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大宋市井人家 正文 第114章

所属书籍: 大宋市井人家

    第114章第114章

    游人们也自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然而从未见过这样新奇有趣的酒席:桌上所有的菜肴都以大象为主题。

    最吸引眼球的是中间的橙象如意云卷。

    橙象看着是个果切,是将橙子切开,两片橙片切片做大象蒲扇耳朵,半个鼓起的橙子做大象的脸,还拖着长长的鼻子,圆圆的橙片做肚子,橙皮做成小手小脚。

    旁边的如意蛋卷也别出心裁,将肉糜涂在紫菜片上,再摊在薄薄蛋饼上,往两侧分别卷起绑好蒸熟后,切片,横截面便是好看的如意云头。

    这道菜叫做“吉祥如意”,旁边的管事介绍:“大象谐音吉祥,和如意云卷凑在一起正好是个吉祥如意。”

    游人们恍然大悟,一些衣裳花纹和器物装饰都会用大象如意宝瓶花纹,也是取吉祥如意的意头,只不过运用到菜肴上这还是第一次见到。

    背负金色的莲花宝座

    这是最中间的看菜,边上糖渍杨梅、炒松子、炒榛子、炒香榧子四碟小吃摆放在大象形状的瓷碟里。

    桌上其余菜肴有直接做成大象形状的,好比豌豆黄、绿豆糕都是用大象模具做出的,看着就是大象模样。

    还有边上装饰着大象装饰的,好比红枣煨肘周围摆一圈小小大象馒头,看着像是一个向日葵花。醋溜面筋、酱爆羊肉这样的菜肴是旁边摆着一个拇指大的大象陶瓷件,听说这小摆件吃完饭还可以带走。

    酱爆羊肉是羊肉片加酱炒制,汁浓时加芝麻油起锅,散发着浓香。尝一口酱香十足,就足以独当一面,加上小摆件更符合人爱占小便宜的本性,越发觉得这顿没有白来。

    还有的就更有巧思,好比绿豆竹筒细面,是在桌上摆一个木头雕刻的大象,鼻子是劈开的竹筒连接而成,特别长,能从桌头延续到桌尾,有高度差。

    “这是何物?”游客好奇询问。

    “这是看菜么?看着不像,还是摆件么?”

    “这是吃面的餐具。”服侍他们吃饭的伙计笑眯眯解释,随后给每人上了一小碗卤子。

    小碗里一应俱全,有浓厚酱汁,有芳香四溢黄花菜、木耳、肉臊子炒成的浇头,还有嫩绿的黄瓜丝和红红的胡萝卜丝,看着就很诱人。

    “可是没有面啊?”有性子急的游客用筷子在碗里快速搅动了下,发现没有面条。

    “面马上来,要手快的人才能有。”伙计笑眯眯端起桌上一盆面,“这是绿豆粉混合白面做成的杂粮面条,口感劲道、吃起来清爽解腻。”

    听着就不错,大家咽了咽口水,乖乖等着伙计发面。

    谁知伙计并不一个个发面,而是捞一勺绿豆细面从大象的竹鼻子倒下,随后开口:“大家可用筷子自行截取。”

    竹筒对半锯开的大象鼻子被清洗的光滑干净,一小团细细的手擀面面条团成一团从鼻子开端顺着高度差滑落下来。!

    还从未见过这么有趣的吃面方式。

    大家一下就来了精神,坐在象鼻子头部的人赶紧伸出筷子出去截取,但他反应时间有限,这面条被坐他下首的同伴捞走。

    同伴得意洋洋将面条放入自己的卤汁碗里:“苏兄,小弟先吃为敬,下回请早。”

    第一个人急了,直起身子,抄起筷子,目不转睛盯着象鼻子,想着这回自己一定要抢到面条。

    非但他,所有人都一下全神贯注盯着竹管。

    而且小孩子们最为来兴致,他们经历了一天的游玩,有点筋疲力尽,有那难缠的孩子已经拉着脸嘟哝嘴,开始闹事了。

    可是见到这大象的时候一下就不困不累了:好玩!

    一下都不闹事了也不嘟哝了,各个眼睛瞪得溜圆,筷子握在手里如鱼叉,就等着抓住属于自己的面条呢。

    原本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在家里不怎么爱吃索饼:肉不香吗?糖不香吗?

    可是今天在养象所,各个吃起了面条!甚至还是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得吃!

    边吃还边跟兄弟姐妹们得意炫耀:“看,我捞到了许多!”

    当娘的看着每日里吃饭都要追着喂的孩子不挑食了,居然还知道跟兄妹们抢着吃饭,顿时激动不已:“这地方来得值当。”

    这道大象绿豆流水细面很快就成了养象所最受欢迎的菜肴。

    当爹娘的回到城里还不忘跟自己的亲朋好友推广大象宴席:“有趣,全是大象形状的菜。”

    还卖个关子:“孩子去了那里什么都吃,你去了就知道了。”

    养象所独具特色的大象游玩独树一帜,原本在玉津园种了十五顷做大象补充口粮的茭草田居然也成了文人骚客前来吟诗作对的风景地,对应的大象风味酒席也备受欢迎,叶家酒楼就此赚了一笔又一笔。

    这下食饭行那些行老们各个服气。

    先前还嘲笑人家叶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开酒楼,结果人家做遍了周围所有邻居文庙、道观、园林的生意,连养象所都没放过!

