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公主她无所畏忌 正文 第56章

所属书籍: 公主她无所畏忌

    第56章

    56

    跪在慕容兴吉脚下的,正是定州经略使施建义和观察使秦云鹏,而副使兼定州守将习兆已战死。

    这个消息大昊朝廷至今未知,还以为河间一带只是小有战事,北戎主要攻打的是太原。

    殊不知定州这里,本是计划兵分三路扫清扰边之敌,习兆为主,这二人为辅,三方互相策应。

    计划是挺好,无奈施建义和秦云鹏未经历过战场,也没想到北戎是诈他们的,早已在外面埋伏了大军,一见北戎铁骑气势汹汹袭来,当场便带着人望风溃逃。

    习兆失去策应被围攻战死,这二人也接连被俘。

    如今跪倒在敌人脚下,这二人也听说过北戎三皇子的名声,骁勇善战却残忍嗜杀,幸得被俘后,北戎倒也没怎么为难他们。

    不光以礼相待,好吃好喝的供着,还告诉他们北戎正是用人之际。北戎攻打大昊,占下这么多城池,也是需要有人管的。用生不如用熟,只要二人识趣,以后荣华富贵少不了。

    就靠着这时而恐吓,时而大棒加大枣,施建义和秦云鹏倒也服服帖帖。

    就是见到北戎贵族就要跪的这个规矩,让二人有些难以适应。毕竟大昊官员可从不兴跪这一套,哪怕秦云鹏是个内侍,这些年跪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如今总算见到这位鼎鼎有名的三皇子,他竟什么都不问,只问元贞公主?

    对于这位公主,施建义因际遇关系,只远远瞧见过一眼,到底长什么样都不知,只得求助去看秦云鹏,毕竟秦云鹏是宫里出来的内侍。

    见此,秦云鹏不禁松了口气,忙捋了捋思路开始说起来。

    “要说咱这位元贞公主,那可是容貌绝世,说是倾国倾城也不为过。”

    也不知是惧怕,还是想到什么,说到这个倾国倾城时,秦云鹏下意识擡了擡头,却只看到对方靴子和袍摆上的金绣。

    “继续,本王要听她本人的事,而不是听这些传言。”

    秦云鹏抹了抹汗,忙道:“元贞公主从小受陛下宠爱,哪怕是一般皇子都不及,陛下曾不止一次说过,此女肖吾。元贞公主不光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也擅长,还会插花、烹茶……对了对了,元贞公主骑术极好,马球打得那叫一等一的好,每年都会……”

    “骑术极好?”慕容兴吉突然意味不明道。

    秦云鹏也闹不清他为何这么一说,忙点头补充:“公主马球也打得极好,每年都会带着内廷女子击鞠队参加金明池盛会。公主的字也写得极好,尤其擅长陛下的天骨鹤体……”

    碍于心慌,秦云鹏乱七八糟说了一通,幸亏慕容兴吉倒也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听着。

    突然——

    “那你可知杨变此人?”

    闻言,秦云鹏一愣:“杨变?大王指的可是原西北环庆经略使,现忠武将军兼神卫军都指挥使杨变?”

    “应该是他,你可知他的事情?”

    秦云鹏摇头道:“不知,小的也只是听说过这个人,毕竟他入京时,小的已出京多时。”

    “那照这么说来,你也未曾听过他与元贞公主的事?”慕容兴吉撑着下巴,睨着他。

    秦云鹏实在害怕,他也听说过这位的喜怒无常,动辄就把人杀了,拿去喂他养的狗,忙找补道:“小的虽不知,但应该有人知,小的知道有个小官,是刚从上京来定州不久的,小的去问问他,他应该知道。”

