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发
186
尽管现在市面上已经开始流行以犯罪为主题的小说,其中“侦探”的角色更是广受读者的欢迎。
可在现实中,虽然有些律师会在不方便寻找证据时委托一些“相关熟人”调查取证,有些人也确实担任了故事中的“侦探”角色,但起码马黎王国境内确实还没出现在明面上挂牌营业的“侦探事务所”。
而马希侦探事务所的创始人——阿瑟·马希,一位曾经在新大陆担任过探长的男人,在十年前因为种种问题从当地的治安所辞职,转而仿照罗兰著名大侦探法朗西斯的事迹,成立了一家在新大陆上闻所未闻的侦探事务所。
在现在的马黎人看来,这实在不算是什么明智之举。
可阿瑟·马希并不是鲁莽愚蠢之人,他会选择出来单干也是因为新大陆上的大环境与马黎王国实在不太一样。
新大陆上的诺瓦合众国虽然拥有广阔的土地,但因为是联邦制,各个州的地方政府有时比中央政府更加强势,甚至每个州的法律都不统一。
这样的体制有好处也有坏处,而对于治安系统来说,抓犯人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因为每个州的治安所都很独立,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这就导致新大陆上的警察们很难跨州追捕犯人。
比如一个罪犯在一个州内犯罪后,只要跑到另一个州便能逃脱之前的追捕——这种体制弊端让新大陆上产生了大量的流匪。久而久之,经常被各路劫匪骚扰的当地民众也不再对联邦的治安系统产生什么幻想,全都习惯于有问题自己解决。
可麻烦这么多,总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
阿瑟·马希便是看到了新大陆上民众们的强烈需求,这才建立了可以跨州办案、不会受到各州治安系统约束的民办“事务所”。
根据吉尔斯和埃斯蒙德的介绍,马希侦探事务所最开始运营时也很困难,一度还因为资金匮乏而差点破产,幸好他们遇到了人傻钱多的吉尔斯。
这位刚踏入新大陆的马黎贵族因为完全不了解当地彪悍的民风,一下轮船就被偷了钱包。
正巧阿瑟·马希当时也在港口办事,顺手帮他找回了钱包,两人也因为这件事有了交集。
于是,当吉尔斯知道马希侦探事务所因为资金周转困难而即将倒闭时,刚从股市赚了一笔的公爵之子立刻拍起胸脯,表示自己愿意借给对方一笔钱。
埃斯蒙德最开始是想阻止好友这种没有脑子的撒币行为,可在了解了侦探事务所的经营范围后他开始觉得这家公司的前景应该会很不错。
只是阿瑟·马希本人的经济能力有限,公司管理上也有颇多漏洞,如果填补好了不失为一笔收入颇丰的买卖。
于是,之后两人都在马希侦探事务所投了一笔钱,正式成为这家公司的资助人。
有了足够的资金,再加上埃斯蒙德在规章制度上做了一定的调整,马希侦探事务所这才慢慢缓过来,并在之后的五六年内飞速发展,现在已经在新大陆上有了不小的名气。
利昂娜最开始委托吉尔斯他们在新大陆上寻人时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却没想到这家侦探事务所真的找到了人。
在阿瑟·马希寄来的信件中,他详细说明了侦探们追查安娜·欧尼尔夫人的全过程。
欧尼尔夫人于1118年8月10日来到诺瓦合众国东海岸中最繁华的城市——新伦纳城。
之后在本地的一家高级酒店住了十天,于8月20日离开了新伦纳。
这部分线索之前吉尔斯已经在三个月前跟她说过了,利昂娜只是简单扫了一眼过程便继续往下阅读。
根据这条线索,阿瑟·马希先生推测目标欧尼尔夫人有往西或往北走的打算,这也是大部分外国人移民新大陆后的常规想法。
由于诺瓦合众国位于西部的土地辽阔却人烟稀少,联邦政府希望那些大量聚集在东海岸线上的人能够去西部开荒。
为此他们还专门设立了一条法律——只要一个人在某块无主的土地上开荒并耕种五年以上,就可以用极低的价格从政府购买那块土地所有权。
这道法令完全戳中了所有人的痛点。
东边的基础设施固然更加完备,可谁不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呢?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一场浩浩荡荡的向西拓荒运动开始了。
不单是前几代就移民到新大陆的“本地人”,就连很多逃难来的“新国民”在有了一点积蓄后也开始往西迁移。
可阿瑟·马希并不认为目标会跟着潮流往西进发。
事实上他从一开始就否定了欧尼尔夫人会去西边的想法,直接把排查重点放在东海岸附近的其他城市里。
道理也很简单,西边虽然有廉价的土地,可标价远远低于市场价的东西大多也是有原因的。
先不提开荒和耕种问题,三年前新大陆上向西的铁路还没有t完全铺设完毕,要去那边都是靠马车或双腿走着过去。
安娜·欧尼尔夫人作为一个从马黎过来的独身妇人,在本地没有熟人,自己的身体又不是非常强壮,单靠她一人去更加荒凉的西部显然会很危险。
而且就算她运气好,找到愿意送她一程的好心商队,雇用一批忠诚的奴仆帮她开垦田地,她也一样很难守住自己的财产。
还是因为地域辽阔和人烟稀少,整个西部匪帮盛行。
小偷比较罕见,杀人越货的反而到处都是,自身没有足够武力的人实在很难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
因此,阿瑟·马希认为欧尼尔夫人只要稍微了解一下西边的状况就不会鲁莽到往那边走……当然,如果她真去了,那他们也不用再费心寻找,十有八九是不会找到人了。
在他的推测中,像欧尼尔夫人这种独自从马黎来到新大陆、且手里还有不少积蓄的中年妇人,应该会先在治安水平较好的城市中落脚。
