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复读人生 正文 第十二章 双面三异绣

所属书籍: 复读人生

    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王院长和当地派出所的两名警察,带着沈晴所有的资料以及DNA鉴定报告,和沈家兄弟一起到了镇上。

    镇上派出所也来了人,交接了一些资料,又到镇上居委会报备了一下情况,沈晴才终于被沈路领回了家。

    随行的人不少,宋君白和宋母两人也跟着,那天在孤儿院遇到宋君白之后,沈路没瞒着沈晴的身份。知晓沈路的困境,宋君白求助了父母,借着父母的人脉和担保,沈路才成功把沈晴领了回去。

    沈路的家宋君白从来没有来过,不在镇上,而是在距离镇上五公里之外的村子里。

    南方平原上的普通村落多聚居,讲究一个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的房子无论是朝向还是模样,多少都有些类似,若是太过突兀,难免会招来邻居背后的闲言碎语。

    在这里,合群,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活方式。

    沈路家就是不合群的那一个。

    独居在村落边缘,带着明显北方特色的四合院,不管是青色的砖瓦还是古旧的木门,都与这里格格不入。

    就连院子里支棱棱地竖着的那棵老槐树,也和村子里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格格不入。

    见宋君白盯着老槐树发呆,沈路有些局促地搓了搓裤缝,解释道:“我爷爷奶奶从前是北方人,喜欢住四合院。”

    宋君白仰头顺着老槐树往上看,沈路一低头,发现宋君白旁边还站着个同款造型的小矮子。

    然后宋君白赞叹了一声:“哇!”

    小矮子无缝衔接:“好高哦!”

    沈路:……

    打开大门,一行人走进四合院。

    出乎意料,院子里很干净,青砖铺地,留出了几块空地可以种菜,但很明显沈路不会种,光秃秃的一片,只剩下零星几棵果树,其中有一棵枣树,挤挤挨挨挂满了果子,不少都已经泛出红色,已然成熟。

    四合院房间不少,但大多荒废着,好几间甚至上了锁,沈路说里面都是些杂物。

    沈晴的房间还没收拾,居委会的两个大姐热情得很,问清了沈晴睡哪个房间之后就收拾了起来,弄得沈路怪尴尬的。

    “养孩子可不是简单的,小孩子样样都要注意,你一个大小伙子,唉……总之你要记得,不要由着自己的习惯来,有什么拿不准的,就去镇上找我们,不要不好意思知道不?”

    大姐一号苦口婆心。

    “你能主动找回你弟弟是好事,证明你有担当,但是年轻人没耐心我也能理解,你既然接回来了,就要对他负责……”

    大姐二号循循善诱。

    “小伙子听见没,多跟大姐们请教请教。遇事可不能急躁,更不许动手,以前你和别人打架就算了,你弟那么小可经不住你揍……”

    派出所民警一号语气严厉。

    “以后也不许打架了,要给小孩子树立好榜样知道不?”

    派出所民警二号语气慈和。

    沈路恁高一大个子,被教育得浑身僵硬,脊椎跟灌了水泥似的。

    偷眼一瞧,发现宋君白举着沈晴小矮子,在摘枣子。

    沈路:……

    不知道为什么,有种最终还是自己扛起了所有的错觉。

    宋君白若有所感地扭过头,刚好和沈路对上了视线。

    宋君白:……

    沈晴小胖手里捏了个特别大特别红的枣子,笑嘻嘻伸到宋君白面前:“小白姐姐,这一颗是你的。”

    宋君白看了看他另一只手里捏着的两颗:“那两个呢?”

    “这个是我自己的,这个是哥的。”

    宋君白比较了一下,发现还是自己的比较大比较红。

    不错,小矮子懂事。

    不过——

    宋君白伸手把两个枣子全抢过来:“小孩子不能吃枣子。”

    沈晴笑容僵在脸上。

    宋君白几口把三个枣子全部吃掉。

    沈晴眼泪汪汪。

    沈路好歹从大姐育儿经里喘口气走出来,沈晴告状:“哥哥,小白姐姐吃了你的枣子。”

    宋君白一挑眉,小矮子还挺精。

    沈路瞪他:“小白姐姐吃多少都可以,你不许吃。”

    沈晴如遭雷劈:“为什么?”

    “因为小孩子吃枣子容易被噎死。”沈路面无表情地吓唬他。

    沈晴被唬得一愣,瘪了瘪嘴,想哭又忍住了。

    ·

    宋母先走一步,送王院长他们离开,等居委会的大姐收拾完,偌大的小院儿便只剩下沈路和宋君白再加一个沈晴。

    沈晴年纪小忘性大,宋君白抢了他枣子的事一眨眼便过去了,这会儿正在院子里兴致勃勃地四处探险。

    沈路找了个小筐子,给宋君白摘枣子吃,他个子高,眼睛尖,专挑上头又大又红的摘,不一会儿就摘了一小筐,冲洗干净拿给宋君白。

    “这枣树好多年了,我爷爷种的,据说不是本地常见的品种,我觉得还挺甜的。”

    宋君白抿唇笑:“嗯,很甜。”

    两人拿了小板凳,坐在老槐树下,目光落在探险的沈晴身上,小矮子腿不利索,走起来一瘸一拐的,动不动就被凸起的地砖绊个跟头,沈路和宋君白没一个上去扶,沈晴好像也习惯了,自己爬起来拍拍膝盖,继续走。

    “原来你家住在这边。”宋君白开口。

    沈路“啊”了一声,然后后知后觉地想起一件事来。

    他说自己送宋君白是顺路,但事实上宋君白家和沈路家分别在学校的两个方向。

    宋君白也不说破,任由沈路额头上渗出汗来,僵硬地试图转移话题。

    “你下午有空么,我想去镇上给沈晴买点东西。衣服鞋子之类的王院长都准备了,是不是该买点吃的?小孩奶粉维生素什么的?”

