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的结局默认只有一个,那就是结婚,或者,合作不成,一拍两散】
——
略过二三四位不提,第五位相亲男嘉宾是我妈最看好的,一米八,身高足够,211工科硕士,学历不错,硬件类国企外派伊拉克四年,刚刚期满回国,经历丰富,职位和薪水都很高。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老师,家庭环境这一点我妈尤为满意,五官周正,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的,出国前有个女友,但分手多年,简直是她心里完美的一款女婿,而且这一位还是她十年闺蜜姚阿姨给介绍的优质资源,据说回国第一个月约出来的相亲局就排满了。
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我的照片和基础情况被发了过去,当然我就算知情也拦不住我妈,她时不时就搬出我的“态度”说事,我也实在没办法。然后就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对我妈而言的——对方说对我挺有好感的,想见面接触一下,坏消息是对我而言的——这顿饭的时间节点就是今天晚上。
好巧不巧我今天中午正好回家吃饭,吃完饭我妈看似不经意间地提出了这件事,同时一副家门焊死不答应就别出这个门的架势,但其实我的抗拒心理真的没那么重,要了男方的照片和姓名看了一眼。
既然是新生活,那从哪个部分开头不都可以,不是吗?
我问乔威的第一个问题,是问他为什么对我挺有好感的,他是个说话挺直接的人,有种工科男常有的共情钝感,推了推眼镜:“因为你漂亮。”
工作场合女生如果被人评价外貌,即便是夸奖也会被视作冒犯,所以确实有一阵子没有被人直接夸过了,或许我是被林州行洗脑太久,第一反应竟然是有略微不满,心想,为什么不夸我聪明。
不过好在我自己很快反应过来,点头笑了笑。
乔威说话很有条理,也很少弯弯绕绕,有时候因为太过直接而显得不是很礼貌,但我听得出来他不是故意给人难堪,大概是性格使然,总体来说人不坏,我们交流起关于相亲这件事情的看法,他很直白地问我为什么愿意来相亲。
“你这样级别的美女,应该不缺人追。”
“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多,工作也比较忙。”我说,“这段时间离职了,空窗好几年了,想谈个恋爱,来相亲的男人,总归都是想谈恋爱的男人吧?”
“不一样。”他说,“是想结婚的男人。”
我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笑了笑:“确实不一样。”
恋爱是一种关系缔结,而相亲是一种市场选择,更接近于商务洽谈,双方拿好自己的筹码,最好第一次见面就定好时间表,相处两个月,该订婚了吧?订婚没问题,那么就结婚,如果不是抱着结婚的目的而来,那简直像不带商品的交易商,会让对方大失所望,或有理有据地斥责被浪费了时间,恋爱关系被认为可以拥有多种结局,但相亲的结局默认只有一个,那就是结婚,或者,合作不成,一拍两散。
“我妈一定要我来。”基于他的坦诚,我也说了实话,“当作多认识一个朋友吧,正好这段时间没什么事,已经失业了,要是还不愿意相亲,不知道要被念叨多久。”我喝了口水,反问他,“你呢?”
“和你差不多,也是因为家里要求的。”乔威说,“我选你,是因为你最好看,大概看不上我。”
要是别人说这个话大概是自谦,但乔威脸上有种很畅快的真诚,可能他认为这一方面是个事实,另一个方面也没什么好自卑的,这一点让我觉得他还蛮有趣的,因此说道:“也不至于,你条件还是蛮好的。”
“工作稳定薪水高,身高一米八,是很好。”他居然也点头同意,他有一种很直接的自信,但不是傲慢,“我一回国,单位里面的前辈就开始给我介绍。”
“那没有你喜欢的?”
“都不好看。”
我又喝一口水,差点喷出来。
他注意到我脸色变了一下,摊手道:“我是不太会和女孩子聊天。”
“说说你在伊拉克的工作吧。”我转移话题道,“那里不是还有小规模局部战争吗?你们怎么工作啊?”
我转移的很突兀吗?还是说乔威根本没想过我会问这个,在那一瞬间露出很迷茫的神色:“啊?”
