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原地逃离 正文 第51章 共生(3)

所属书籍: 原地逃离

    第51章共生(3)

    第二天一早赵小满返校了。

    赵顺奎和陈晓莲向杨文竹询问情况。杨文竹告诉他们,那个男生的爸爸是警察。

    一阵漫长的沉默,陈晓莲先开口说道:“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赵顺奎劝道:“小满现在还小,以后肯定能再遇到合适的人。现在还是以学习为主。”

    “是我们连累了小满!”陈晓莲戳破了窗户纸。

    赵顺奎不说话了。他瞥了一眼杨文竹。杨文竹低着头,对陈晓莲的话没有任何反应。

    “发昏当不了死!这件事早晚要解决。”陈晓莲继续说道。

    “那也不急在这一时。”赵顺奎说道,“咱们不要给小满太大压力……”

    “得送小满出国!”陈晓莲打断了赵顺奎的话。

    “是,没说不送。孩子刚上大二,至少还有两年呢。”

    “我听学校说有交换生的名额,念完大三就能走。”

    “你这么着急把孩子送出国干什么?”赵顺奎问道。

    “你说我干什么!”陈晓莲的语气尖锐起来。

    杨文竹擡起头,说道:“我先上去了。”

    说罢她起身往楼上走去。

    等上方传来一声关门声,陈晓莲才低声说道:“把小满送出国,咱们才能腾出手处理杨文竹的事情……”

    经过这件事,赵小满除了上课的时间,基本都在家。她努力学习外语,想要兑现带杨文竹出国的承诺。

    春节刚过,赵小满在上外语补习班时病倒了,发高烧住进医院。她回家后不久,杨文竹就发烧了。

    陈晓莲认为是赵小满传染给了杨文竹,于是买了一些退烧药给杨文竹用。

    三天后赵小满再回家,杨文竹不仅没有退烧,咳嗽也越来越严重了。

    陈晓莲告诉赵小满,杨文竹应该是得了肺炎。她已经让赵顺奎去找她原先的同事帮忙开几瓶消炎药,回来给杨文竹输液。

    输液后杨文竹好了一些,但是晚上又烧起来了,而且这次体温直冲40℃。

    赵小满急得立刻把陈晓莲拽到一边,问她要不要带杨文竹去医院。

    “去医院肯定比在家强,但她怎么去医院?万一暴露了怎么办?”陈晓莲立刻否决。

    这时赵顺奎拖着一个大箱子回来,拆开后是一台行李箱大小的吸氧机。他把吸氧机拎到阁楼,陈晓莲熟练地组装好,把呼吸管挂到杨文竹的鼻孔。

    陈晓莲把血氧仪夹在杨文竹的手指上,显示血氧浓度只有85了。

    她按下启动键,吸氧机发出了轻微的嗡嗡声。

    “先吸到明天早上吧。”陈晓莲说道。

    “妈,我之前好像输了一瓶这个药,一天就好了。”赵小满把手机递给陈晓莲看。

    陈晓莲扫了一眼,说道:“这种药只有医院有。我能开出这些消炎药,已经搭上很大人情了。”

    杨文竹脸上烧的发红,她咳嗽了几声,像拉风箱一样。

    “小满。我好难受。”杨文竹神智不清地说道。

    “要不让她拿我的学生证去?”赵小满急道,“再戴上口罩,别人不一定看得出来。”

    “马红蕾天天在网上发她的照片。”陈晓莲看着杨文竹,“医院里那么多人,保不齐有人认出她。再说你刚出院,都有记录,万一查出来怎么办?”

    “可文竹要是……要是死了怎么办?”赵小满急得手足无措。

    “这都是命。”陈晓莲叹了口气,“我们能做的都做了,她能不能过这一关,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神智不清的杨文竹又开始低声哀求:“小满,送我去医院吧,我好难受。”

    赵小满急得掉了眼泪:“还有什么办法?”

    “我下去多点几柱香。”陈晓莲转身离开了。

    杨文竹浑身暴汗,湿透了床单。

    赵小满一直给杨文竹擦拭额头和身体降温。杨文竹一开始还有意识,求赵小满带自己去医院,后来她的反应t越来越小,直至昏迷了过去。

    赵小满在杨文竹身边守了一夜,眼泪哭干了,最后趴在杨文竹身边睡着了。

    等她再模模糊糊睁开眼睛,发现杨文竹一动不动,好像连呼吸的起伏也没有了。她急忙站起来,伸手摸了摸杨文竹的额头,冰凉。

    她吓得尖叫了一声,冲到楼下,把正在做早餐的陈晓莲拽上来。

    陈晓莲探了探杨文竹的鼻息,无奈地看了赵小满一眼。

    “活着呢。”陈晓莲又把手伸进杨文竹的腋下,欣喜地说道,“好像退烧了。”

    随着病情好转,杨文竹的意识也逐渐清醒。她开始回想生病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昨晚在她最危险的时候,赵顺奎一家对她见死不救这件事,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她,比这场大病对她的打击还要严重一百倍。

    她终于看明白了,她和黎露其实并无区别,都是随时可以牺牲的弃子。他们平时看起来对她挺好,演得像对亲闺女一样。可是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冷血自私的本性就暴露了。

    其实这是必然的结果。在赵顺奎和陈晓莲眼中,她已经成了拖累赵小满的累赘。就算赵小满愿意一辈子不结婚不成家,他们也不会同意。

    他们不可能永远拖着她一起生活。

    如果这次她没挺过来,对他们来说反倒是好事,彻底解决了他们的麻烦。

    所以这次能活下来,纯粹是她自己命大。想通了这些,杨文竹后背直冒冷汗。原来她自始至终都站在悬崖边上,随时都会被推下去,粉身碎骨。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她只有死路一条。

