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长命锁 正文 第20章 试探

所属书籍: 长命锁

    第20章试探

    一直以来被忽略却又十分重要的事情是,两次勒索的受益人都没有离开王逍遥。那么真相会不会是马小霞就是碎光?

    她在照顾李萱源的过程中发现了蛛丝马迹,恰好王逍遥欠了二十万外债,于是她背着王逍遥进行勒索,让王逍遥去取钱,却不料王逍遥也死了,她最终选择不举报然后又替王逍遥的父亲勒索四十万?

    张文华越想越觉得这是最合情理的可能,同时也能解释马小霞在饭桌上反常的反应,但回想电子邮件里的对话,他又无法把这个老实巴交的女人和精明的碎光重合在一起。

    那就试探一下吧,如果碎光是马小霞的伪装,这件事情处理起来可能会简单一些。张文华做出决定。恰好微信提示马小霞加他好友,他立即通过。

    这个微信的名字是:

    坠落的星辰

    ,个性签名:

    我一直在等你

    ,朋友圈半年可见,里面都是转发的电视台的官方新闻,没有个人活动。

    当晚两人谁也没主动说话,第二天是星期六,张文华给马小霞发微信:

    你好小霞,我是张文华,今天有空吗?有件事想麻烦你一下。

    什么事?

    不久,马小霞回复。

    见面说吧,方便吗?

    我今天上午有个栏目,十一点结束。

    到时候我去电视台接你。

    好。

    十点,张文华离开老城,开车前往电视台,途中他把车载收音机调试到本地频道,正是马小霞的栏目。

    是一档农业访谈,一位农资商场老板和本地最大一家玉米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接受采访,交流未来几年三道河的农业发展方向,并给广大农民朋友提建议。

    节目中的马小霞一反呆板的性格,侃侃而谈,提出的问题很有针对性,场面控制得也很好,时不时还风趣地表达目前全市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使得采访始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她的声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干练清脆,不再拖泥带水。

    张文华觉得这才符合对碎光的想象,同时也开始担忧,如果马小霞是碎光的伪装,那么事情会很难办。

    十一点,马小霞走出广电大厦,坐上张文华的车,再次回到那种眼神迟钝、沉默寡言的状态。

    她拘束地问张文华有什么事。

    张文华回答说:“也没什么大事,我这次回来有一个目的是去探望一下逍遥哥的父母,我只知道在石头岭,具体哪一家不知道,所以想如果你方便的话就带我去一趟。”

    这是开门见山的刺探,如果马小霞就是碎光,一定会反应出一些异样的情绪。

    马小霞眼底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被沉思覆盖。张文华追问:“有什么难处吗?”

    马小霞擡起脸,昨天吃饭时那种琢磨和猜测达到最大,“现在应该……不太合适……你在三道河待几天?”

    张文华想了想说:“还没定准,但眼下没有走的计划。这事儿不着急,你觉得什么时候合适陪我去一趟就行,今天主要是想让你陪我在市里逛逛拿拿主意,给逍遥的爸妈买点用得上的东西。”

    马小霞答应,两人前往县城里最大的商场。途中张文华反复琢磨刚刚马小霞的惊讶算不算异样反应,说不算呢,她似乎并没有什么惊讶的理由,但要说算,这惊讶里又没有警惕的成分。

    或者这是城府?张文华眼前出现想象中的碎光,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县城的发展跟十年前倒是天差地别,盖了很多高层,出现很多大型商超,路上的机动车也明显多了很多。他们辗转几个地方,精挑细选,买了一些农村家庭实实在在用得着的东西,又买了些老年人需要的滋补品,最后给王逍遥的父母每人挑选了一套衣服。过程中张文华不断用李萱源的话题试探,马小霞的反应都是心事重重,但又没有露出任何破绽证明她就是碎光,这种感觉很让张文华抓狂——他明明知道有些东西肯定会不对劲,可出现的不对劲又不是他想要的。

    下午两点,采买完毕,各种东西堆满了后备箱和后座,张文华提出请马小霞吃火锅,马小霞说:“我下午要赶个稿子,要不然晚上我请你吧,玉竹带我去过一家烧烤挺好吃的。要叫玉竹一起吗?”

    张文华说李玉竹太聒噪了,只想跟马小霞单独待一会儿,后者听完有片刻诧异。

    他是故意说得有些暧昧的,因为有时候异性之间的“撩”会让沟通变得更有效。

    张文华把马小霞送回广电大厦,因为无事可做便停在路边吸支烟,继续琢磨晚上该使用什么话术突破马小霞的防线,这边还没有明确思路,那边马小霞的车却从后院开出来,匆匆离开了。

    前后五分钟不到,肯定不是工作上的变化。张文华觉得马小霞刚刚说的“赶稿子”是个谎言,偷偷跟上。

    结果马小霞出了城,直奔烽火台镇方向,最后拐进石头岭村王逍遥家所在的那个自然屯。

    至此,张文华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马小霞撒谎的目的是想去王逍遥家看一看那四十万有没有到位,然后决定晚上要不要跟他摊牌——勒索是她一个人干的,没办法打电话问王逍遥的父母有没有收到钱,只能亲眼去看一看。

