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暴雨凶猛 正文 16.这是妈妈的手。

所属书籍: 暴雨凶猛

    16.这是妈妈的手。

    陈思友跟着出来,看见拎着各种营养品礼盒的弋维山,脸色登时就黑了,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弋戈下意识也想跟着他回屋的,一垂眼看见王鹤玲手腕上缠着圈纱布,不知怎的,就走不动道了,低头站在原地。

    “你这孩子,怎么回老家也不跟爸爸说一声呢!”弋维山赔着笑目送陈思友进了屋,赶紧上前拽住弋戈手腕,压低声音急切道。

    “…忘了。”弋戈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回家了,还来了桃舟。

    “爸爸打电话你也不接!”

    弋戈擡头,想起手机在书包里一直没拿出来,对上弋维山关切的眼神,心里莫名的有些歉疚,低声道:“对不起,我没看到。”

    弋维山剩下的话被她这一句“对不起”全堵了回去。

    他直觉但清楚地意识到,弋戈的抱歉,是出于一个好孩子的礼貌,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是教养和素质。

    这教养不是他的功劳,素质却用在了他身上。

    王鹤玲上前问:“这是唢呐?”

    弋戈点点头,“我在跟小外公一起吹,所以没听见铃声。”

    王鹤玲皱了皱眉。

    弋维山察觉苗头不对,忙揽住母女两个的背说:“来,小戈先带你妈妈回家去!我去看下老师,马上就来。”

    弋戈扭头道:“我还要跟小外公一起……”

    弋维山仍旧推她,“先不急,下次再说!”

    弋戈坚持,“我书包还在里面。”

    弋维山笑笑,语气暗暗加重,“爸爸待会儿帮你拿过去!”

    弋戈有些不乐意,顿住脚步看着他。

    弋维山叹了口气,笑说:“先回家去,听话。我跟你妈妈还特意赶回家陪你过节的,结果回去家里人都没有,问了三嫂才晓得你回老家来了……”他说着指了指王鹤玲的手腕,“看看,你妈妈手都扭伤了……”

    弋戈看着王鹤玲那一截细得好像一扭就断的腕子上一圈白色纱布,心中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只好又说了句:“对不起。”

    弋维山摆手一笑,“傻孩子,跟爸妈说什么对不起!快点,带你妈妈回家去,她到现在都不认得路呢。”

    当然不认得。

    十多年来,王鹤玲来桃舟的次数屈指可数。

    弋戈点点头,看了王鹤玲一眼,轻声说:“走吧。”

    弋家老屋离村小不远,但村里小径纵横,七拐八拐的,外人来了很容易辨不清方向。

    王鹤玲穿着高跟鞋走在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上,磕磕绊绊的,好几次差点摔跤。

    在她第三次差点崴脚之后,弋戈终于顿住脚步,回头伸出手,“我扶你吧。”

    王鹤玲看了她一眼,表情有些不自在,但脸色终于微晴,轻轻地牵住她的手。

    这是妈妈的手。

    但和书里写得不一样,弋戈想。并不温暖,也不柔软,王鹤玲太瘦了,手指几乎像干枯的树枝,是冰凉的。

    弋戈把手从王鹤玲的手掌里抽出来,上移,握住了她的胳膊肘。这样能扶得更稳。

    母女两个搀扶着走了一段,王鹤玲忽然问:“你想学乐器?”

    “?”弋戈不知道她为什么忽然问这个。

    “想学什么?钢琴、古筝,这两年学大提琴的孩子也挺多的,你有没有兴趣?”王鹤玲继续问着。

    弋戈明白过来她的用意,回答得很干脆:“不感兴趣。”

    “也好。可以多看看再决定。”王鹤玲也很干脆,没再说什么。

    快到家的时候,弋戈想了想,还是开口道:“唢呐是我小时候好奇偷学的,不是小外公主动要教我。”

    这话说完,她明显感觉到王鹤玲身形一顿。

    老屋的院门已经在眼前,弋戈心里叹息一声,松开了手。

    她知道这话说了王鹤玲八成会生气,毕竟她话里的意思,谁听了都会觉得是王鹤玲小肚鸡肠要迁怒陈思友。

    没记错的话,她的母亲从生下来起就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小时候有外公宠着,结婚后弋维山更是百依百顺,王鹤玲的人生从来都既不缺钱也不缺爱。而在弋戈尚不成熟的世界观里,这类人最介意的一般都是“面子”或者说“人格”之类比较高级的东西。

    马斯洛需求理论不就是这么说的么?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弋戈猜想,她这话说不定影响她亲妈自我实现了。

    尽管如此,弋戈还是这样说了。一来,她怕王鹤玲真的会迁怒陈思友,哪怕这可能性很小;二来,她也并不期待和王鹤玲之间有什么温情的母女时刻,她不怕她生气。

    有些事情是要尽量讲清楚的,至少为了日后翻旧账有个依据。

    可令她意外的是,王鹤玲并没有什么反应。

    她垂下被松开的手臂,擡头冲前方努了努下巴,“就是那个院子?”

