阮朝汐从围墙边走开,跪坐在葡萄藤下。木长勺里的酪浆香气扑面,热腾腾的白雾笼罩了面庞,掩饰住眼角泛起的雾气。她擡手飞快地抹去了。

    “萧使君,白鹤娘子那边当真没有办法?”她很快恢复了镇定。

    “没办法。”萧昉直截了当道,“我们这边三司议定,讲的是证据律法。一旦牵涉到后宫宫闱,天子家务事,谁管你有理无理,讲究的只有一个圣意。白鹤娘子和皇后娘娘,看圣意偏向哪一边了。”

    荀玄微也温声劝说,“你先脱身。白鹤娘子那边再想法子。”

    阮朝汐捧着瓷盏,垂眼望着热腾腾的乳色淡酪,“你骗我。等我脱了身,你不会救她的。”

    搅动酪浆的长勺动作停了停,若无其事继续从炉火里抽出一根松枝。

    “白鹤娘子昨夜和你说什么了,张口就是我骗你。”

    “她昨夜和我说了一样的话。叫我先脱身,出宫了再想法子救她。”

    “但她对我说谎的时候,没有三兄这么驾轻就熟,显露出难舍伤怀,被我看破了。”

    荀玄微不置可否,长勺往瓷盅里倒了半盅淡酪,奶香扑鼻,轻轻推到阮朝汐面前。

    “会想法子。先喝酪。”

    萧昉停了笔,视线炯炯,饶有兴致盯着这边争执。荀玄微不疾不徐倒了一盅酪浆给萧昉,趁他起身接的时候,直接把他赶到院门外去。

    紧闭的院门外,响起不甘的拍门声。

    “供状还未录完,怎么倒先把我赶出来了!你们兄妹吵两句嘴也不能让我看?”

    “不能让外人看。”

    阮朝汐注视着荀玄微插起门栓,步履平缓地走过来,这回未坐在对面,改坐在她身侧。

    “好了。可以细说了。”咕噜噜升腾的浓郁奶香里,他握了握阮朝汐的右手,“昨夜怎么回事,这只手究竟怎么了?”

    阮朝汐觉得累。

    傅阿池身边离不得人,她和白蝉、陆适之三个轮流看护,昏迷中连汤药都灌不下,需得汤匙压住舌尖、一口口地往喉咙里喂。

    曹老太妃怕事,昨夜未现身,清晨一大早起来入了佛堂,只顾闭门喃喃念经。

    她辰时出万岁门,白鹤娘子早半个时辰被带走,只说是御前问话,谁也说不准几时能回来,会不会放回来。

    临走时母亲回眸看了她一眼,眼神里带着诀别的意味。

    看似风平浪静的日子,如深海中缓缓移动的旋涡,既不知自己为何会一脚踩进旋涡里,又不知缓缓转动的旋涡何时会把人卷入深渊。她只是被旋涡裹挟着卷进浅滩,就感觉十分的难熬。

    她整夜未睡,人前强撑着精神,但此处无人紧闭的小院里,她的疲惫展现在亲近的人面前。

    白皙柔软的手展露在日光里。指尖起先掩饰地虚虚握着,荀玄微伸手过来,一处处地伸展摊开,逐渐展露出揉搓得通红的虎口。

    带有割伤疤痕的食指点了点虎口。

    “这处怎么了。”

    “昨晚出事,手上沾了血。早上起来多洗了几遍,搓破了皮。”

    她并未具体说出了什么事,身子侧倾,洁白的额头抵靠在荀玄微的肩头。

    “三兄,我想回豫北。”

    初春二月时,她还在豫北小院。山坡下开了满山漫野的花儿,闲着不赶集的大青驴套起石磨,在屋后一圈圈地磨麦麸。隔壁的阿巧会捧一把五颜六色的野花,细心地装点他们小院刚刚泛绿的篱笆。

    她刚教会阿巧写几个字,有时去河边打半桶水回来,满院子歪歪斜斜写满了稚嫩的‘天’‘地’‘巧’。

    薄茧的指腹拂过了那处通红破皮的地方,轻轻揉搓一下,泛起密密麻麻针扎般的疼。她强忍着不动。

    荀玄微的应答极理智,以至于显得冷酷。

    “等你回了豫北,你会发现豫北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平静宁和。想在动荡中寻一处安稳桃源,即使短暂寻到了,必不得长久。”

    阮朝汐:“……”

    啪的甩开他的手,坐起身。

    下一刻,手又被轻轻握住了。这回放轻了力道,蜻蜓点水般地抚过红肿破皮的虎口。

    “和你说一句实话而已,听恼了?”

    “就是因为知道是实话,”阮朝汐仰头望着头顶白杨树的绿荫,“听得才格外难过。”

    “三兄当初就是为了同样的缘故,心里思念豫州,五年不回豫州?”