    宋君白也搞不清楚,犹豫道:“是不是还得买尿不湿?”

    沈路震惊:“他都快三岁了,应该不用吧?”

    不等宋君白回答,他自己也怀疑起来:“该不会还会尿裤子吧?”

    “喂,你过来!”沈路叫沈晴。

    沈晴颠颠儿跑过来。

    “我问你,”沈路木着脸,眼神严肃,“你还尿裤子吗?”

    沈晴一脸受伤,大有一种“哥你为什么要侮辱我”的架势。

    宋母终于送完人回来了,刚巧听到这段:“你们两个半大孩子,真是什么都不懂,晴晴早就不用那东西。走,带你们去镇上吃午饭,下午再去给晴晴买点营养品。”

    沈路见着宋君白的妈妈不太自在,他从前高中的时候也见过宋母几回,那时候宋君白高冷不爱搭理人,宋母也是差不多的气质,回回见到沈路都远远躲开,生怕暴露了自己那点见不得人的心思。

    如今再见,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宋君白且不提,宋母却着实是个面冷心热的,大约只是不擅长在人前表露出来罢了。

    “谢谢阿姨。”沈路嗓子发涩。

    宋母摆摆手:“别跟我客气,你和小白是同学,晴晴这事儿我也担了责任的,作为大人,我很佩服你的担当,但说实话,我同时也很担心你照顾不好他,毕竟你自己也还是个孩子……”

    “阿姨我……”

    “所以我是想说,”宋母打断他,“有任何困难,你都可以跟我说,或者找居委会,找派出所,千万、千万不要为了面子一个人硬扛。你和小白一样大,小孩子跟大人低头求助本就是应该的,没有人会因此小看你,懂吗?”

    沈路比宋母高出一头,这会儿低着头眼眶发热,重重点了点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从前他一个人在黑暗中独自摸索了太久,从来没有人告诉他“小孩子向大人求助是应该的”,因为他没有父母,没有家人,村里的相邻也不待见他,唯一会对他散发善意的,只有同在镇上瞎混的年轻人们。

    于是他染发,抽烟,喝酒,逃课,打架,用一切方法向他们靠拢,他把自己归给了那个边缘世界。

    宋君白是另一个世界的,她像是太阳底下的一抹白雪,是他靠近一步都担心踩脏了她的那块净土。

    于是他只敢远远看着,遥遥地惦记着。

    重来一回,他没有想到,因为沈晴这个意外,自己竟然一步踏出了从前的世界,走回了铺满阳光的人间。

    这里的人间有许多热心肠的成年人,他们会不求回报地帮他,并且还会告诉他,大人帮助小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远处突然传来“扑通”一声,几人循声望去,宋君白反应最快,立刻跑了过去,一把将小矮子从一地灰尘里捞了上来。

    是东边锁着的杂物房,其中一扇门因为年久失修,小矮子一靠就靠倒了。

    宋君白手忙脚乱地给沈晴检查了一通,发现没受伤,大概就是有点吓到了,小脸要哭不哭的,两只手死死抱着宋君白大腿不肯放。

    沈路伸手像拎包一样把他拎起来:“行了,不是没摔坏吗?”

    沈晴于是像个无尾熊一样,转而又死死抱住了沈路的胳膊。

    “这、这是什么?”

    赶过来的宋母却被眼前的东西给震惊到了。

    宋君白顺着她的目光看进去,这才发现,不大的一间屋子里,满满当当挂满了各种画框。

    不、不是画框。

    是刺绣。

    大部分被蒙了报纸,只能看出轮廓,小部分因为年代久远,报纸破损,露出了其中的真容。

    阳光从坏掉的门框照进去,落在一副刺绣上。

    那是一只活灵活现的京巴狗。

    饶是宋君白这样的外行,也能看得出,无论是针法还是用色,都堪称艺术品。

    沈路愣了一下:“我奶奶喜欢刺绣,这些都是她绣的,小时候我爷爷还卖过这东西,但是也没什么人买,我爷爷就自己找木材,把这些东西装裱起来,放在家里,再后来奶奶眼睛不好,也就没有再做了。”

    “我可以进去看看吗?”宋母眼里是少见的激动。

    “当然。”

    宋母走进去,她并没有直接动手触摸,反而从随身的小包里拿出了一块丝帕,用丝帕垫着才去触碰那面刺绣作品。

    作品装裱得并不精致,翻过来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面刺绣,而是业界里一直有价无市的双面绣,甚至,这是基于双面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双面三异绣。

    正面是白色和浅金色的京巴狗,背面却是一只橘黄色团成一团的肥猫,同一位置,无论是针法、用色还是图案,截然不同。

    但它们和谐地呈现在一块绣品的两面。

    憨态可掬,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