    她必须夺回他们攥在手里的把柄,她必须以受害者的身份揭发这家人的全部罪行。

    她必须为自己找到一条生路,她必须为自己报仇。

    杨文竹又在床上躺了三天,第四天终于下床了。她拖着绵软无力的腿下到一层客厅,看到陈晓莲正跪在佛龛前虔诚诵经。

    陈晓莲诵经完毕,看到杨文竹下来了,双手合十道:“菩萨保佑!我专门为了你的病去许愿,师傅告诉我把佛龛摆到正北方,你的病就会好得快。我这几天吃斋诵经果然感动了菩萨!”

    陈晓莲起身,拿起香炉旁边的小锦囊,走到杨文竹面前。她从锦囊里取出一串手串,戴在杨文竹的手上。

    “这是我昨天特意给你请的,大师开光的,保你平安健康。”陈晓莲说道,“我早上五点就到门口排队,一开门就冲进去。那么多人抢,晚一点就没了。你看,我昨天刚请来,你今天就好了,是不是很灵验。”

    杨文竹点了点头,便问她念经有什么用。

    “可以积攒功德,消减罪业。”

    杨文竹把玩着手串,忽然问道:“杀人的罪孽,也可以消减吗?”

    陈晓莲愣了一下,接着心领神会地拍了拍杨文竹的手:“当然!心诚则灵。”

    她拉着杨文竹跪在蒲团上,说道:“来,你上三支香,然后跟着我念。”

    杨文竹看着陈晓莲虔诚的样子,也学着她双手合十,闭上眼睛,跟着音乐轻声念诵。

    从此以后,杨文竹每天都跟着陈晓莲烧香诵经。陈晓莲见她虔诚,自然非常欣喜。

    唯一的问题就是烧香经常触发烟感报警,每次都要物业过来取消报警。有一次物业上门甚至撞见了杨文竹。所幸杨文竹和赵小满身材相仿,发型一样,只是一晃而过,对方以为她就是赵小满。

    这天两人正在烧香,烟感又报警了。

    陈晓莲烦躁,直接搬来梯子,就要去拆掉烟感报警器。杨文竹自告奋勇,说让她来。

    杨文竹用改锥扳了好久,但是报警器怎么也拆不下来。她掀开旁边的检修扣板,伸头进去看,找到了报警器的电线。

    她把扣板递给陈晓莲,说道:“婶儿,你帮我拿剪刀,我直接把线剪了。”

    陈晓莲把剪刀拿过来,递给杨文竹,嘱咐她小心。

    “婶儿,你把电闸断了吧。我担心有电。”杨文竹又说道。

    “对!对!”陈晓莲忙不叠点头。

    她走到楼梯转角的配电柜前,断掉电闸。

    过了一会儿,杨文竹喊道:“婶儿,可以了。”

    陈晓莲把电闸合上,回到厨房,看到杨文竹一手扶着橱柜,一手拿着剪刀,站在梯子上。她快步走过去,接过剪刀,把扣板递给杨文竹。

    这样一来,佛龛前就可以香火不断了。

    因为没有送杨文竹去医院,导致杨文竹差点病死,这件事让赵小满心怀愧疚,同时也让她产生了一种执念:她把出国当成唯一能解救她和杨文竹的方法。

    她把自己长期关在房间里,拼命学习外语。赵顺奎和陈晓莲知道她的心思,但是谁都没有说破。她越来越消瘦,整天愁眉紧锁,脸上的光彩全都消失了,整个人被一团黑气笼罩着。

    直到大三下半学期,五月份的某一天,赵小满兴冲冲地跑回来。她直接冲上阁楼,推开门,看到了满屋子自己的画像。

    她穿过这些画板,走到最里面,看到了戴着眼罩睡觉的杨文竹。

    她坐在床边,用手里的信封轻轻划着杨文竹的脸。

    杨文竹醒过来,摘掉眼罩,眯着眼看她。

    “我的留学申请批下来了,八月份就走。”赵小满挥舞着信封。

    杨文竹坐起来,看着赵小满难得一见的笑容,说道:“这是好事啊。”

    “等我在外面站住脚,就想办法把你也接出去。”

    “我出去能干什么?”

    “玩啊,画画啊,你想干什么都行。”赵小憧憬着,“我们找个人少的地方,那里没人认得我们,我们就可以生活在阳光下了。我们租下一个带着院子的大房子,种些花花草草。你坐在院子里画画。等我考了驾照,我们开车出去兜风。你觉得哪里好玩,我们就停下,等你把它画出来。我们可以去海边,可以去雪山,可以去看极光……”

    赵小满挤在杨文竹的床上,畅想着出国后的生活,慢慢睡了过去。

    杨文竹看着赵小满熟睡的模样,手指轻轻临摹着她的脸,从额头到鼻尖,再到嘴巴。杨文竹无数次画过这张脸,每一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杨文竹的手指来到了赵小满的脖子上,她停了下来。她能感受到赵小满的情真意切,也相信赵小满对她们未来的畅想是认真的。

    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她看着赵小满的脸,这一切都始于这张曾经烧毁的脸,所有人都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杨文竹翻身下床,光着脚走到铺好白纸的画板面前。

    她还要为赵小满画出最后一张画。八月,倒计时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