    在慕容兴吉的允许下,秦云鹏亲自去那群被俘虏的大昊官员中,找到了那个‘小官’。

    说是小官,其实也仅是针对秦云鹏和施建义而言,其本人乃定州通判,确实刚到任不久,却未曾遭遇了这样的事。

    不同于秦云鹏的趋炎附势和怕死,这位通判倒是个刚勇的,一见到秦云鹏,便迎面一口唾沫袭来,骂他乃奸邪,误国误民。

    秦云鹏唾面自干。

    见此人如此不知趣,他又是威胁又是利诱,又拿同为俘虏的一众官员做威胁,才从对方口中套出一些话语。

    在对方口中,杨变和元贞公主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人也不可能会产生什么关系。倒是杨变刚入京时那一番‘妄言’,传到慕容兴吉的耳中,让他得出一个暂时二人还没有交际,只是杨变此人狼子野心,早已对元贞有所图谋的结论。

    而对于秦云鹏这一番狐假虎威的作为,慕容兴吉也未出言斥责,反而乐见其成,并赏了个有名无实的官给他。

    对此,他的贴身亲卫哈擦甚是不解。

    慕容兴吉笑了笑,道:“我等毕竟是外来之人,鞑人与昊国对峙多年,他们最是了解对方。大昊人视我等皆为蛮夷,强硬手段只能激化他们的抵抗心,浪费无用之力,不如学着鞑人,恩威并施,让他们自己人治理自己人,一来事半功倍,二来也节省许多不必要的力气,我们只用管治好这些人即可。”

    这个道理,慕容兴吉也是后来才懂。

    为此,他也是花了不少代价,浪费了许多本不必要的力气。

    慕容兴吉也没想到,自己明明是在战场上死在了南昊镇北王杨变手里,没想到一闭眼一睁眼再度活了过来,竟又回到当初北戎决定入侵大昊之时。

    前世,元贞逃走后,他大发雷霆,一面命人追捕,一面又命南昊中北戎的人,盯好南昊那边的动静。

    听说元贞竟回到天京,还入了皇宫,他忙命人给南昊传话,让他们把人交出来,不然等来的就是北戎撕毁暂时和平协议,铁骑再度压境。

    谁知南昊那个蠢太后,竟一碗毒酒毒死了元贞。

    那样一个女人,竟被个蠢人毒死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慕容兴吉简直不敢置信,他甚至怀疑是南昊骗自己的,多番查证后,才知道这一切竟是真的。

    而元贞的死,还引发了后续一系列事情。

    镇北王杨变震怒,一改之前隐忍建兴帝和那些南朝大臣的态度,派兵围了天京,先斩钱太后,再杀建兴帝。

    而他也没有自己当皇帝,再度扶持起了个皇帝,这次是直接拿对方当傀儡,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反而自己被掣肘。

    处理完这一切后,他带着大军攻向北戎。

    彼时北戎也是多事之秋,天佑帝卧病多时,驾崩在即,所有皇子都忙着争抢皇位,不然之前也不会同意和南昊暂时议和。

    镇北军持续攻进,北戎军节节败退。

    病床上的天佑帝震怒,发话说谁能打退镇北军,谁就能接掌他的皇位。

    慕容兴吉就是这么上战场的。

    未曾想最后死在杨变手里,万箭穿心,死无全尸。临死之前,他倒也洞悉了这个多年死对头的那点不可示人的心思。

    他就说为何这杨变一直盯着北戎打,明明此獠并不是个忠君报国之人,原来竟是如此。

    重活回来后,他简直不敢置信,再三验证确定是重活了,只道是上天庇佑。

    前世,同样是他和同父异母的大哥慕容兴运一同攻打大昊。

    慕容兴运择了东路,他选了西路,却未曾想本来势如破竹的攻势竟被小小一个的太原绊住,围攻多日,都没能拿下这座城池,只能绕路南下,以至于被慕容兴运压了一头。

    这次他首先压住慕容兴运,收拢全部兵力,先打下幽州、保州,再折道拿下代州、忻州,故意做出攻打太原之势,实则谋的是定州和真定。

    等拿下真定后,大昊那边应该收到消息了,到时他们是什么反应?大概会以为是玩笑,以为北戎只是想要钱要物,还想要和北戎和谈?

