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欢迎回家 正文 第69章

所属书籍: 欢迎回家

    第69章

    丛欣第一次见到郑徽,是在2014年的11月底。

    那一天,深秋的上海刚刚经历了一次大降温,哪怕天气晴朗,城市也好像骤然变得萧索。西北风吹来,梧桐树叶一夜脆黄。入夜之后,气温不过十摄氏度出头,户外已经有人穿上大衣或者薄羽绒。但她还是得按照之前彩排的流程,着一身无袖旗袍,站在静安铂景酒店门口的红地毯上,担任场外主持。

    这种高级别的大活动,自然贵宾云集,有PV和瀚雅两个集团的C字头高管,有领事馆的官员,也有当地政府领导,再加上各路明星和媒体人士,名单长长数页。

    她认识的只有寥寥几个,至于其他,需要一个个提前在网上找齐资料,记住长相,背下姓名和头衔。只有这样,临到当场,她才能对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表现得好似已经仰慕多年。

    在所有这些贵宾当中,郑徽只能算是平平无奇,他当时年纪不过四十岁,职务是瀚雅集团旗下金融公司的总经理。

    只是对于丛欣,这个人还是有些特别的。

    她记得自己找资料的时候看到过关于他的介绍,2004年离开外资投行,进入瀚雅集团金融公司,参与了江亚饭店的改制。只这一点交集,让她感觉神奇,再往下深究,看到他正在做的项目,便是瀚岳银川新店的筹建。

    那天晚上几个小时的活动,两人不过数面之交。她微笑迎接,先请他在背景板上签下名字,后来又引导他站到既定的位子上,与其他嘉宾一起拍下一张大合影。

    再到宴会厅里的仪式开始,她站在舞台侧面的阴影当中,看着谷烨在台上读到自己写下的串词,以及他身后巨大的LED显示屏上映出的全国地图,其上标注出每一家PV与瀚雅旗下酒店的店址。

    过后回想起来,应该就是在那一刻,一个念头在她脑中油然产生,自此挥之不去。

    哪怕彭聪倩一直认为她早有准备,做好了每一步的职业计划,但当时的她对于未来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以后想到哪里去,做些什么,成为怎样的人,只是因为那一点对广袤之地的向往,对一家酒店如何从无到有的好奇,当然也有更加现实的考量,比如晋升加薪的机会,外派的津贴。

    那天的活动结束之后,她便在集团内网上找到银川新店筹备组的内部招聘信息,提交了申请。

    第一轮面试,见的是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招聘经理。她开场照例自我介绍,对方也简单问了几句,无非就是了解一下她的学业背景,以及在静安铂景参加培训和轮岗的经历。

    而后,便问到一个问题,招聘经理说:“当地的条件可能比较艰苦,筹开团队至少需要在那里待到酒店开业,整体正常运营,并且通过星级初评,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你可以吗?”

    丛欣不假思索地说:“我可以。”

    招聘经理笑笑,没有质疑。

    但不知道为什么,丛欣看出她不信。

    或许因为应聘这个岗位的人实在不多,她到底还是进了第二轮面试,又一次被问到同样的问题。

    这一次,问她的人就是郑徽。

    他也说:“筹开团队至少需要在那里待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这中间我们不希望团队出现变动,你可以吗?”

    她又说了一遍:“我可以。”

    他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在面前材料上写了几个字,结束了面试。

    大概到底级别高一些,丛欣这回没看出来,他信不信。

    自此一去,便奔赴天南海北。

    那几年,郑徽在集团公司一路高升,她也在各家酒店一级级地升上去。两人仅只是工作关系,甚至连见面都很少。郑徽看中的,提拔起来放出去的人,并不是只有她一个。

    但是当然,也总有人认为他们之间一定没那么简单。有人说他当初带她参加西部路演,就是为了向高层献宝。后来去日本、欧洲的考察,又有传说是她陪他出国去玩。哪怕一行十几个人,里面有集团公司的项目团队,也有各地酒店的管理人员。

    对于这些传闻,她只当没听见。男人都是怎样怎样的,女人都是怎样怎样的,诸如此类的说法,她只觉完全不值得一辩。

    起初每次换地方,总还有人问她那个问题:筹开至少需要在当地待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我们希望团队稳定,你可以吗?