    偏偏自己想要复制她的成功却无法成功:去哪里再寻第二个这样的风水宝地?只能望洋兴叹。

    到了月末核算,叶盏第一件事就是带家人员工上街采购。

    先去潘楼街,买冠梳、衣裳、领抹等物:“每人都可各买一件,由酒楼账上支钱。”

    真的?小娘子们欢呼雀跃一番,齐齐感谢叶盏:“多谢老板。”

    宓凤娘听说自己也能得一份冠梳和衣裳自然也开心,可转念一想,女儿不单单给家人买,还要给这些小娘子买,二十九个小娘子,一人只花一两银子,也要足足二十九两呢!

    她登时觉得心如刀割一般。扫眼一看小娘子们欢呼的笑颜:也罢,都是可怜孩子,先前来店里时三十个人里面连一双像样鞋都凑不出来,买了就买了。

    便笑道:“走罢,都用心挑好看些,我给你们砍价。”捋起袖子准备一场恶仗。

    隔壁铺子里的老板忽的背后一阵寒冷,打了个喷嚏。

    买完衣裳,叶盏又带着她们去银楼:“一人挑一样银子的首饰,照样算在我账上。”

    小娘子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看我我看你,半响才齐齐推举了一位胆大的小娘子代表集体发言:“老板,首饰……还是莫要了,我们买个懒梳妆这样的假发髻或是几朵绒花已足够高兴,哪里敢劳动这么多?”

    她们如今在汴京城里待久了,自己心里也有数,这些日子来老板给她们身上花的远远胜过她们创作的价值,旁的不说,就现在街上铺子外面贴着雇伙计的告示上写了的收入待遇也就一月几十文钱。

    她们如今有厨艺的不过十个人,大部分连个后厨都算不上,只能算杂役小工,工钱就更少了。

    白得衣裳已经足够感激,哪里敢要一件银首饰?要知道在乡下,就算是地主婆家里也没几件银首饰,体面人家能有一根银包铜的簪子已经够炫耀的,十里八乡婚嫁时候都会上门借走充场面。

    就在这样情形下,老板居然一张口就要给她们一人送一份银首饰?

    “送你们便收着,这些日子店里生意好,也多亏了你们辛劳。”叶盏笑眯眯,一副不容拒绝的样子,“若是哪个受之有愧,往后再用功些便是。”

    说罢便自己先进了银楼:“快来,莫叫我一人面对掌柜。”

    话说到这份上,还怎么拒绝?再加上一个宓凤娘左右拉扯小娘子们:“傻孩子,送你便收着,若过意不去以后赚钱了回礼给你们老板不就行了?”

    小娘子们这才不好意思拽拽衣角,跟着踏进了银楼。

    银楼有制式的银首饰卖,也可以由着顾客送来银子自己挑选花样定制,相比之下前者划算下。小娘子们便都选了前者。

    既然定下了收礼,便也不矜持,大大方方站在银楼柜台前选样子。

    宓凤娘叉着腰在旁挑剔:“这个背面叶子脉络不清晰。”、“这件银簪有位歪。”满口挑毛病就准备一会好砍价。谁知却被三个女儿拉了出来。

    “这是要作甚?”宓凤娘急着回去砍价呢。

    “一会自有娘发挥的机会,只不过如今娘要随我们去二楼挑个好东西。”叶璃神神秘秘。

    宓凤娘心里一万个疑问,跟女儿们上了楼。

    上去之后别有一番天地,四角墙上挂名人字画、熏香炉里头青烟袅袅、红木椅子上铺着锦绣靠垫,装潢得如同富贵人家的书房一般。

    上面叶大富还等着她呢。

    “你怎得先上来了?”宓凤娘好奇问。

    叶大富憨憨笑:“先在上面等你。”,屏风后头走出两个伙计,一个倒茶一个端茶:“夫人,请坐下喝茶。”

    被叫做夫人,这可是从前去富贵人家做客才听到的称呼,宓凤娘骄矜“嗯”了一声,回想着从前那些富贵夫人的做派,慢慢坐在椅子上,后背挺得笔直,自觉很有夫人风范。

    那伙计倒好茶水端过来,宓凤娘喝一口,觉得丈夫女儿很聪明:“你们倒聪明,我们要买那许多银器是大客户,可不得上楼喝茶享受?”

    这便宜不占白不占。

    正喝着茶,又有一位掌柜捧着锦盒从屏风后走过来:“夫人瞧瞧,可还中意否?”

    这是什么?宓凤娘好奇倾身。

    就见锦盒里织锦铺垫,里头摆放着金光灿灿的首饰:当中是一个金色牡丹争春的簪子,旁边是一副小牡丹花耳环。

    “好看。”宓凤娘看见后眼睛挪都挪不开了。

    伙计很有眼力见,立刻请示:“给您戴上瞧瞧?”另一个伙计捧上铜镜。

    “好。”宓凤娘脆生生应下了,戴就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也过过满头珠翠的瘾头,回头跟人吹牛时也多个素材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