    这一次,慕容兴吉同样没打算放过上京这个聚宝盆。

    前世哪怕北戎因兵力不足,无法完全占领大昊,却因为劫掠了上京这座倾国之力打造的巨城,为北戎带来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不光只是钱物上,而是方方面面。

    不过这一次他首先要得到那个女人。

    “我们如此多线分兵,还不管一侧的雄州、深州,殿下难道不怕太深入腹内,被人反向围攻?”哈擦有些不安说。

    “放心,大昊与我们不一样,我戎国是以战功立威名,封王拜将,大昊却本末倒置,用文官来管武将。那些文官让他们做做酸诗行,让他们打仗一窍不通,还一个个都非常怕死。我北戎铁骑压境,他们想的只是自保,不会左右策应,更不敢擅自出兵,只想求和。”

    毕竟前世就是如此,慕容兴运那个酒囊饭袋丝毫不懂战法,只凭一腔勇武,都能一路长驱直入南下。他重活一世,提前预知了一切事情,还洞悉了这些大昊官员的反应,未必就不能。

    他只会进行得更顺利,更快一步。

    慕容兴吉已经不想再等到大军压境兵临上京城下了,他要更早得到那个女人。这一次他不会出面威逼大昊朝廷及皇族,也不会亲自带兵俘虏那些人。

    那这一回,她可还会恨他?

    慕容兴吉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发令下去,明日全力进攻真定。”

    “给大皇子那边传话,让他围好太原,勿要擅自离开,太原乃大昊河东的门户,一旦拿下,我方大军就可从河东一带畅通无阻直入南下,还能及时策应东路。”

    慕容兴吉还没忘记河阳还有个权中青,那老将用兵大胆,前世若非领军的不是此人,而那领军的宦官见北戎重骑威猛,吃过一次败仗后,就不敢再战,最后竟丢下大军自己跑了,他恐怕就不是对太原久攻不下,而是可能死在那里。

    “是。”.

    这一切,身处上京的众人并不知道。

    那十日见一面之约,杨变并未忘记,每到十日就会亲自来提醒元贞。她若不应,他就每晚都摸到金华殿来,如此一来元贞倒拒他不能。

    八月中秋,宣仁帝在琼林苑摆宴款待群臣。

    可就在宫筵当场,却有噩耗传来。

    定州已被北戎拿下,真定失守,庆源、邢州相继落入北戎手中,邢州守将史澍战死,经略姚广邴及监军陈矩带着残军仓皇而逃至赵州。

    一时间,举朝上下哗然,这八月中秋赏月宴自然也摆不下去了。

    朝中再次吵了起来。

    有嚷着要定姚广邴和陈矩罪的,有重提当年举荐姚广邴之人,要究其举荐人之罪的。又为了派何处兵力增援赵州,谁为主将谁来监军争吵。待匆匆议定这些暂解了燃眉之急,扭头又因跟北戎是战还是和吵了起来。

    总之是一片不可开交。

    元贞也是至此才发现朝廷根本没有想与北戎一战的心思,似乎只要一提到北戎,就是不可敌。武官都不说话,文官上蹿下跳,战也是他们在说,和也是他们在讲。

    元贞心情烦闷,也甚是不解,就去问杨变。

    杨变倒是一点都不慌,大概也是太原战事并未告急的缘故,他整个人显得有些懒洋洋的。

    “你不都说了,武官不说话,都是文官在说?你让他们说什么?说要请战?恐怕还是武官打副手,头上压着领军的文官和监军的宦官,还有遥控指挥的朝廷,吃力不讨好不说,指不定你在这打死打活,人家跑了,你就是个死的下场。”

    连续丢了这么多地和城池,为何每次都是武将战死,领军的文官和监军的宦官跑了?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守将丢城必死,但文官和宦官可不一定会死,毕竟朝廷从不杀文官。

    既然左右都不会死,人家怕死为何不能逃?可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这种情况下,哪怕有些武官有一战之心,有一腔骁勇,此时也不会蠢得蹦出来,因为那就是自找死路。

    谁想死?谁都不想找死!