    “嗯,前几年刷过一次,你可能不认得。”弋戈说。

    “走吧。”王鹤玲径直走在前面。

    老屋共三层,顶层是阳台,不住人。总共四间卧室,最大的主卧本就是留给弋维山和王鹤玲的——奶奶去世时,这栋房子留给了弋维金。但这么多年,房子的修缮、维护、换家具,都是弋维山出的钱。

    弋戈给王鹤玲指了下院子里的洗衣池,示意她可以去那里刷刷鞋子,就回自己房间了。

    半个小时后,弋维山回来了。

    他敲弋戈的房门给她送书包,看起来有点臊眉耷眼的,估计是在陈思友那里没吃到什么好果子。

    弋戈接过书包,发现他没拿她那把旧唢呐。

    她犹豫了一下,没有问。她转而开口道:“你们要住在这里吗?”

    弋维山搓了下手,“啊…对!我跟你妈妈想多陪陪你,也给自己放放假!”

    弋戈在心里权衡要怎样表达这件事的不必要和不可行,但看着弋维山一分钟内两次搓手缓解尴尬的动作,她还是什么都没说,牵起嘴角笑了笑,“好。”

    弋戈在书桌前坐了十分钟,盯着眼前的电路图,压根没心思动笔。

    对于这屋子里忽然多出的亲爹亲妈,她有很多讶异、困惑、不理解,以及不满意——不是主观情感上的不满意,而是客观地认为,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弋维山和王鹤玲来到这里的决定非常不明智。

    其他的不说,陈春杏不在,他们俩连吃饭都成问题。弋戈可以去陈思友家蹭饭,而就算弋维山和王鹤玲能忍受老头的白眼和蹩脚的厨艺,陈思友肯不肯让他们俩进门都还两说。

    弋戈攥着笔思虑了半天,也没想到什么两全之法。

    她有些烦闷地随意勾了个选项,强迫自己从这道题开始认真写。

    勉强写完一张物理试卷,她听见敲门声,弋维山在门外小声地问:“小戈,还在写作业吗?”

    弋戈起身开门。

    “是这样,村里书记请爸爸妈妈吃饭,你要不要一起?”弋维山笑吟吟地问,“在‘小荷酒家’,那里东西挺好吃的,你应该会喜欢。”

    她差点忘了这茬,以弋维山的身份地位,从领导到老同学,这村子里不知道多少人排队请他吃饭叙旧呢。

    小荷酒家她知道,是镇上最好的一家酒店了,老字号。弋戈八岁的时候去过一次,那一年弋子辰得了全市儿童珠心算大赛的特等奖,回老家办宴席,顺便举办正式的祭祖仪式入族谱。

    弋戈对这个亲弟弟的印象不深,却始终记得小荷酒家有道菜,叫“金银馒头”,要配炼乳吃。

    她记得那时她很馋那个金色的馒头,因为没吃过,而且名字好听,她很好奇它为什么是金色的。可就在她左右观察了好久,确定没有人在转那个转盘的时候,一只肉嘟嘟的胳膊伸了出来。弋子辰被保姆抱在怀里,半个身子几乎扑在餐桌上,两手齐用,拿走了仅剩的两个金馒头。

    大人们似乎都觉得弋子辰的动作可爱,纷纷露出慈爱的微笑,还有个叔叔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好样的,男孩子就是要大口吃饭!”

    盘子里还剩下好几个银馒头,白花花的。

    弋戈愣了很久,最终还是伸手夹了一个,沾了一点炼乳吃。

    她记得很清楚,那个银馒头太甜了,甜得她想吐。那一刻她忽然很想回家,陈春杏蒸的老面馒头比这个好吃多了。

    “怎么样,和爸爸妈妈一起吧?”弋维山又问了一遍。

    弋戈回过神来,摇摇头,“我不想去。”

    弋维山并不意外,他很流畅地露出一个宽容的微笑,似乎早有预料,“好,没事,那你去陈爷爷家吃?”

    “嗯。”

    接下来的两天,弋戈和“回来陪她”的父母基本没打上照面。他们有很多盛情难却的饭局,弋维山每次都会问弋戈要不要一起去,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又笑着关切几句。

    这套流程弋戈都快会背了,连他的措辞都能猜得一字不落。

    令她意外的是,王鹤玲并没有阻止她练习唢呐。但不知是不是因为有所顾虑,陈思友反倒不太想让她参与了,也念叨了几句“女孩子吹这个确实不好看”。

    这话弋戈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当没听到。

    可她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唢呐,吹得实在算不上好听,活像被菜市场里被掐着脖子待宰的鸡。

    第三天早上,弋戈还是在天将将亮、万籁俱寂的时候醒来。

    她习惯蹲在院子里洗漱,和银河一起,看着远处群山轮廓外透出的熹微晨光。银河是条很粘人的狗,即使自己还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也总要陪她一起蹲着。

    刷完牙咕嘟嘟吐了两口水,刚起身,银河又一个甩尾,转身冲着屋里吼。

    弋戈隐约听见厨房里有声响,顿住脚步想了想,把银河拴在院子里,往屋里走去。

    果然是王鹤玲。

    她穿着睡衣,不太熟练地揭开土灶上的木锅盖,试图用竹刷洗锅。

    弋戈怔了两秒,上前接过王鹤玲手里的竹刷。

    王鹤玲似乎被她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愣了两秒才问:“怎么起得这么早?”

