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世无双 正文 第114章

所属书籍: 世无双

    第贰叁柒章大结局(终)

    宫中危机解除,潘莺这边厮杀正酣。

    但见得侍卫:火箭纷飞,火统四射,火刀乱砍,烧得妖兽皮毛滋嗞响,焦臭气味难闻。

    但见得妖兽:面目丑恶,身强力壮,嘶吼震山,齿若铁板足爪赛钢钉,专咬颈腔夺命。

    燕十三燕赤北,高举照妖镜,招展乾坤袋,挥洒血符咒,转腕阴阳剑,低回反仰翻多次,刺杀命脉势昂然,但见那妖魔邪兽杀一批又一批,竟是源源不断。燕赤北有伤在身,施力交锋之时只觉伤口绷开,渐觉不支,行动迟缓下来,光靠燕十三拼命抵挡,总有疏漏之处,几只妖羊顶着犄角朝潘莺冲撞而来,潘莺摇响镇魂铃,妖羊倒退转身冲向侍卫,身中火箭烧死。

    巧姐儿倚在潘莺身旁,常嬷嬷拉她进房,她进去又出来,袖笼里鼓鼓装满,手里还拿着阿姐算帐用的算盘,见一条额攒肉冠的美人蛇绕屋檐缠梁柱而下,跑近用算盘角照头一劈,顿时稀碎。

    董月简直大开眼界,现在真说不清是谁保护谁了。

    一条乌黑长鞭直朝潘莺劈头盖脸地打来,她忙搂住巧姐儿闪避,鞭子扑个空,却把她坐的椅子摔成四分五裂。巧姐儿脸色大变,果然见那自称姥姥的双头怪现了身,众妖兽退至她身后,听她怒笑道:“乖孙儿,你要了我一条命,今总要还我条命来!”她老妪脸一转,不见从前男人模样,已是毁的面目全非,看去不过一个肉疙瘩。

    潘莺将巧姐儿掩至身后,燕十三让燕赤北在旁暂歇,从角落里拿出一柄钉耙来,那老妖问:“你这是何神器?”燕十三道:“此乃采五山之铁精,由金甲神人铸造而成,耙柄刻日月星辰,九齿雕佛经咒语,专用来打你这恶贯满盈的千年老妖!”

    那老妪笑道:“区区个刨土挖坑的钉耙,唬的住我?”话音未话,已腾空而起,鞭子朝潘莺狠打而至,潘莺抖出捆妖索,捆妖索金光乍现,快速顺鞭梢扶摇缠至鞭柄,一并将老妪的手死死绑裹,她大为惊骇,拼命甩晃,潘莺紧拽住捆妖索,因怀孕而乏力,眼看要被她挣脱,巧姐儿上前一把攥住,燕十三抓起钉耙跃在树桠上,见老妖受困于手中鞭,遂不再犹豫,瞅准时机,踩枝踏叶蹬蹬迎面冲去,双手举高,用尽平生力气,一耙锄在它脑袋上,就听一声尖厉嗥叫,燕十三拔出耙子,刺透的九孔飙出血柱,老妖跌落倒地,瞬间毙命。

    巧姐儿察觉背后有一缕阴冷之风,蓦得回头,白猿精不晓何时踱到她身后,举掌朝她头顶拍来,却忽然僵住,躯体一歪朝侧倒下,董月浑身瑟瑟发抖,手里紧攥着短刀,刀尖滴着血。她竟然敢伤妖,可真是大出息了。

    巧姐儿高兴地喊:“嫂嫂!”

    董月面无血色,嘴唇都在哆嗦:“你别怕啊,嫂嫂救你!”

    巧姐儿点头:“嗯!”

