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大宋市井人家 正文 第096章

所属书籍: 大宋市井人家

    第096章第96章

    盖饭装在特制的木盒里,居然还雕刻出了分格,看着很是精致。食客没吃之前先问:“这木盒送吗?”他依稀记得先前叶家食肆的蛋糕是送盒子的。

    “两个价钱,若是返还食盒是一个价,不返还食盒要多加五文。”那女子笑嘻嘻回话。

    食客点点头,觉得这个价钱还算公道,他看看桌上的饭盘,开始吃饭。

    食盒里有三种肉类:红烧肉、小鸡炖榛蘑、肉臊瓜条。

    红烧肉色泽最为诱人:琥珀色的肉质肥瘦分明,半透明的油脂清晰可见,红亮亮油汪汪的酱汁直往下滴落。

    “那就先尝尝红烧肉。”食客筷子先夹到了红烧肉上。

    筷子差点没夹起来,刚触及到红烧肉,肉就当当—当—晃了晃,让人心神也跟着荡漾了一下。

    可以想象这红烧肉是多么富有弹性。食客迫不及待将红烧肉送进嘴里。

    果然,微微一抿,肉质就化在了嘴里,肥厚的肉皮、丰腴的肥肉、甜咸适口的瘦肉,交汇在舌尖,恰如黄钟大吕绵延不绝。

    配上雪白晶莹的大米饭,肥腻适中,红亮喜庆,让人不知不觉吃了大半份米饭。

    食客适时忍住,赶紧试了试小鸡炖榛蘑,不然不剩下多少米饭了。

    个头整齐的榛蘑,大小合适的鸡块,被酱料炖煮成了好看的浅酱色,看着就色调和谐。

    吃进嘴里,榛蘑那种特有的山野鲜美直冲天灵盖,让人惊讶“嗬”一声,不愧是山珍。

    鸡块则软烂正好,炖得嫩嫩的,咬一口几乎能感觉到肉汁迸发出来,还夹杂着蘑菇的鲜美,混合着酱料的滋味,简直了。

    里头还有炖成酱色半透明的绿豆粉丝,食客在心里嘀咕了一声:加粉丝难道是为了充份量?毕竟榛蘑和鸡都比较贵,跟绿豆粉丝并不是一个价位。叶家食肆一向价格公道,如今也变奸猾了不成?

    不过粗略核算了一下价钱,榛蘑和鸡块也差不多那个价钱,不存在叶家食肆偷奸耍滑的情形。

    食客将信将疑将粉丝送进嘴里:粉丝滑溜溜,“吸溜”一下就吸进嘴里,上面吸饱了鸡肉和榛蘑的滋味,再加上特有的滑爽口感,居然比另外两个主料还要更好吃!

    食客挑挑拣拣,没几下将菜里的粉丝都挑光了,“吸溜——吸溜——”都送进了肚里,这时候才有些遗憾,想着下回见到叶老板要跟她提一下多加粉丝在菜里,不然怎么够吃啊?全然忘记自己才鄙夷过加粉丝是充数的事。

    其实连着吃了刚才两道横菜,食客有点饱了,他懒洋洋将目光投向了那道肉臊瓜条。

    肉臊肥瘦适中,被炒制后团成一个个近乎芝麻粒大小的肉球,看着没什么份量,瓜条则被整整齐齐码在了旁边,看着很整齐。

    吃一口肉臊,咦,怎得这么辛辣!

    不知道是萝卜籽还是芥末籽,还是茱萸,反正一口下去又麻又辣,里头还混合着腌萝卜干,又韧又咸,让人欲罢不能。

    再吃一口瓜条,胡瓜被腌制后,祛除了水分,现在只有纯粹的柔韧,韧劲十足,咔嚓咔嚓,吃进嘴里除了胡瓜特有的脆爽还甜滋滋的,又有点酸,还带点蒜香和辣味,种种复合的滋味让这道腌瓜条成为了一道好菜。

    食客本来连着品了几道肉菜,味蕾都有些腻了,此时有了瓜条刺激,顿时觉得自己的味蕾又能重新出发了。

    不出所料,叶家食肆的盖浇饭在城中小小火了一把。

    叶家的盖饭滋味十足,份量给的多,价格又公道,因此不少人都会选择购买一份盖浇饭。

    这些饭便于携带,盛在食盒里就能出售,因此这些天来店里进货的焌糟娘子都选择了盖浇饭。

    这样一来叶家食肆的客户量就辐射了全城,虽然叶家食肆不大,但从城南到城北都在吃叶家的盖浇饭。

    “奇了怪了,以前我家的菜也能经由焌糟娘子们送到全城,怎么销量都不如盖浇饭?”玉姐儿纳闷。

    叶盏笑眯眯解释:“自然是因着盖浇饭更干净利落,价钱也便宜。”