也许会租房子,也许会直接买一栋房子,总之都必须与房屋中介打交道。
排查重点放在房屋中介上后,侦探事务所的成员在一个多月后便找到一家曾经为欧尼尔夫人介绍房屋的中介所,而且非常幸运,他们直接顺着线索找到了欧尼尔夫人现在的住所,进而了解到了这位夫人的近况。
曾经的安娜·欧尼尔夫人已经在两年前再嫁,现在已经更名为安娜·道格拉斯夫人,成为一名退役上校的妻子。
婚后一年,道格拉斯夫人卖掉了城中的房子,跟随现在的丈夫搬到城郊的小镇居住。
为了让雇主确认自己确实找到了人,阿瑟·马希反复确认过道格拉斯夫人的身份后决定亲自上阵。
他打扮成一个报社记者,声称是来采访道格拉斯上校这种退役军人对联邦政府决定对南方开战的决策有什么看法。
道格拉斯上校是个非常典型的北方人,自然是支持联邦政府的一切决定。因此他并不畏惧报社把自己的爱国热情报道出去,十分开心地接受了采访。
采访结束后,假扮成记者的阿瑟·马希顺势表示想为他和他的夫人拍一张照片。
道格拉斯上校对此倒是并不排斥,但道格拉斯夫人表示自己并不想让自己的肖像出现在报纸上。
于是在临走前阿瑟·马希又改口,说为了答谢上校的配合,可以为夫妻二人照一张照片并赠送给他们。
湿版摄影法还没推行多久,拍一张相片对普通人来说依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得知自己可以保留照片、且照片不会流传出去后,道格拉斯夫人最终还是松口,与丈夫一起拍了一张合影。
阿瑟·马希便趁这个机会调换了底片,声称第一张照片拍摄失败了,需要再拍一次——这在摄影中也是很常见的事,夫妻二人都没有在意——这才有了利昂娜手中的这张照片。
之前利昂娜手中就有一张欧尼尔夫人做女仆时的照片,那张照片的原件已经交给埃斯蒙德寄到了新大陆,利昂娜现在只有一张描画下来的复制品。
其实也不需要对比照片,阿瑟·马希把找寻欧尼尔夫人的全过程、包括询问过的证人名字和工作单位都记录得很清楚,一串下来逻辑链相当清晰……再加上手中这张照片,利昂娜已经相信对方口中的“道格拉斯上校夫人”正是她苦苦寻找的欧尼尔夫人。
“居然真的找到了……”
终于理清线索的波文也有些不可置信,恍惚道:“吾主在上……居然真的找到了……”
他很快回过神,看向利昂娜的表情激动又带着点不安:“那现在我们要怎么办?是要去新大陆吗?”
既然“欧尼尔夫人”已经成为“道格拉斯上校夫人”,成为一名有身份的人,侦探事务所的人也不好直接上门询问。
一方面是容易打草惊蛇,另一方面,问询这么大的事利昂娜不可能交给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陌生人……
哈蒙·米切尔森已经死了,她不能再错过这个证人。
“…………”
“我要去新大陆。”
利昂娜放下信件,把一张张清单放回铁盒,用力扣死。
“不过要找个借口……”食指在铁盒上敲了数下,她倏然擡头,露出一个狡黠中带着些凶狠的笑,“一个足够我离开马黎好几个月的借口。”
波文看着她脸上的笑,突然有种不妙的预感。
到底是认识十多年的人,事实证明,他的预感完全没有错。
三天后,一篇标题为“注意!身边的恶魔正在摧毁你的健康”的文章出现在一家小报上。
上面列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毒物,而除了人们都已经熟知的那几种,水银赫然出现在其中。
这样的文章并不罕见,因为人们总是会对“健康”相关的问题格外关注,于是相关话题也经常出现的报纸上。
尤其是在没什么大新闻的时候,报社经常用类似的消息填充版面。
大多数人在看到后都会扫一眼,也不会太当真。
毕竟这不是医学期刊也不是那种严谨的大报,仅仅价值一铜币的小报只是人们的厕所读物罢了。
可这一次,文章中的一段话让很多人感到后背发毛。
从几十年前开始,“疯帽病”的传说就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传开。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制帽匠们总是会变得疯疯癫癫,之前大家都把其归结于酗酒……可如果报纸上说的是真的,只有制帽厂中会大批出现有疯症的工人,那就不该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工作环境的问题。
纺织厂的工人比其他工人更容易出现肺病,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中总是漂浮着棉絮,这很容易理解。
那制帽厂的工人呢?他们的疯病是否也是因为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某种有毒物质——比如,文章中提到的“□□”。
庞纳城中的闲人一向很多,再加上这是事关自身健康的大事,很多将信将疑的人在看过文章后走上街头,开始验证这件事的真实性。
而结果也很让人震惊,小报上的文章说的居然都是真的。
一周后,庞纳城中诸多内科医生联名在报纸上发出公告,称□□确实有可能会导致健康的人出现不良反应,具体会有怎样的不良反应及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同时他们也呼吁人们注意日常用药,尽量避免使用含汞的药物。
医生们的联名文章登报的第二天,庞纳城中的各大帽厂开始相继发生不同程度的骚乱。
而就在同一天,来自艾安萨王宫的使者也来到了尤默尔大街,敲响了小弗鲁门先生家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