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公主她无所畏忌 正文 第46章

所属书籍: 公主她无所畏忌

    第46章

    46

    元贞是第二天下午回宫的。

    琼林苑里的日子确实安适,可她清楚这安适只是一时,她不该贪恋。

    临走时,元贞和杨变约定若有事找他,就会来琼林苑,让他注意盯着这边动静便是。

    回宫后歇了一晚,次日照常去尚书内省,却在刚进门后就被蕙娘请到内省最后一进。

    也许外人不懂,内省中的女官们却知晓进入那里意味着什么。

    那里是虞夫人的办公之地,除了程直笔关直笔,其他人未经召唤不得随意进入,未曾想今天夫人竟把这位公主请了进去。

    是碍于公主身份,还是因其他?

    这些日子因元贞总是出入尚书内省,下面自然少不得有些议论,猜什么的都有。此时见到这样一番情形,怕是又要议论一番。

    只有那么几个人知晓这意味着什么。

    关巧慧脸色十分难看,第一次在人前失态,尤其是在程半香面前。

    “师傅她怎么能这样?!”

    程半香看了她一眼,脸上未显出任何讥讽之色,只是平白直诉:“师傅为何不能?你以为你那点小动作能瞒过谁?你想自救,师傅也想救内省。其实这样也好,你也不用成日就想着怎么与我争了。”

    说完,程半香便走了。

    留下关巧慧和马媛二人。

    马媛见师傅脸色难看,吓得什么也不敢说。

    俄顷,关巧慧收拾好狼狈之色,只是她略显有些匆忙,匆匆交代了马媛几句话,就悄悄离开了尚书内省。

    也不知她去干什么,一直快到中午才回来,不过马媛瞧师傅的脸色更差了。

    “师傅……”

    “她还没从后面出来?”

    马媛摇了摇头。

    师傅走后,她就一直让人盯着后面动静,人进去后到现在都没出来。

    关巧慧似再也承受不住,捞起桌上的笔洗,狠狠地砸在地上。

    随着一声脆响,水和瓷片迸溅得到处都是,就如同她此时的心。

    她怎么也想不通,为何魏思进会连见都不见她,只使了个人与她说,说此事按下不提,让她别折腾了.

    从这一日起,元贞开始正式出入尚书内省。

    似乎与以往并无什么不同,外面人都以为她还是去给人教字,但在尚书内省这,虞夫人却是发了话。

    说以后元贞就跟在她身边学习,在内省中地位等同她。并下命,此事不能与外人透露,一旦有违,定不饶恕。

    这般情形,怕是傻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私下如何议论且不说,至少表面上内省中的女官都接受了这一做法,并谨言慎行地封住了自己的嘴。

    现在元贞开始接触每天新到的奏疏和劄子,也是经由此她才明白这其间的过程有多么的小心、谨慎,乃至琐碎。

    入内内侍省那每天都有人随身在宣仁帝身边侍奉,不管是在朝会上,抑或是宣仁帝私下召见大臣开的小会上,一旦有大臣需奏对,便会先请奏,然后进呈奏事劄子。

    这些劄子由内侍中的专人收取,而后当众装袋、就封、押印,再转入内中,交接给专门交接的直笔内人。

    若是四方奏犊或是言官谏言等其他奏疏劄子,则经由中书省或者门下省的通进司,由他们封押后交由入内内侍省下的内东门司,再由内东门司转交尚书内省。

    这些奏疏劄子开押解封都有规制,除了专人外,还需有数位直笔内人到场。若劄子有破损脏污,需记录下来,而后按数量分给各房,由管房的直笔内人着人抄录并详看。

    不重要的诸如例行问安的劄子放在一处,重要的、需要紧急处理的则按紧急不等分类放置。

    而后该抄录的抄录,该处理的送去处理,这些尚书内省自有一套处理流程,就不再细述。

    现在虞夫人身体不好,大部分奏疏都由下面各房直笔内人处理了,相对紧要的则会分到关直笔和程直笔手中。

    等她们都处理完了,虞夫人再看过一遍即可。

    若有问题,打回去重来,若无问题则将所有劄子送到垂拱殿。

    在送到垂拱殿前,已经代为御批的,以及不可代为御批只可宣仁帝亲批,以及相对紧急的劄子,都会进行分类。

    是时呈上去一眼可见,为宣仁帝节省了许多琐碎无用的功夫。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圣上对代批不满,或是他因某些原因不想亲自批阅,尚书内省这会派一位直笔内人过去,由其口诉,代为御批。