    反正你们牛,你们都厉害,红的白的都被你们说完了,那你们去吧,我等既没有战力也不会带兵,你们厉害你们去。

    这就是当下许多武将的想法。

    包括杨变如今都是这么想的,若非还惦着太原义父那,他是一点都不想知道朝廷的任何军情,反正也插不上嘴。

    “之前我总觉得你不过是做了个梦,如今看北戎势如破竹这阵势,怕是你的梦很有可能成真。”

    元贞烦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慵懒态度,挥开他偷摸自己手的手。

    “你是真的一点都不着急!”

    杨变挑眉看她:“我着急有何用?你着急又有何用?你说话有人听吗?你应该也去找过圣上了,你说的话他可有听?”

    元贞一口气突然就泄了。

    她找过父皇,该说的都说了,父皇也听进去了,他也着急,无奈他着急没用,什么事都得朝堂上议。

    而一议起来,就是各种混战乱吵,吵了几天,若非赵州那局势紧急,恐怕援军调令下不了这么快。

    “行了,你也别着急,着急也无用,真有那一天,我就带着你跑,不是早就说好了的?”

    是早就说好了的,可他们跑了,其他人怎么办?还有上京城的百姓,以及那些无辜的妇人女子?

    “你管不了那么多,真事到临头,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杨变伸手摸了摸她下巴,元贞嘴角燎了两颗很小的火泡,虽说秋燥,但清火的茶日日喝着,也没甚作用,一看就是心中焦虑的缘故。

    “疼不疼?”

    元贞倒吸一口气,拍开他的手。

    “你说疼不疼,别乱摸。”

    “我帮忙你把它用针挑了?我小时候上火起火泡,我娘都是用针挑破的。”

    “你走开。”元贞警惕地看着他,“我不挑,御医也说了,多喝清火的茶就好了。”

    不过经过他这么一打岔,确实心里也没那么烦躁焦虑了.

    谁也没想到,北戎以势如破竹之势攻下邢州,大昊这边严阵以待,偏偏北戎似乎不打了,突然停下来休整。

    直到数日后,太原那爆发一场大战,大昊这边才知道又中计了。

    北戎哪是不打,而是又奇兵去了太原。

    一开始裴鹏海带着大军,和北戎军有来有回打了几次,北戎因兵力不足,吃了一次败仗后,似乎就长教训了,开始采用游击战术。

    这这么拖拖拉拉打了一阵子,待所有人都放松警惕,以为北戎大军都在河北,突然北戎大军杀来了。

    大昊援军损失惨重,死伤殆尽近一半,若非权中青率手下一万兵力,从河阳前来策应,怕是都要损在这里。

    这一战后,裴鹏海逃回上京,丢下残部留给权中青,由他带着人与北戎军对峙。

    朝廷这收到消息后,本是焦头烂额,却突然又收到消息说,北戎见了前来议和的大昊使臣。

    北戎并未斩杀来使,态度虽然倨傲,但还算过得去。

    晾了他们两天后,突然来人说议和也不是不可以,不日将派出使臣,前来上京详谈。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都在猜测北戎这是想做什么.

    由于战局紧张,九九重阳自然也被略过了。

    九月十五这日,裴鹏海回到上京。

    他回来得很低调,一到上京就入了宫,元贞还是有人给自己通风报信,才知道裴鹏海竟然回来了。

    元贞去了福宁殿,到的时候正好裴鹏海从里面出来。

    这位风光了多时的荣国公,此时像一只丧家犬,精气神儿全都没了,背陷了腰塌了,头发竟也灰了不少。

    元贞只想此人战功有水分,万万没想到竟如此不堪一击,还是北戎铁骑太过凶猛,竟把此人吓破了胆?