    干净利落是因只有饭盒,饭盒内米饭上浇了汤汁,不多不少,正好在表面一层,不至于汤汁太多,却能让饭菜滋味更加浓郁。

    价钱则是她在定价时认真做了调研,像小鸡炖榛蘑这样的贵价菜就用了十五文钱,红烧肉用八文钱,肉臊瓜条则只要两文钱,还有一些便宜的素菜盖浇饭。

    确保穷人吃得起、富人吃着香、中等阶层吃着满足。

    城里有大量的劳工阶层,原本大家中午不会来叶家食肆用餐,毕竟那个价钱也不太低,充其量是过节或是家人庆祝才会来叶家食肆。

    也如今有了盖浇饭,寻常百姓也能吃得起。平日里干活到中午都要买一口饭菜吃,价钱跟买叶家便宜的那种差不多。

    而且叶家的盖浇饭肉量用得多,低价菜里头的酱料用得多,口感更咸,更适合劳工阶层使用:他们出了一天汗,正要补充盐分呢。

    套餐里除了花钱购买的菜和米饭外,还会额外赠送一个素炒青菜、和一份汤。青菜虽然素,却摘洗得干干净净,炒制得锅气十足。

    汤里则材质丰富,有瓜片、有萝卜片,丝瓜尖,各种时令蔬菜不一定,但汤底却必然都是加了油水的。

    有时是猪骨汤,有时候是羊油汤,有时候是蛋花汤,有时候是杂鱼碎,虽然被稀释得很严重,但还是能品到一点荤腥味,对于穷人来说就算是开荤了。运气好的话,里头还能喝到一两点肉丝或是鱼块,就算是意外之喜。

    除去这些人,还有一部分人大批量采购去,是要做“社饭”。

    叶盏想做该叫法的灵感就来源于如今秋社时候老百姓吃的社饭,因此食客们毫不费力就把盖浇饭理解成了社饭。

    秋社□□近,家家都有吃社饭的习俗,便是家里没有田,但是谁家祖上不是农民呢?家家都保留了这份习俗。

    若是家里在乡下有田地的,自然更要吃社饭,这是祈求田地丰收、品尝一秋收获的好机会。

    非但自家吃,还要给自家的佃农们分送。若是家里节俭些的,这饭菜就由自家的女眷做了饭菜拎到田间地头分赠佃农——所以有些疼女儿的人家就不大愿意要女儿嫁进殷实地主家,那是嫁过去做女仆呢,这是题外话。

    若是家里豪奢些的,便由家里后厨做。

    可是看到叶家食肆的盖浇饭,管事们也心动了:“这么物美价廉,不就可以从外面买吗?”

    再打听核算一下价钱,比自己做的便宜——这是因为叶家批量采购原料更有优势。因此管事们纷纷向自家主子禀告。

    “叶家食肆?”主家是吃过或听过叶家食肆的蛋糕甜品的,印象不错,免不了要叫人从街上买一份叶家盖浇饭尝尝。

    吃完后被味道折服,问清楚了比自家做划算,而且从外面食肆买来的,听到佃农耳朵里也比地主家自己做更体面。正好犒劳辛劳一年的佃农,便点点头。

    这一操作,除了负责采买蔬菜无法借机捞油水的管事不高兴其余人都高兴:管事因为会办事得到主家夸奖、后厨因为免除了一个大活计而高兴、主家因为省钱而高兴、佃农们因为外面买的体面而高兴,可谓是皆大欢喜。

    因此叶家食肆的盖浇饭从推出这一刻起,就以近乎恐怖的速度席卷了全程。

    宓凤娘这段时间接了店里的账,每日里算账都能吓一跳,第二天即使有前一天的经验,还是照样会吓一跳。

    玉姐儿开玩笑笑话娘大惊小怪:“先前我们的踏青礼盒、蛋糕哪样推出不是大赚一笔,娘又何必奇怪。”

    “那不一样啊。”宓凤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先前是一单一单卖,可现在客人一买就买走十盒以上。多起来几十盒上百盒都有。”

    这是因着劳工阶层们互相都认识,吃饭时一个带一个,因此一下就能卖走一批。再者就是给自己佃农买,当然是几十上百盒的买。

    “等过了秋社,自然就没了几十盒的大生意。”叶盏给宓凤娘打预防针,“所以娘放宽心,我们这钱也就赚一次。说不定过段时间城里有人跟风,照样会归于平静。”

    "乖乖,那也老多啊。"宓凤娘环顾四周,确保无人后才小声,“这可真是老多钱呢。”

    然而叶盏并不满足,转而又去寻了食饭行。

    年纪轻轻风度翩翩的段行老重复了一遍她的要求:“想要咨询二百人的大单子?”

    他摇摇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你那食饭行滋味虽然不错,但看体量也就同时能做几十个人的饭菜,并做不出来二百人的菜量。”

    “是有一些修建房舍疏通运河的工头寻过我们,要找物美价廉的送饭人,可你不合适。”段行老摇摇头,显然不觉得叶盏能具备送饭的条件。

    旁边有个老板,似乎是竞争对手,也笑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