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恰与梨花同梦 正文 第72章

所属书籍: 恰与梨花同梦

    第72章第72章十面埋伏。

    一行人登上舫船,天气还是阴沉的,鹿鸣湖两岸积雪厚重,但船舱内供着温炉,已经很暖和了。

    齐王比手请大家坐,对皇帝道:“今日请阿兄和大娘子所为何事,我昨日已经同阿兄说过了。原本我的亲事倒也不必劳师动众,但我心里爱重朱娘子,必要在正式的场合下,请阿兄与大娘子为我作个见证。”

    皇帝颔首,“朕很欣慰,阿弟长大了,也要娶妻生子了。以前你身子弱,朕只希望你早些大安,阿爹过世之前还在同朕念叨,说二郎体弱,要朕一定护佑阿弟,让你平安长大成人。”

    兄弟俩的对话,字字句句都是对过去的缅怀,齐王说是,“阿兄每到一处,听说有良医就为臣弟觅来,这些年若没有阿兄,我早就不在了。与其说兄弟君臣,阿兄对我来说,其实更是亦父亦师。在我心里,阿兄是世上最重要的人,我纵死,也会守护阿兄,回报阿兄的。”

    皇帝听他说罢,眼里有浮光轻闪,很快垂下眼笑了笑,“今天是喜日子,说那些做什么。还是好好商议你们的婚事吧,打算怎么操办。”

    齐王转头看了颜在一眼,脸上弥漫着轻浅的喜欢,款款说:“我没想过今生还能娶亲,是阿兄的恩典,阿爹的保佑,让我病势痊愈,又遇见了朱娘子。既然缘分来了,不能辜负上苍的美意,我与朱娘子算是知音,既是两心相知,也有同样的喜好,便想长相厮守,一生不离不弃。”说着调过视线望向皇帝,拱手道,“正因她身在梨园,我更要注重这门婚事,我要高高擡举她,绝不让人小看她。所以肯请皇兄为臣弟赐婚,臣弟要风光把她迎娶进门,让她做我的王妃,一辈子疼爱她。”

    这番话说得颜在落泪,她从未想到自己会遇见这样的姻缘。原本以为只是权贵的一时兴起,却没想到他当了真,发愿要娶她。

    皇帝自然是要成全他的,当即便道:“朕应准了,回去便下旨命秘书省拟诏,等你们成婚时,亲自为你们证婚。”

    齐王忙携颜在肃拜下去,“叩谢陛下。”

    左右上前把人搀扶起来,苏月笑着向颜在拱手,“朱娘子,恭喜你呀。”

    颜在红着脸,笑靥如花,退到她身旁坐下,紧紧握住了苏月的手。

    皇帝舒展着长眉,切切叮嘱阿弟:“既然要定亲,咱们自家决定不算数,要早日知会亲家。到时候也把朱家人迁到上都来吧,免了思亲之苦,才能一心过日子。”

    齐王说是,含笑望向颜在,“其实我早就有这个意思,也曾同她说过,只是那时候相交不深,不敢太莽撞。现在婚事定下来了,我打算差人往姑苏去报信,年前想是来不及了,年后再慢慢张罗。”

    苏月拿肩头顶顶颜在,戏谑道:“人家说了这么多,你呢?心里是怎么想的?”

    颜在赧然道:“我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我是微末之人,能得大王如此厚待,心里感念大王。若说回报,我又能如何回报呢,不过真心以待,日后尽心侍奉大王吧。”

    大家都很欢喜,苏月端起杯子招呼:“什么都别说了,咱们满饮此杯,庆贺这桩喜事吧!”

    众人便一同举杯,愉快地碰了碰。将要过年了,百忙之中能够商定一桩喜事,实在没有辜负这好时光啊。

    舫船在湖光山色间行走,远处也偶见小舟来去,隐隐约约有乐声飘过来,奏的是梨园新进刚出的江南调。

    齐王出了个主意,“大家都喜欢音声,我记得阿兄擅吹笛,也会弹琵琶,莫如咱们来考考耳力,看咱们兄弟与梨园的大乐师们,究竟有几多差距。”

    皇帝也饶有兴致,“你想如何比?”

    齐王道:“咱们分成两队,阿兄阿嫂一队,我与朱娘子一队。以屏风遮挡,让内外侍立的都来猜,奏乐的究竟是二者中的哪一个。猜对了有赏,猜错了罚酒,这个主意如何?”