    直到后来,不再有人怀疑她到底行不行,轮到她反过来问别人这个问题。

    郑徽也确实给了她很多机会,让她上不同类型的项目,参加各种集团内部的会议。正是因为这样,她才得以知晓高层的想法,由此去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朝哪个方向走。

    这一年年初,长白山瀚森已经步入正轨,丛欣也做好了再次调任的准备。

    但听到郑徽说起江亚饭店,她仍不免觉得突然。她本以为会是一家即将官宣的新店,她还是负责筹开,并且在那里升上总经理。

    郑徽也不瞒她,把情况和盘托出。

    一方面是因为江亚饭店运营上出现的问题,瀚雅不得不插手。

    另一方面,是因为江亚饭店的改制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时签的管理协议为期二十年,眼看就要到期了。

    高层有人认为,应该继续合资管理,甚至彻底退出,只做业主。

    郑徽或许另有看法,毕竟他一直做着豪华线,同时计划着奢华级的“瀚臻”,并且在很多会议上说过:“branding这种东西,你越不做,就越没有。”

    但他同样说过:“不要试图用三年去做十年的事。”

    丛欣知道他是个实际的人,对他来说,高端奢华品牌一定会做,只是什么时候做,以何种方式开始,仍旧是一个考虑中的问题。

    毕竟有这么些百年老字号一个个地被包装出来,又一个个掉落。各行各业都在说要做民族品牌,但其实鲜少有真能做出来的。尤其在高端奢华领域,更是一片空白。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别人家的卡地亚蒂凡尼,在此地只能是老庙黄金。

    而在酒店行业,或许有品牌曾经接近过,但也因为地产神话的陨落而中道崩殂。

    有人说,这是人的问题。就好像瑞吉的入夜仪式,马刀开香槟,在国外看着有意思,香港的尚能接受,到了这里,就成了抖音短视频里的土味笑话,尴尬到脚趾抠地。

    江亚饭店也是一样,至今已经合资运营十余年。仍旧可以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价,说服务质量不稳定,你去那里住宿或者吃饭,可能遇上那种样子很好的外籍员工,也可能遇上职校刚出来的实习生,甚至还有几十年工龄国企时代过来等着退休的老人。不是说他们不好,只是一看就知道是那种老国企里的热心人,有着那种“你外地来的吧,菜都不会点,让我来教教你”的态度。

    所以,其实并没有人敢贸然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否真的可以收回管理权?如果收回了,中方能不能管好?将来在哪些岗位上保留多少比例的外籍员工?这中间又将如何协调?全都是问题。

    郑徽并没有瞒她,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个testcase,就是要看她能不能接下来。

    “我有别的选择吗?”她当时笑问。

    郑徽也笑了,说:“你当然有别的选择。”

    确实,她知道自己算是在业内有了一点声名。最近两年,已经有猎头打电话给她,对她说某地五星新开,有没有兴趣去做总经理。

    她有时也会去外面参加一次面试,看看市场上的行情,还得到过一些不错的offer,有其他奢牌酒店的,也有大OTA平台的。

    但她一直没有离开。有人或许觉得这是忠诚,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这个人从来没有忠诚这种概念。她永远准备着离开,之所以暂时留下,只是因为觉得这里还有值得她留下的理由。

    在最终做出决定之前,她跟郑徽要了几天时间考虑。

    就是在那几天,她打了个电话给叶缜。

    就跟以往一样,两人聊了聊,她说了自己的情况,问叶缜的意见。

    叶缜只是笑起来,说:“你要是愿意听我的,就不会在现在这个位子上了,你其实早有你自己的想法了,不是吗?”

    丛欣无言以对,确实,叶缜曾经好几次问过她愿不愿意去PV。

    但也是在那通电话里,叶缜说起银川新开的“有朋”酒店,问丛欣是否有熟人在那里工作,想要侧面了解一些情况。

    “怎么了?”丛欣当时问。

    叶缜说:“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刷房晚不能没有银川有朋?”

    丛欣没听过,但也知道刷房晚是怎么回事。

    这句话是叶缜团队里的人在某社交媒体上看到的,而后又顺藤摸瓜找到了二手交易平台上倒房贩子,只是暂时不想引起太多注意,想要先从侧面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

    丛欣在银川自然是有些人脉的,答应会去打听,过后给叶缜回电,说了自己了解到的问题。

    叶缜当时没说什么,只是谢了她。

    倒是丛欣忽然扯开话题,说:“有部美剧里看来的台词,我一直很喜欢,是一个女检察官的竞选词,她说她的母亲是个女仆,总是把一句话挂在嘴上,Wealwaysneedawomantocleanthehouse.”

    话说完,她听到线路彼端传来轻轻的笑声,也知道自己领会了其中的意思。

    就是在那一天,丛欣答复了郑徽。

    她对他说:“我考虑好了,我去江亚饭店。”

    郑徽说:“好。”

    听语气,像是早就料到她会这样回答。

    丛欣又道:“但是厨部那个岗位,我想放一个自己的人。”

    对这个要求,郑徽似乎有些为难,说:“我们已经给过几个人选,PV那边都否决了,他们还是希望从法国招聘。”

    丛欣想了想,才又开口,说:“那就从法国招聘,我想安排一个候选人,只需要您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