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正文 第114章 雕版印刷顺利开张

    弄雕版的事,冯道并没有急,也没和群臣争论,而是先让工部解决油墨和雕版的木板问题。

    毕竟弄雕版的前提,是有改良的雕版印刷技术,能印出清晰干净不黑乎乎的整张纸,否则那边吵赢了,这边没技术,也白瞎。

    好在工部的能工巧匠不愧是天下最顶尖的匠人,居然用了一个多月,真调制出一种油墨,能做到印而不糊不黑。

    政事堂

    一位匠人拿出一碗调好的油墨,熟练地刷在一块雕版上,然后拿起纸铺上,用一个软刷样子的东西刷平,然后揭下,稍作晾干,递给旁边的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捧给上首的冯道,“冯相,您看看。”

    林从凑过去一看,只见这纸上,印的墨迹清晰,边上旁白部分也干净,丝毫没有之前黑乎乎一片,顿时赞道:“想不到居然真弄出这种不易沾染的油墨,秦尚书,你们工部的匠人厉害啊!”

    秦尚书谦逊又有些自得地笑道,“小郎君过誉了,工部是集天下能工巧匠,若连这个都弄不出,岂非浪得虚名,这油墨不仅不易沾染,还干得快,用于雕版再好不过了。”

    林从给秦尚书竖大拇指,看人家这位的底气,果然手底下有真技术就是底气十足。

    冯相看着手中的印纸,也很是满意,对秦尚书点点头,“这次油墨的事,你们工部首立一功,本相会替你们记上一笔,这次所有参与研制的工匠,赏半年月俸。”

    旁边工匠听了忙谢恩,“小的代工匠司众人谢相公赏赐。”

    秦尚书也很是高兴,自己手下有功,自己也面上有光。

    冯道看着手上印的这张纸,又问:“这是用了以前的雕版?”

    工匠看着旁边的雕版,忙说:“回相公,是,因为只是试油墨,小的就随手拿了一块以前的雕版,是小的偷懒了。”

    冯道却摆摆手,“不碍事,我要说的不是这个。”

    冯道把纸放在桌上,又让秦尚书把雕版拿来,放在桌上,然后对秦尚书和林从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以前的雕版雕的有些不妥?”

    秦尚书和林从忙伸头去看,两人看了看,却一头雾水,秦尚书摇摇头,林从也皱眉,“没什么,就是感觉雕得有点乱。”

    冯道笑了,“不错,正是这事,我也是看雕版才发现,以前工匠雕时,都是一列能雕几字都很随意,字本来因笔画多少就有大有小,再不控制,你看这列,雕了十一个字,这一列,却只雕了八个字,雕版又不如抄写的灵动,自成整体,就看起来很乱,十分不美观。所以真要雕版,我觉得以相同的字数为佳,并且所有的雕版,规定每张有相同的列,每列有相同的字才好。”

    秦尚书听得连连点头,“冯相说的有理。”

    旁边林从却心中巨震,原来全世界第一个重视并规范印刷排版的,是眼前这位。

    林从心里头一次疑惑,这位真不是穿越么,不过穿越应该没几个有这常识,更不会注意这些细节问题,所以这位大佬应该就是属于“天降”吧!

    总有一些人,会有一些超出时代的见识,干出一些超出时代的事,要不科技是咋进步的呢!

    林从在想时,冯道已经秦尚书接着商讨雕版的改进,如雕版用的木材,选什么样木材的木板更好雕,雕出来印的效果更好,同时还让秦尚书算一下如果雕九经,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需要多少预算。

    商定好后,冯道让秦尚书回去,这几日算好了报给他。

    秦尚书就带着匠人下去了。

    秦尚书走后,林从就开口:“先生是下定决心打算开始弄雕版了?”

    冯道微微点头,“唐末以来,战乱几十年,人如草芥,读书人骤减,朝中文官缺员者比比皆是,这时候必须兴文,才能为朝廷储备足够的人才,而培养人才,首要就是有书,现在世家把控着书,若不趁此机会兴雕版,印九经,世家还会以前,每次战乱后迅速崛起,再次形成门阀,最终把控朝廷。”

    “先生说的对,只是朝中有不少大臣反对,得怎么办。”林从有些担心。

    冯道笑了,“既然他们反对,那就不和他们商量好了。”

    林从:???

    很快,林从就知道他家先生冯道打什么主意了。

    冯道没有费口舌去说服群臣,而是直接进宫去觐见了李嗣源,提出了修订九经和雕版印九经的提议。

    修书这事在古代可不止是修个书,因为费钱费人,能修起的往往得是盛世,所以一般修书的皇帝都可称得上盛世明君。

    冯道把这点和李嗣源说清,李嗣源果然被修书的巨大名声和雕版带来的好处打动,毕竟后面朱棣、乾隆都无法抵挡的。

    在得知如今朝廷有这个财力修书印书,又想到自己登基几年,在冯道的治理下,中原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国库的钱粮满满,虽然说一句盛世有点心虚,可说粗为小康,还是毫不夸张的。再加上这事又不用李嗣源干活,只要点下头,以后成就名声首先都是他这个皇帝的。

    李嗣源对冯道要弄雕版这事大力支持。

    于是当天,修订九经雕版九经的诏书就下来。

    林从:……他家先生这一层操作确实是在大气层!

    当然更深层的原因,也是他家先生这些掌管国库,又励精图治,手里确实有钱,说到底,这修书是个花钱的活。

    自己有钱,可不是领导点头就可以开始了。

    然后冯道就开始按照唐时惯例重开崇文馆,选大儒文人进去修书,说来也搞笑,虽然朝中一大群文官开始不同意弄雕版,但是对于修书,大家热情很好,毕竟这是青史留名的事。

    所以这事倒是水到渠成,冯道选了国子监祭酒田敏做主编,又从朝廷和国子监调了大批大儒和文官去,甚至还征召了不少朝廷外的归隐大儒。

    至于修订的九经所需要的书,除了宫里和国子监的书库,冯道还下令民间可以捐书给新建的崇文馆,并会适当的奖励。

    不少京城的商贾听闻纷纷花大价钱购书,然后捐给朝廷。

    京中一位商贾收了好几车书,捐给崇文馆,朝廷果然给予嘉奖,并赐了官身。

    这一下可是火了,商贾们纷纷搜集流落在外的典籍捐给朝廷。

    林从表示,他家先生确实是个会做生意的。

    于是本来困难重重、千难万阻的雕版印刷一事,在他家先生的操作下,顺风顺水,有条不紊地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