    苏月啧啧,“说是一队,分明是拿我们当对手啊。”笑着对颜在道,“看来大王不服咱们的琴技,我就不信他们成天握笔的,能与我们不相上下。机会难得,今日咱们狠杀他们一回。”

    于是一拍即合,一方折叠的屏风挡出了两个世界。屏风后的人执起乐器,屏风外一干人竖起了耳朵。

    苏月和皇帝率先来,她朝他看了一眼,这时的陛下分外肃穆,面色都是沉寂的。她还在暗笑他如临大敌,他抡指奏起了《十面埋伏》,一阵滚滚的喧嚣,那手法和声势瞬间让她笑不出来了。她以前只知道他通乐理,但没想到他实操竟也在行,满轮半拂,杀伐决断,一场你死我活的凶战,绘声绘色铺陈在了所有人面前。

    屏风外的人开始下注,国用说:“这定是大娘子。我听过大娘子在梨园内独奏,就是这样的指法。”

    淮州和几个御前的内侍不认同,“如此强劲有力,定是陛下啊。”

    外面猜测纷纷,皇帝奏完,冲她笑了笑,把琵琶转交给了她。

    相较于他的指法,苏月的划拂和扫拂更多,更擅长用刹弦来描绘刀枪迸鸣的场景。一时让所有人迷茫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奏法,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刀光剑影。谁也说不准究竟谁先谁后,归根结底就是胡蒙,对错全凭运气。

    等屏风撤下,两个人又重新弹上了一段,这下结果就很分明了,有人得赏有人罚酒。颜在日日和苏月在一起,当然不会听错,齐王则铩羽而归,无奈被那些内侍灌了一大杯。

    接下来轮到他和颜在了,两人起身坐进了屏风之后。

    颜在等着他先奏,却没想到他把月琴交给了她,凑在她耳边说:“同一首曲子,请娘子先后用两种手法演奏。”

    颜在迟疑了,“我一个人奏么?”

    齐王含笑点了点头,目中寒辉点点,“娘子定能做到吧?”

    乐工一人有多种指法,这是基本功,倒并不为难。颜在心下虽然疑惑,也还是应下了,奏的是《君子饮酒吟》,为了感念皇帝陛下的成全,对兄友弟恭极力颂扬了一番。

    舫船上的船舱,前后都设了门,以便随时出舱赏看两岸的风景。门楣上虽有帘幔垂挂,但偶尔被风吹起,也还是带来了舱外的凉意,拂得人鬓边生寒。

    颜在是个实心的女郎,一心只想奏好曲目,想混淆外面人的判断。正奏得尽兴,身旁的人却朝她做了个噤声的动作,起身离开了。

    她大惑不解,但手上拨弦未停,第一曲近了尾声,略顿片刻,换种指法又奏响了第二曲。

    齐王离开的时间并不长,她奏到“家给人足,时和岁丰”的时候,他回来重新落了座。她也没有多想,料他或者是去如厕了,这种事也不好追问,仍是兢兢业业把整首曲子奏完了。

    等到大家下过注,屏风被撤开了,齐王手里的月琴,奏的是起始的那一曲。他有极佳的模仿能力,就算是内行,也听不出两者有任何差距。

    这回皇帝和苏月都猜错了,众人轰笑,催促着陛下和大娘子快喝。

    待齐王和颜在坐回来,苏月还在纳闷,“你们俩的指法竟然那么像……”

    皇帝并不起疑,“所以人家有缘。能结成连理,必是有共通之处。”

    苏月便开始考虑自己和他,好像没有共通,只有互补。他矫情粘人,她有好脾气可以惯着他。

    反正一场盛宴,让所有人酣畅淋漓,内侍们都散了,宴后预备了甜乳酥酪,端端用金盏装着,一人一盏搁在了面前。

    皇帝还是对甜食不感兴趣,“女郎的吃食,朕不喜欢。”

    齐王却说:“要结成夫妻,先得吃到一块儿去,阿兄就勉为其难吧。”一面拿起金匙,朝他递了过去。

    皇帝拗不过,只好浅尝了一口,似乎味道不错,就把整盏酥酪吃完了。

    等餐食都撤下去,大家闲坐在窗边看外面的雪景,苏月吹了冷风打了个喷嚏,皇帝忙给她递上了手巾。

    天还是阴沉的,说不定下半晌会接着下雪,大家商讨着,过会儿上岸找四匹马来,沿着河堤走上一程,往郊外去。

    正说着,苏月不经意看了皇帝一眼,见他面色忽然大变,两手扣住了脖子,眼里都是惊恐的光。

    她心头狂跳,霍地站了起来,“陛下怎么了?”