比起乏善可陈的条件对比和尴尬无聊的没话找话,伊拉克的工作经历要有趣多了不是吗?我听他讲了两个小时在国外和同事一起修管道的故事。作为工程师他们只需要每周去一次工程现场,干燥炎热的夏季,基地室温超过40℃,热带沙漠气候常年盛行西北风,风里夹杂着粗粝的颗粒,刮得人生疼,紫外线强烈,即便是冬季也有充足的日照时长,全副武装的维和军队会用装甲车走规定道路送他们到现场,非安全区的出行是不允许的,平时的娱乐活动也仅限于基地内。但乔威说他适应的还蛮好。
“我本来就很宅。”他说。
这段饭吃得比我想象中顺利,虽然他下楼后完全没有送我的意思,自己打了车走了,但我仍然认为乔威是个很有趣的人,睡觉前,收到了他的消息:“晚安。”
本以为这就是唯一一次见面,双方各自回家交差就好,没想到第二天起来,八点钟,居然准时掐着点,又收到乔威一条消息。
“早安。”
我也回复了一个早安表情,心想这个人确实有点意思。
也算休息了一段时间,我着手开始找新的工作,陈珂不知道从哪得知我从公司离开的消息,发消息问:“来我这?”
这人是谁?还好意思吭声?
普通前任都该和死了一样,何况是因为劈腿被发现而扫地出门的前任。
因为偶尔有些业务来往交流,我一直没删他的微信,说起来也是我猪油蒙了心,在竞业公司找男友。那是刚毕业回家的时候,为了学习业务逻辑,很是积极的接触了好几家竞业,陈珂当时已经是辉耀的总监,一来二去就认识了,他追人很花哨,心思一活络,我就答应了。
谈了半年多,我跟着林州行去深圳出趟差的功夫,陈总监和女下属勾勾搭搭,虽然没赶上捉奸在床这种狗血剧情,但也证据确凿,分手后被林州行嘲笑了半个多月。而且堵心的是,陈珂负责辉耀的终端系统销售业务,就算分手,我们还是不断在各种会展、宴会或者其他商务场合遇到、遇到、再遇到。
不过,在陈珂面前,林州行会表现的绅士和体贴一点,一度让陈珂觉得我们之间一定有点不可告人的关系,超越老板和下属的那种。这一点上我和林州行倒是有点默契,反而都默许他这种猜测,因为林老板比起陈总监还是够看的——长相、家世、甚至职位,让前任五味杂陈的方法虽然老土但是有效,那就是找到一个比他更好的。
但这股子炫耀劲也就持续了几个月,再往后越来越淡早就把这人抛在脑后,如今林州行的业务体量已经能和辉耀中国区并驾齐驱,和我们在招标场合遇到的更多的是辉耀中国区总裁DavidWu。不过前阵子DavidWu合约期满回了英国,辉耀换了新总裁,新上任后对结构做了大调整,这件事我们也是知道的,想到这里我才仔细看了看陈珂的微信名片,发现title已经换成了“辉耀中国区副总裁”。
哦,熬了这么多年,总算是升了。
可我也没什么好跟他废话的,直接发了两个字:“不去。”
对面又发:“别急着拒绝,来看看?我们在招人,不少你的老同事都来了,笑。”
最后那个笑发得挺欠打,但我的情绪并没有被挑动起来,只是在想别的事,竞业之间防得就算再紧也没有不透风的墙,林州行一口气裁掉这么多人,辉耀不可能不知道,对公司情况只怕也有自己的判断,大家业务逻辑几乎一致,人抢过来就可以直接用,此时不落井下石,还等什么?
只怕以陈珂的一贯手法,不仅要收到林州行裁掉的人,林州行舍不得放的人,也要撬动才好。
想明白是想明白了,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联系林州行。
我想我能知道的事情,他只会比我知道的更早,如果他真的需要我,应该会找我的。
有点不放心,我还是求证了一下亮哥,亮哥果然说:“州行会处理的,小事。”
但我还是气愤上头了,因为又收到了王瑶给我发的截图,问我:“姐,陈总这是什么意思啊?”
我看了看那套熟悉的搭讪话术,果断说:“你没理解错,就是在钓你的意思。”
“受不了,太油腻了。”王瑶发了个想吐的表情,“如果只是挖我跳槽就算了,谁想和他出去喝酒啊?!”
“王瑶。”我想了想问,“你想跳槽了?”
“哎,姐,咱们都是打工的,公司这样子,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不动摇是不可能的。”王瑶说,“但想想也就是想想。”
“你想走的话,也别跟着陈珂走。”我认真说道,“辉耀的情况我很清楚,不如林总这边,人没有向下走的道理。”
“姐我知道的。”
过了一会儿,王瑶又甩出来好几张截图,吐槽道:“无语,陈总怎么谁都撩啊,你看这都是我部门小姑娘给我发的。”
我看了下日期,问道:“他天天发?”
“对啊。”王瑶苦恼道,“有业务联系,这也没法删。”
我忍不住发了三个字的语音:“让他滚。”
手机震动起来,陈珂又在发:“先谈谈?”
我微笑起来,回道:“陈总什么时候有空?”
“随时。”
“下午五点?”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