    “不能回。”答得还是同样那句,“乱世中偏安一隅,追寻片刻安稳,必不得长久。”

    阮朝汐的视线从头顶的枝叶转开,换了个姿势,枕着自己手臂,侧趴在他膝上。

    原本摩挲着虎口的温热手掌,被她拉过来,遮住了自己眼前的光线。

    “三兄,”官服大袖下传来了呓语声。“我时常不知该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意外会突然发生,处处都是风雨,我不知如何做才是最好的,我害怕拖累了身边的人。”

    “从来都没有最好的应对。”荀玄微低头凝视着把自己严密遮盖住的少女。

    “每个人都是一步一步地摸索,做下自认为是最好的安排。”

    “做错了呢。”

    “天下哪有无过的圣人?每人都做错。察觉错了,及时弥补便是。若是怕做错而什么都不做,捂住眼睛,遮住耳朵,往往才是最差的应对,才会拖累了身边的人。”

    遮挡光线的大袖被掀开了。阮朝汐清亮的目光直视过来。

    “把阿池安排在母亲身侧,如今阿池为了保护母亲受了重伤。从母亲那边想,我要感谢三兄的提前安排。从阿池那边想,我觉得三兄罔顾人命。这样的应对,损一人而救一人,到底算什么?”

    荀玄微应答得冷静而近乎淡漠。

    “开弓便无回头箭。当初提前做下了安排,如今的结果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坏的。阿般,你不能把身边的每个人都揽在身上。成大事者,目光要往长远看,只问一句,目的达成了么?救下了你母亲,傅阿池做的很好。”

    阮朝汐把紫袍大袖往自己脸上一搭,又躺了回去。

    “我不是做大事的人。我只愿身边每个人好好地活。”

    声音失了往日的清亮,显得低落,“三兄,我好难过。”

    带有薄茧的手掌轻柔捋过柔软的乌发。

    “不必把每个人都背在身上,尽力就好,其实并没有人逼迫你做什么。昨夜之事你不肯与我细说,让我猜猜——傅阿池冒死救出你母亲,至于傅阿池自己,是你冒险救出来的?手上沾了血,也和救她相关?你在云间坞多年,应当知晓,每个遣出去办事的家臣,都是抱着必死之心出坞的。”

    下一刻,阮朝汐倏然揭开了遮挡头脸的袍袖。眼神明亮锐利,带着毫不退缩的强硬。

    “不能不做,不能旁观。”

    “三兄,我极为不喜云间坞的家臣制度。从小时候第一次亲眼见到时,我便不喜欢。”

    荀玄微失笑,“萧昉还在院子外头。现在你要和我翻旧账了?”

    “不是翻旧账,”阮朝汐坚持道,“是清旧账。眼下时机不对,但三兄应我,总有一天时机合适,要清了这笔旧账。”

    荀玄微并不觉得惊异,温和地应答她,“应你便是。还有什么旧账要清的?趁萧昉还未敲门,一起清了。”

    应答得如此轻易,阮朝汐反倒顿了顿,才道,“下次再说。”

    疲倦铺天盖地而来,她闭上了眼。

    “三兄。”

    “何事?”

    “三兄。”

    “嗯,我在。有事尽管说。”

    “三兄。我是不是……果然是个性情孤峭,不合时宜的人?处处横冲直撞,昨夜宣城王被我吓得不轻,他或许没有见过像我这样的。傅阿池救下了母亲,她正是云间坞精心培养出来的西苑家臣,我却对你说,不喜云间坞的家臣规章。”

    温热手掌极喜爱地抚过柔软乌亮的长发,发尾一圈圈地绕在食指上。

    “性情孤峭不至于,不合时宜或许有。我总觉得你看人,与这世间大部分人看人不同。人生来而分高低贵贱,在京城里风气尤烈,便是士族门第也要分个一等二等,同宗儿郎也要彼此分个嫡庶房望。阿般,你眼中看人,却仿佛看不到这些。因此你昨夜才会去救傅阿池——你母亲未阻止你?”

    “阻止了。”阮朝汐的脸深深地埋进手肘里,“母亲说——不值当。”

    “所以你未听你母亲的,还是去了。顶着荀氏九娘的名头,为救个家臣的性命,手上溅了血,以至于擦洗得破了皮。”

    手背上微微一凉,下雨了。荀玄微擡手替阮朝汐挡雨。

    “豫州荀氏名望门第,在阿般眼里,是不是也不值当什么?你眼里看我,究竟是什么样的?”

    阮朝汐把他挡雨的衣袖扯过来,柔滑布料枕在脸颊下。她不是很想说话。

    “你于我是三兄。”

    “太过敷衍了。”

    阮朝汐困倦地合拢了眼,“三兄就是三兄,有什么好说的。你在京城遭了难,我也会去救你。”

    细细密密的小雨逐渐下起来了。

    被挡在院门外的萧昉果然开始喊门。“你们兄妹这么久还未吵完?我未带伞具!”