    话刚说完,皇帝就倒下了,脸色红得几乎拧出血,连眼里也布满了血丝。

    这下众人乱成了一团,齐王大喊:“阿兄……快找御医来,快呀!”

    可是今日游船,又怎么会随身带着御医呢。国用跳到甲板上疾呼:“靠岸!快靠岸!”

    苏月人已经木了,看齐王解开他的领扣,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跪在边上使劲给他扇风,仿佛空气流通得更快,能全部输送进他肺里似的。

    可他的症候看上去很严重,胀红的脸忽然又变得惨白,气息霎时也微弱了。苏月大哭,觉得天都要塌了,抱着他陛下大郎一顿乱喊,然而没有用,他不会应她了,人已经一派死寂,魂魄离体只是时间问题一般。

    外面在喧闹,因为舫船离码头很远,要靠岸并不容易。水岸边上尽是芦苇水草,船离岸两丈远,就怎么都撑不过去了。

    御前的内侍没有犹豫,几个人拽过缆绳跳下水,死命往岸边拖拽。终于舫船靠岸架起了跳板,岸上随扈的缇骑也赶来了,不知哪里弄出个大夫,立刻把人送上了船。

    大夫哆哆嗦嗦取针松开他的咽喉,一面探脉搏,在所有人惊慌的注视下说出了可怕的诊断,“不大好,症候来得如此急,应当是中毒了。”

    可船上所用的人都是掖庭内派遣出来的啊,尤其饮食这项,都是平时侍奉御膳的人员,不可能有人会给皇帝下毒。事已至此,最要紧的是先救命,缇骑张罗起来,七手八脚把皇帝擡出了船舱。

    齐王回头吩咐带队的校尉:“船上的物件不许移动,查出陛下中的是什么毒。人也一个不得放走,全都羁押起来,命大理寺严审。”

    校尉道是,擡手一挥,两掖的缇骑四散开,把整艘舫船都控制了起来。

    其它的暂且顾不上了,大家护着皇帝返回宫城。宫内的御医早就严阵以待,一见到人,便急急跟进了殿内。

    太后那头也听闻消息了,慌张地赶来查看,语不成调地追问:“好好的,这是怎么了?我的大郎怎么了?”

    齐王扶住母亲,颤声道:“都是我的错,若今日没有邀约阿兄,就不会出这种事了。”

    太后推开了他,急忙就要入内,苏月上前搀住她,劝道:“太医们正在诊治,让我们在外头等着。您别急,施救还算及时,不会出事的。”

    可是嘴里说着,眼泪却断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她不敢想象没有权大的日子会怎么样,以前总嫌弃他,到了今时今日,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深爱他。

    太后看她泣不成声,反倒冷静下来了,紧紧握住她的手安慰:“不要紧的,他吉人天相,那么多次死里逃生都挺过来了……小时候我让人给他算过命,他大富大贵,能活到八十……不要紧的,太医一定能治好他的。”

    干阳殿内一片惨淡,齐王满脸悲伤地站在一旁,他身后的颜在却探究地望向他,心里的疑问呼之欲出。但她知道兹事体大,不单是不该问,连想都不该去想,只好咬住牙,把一切都咽进了肚子里。

    等了许久,久到苏月几乎坚持不住了,后殿的太医才出来。她紧紧盯着这些人,他们个个脸上表情颓丧,经太后追问,推举出一个话事人答话,拱着手道:“臣等查验了症状,陛下呕吐、抽搐、喉紧、气短,若没有料错,应当是中了钩吻的毒。这种毒阴狠,只要出手,便是冲着置人死地来的,陛下能否经受得住……得看接下来两日的情况。若上苍保佑,定能否极泰来,请太后切勿慌张。”

    若上苍保佑?这就是把命交给天意了?

    太后浑身哆嗦,厉声道:“把你们招进太医院,不是让你们听天由命的。老身要你们同阎王爷抢人,即便只有一分希望,也要给我把陛下抢回来。”

    几位太医忙道是,纷纷忙碌起来。后寝的廊子上架起了药炉,冲天的药味,霎时弥漫了整个干阳殿内外。

    大家进去看人,苏月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她不敢面对,却要逼着自己去看,只见那人躺在那里面如金纸,气息杳杳地,好像随时都会续不上。

    太后忍不住呜咽,切切地唤着:“大郎,我的儿,你可听见阿娘叫你?你睁开眼看看娘吧,为娘急得肠子都要断了,我的儿!”