    那些妖兽见老妖怪死了,本就是乌合之众,更无心恋战,逃窜四散而去了。

    黑云迷雾褪尽,不知何时天就黑了,一钩新月挂树梢,映照满院狼藉。

    潘莺觉得腹中隐痛,牵着巧姐儿回房,忽然听得一声低笑,很轻柔,却毛骨悚然。

    她缓缓转过身,院央站着个白衣妇人,碧玉簪子绾起头发,月光洒满她的脸,而她的眼睛乌黑如石,冷冰冰地盯着她。

    潘莺前世随燕云师父学法术,后被抹去记忆,嫁入常府后,便再无交集,连带她的样貌都模糊了,是而死后重生,她都未有认出,而此时,潘莺脑中无比清醒,重生后追杀她的黑袍道人,婚嫁途中所见男子,皆是她,无论怎样伪装,那双眼睛的温度是不变的。

    燕赤北显然也认出了她:“燕云师姑,你七年前助纣为虐,残害杀戮同门子弟,如今仍不知悔改,我要替天行道,为师报仇,纳你命来!”旋即手握法剑,三两步奔至近前,不顾病体带伤,并不睬潘莺阻拦,奋力与之恶斗。

    潘莺很是焦急,燕赤北绝非燕云师姑的对手,燕十三亦要前去相帮,被她一把抓住胳臂,厉喝:“你也要去送死么”话音还未落,燕赤北被抛了过来,重重撞上扇门,翻倒在地,双眼阖闭,不再动弹。

    燕十三奔过去搀扶,却见他胸口汩汩流血,触其鼻底,已然了无生气。

    “师兄!”男儿有泪不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潘莺愤怒极了:“他与你无怨无仇,你何必一定要痛下杀手!”

    燕云面露冷笑:“七年前潘时幸与燕赤霞罔顾我的信任,合谋坏我大计,毒酒杀秦王,孰可忍,孰不可忍,我虽杀光术士、灭潘家满门,但念在往日情份,仍放你和潘衍一条生路,并告诫勿要再回京城,你们却置若罔闻,科举入仕,嫁配嫁娶,好不热闹!”她咬着牙恨恨:“若知今朝你们再坏我的大计,当初就不该留下你俩祸患!”

    潘莺听话识音,顿时狂喜。

    燕云却觉她的表情十分刺目,从背后鞘中抽拔出两柄古剑,右腕一扭,剑锋凌厉,瞬间削下柿树的一根粗枝,再一挑,那粗枝瞬间横压潘莺肚腹,她忍不住呻吟,眼前发黑,只觉剧痛难忍,有血从腿间流出。

    燕云仍在叫嚣:“我要让你们都给秦王陪葬!”

    侍卫长杜雁山下命放火箭和火铳,排排射出,暂将她困住。

    潘莺已躺在床上待产,接生婆子撕碎沾着血渍的裙袂,常嬷嬷阖紧门窗,拉下卷帘,把纷繁喧闹远隔在外。

    房里安静极了,几个婆子有条不紊的准备滚烫的热水、白棉巾、红烛、剪子及参片。

    潘莺咬着牙摒忍,她生过孩子,知道力气要用在后面。看到常嬷嬷时才担心地问:“巧姐儿呢?”

    常嬷嬷替她擦汗:“月夫人领着她呢!你什么都不要想,安心地把孩子生下来!”

    潘莺没再说话,她望向纱帐顶,想着常二爷要在多好,这时候方知心底对他稠浓的爱意,已是不能没有他。

    少腹抽痛一阵急过一阵,婆子取了参片让她含着,另几产婆掰开她的腿至最开,这样的姿势是极羞耻的,但很快,这股子羞耻感便被疼痛淹没了。

    婆子的手或轻或重把娃儿往下推,她隐忍不住,逼出了一脑门地汗,终是呻吟起来。

    院里又是另一番景象,侍卫们或死或伤躺满地上,燕云持着剑走来,剑尖划在青石板上,澌澌地刺耳作响,七八步外,只有燕十三、巧姐儿和董月。潘莺呢?她自言自语,看向紧闭的扇窗,隆起如鼓的肚腹,看来是在生孩子。

    燕云是羡慕嫉妒的,七年前夺取皇权若成功,秦王应诺娶她做皇后,一年半载诞下皇子皇女,她便知足了!

    但潘时幸和燕赤霞毁了她的幸福,又是七年的筹谋策划,潘衍和常燕熹再次毁掉她的幸福

    她不好活,他们也休息安生!