    如此看来,木讷的性格才是马小霞的本性,碎光的精明不过是她为了做好这件事给自己打造的面具,就像她进行采访时,只有把自己调整到精干的状态,才能做出想要的节目效果。

    这世界啊,人人都是伪装的高手。张文华感叹着,提前一步返回三道河,等待马小霞的电话。

    六点钟,两人在一家店面不大但是顾客很多的烧烤店见面,马小霞换了一身更女性的衣服,化了淡妆——之前几次见面她基本都是素颜,衣着也规规矩矩,但说实话,她即便认真打扮也算不上美女。

    眼下这件衣服领子很大,露出锁骨,张文华刚一坐下就注意到她的脖子上戴着一条银链,下面坠着的东西掩进衣领。张文华觉得那很像他的长命锁,猜想这是马小霞在王逍遥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故意露出来提醒他的。

    这样距离打开窗户说亮话就只剩下一层窗户纸了。张文华明知故问稿子写得怎么样,马小霞也糊涂地回答:“公文稿子千篇一律,就是排列组合,永远都是那样。”

    张文华打开一瓶饮料,给马小霞倒了一杯,说:“你也好像不太喜欢喝酒,咱们就以水代酒吧,你和我都是玉竹跟逍遥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应该也算得上好朋友,我觉得好朋友之间就应该直来直去有什么说什么,你觉得呢?”

    一边说着,张文华一边直视着马小霞的眼睛,主动把自己的心思暴露给她,期待她能承认自己就是碎光。

    他能理解马小霞得知李萱源的遭遇以及王逍遥的死讯时内心受到的巨大冲击,很同情她,希望自己能用钱帮助到她,哪怕是长期的都没问题,只要她明确表示愿意永远守住这个秘密,并且把所有物证交给他。

    然而,马小霞似乎读懂了这眼神里的意思,又似乎没读懂,只是撞了一下杯,回答说:“我觉得也是。”然后喝下饮料,久久没再看张文华一眼。

    这他妈什么人啊?张文华挠挠脑袋,扫了一眼马小霞的领口,马小霞下意识把衣领整理了一下。

    那天那顿烧烤是张文华吃得最憋屈的一顿饭,他仿佛化身李玉竹,不断东拉西扯,在各种话题中暗示马小霞自己非常想开诚布公地谈判,马小霞却依旧用琢磨的眼神看着他,一会儿像肯定了自己的某种想法,一会儿又自我怀疑。

    两个小时,张文华黔驴技穷,对马小霞说:“我吃饱了,如果你没什么事想说的话,我就送你回家。”马小霞点点头,抢在张文华前头去付账。

    上车之前,张文华有些侥幸地想可能马小霞比较谨慎,刚刚烧烤摊人太多,怕走漏风声,所以故意把车开得很慢,等待马小霞在这私密的空间里开口。

    马小霞依旧没有敞开心扉的意思,只是问了一句,“你开车一直都是这么谨慎吗?”

    张文华道:“想多跟你待一会儿,万一你想起什么重要的事情跟我说呢……”

    马小霞租住在县城边缘一个新开发的小区,路途不算短,但漫长的时间只换来马小霞的慌张不安,并未换来坦白,张文华有种一套套组合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车停在小区门口,马小霞附身道别,转身离开,一闪而过间,张文华从她的领口看到那个吊坠的确是长命锁。他终于失去耐心,摇下车窗问:“小霞,我能上去坐一会儿吗?”

    马小霞警惕地皱了一下眉,但似乎马上做出什么重大决定,“如果你想来就上来吧。”

    出租屋在一座高层住宅的六楼,大概有四十个平方,长条形的空间,南向一个阳台,跟着是一张榻榻米,一扇推拉门,门外是短小的客厅,之后一条走廊通向北面的厨房,走廊旁是卫生间。

    屋子干净整洁,散发着淡淡的洗衣液香味,没有任何杂物。客厅里只有一个单人沙发,更多空间被一张书桌占据,桌面最里边是一个三层书架,放着很多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书籍,其余部分摆着一盏长颈台灯、一套声卡、一个降噪麦克风,有点像网络主播的工作台,但是缺少台式电脑,只斜支着一个平板电脑,摆着无线键盘和鼠标。

    张文华的目光在声卡上停留一下,在单人沙发上坐下。马小霞像初次招待客人一样去厨房烧水,回来时端着一个杯,杯里放着一袋菊花代茶,“我这没怎么来过人,没有茶叶,就喝这个吧。”

    张文华接过茶杯,把她拉到书桌前坐下,郑重地说:“小霞,我说了,我跟逍遥是好朋友,虽然发生过一些不愉快,但他在我心里永远都是最好的哥们儿,所以你需要钱完全可以直接跟我说,不用搞这些阴谋算计,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也好,算是弥补我的过错也好,总之没必要再这么试探下去了。”

    马小霞傻在原地,随后望向窗外,许久,她的肩膀塌了下去,“原来你早就看出来了,我还在这藏着掖着,真是对不起你。”

    她笑了一下,带有皱纹的眼角闪出泪光,“这都因为玉竹以前跟我说你表面上看像模像样实际有点小肚鸡肠,所以我想了好久都没敢直接跟你说,才变成现在这个局面。现在看,你并不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