    “习惯。”准确来说,是环境使然。在所有人都早睡早起的环境里,睡懒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厨房里又恢复沉默,王鹤玲却没有走。弋戈忽然想起,她是不是应该说点什么?按照正常的交流礼仪,她现在是不是该反问一下你为什么也起得这么早?

    有来有往,气氛才不至于太尴尬。

    但她对于和人寒暄这件事实在生疏,尤其在这人虽然是她亲妈但她俩其实不熟的情况下。她还没想好该怎么问,王鹤玲先开口了:“我来吧。你还在长身体,应该多睡会儿,以后别起这么早。”

    说着,她又要去拿那个竹刷。

    弋戈看见她手上的纱布,反手一闪,“不用。你不会。”

    她麻利地涮好锅、加上两瓢清水准备煮面时,余光瞥见王鹤玲黯淡的表情,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又说错话了。

    不应该说“你不会”,而是“你受伤了”或者“你手不方便”——她又后知后觉地开始斟酌用词。

    弋戈的大脑又空白了一会儿,她在思考是否需要解释一下。

    但王鹤玲没给她这个机会,她看了弋戈一眼,默默走出了厨房。

    三碗面条出锅,王鹤玲把弋维山叫起了床。

    弋维山明显还是没睡醒的晕乎状态,却直觉地开始捧场,呵呵笑着说有老婆女儿一起给他做早饭也太幸福了。他扯着笑在餐桌边坐下,还非常有表演意识地搓了搓筷子表达自己的兴奋与迫不及待。

    弋戈见他这样,忽然觉得这是个错误的片场,他们三个都是蹩脚的演员。

    又或者说,该和他们俩搭戏的不是她。

    弋维山呼呼嗦着面,吃得满头大汗了,拿起手机说:“爸爸有个老同学请吃饭,就在他家里。小戈一起去吧?”

    这次不是询问了,是带着不容拒绝意味的邀请。

    是老同学和村领导的分量不同?还是家宴和小荷酒家的吸引力有差别?弋戈心猿意马地开始想。

    她想不出来,然后回答:“我就不去了。”

    弋维山的笑容凝滞了一瞬,咳了声道:“这个是爸爸高中最好的兄弟,你出生的时候,他还抱过你的。还有你小时候,爸爸和他一起骑摩托,带你去山上玩……”

    不知道为什么,弋戈很抗拒他打回忆牌。

    她的小时候,并没有这两号人。

    因此她直接打断了弋维山的话,问:“你们什么时候回江城?”

    弋维山和表情骤然僵住,王鹤玲也冷冷地看了她一眼,无奈地低下头去。

    弋维山放下筷子,尽量笑着问:“小戈…不希望爸爸妈妈在这里陪你吗?”

    “不是,”弋戈说,“但你们就算在这里,我们也没多长时间在一起。你很忙,我也要去小外公家。”

    “怎么会……爸爸妈妈在这里又没有事情,不忙。”弋维山干笑着说。

    弋戈不想同他争论忙不忙的问题,好像她在祈求他们的陪伴一样。她淡淡地说:“但我很忙,我要去小外公那里练琴。”

    沉默不语的王鹤玲终于发话:“那个唢呐就不要练了,我昨天跟你外…陈爷爷说过了。”

    “为什么?”虽然早有准备,但弋戈还是没控制好语气。

    王鹤玲被她的厉色吓了一跳,但很快又恢复雍容的样子,淡淡地说:“不合适。”

    “就是呀小戈,你这花季的年龄……哪有小姑娘去吹唢呐的,还是在葬礼上,看起来多不像话。”弋维山帮腔道。

    弋戈一时失语,不是无言可辩,而是觉得根本没有辩的必要。

    太荒唐了,她想。她自由自在地长到这么大,习惯了自己做决定,习惯了独自消化一切情绪,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现在忽然冒出两个人,以理所当然的态度对她的生活指手画脚。

    凭什么?

    “我没觉得不像话。”弋戈面无表情地说。

    眼前三碗面还冒着诱人的热气,一张小小的方桌上,弋维山坐在上座,弋戈和王鹤玲相视而坐。

    如果用相机把这一刻的画面记录下来,想必也是无比温馨吧。

    可弋戈吃不下去了。

    半个多月来她心里一直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叫软弱的温情,不断呼唤着她心里尘封多年的那点期待;另一个叫直觉的冷漠,训诫她认清现实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这一次,后者终于飞踢一脚,把那点软弱的温情踩在脚底,还泄愤地跺了好几脚。

    “我的事,你们管不着。”她把筷子一撂,起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