    阮朝汐不想动,闭着眼,“三兄去开门。”

    荀玄微好笑道,“你枕在我膝上,我如何起身开门?你先挪开身。”

    来回说了几句,两人谁也未动。

    门外的萧昉受够了,开始哐哐地敲门。

    阮朝汐闭着眼,耳听着哐哐的砸门声,明明是尴尬窘迫的处境,不知为何,粉色唇角却微微上翘,露出自从昨日进宫以来的第一个清浅笑容。

    荀玄微即将起身,轻轻地从她身下抽开被她枕着的袍袖。抽到一半时,阮朝汐把抽开的袍袖又攥回手里,不轻不重地往身前拉。

    “亲亲我。”她闭着眼说,“三兄,亲亲我,再去开门。”

    自成一方天地的僻静小院落里,绛紫官袍和茭白色长裙纠缠,乌亮发尾细密缠绕在指尖。

    耳边哐哐哐的砸门声和沙沙雨点声掺和在一处,传入耳里,心跳如急鼓,竟不知哪个声响轻,哪个声响重。

    头顶细密的小雨淋湿了阮朝汐的发尾。微凉的雨丝令人从沉醉中清醒,她松开了攥紧衣袖的手,擡手往前轻推了下。

    耳边的敲门声已经震耳欲聋,萧昉不是能忍的性子,她要赶在门被一脚踢开之前去开门。

    她松了手,被攥紧的一截紫色官袍衣袖飘摇落下,按着郎君胸膛处往前推的手腕却被攥住了。

    才睁开的视野忽然倾倒,视线里出现了头顶浓密树荫。春雨连绵地落下,她却感觉不到。

    树荫下的小案吱嘎一声,承受了不该有的重量,茭白色的长裙从小案两边蜿蜒落下,树荫上方落下的雨被严严实实遮挡住了。

    两只手腕被攥在一处,交握在一只手掌里,另一只手拂过浓黑长睫,将眼角的一滴雨水轻柔抹去了。她动弹不得,却也没想起挣扎,漂亮的眸子微微睁大着。

    唇角落下温柔绵密的吻,亲吻的体贴和动作成反比,荀玄微极耐心地在耳边提醒,“这个时候,应当闭眼。”

    ————

    萧昉人就在尚书省的议事院门外,院门怎么敲就是不开,被晌午一场急雨浇成了落汤鸡。

    他正恼火地四处转悠,琢磨着赶紧避雨,还是直接一脚把院门踹开时,吱呀一声,门从里打开了。

    荀玄微站在门边,客气雍雅地引他进去,“有劳久等,去屋里喝杯热茶。”

    萧昉哼了声,湿淋淋地进了院子,“关门闭户那么久,兄妹终于吵完了?”

    边走边瞄院子里的两人,阮朝汐站在檐下,看来还好;荀玄微的身上居然也湿漉漉的。

    肩头的官袍被雨淋湿了一大片,紫色官袍湿成了近乎深黑的浓紫,下摆处也浸湿了。神色间虽然毫无异样,细看却有几滴雨水湿漉漉挂在鸦色眉发间。

    萧昉满肚子的邪火降下去不少,停步在荀玄微面前故意驻足打量。

    “呵,罕见的不修边幅啊。是不是小九娘不让你进屋,让你也在院子淋足了整场雨?”

    荀玄微心平气和道了句“失陪更衣”,转身进了屋。

    萧昉捧着热茶坐回小案边,又来找阮朝汐录供。阮朝汐在他面前端正跪坐下来。

    萧昉打量她时,她虽然身上并无太多淋湿痕迹,却有一两滴雨水湿漉漉地挂在长睫上。

    他还未来得及细看,睫毛飞快地眨了下,一两滴雨水便消失了。

    阮朝汐低头拿布仔仔细细地擦干了小案上的雨水痕迹,扔开布巾,“继续录供罢。”

    萧昉啧啧称奇。

    清晨阮朝汐从万岁门里过来时,眼见着人心事重重,郁结满腹。

    关门闭户了一场,她此刻的精气神却眼看着好转了七分。

    萧昉边蘸墨录供,心里纳闷地想,兄妹之间关门大吵一架,精神倒好了,是什么缘故?吵架吵痛快了,起了抚慰的作用?

    在他继续问供的当儿,阮朝汐心里已经有了定论,平静地提起一句。

    “我做不到眼看着白鹤娘子陷进泥潭里,却只顾自己脱身。不知她此刻在何处受审?带我去。我愿做白鹤娘子的人证,洗脱她谋害小皇孙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