    傅姆见状勉力劝解,“太医医术高超,一定会治好陛下的。这时候您不能哭,您是主心骨,若您一乱,朝野上下就全乱了,这可是攸关社稷的大事,您快定定神吧。”

    太后哽咽难止,“这时候叫我怎么能不乱!”转头责问齐王,“就要过年了,处处吃紧,你们怎么想到这时候去游船的?”

    齐王自然把一切都扛在了自己肩上,“这事与娘子们无关,是儿失算了。我昨日与阿兄约好,今日商谈订亲事宜,打算一切说定了,就去回禀阿娘。可没想到竟然会出这么大的纰漏,我悔之晚矣,要是早知道这样,绝不会邀阿兄出宫的。”

    太后捶胸顿足,“宫中不能相商吗,何必大冷的天跑到水上去!如今怎么好!怎么好!”

    他们怨天尤人,苏月却顾不上,趴在榻沿上轻声说:“陛下,你醒醒啊。你还没把大梁建成你喜欢的样子呢,你不能躺下。”

    可惜说什么都没用,他口眼紧闭,没有半点反应。她的精神几乎崩溃了,把额头抵在他手臂上,哭声传导进了被褥里。

    好像什么都不重要了,她现在只剩后悔,没有和他更多相处,没有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时光。人总是这样,等到要失去了,才意识到平凡的种种有多可贵。但来不及了,挽回不了,她除了尽心照顾他,别无他法。

    太后当然也要寸步不离守着儿子,但终归上了点年纪体弱,急得太久了,心血就快熬干了。

    苏月见她脸色很不好,擦了泪过来劝说,“这里有我守着,太后回去歇息吧。”

    太后木木地摇头,“回去了也是牵肠挂肚,哪里歇得好。叫人在外寝安置个小榻,我在那儿歇歇脚就成了。”

    这时得知了消息的官员们都来了,乱糟糟要入内寝。苏月忙道:“不能让他们进来,不能让他们看见陛下的现状。要稳住人心,才能不令朝野动荡。”

    太后被她一提点,立刻回过神来,匆忙向外吩咐:“拦住他们,老身出去见他们。”

    齐王见状,过去搀扶母亲入前殿接见臣工。太后缓了两口气,才从帷幔后走出来,此时脸上的悲色已经敛尽了,平住声气道:“你们都来了?太医已经为陛下诊治过了,是有些凶险,但尚且能控制病势,性命倒是无虞的。只不过临近年关,朝中诸事繁杂,陛下没有心力主持,还请宰辅带领诸位安抚众臣,平稳朝局。”

    宰相连连说是,“太后放心,有臣等在,朝局定是乱不了的。不过陛下的境况究竟如何,臣等忧心忡忡,难以安心啊。”

    太后疲乏道:“吃了药,睡下了。大娘子在里面服侍,太医也寸步不离地守着,定能挺过去的。”

    尚书令掖手咬牙,“此事必要严查到底,这朗朗乾坤下,竟有毒害天子的事发生,容这等祸患存于世,还有什么天理正道可言!”

    臣僚们义愤填膺,誓要拿住幕后黑手,这时万里带着大理寺卿疾步进来,大理寺卿向太后回禀:“臣奉命严查了船上众人,审问至一名船工时有了发现。此人曾在大将军李再思府上做过护院,上月莫名离开李府,进了船坊。卑职询问他为何离开将军府,他一会儿说受将军慢待,一会儿又说家中老母要人照应,总之驴头不对马嘴,十分可疑。”

    大将军李再思手握重兵,居功自傲,屡屡受御史台弹劾,陛下防他,将前朝公主指婚给他,是不久前才发生的事,这是朝野人尽皆知的。如今陛下被人毒害,他的护院又出现在舫船上,嫌疑实在巨大,请过了命,就可以盘查了。

    齐王当机立断,下令大理寺卿:“立刻命人捉拿李再思,此事是否与他有关,严审之后自有论断。”

    大理寺卿得了令,撒腿便去承办了。

    齐王又对太后道:“李再思手中有兵权,捉拿了他,唯恐会引发那些旧部叛乱。儿已将戍守京畿的大军调至城外,若有异动,也好及时平叛。”

    太后脑子里一团糟,长子不省人事,小儿子自然是最可信任的,也不问其它,烦躁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