    “公主来了?”

    领着裴鹏海的马安福笑眯眯的,竟就把人扔在那,主动过来迎元贞。

    “你自去忙吧,我进去找爹爹。”

    “是。”

    元贞进到殿中,宣仁帝坐在书房里,脸色并不怎么好看。

    怎么说?

    颇有一些惊疑不定之色,似乎裴鹏海说了什么,让他受到了冲击。

    “爹爹。”

    “你怎么来了?”

    “我听说荣国公回来了,就过来看看。”元贞没有隐瞒来意。

    这些日子,她不止一次插言政事,宣仁帝碍于实在心烦意乱,再加上每次女儿插言,都是为了一解他心中烦扰,所以他倒也没说什么。

    “可是荣国公与爹爹说了什么?”

    宣仁帝领着元贞来到侧殿,两人坐下后,方把裴鹏海说的一些话转述给了元贞听。

    原来裴鹏海这趟进宫,就为了请罪。

    除了请罪外,他还十分详细得描述了当时的战场,尤其对北戎重骑,描述得格外详细。

    在他嘴里,北戎重骑跟西狄重骑完全就不是同一个东西。

    那些重骑兵除了人和马皆是满副铠甲以外,机动性也并不差,由于北戎接手了北鞑大量领土,他们并不缺战马。

    所以他们的重骑是一人配三马,早先西军对付西狄的厚阵,在这里根本没用,因为他们不止可以冲锋两三次,而是可以借换马来进行叠加。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种重骑,装备了比之前重骑更为精良的铠甲,同时用铁索将这些重骑连成一排,组成战阵。

    当这种钢铁巨墙推上来,什么弓弩什么长枪箭矢,一切皆都无用,只要去路被堵,就知能硬生生被推倒被踩死。

    当时,裴鹏海就碰到的是这种重骑兵,不过几百之数,但配合北戎轻骑合击,也将大昊援军打得溃不成军。

    那时候人根本就不是人,就是肉泥,是杂草。

    裴鹏海根本受不了这种冲击,才会肝胆俱裂逃回上京。

    元贞听完后,皱起柳眉。

    她知道北戎有一种铁塔兵,被北戎视为镇国之宝,据说这种战争利器,一旦上了战场,是不可力敌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大败或是小败。

    可她却记得铁塔兵并不是这个时候该出现的东西,而是在北戎攻破上京之后。

    有一次慕容兴吉从外面回来,喜不自胜,当着她的面说漏了嘴,说都是因为俘虏来大昊工匠好用,根本不是北鞑工匠可比的,才让他打造出一支精锐重骑兵。

    就因为这支重骑,慕容兴吉在北戎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一跃成了最炙手的皇子不说,还被封了一等金印兽纽王。

    北戎的王爵跟大昊不一样,并不是按封号来定身份尊卑,而是按几等金印。他们也没有太子,一等金印兽纽王爵就是除过皇帝的最高品级。

    而本不该出现的东西,现在提前出现了,这到底是哪儿出了差错?

    不过眼下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裴鹏海。

    “显然荣国公说这些,是为了博取爹爹的同情,爹爹打算如何处置他?”

    如何处置?

    本是众望所归,却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死伤还那么惨重,把烂摊子都扔给了权中青。

    若是换成武将,必然是个死的下场。

    元贞见宣仁帝面露犹豫之色,就知爹爹对杀不杀裴鹏海还有些犹豫。

    她对裴鹏海死不死,没有什么执念。她知道梦里裴鹏海是死了的,到底是怎么死的,她不想去管。

    但眼下,裴鹏海必须死。

    “荣国公如此作为,不杀不足以以儆效尤。邢州经略姚广邴及监军陈矩临阵脱逃,不杀不足以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