    董月把巧姐儿掩至身后,握紧短刀道:“你休要过来”燕云的剑已直指她胸前,巧姐儿眼明手快地将她一推,剑尖刺入左肩又拔出,董月跌倒在地,额头撞着廊柱,顿时昏晕过去。

    巧姐儿目露红光,将手里的算盘珠子抠下来,握一把朝燕云掷过去,那珠子变得又大又沉,燕云急用剑抵挡,就听剑身被撞的划出余音,将她的虎口震裂,鲜血横流。燕十三趁势甩出潘莺给他的捆妖索,将她手中另一把剑缠裹住,她不敢大意,只得弃剑。

    一颗珠子打在她的腿骨上,能听见折断的声音。“该死的小妖物!”燕云取出降仙镜,朝巧姐儿照来,那些算盘珠子瞬间轻巧无用。

    巧姐儿忽然呕出几口鲜血,跪倒在地。

    燕十三看那镜中竟跑出三五人影,挟棍拎锤,围着巧姐儿狠命击打!他使剑去刺,却如刺在绵上,空洞无力,索性调转方向,腾空跃起,直朝燕云刺去,那燕云早将他防备,趁还未近身,即将手中剑划出,她这剑又另含玄机,剑中有剑,看着近燕十三尚有半剑距离燕十三听得噗嗤一声,低头看去,那剑已穿透他的胸前

    巧姐儿愣睁睁望着燕十三死在面前,她盯向发狂癫笑的燕云,眼里流下两道血泪。

    燕云忽见巧姐儿盘膝而坐,面前摆着香炉,内插一根线香,旁竖两根燃烧的蜡烛,愀然变色:“同生同死术!”

    巧姐儿喘着气道:“同生同死术有三次时机,一伤,二濒死,三亡。这是共坠黄泉术,同归于尽,永不复生!”

    她把沾有燕云血的算盘珠子往香火滴下,但听轰隆隆一声雷,却不知响自哪里,天上依然有月,清辉遍照人间。

    潘莺心口连腹往下沉坠的痛,她力气衰竭,孩子仍未诞下,观婆子们的神情,似乎不大好了。

    她抓住常嬷嬷的手,这个时候有些话总要说的,前世里她想说没处说她哑着嗓道:“若是我此次熬不过,你把这话带给二爷听。”

    “你告诉二爷我曾说欢喜他,欢喜他的要死,那是假的,故意哄他的,因为前辈子我们互相亏欠,都没得善终没成想这辈子,他非要再和我纠缠一起,所以你告诉他,我现在说欢喜他,欢喜他的要死,是真的,千真万确的”

    肚里繁密的剧痛翻涌而来,再说不下去了,恍惚看见巧姐儿掀帘跑进来,爬上床,趴俯到她的胸前,仰脸朝她微笑:“阿娘!”

    潘莺不由伸手去搂她,却搂个空空,也就这一瞬间,“哇唔”清脆响亮的哭声简直要掀翻屋顶。

    “是个漂亮的小姐呢!”她听到婆子的嘀咕声,忽然手被一双粗糙的大手紧紧攥住:“阿莺!”

    嗓音低沉而焦急。

    她努力看了看常燕熹的脸,心底一松,昏晕了过去!

    五年后。

    流光易过,日月如梭,转瞬腊尽春回,京城的柳枝,一夜之间发了新绿。

    城门今日特意提早打开,马车和人潮抢道儿,十四岁的少年肩挑包袱,不紧不慢穿过昏暗的过道,入了城。

    他和月明和尚约在天若寺见,看天色时辰还早,不远处是卖早饭的吃食摊子,星月赶路已是饥肠辘辘,他走过去,寻个空位坐了,要了一碗粥,两个香蕈蘑菇馅的素包子,等片刻即端到面前,他埋头吃起来。

    桌旁有人坐下,嗓音脆生生地:“我要吃烫面饺儿,热粘糕,蜜麻花!”

    少年暗忖她怎点这么多,抬头瞟她一眼,便移不开了。

    五六岁的小姐,穿着鹅黄色衣裙,眉眼像京城刚发新绿的柳枝,嫩的能掐出水来。

    “巧姐儿!”他悲喜交集地唤了一声。

    “你知道我的名字!”那位小姐很高兴,笑嘻嘻的:“小哥哥叫什么名字呀?”

    “燕十三!”少年认真地告诉她:“我叫燕十三!”

    巧姐儿!有人在唤她,她站起身,不停地招手,少年望过去,一辆宽大的青篷马车旁,常二爷在和潘爷说话,潘娘子怀里抱着个白胖娃儿,月夫人肚皮微隆,手上牵着一个。他们都看向这边,初春的早阳照亮他们脸上的笑意。

    真好!燕十三想。

    (正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