    一般这种情况,以前是虞夫人,现在多是程半香和关巧慧二人负责。

    元贞跟着走了一遭,大致流程就全都明白了。又去下面的甲、乙、丙、丁、戊、己六房看了一下,认识了各房领头的直笔内人。

    如今顶着直笔内人头衔的,除了程半香和关巧慧,也就这六人。其他人都是副笔或预笔,也就是暂时还不可担当一面的。

    元贞只花了两日,就把这一切都捋顺了,之后就开始跟着甲字房的周直笔学着开始批阅奏疏。

    批奏疏不同其他,遣词酌句都有考究,不过这些难不倒元贞,找来几本批过的奏疏当范例看,便知该如何写了。

    诸如问安奏疏是一类遣词酌句,禀事劄子又是一类。

    周直笔是个非常温和的人,虽容貌不太出众,但自有一身清正的书卷气。

    如今元贞与尚书内省大部分人都接触过,发现大概是一个人的气场会影响整体,这里的女官大多都聪慧和善,可能与外人接触的少,虽性格各有不同,却没有那种心眼特别多的人。

    所以也就不存在刁难、看轻之类的事,所以说与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省事。

    除了学着批阅奏疏外,她还跟在虞夫人身边,听她谈一些朝事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秘事。

    越听她心中越是明悟,而一晃竟是大半个月过去了,她竟丝毫没感觉到时间的流逝,直到这天晚上杨变又摸到了她寝宫来。

    “我不来找你,你是不是根本想不起我?”

    大半个月不见,他似乎与以往并无什么不同,就是脸上多了几分哀怨之色。

    元贞这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又见他这副模样,不免多了几分愧疚之心。

    “我最近太忙,忙忘了时间。”

    杨变总觉得她是骗自己,她没忙忘时间,也不会主动来找他。

    倒是自己,一天到晚心心念念都是她,连权简都看出来了,时不时会调侃他若有相好的就带回来给家里人看看。

    “忙什么?”

    这事倒也不用瞒他,元贞简略地将入内内侍省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促成她正式进入尚书内省事事说了。

    “也就是说虞夫人和圣上已经默许了,就是没拿到台面上来?”

    不得不说,他还是敏锐的。

    “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那你小心些,不要让那些文官知道此事,若是知晓,我恐怕……”到时候就是一场惊涛骇浪。

    元贞不置可否,示意他别站在窗外说话,还是先进来再说。

    等他进来后,她将窗子关上,也没去点多余的灯,只点了高柜上一盏烛台,确定里面的影子不会被照映到外面,这才来到南窗下的罗汉床前坐下,并示意他也坐。

    这是杨变第一次正式进入元贞的寝殿。

    以前虽来过,但都是走马观花,黑灯瞎火。

    此时见殿内摆设,只觉得一切皆尽善尽美,充满了女子柔美之意。不像他那间卧房,要么乱得像狗窝,要么就是被下人收拾得空无一物。

    果然女子的香闺和男子不同,最主要的就是一个香。

    到处香喷喷的,跟她身上一个味儿。

    元贞并不知晓杨变此时已经有些心猿意马了,也不知道他曾经嫌弃自己太香太奢靡,这会儿又觉得这香好闻。

    她去保着温的茶壶里,给他倒了一盏蜜水,放于他面前。

    “你有事找我。”

    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

    此言一出,杨变倒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是跟权少保有关?”元贞又说。

    杨变倒不诧异她的敏锐,也没再遮掩,将近日朝堂上的事大致说了一遍。

    大概就与他之前所说的一样,权中青想去太原,无奈被朝廷驳了,但权中青并不死心,这阵子行走各家各府,就想找人支持自己。

    毋庸置疑,他这一番行举都是无用功,反而白受冷眼。

    可他并不放弃,还在想办法。

    杨变也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才想到元贞这。

    “你可有办法?”

    “你不是不愿权少保去太原?”

    杨变讥诮一挑眉,又十分无奈:“他坚持要去,还斥我说于国家大义之前,应放下个人荣辱。”

    权少保大义!

    元贞与杨变也相交有些日子了,知道此人跋扈不驯,脑子中从来没有家国大义的念头,全靠权中青多年敦敦教诲不倦,才给他栓了条绳索,不至于如脱缰野马。

    可那梦里权中青却是死了的,具体死在哪儿,什么时间,元贞却是不知道,还是事后听人说了一句,她才知有这么件事。

    这些日子,因为和杨变的牵扯,元贞在脑中是回忆了又回忆,又通过梦里发生的其他事情印证,才得出权中青应该是死在今年初冬。

    因为当时她已经在青阳宫了,正值初冬的第一场雪,她出来踏雪赏景,偶然听见两个小内侍私下闲聊。

    说圣上要为权少保追封太师,赠中书令,入昭勋阁,配享太庙,但此事被三省驳了,说这两日朝堂上乱得厉害。

    所以权中青应该不是死在太原,也不是当下这个节点。

    “我要是直接与你说有办法,未免有骗人之嫌,只能说尽力而为,而且成的几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