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115章
宓凤娘簪上了牡丹花簪子、戴上了耳环,开心照起镜子,还不忘问掌柜:“这耳环若是买三幅,可能便宜?”她想给三个女儿一人来一对。
“自然能便宜些。”掌柜在旁边殷勤开口,“不过这对您家人已经买下了。”?
宓凤娘擡头看向家人,见他们几个都带着笑看自己,再联系刚才她们鬼鬼祟祟的行动,一下就明白了。
她惊讶得一拍大腿,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半天才说一句:“你,你们……”
一向嬉笑怒骂的脸上取而代之以多种情绪:惊愕、感动、柔情,原本就美丽的凤目此时也雾蒙蒙,似乎很快就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水汽。
叶盏赶紧上前扶住她,亲密挨着她:“娘!”
她们早就策划好了,想要在今天特意给宓凤娘一个惊喜。
“夫人真是好福气,相公体贴,女儿们孝顺。"掌柜嘴很甜,又给她四下举镜子,方便她查看。
“那哪里行。”宓凤娘赶紧将发髻间的簪子拿下来,“不想买。”
玉姐儿赶紧上前拉住她的手:“娘,这是我们的心意,这是我们和爹一起凑钱买的,不碍事的。”
叶盏接过簪子,放回木盒,却示意伙计:“赶紧包起来。”
这才赶紧去劝宓凤娘:“娘,如今女儿们手头宽裕了些,乐得看您戴首饰。”当初宓凤娘为了凑钱寻她,将首饰尽数典当卖了。如今她做生意有了钱,自然恨不得给娘立刻买好多首饰。
叶大富也劝宓凤娘。
宓凤娘到底是收下了首饰,不过还是跟老板讨价还价:“我还要再买三幅耳环,你便宜些。”
一番讨价还价后想以划算的价钱给三个女儿一人买一副,然而被婉拒:叶盏觉得这个不适合厨房卫生规范;玉姐儿觉得牡丹样式太老气;叶璃想换成“金刚力士”或“钢头银额”样式的驱鬼面具。
刚才还温情脉脉的场景骤然消失。宓凤娘脸上的泪痕还没干,立刻叉腰唠叨女儿:“一个两个!唉……儿女都是债!”
叶璃吐吐舌头,下楼要去屠宰铺子买羊角、兔头、鹿角、牛角等做法辟邪的材料。叶大富赶紧遮掩:“无妨无妨,我们老百姓元日那天不也有在门口挂兔头的风俗么?”
“也罢,不花钱也好,我的钱留着给你们爹开铺子。”宓凤娘无奈摇摇头,“上次都投进酒楼里去,如今可算攒些出来。”
酒楼?
叶盏和玉姐儿齐齐擡头。
叶大富面对两个女儿探究的神色,摸摸鼻子,眼看瞒不过去,这才笑呵呵道:“上次秋收从田庄里赚的银子,问了其余几个兄妹后,都补贴进了你们的酒楼。”
叶盏仔细回想,因为忙不过来,当时酒楼的装潢和一些杂务她都交给了叶大富,许多项目叶大富都说自己想法子压缩了成本,现在回想应当是他垫付了钱进去。
怪不得上次提起古董铺子的事爹神色不自然,原来他将钱都悄悄贴补了两个女儿。
“爹!”叶盏和玉姐儿齐齐对视一眼,一左一右凑到了叶大富跟前。
“现在你爹又天下第一好了吗?”宓凤娘佯装生气,“早知道这个,是不是今日里要送金子给你爹了?”吃醋不已。
“都是一家人嘛。”叶大富憨憨笑,“再说开古董铺子前需要攒一批货,正好现在秋收后我就去四处的村里逛逛,农闲后老乡家里有人,也方便我盗……不,收货不是?”
他看着叶盏黑漆漆的眼睛,立刻保证:“你爹我现在绝对不造假货,也不盗挖!”
一边惋惜咋舌:“话说回来,把客人带过去现挖多好,客人一看葆真多高的价钱也是肯的。”当然,地里的古董也有可能是前一夜才埋进去的。
买完金银首饰,小娘子们团团围住叶盏和玉姐儿,看着两位老板潇洒付钱,眼里感激、敬佩、欣喜种种情绪都有。
有人还跟同伴小声下决心:“等以后我也要像两位老板一样有派头!到时候也送老板首饰!”
一句话说出了小娘子们的心里话,大家纷纷点头,她们先前在村里时接触过地位最高的女子是里正村长的浑家,或者是村里教书夫子的妻女。前者昼夜操持农活小心服侍丈夫,后者以识字而自傲,有些还看不起她们这些农女,更别提教导帮助她们了。
来到城里后遇上叶家两位老板,包她们吃住,给她们发银钱,教她们本领,如今还给她们送首饰!立刻变成了她们心中地位最高的女子。
“首饰就免了,我盼着你们以后人人有一技之长,能在汴京城站稳脚跟,说不定也能有自家店铺,能教导更多女弟子。”叶盏笑眯眯。
小娘子们当然又是纷纷点头,她们在之前从未想过女子还能有第二种活法,只以为女子要在村里织布养鸡鸭嫁人生儿子,哪里想过还能这般自由自在将银钱和技能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给员工们发完福利后,叶盏和玉姐儿算算目前的盈利,又做出了个决定:“按照这个速度我们年底就能买房了。”
说也惭愧,作为一个穿越女,叶盏是过了许久才买房的,没办法,她每次赚到的钱都优先投入商业再生产。看着赚得多,但很快又要买原料、开拓店面、开拓新的业务范围,一时没法有闲钱。
玉姐儿还为这个沮丧过:“没想过有钱人也不得随心所欲。”被叶盏安慰:“要做生意便是这样的。”
非但如今,就是后世许多富豪也是如此,生意起步阶段厂房和商业中大笔收益都会直接用于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用于自己挥霍享受,更有甚者许多富豪到身家丰厚之后还是会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
如今酒楼和城里的食肆、蛋糕脚店、塌房、中央后厨等五处地方都渐渐步入正轨,盈利丰厚,叶盏才有余力想要给家人买房。
这话一说出来,叶家上下都赞同:“我们家如今也该买房了。”全家都有蛋糕脚店的分红,自然都有余钱。
叶大富是一贯的端水大王:“就按照每人银钱数来写契书上房主。”
叶盏和玉姐儿自然是占大头,金哥儿自己的铺子盈利不错,算是第三位,银哥儿虽然不多,但他不花钱,那些分红都攒了起来,居然也很可观。
最少的居然是叶璃,然而她无所谓:“新房里有树就成,我可以在树上住。”
当然是叶盏和玉姐儿拿钱帮她补足了一份。
买房的地点,叶家人当然想在城里买,奈何没那么多钱,中级官员住的中高等院子都要五千两,便只好在酒楼附近看看,毕竟这里荒凉嘛。
既然定下了策略,全家人便四处转悠着准备买房,不过要正式买房还要到年底。
眼看就要到中秋,瑛娘提醒叶盏:“店里可要做月饼?”
“月饼?”叶盏惊讶,
仔细问了员工这才知道原来宋朝已经有月饼了。
甚至还有《月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以面做成外皮,里头包着糖和酥油做成的馅料,跟后世的有些相像,不过此时的月饼需要蒸,并不是后世的烤制。
馅料也较为简单,都是糖油面粉混合物,没有后世那么丰富。
叶盏立刻想给宋人一点小小的五仁震撼,因此开始准备月饼时打算主推五仁月饼。
榛子、松子、香椽子等各种果仁低温烘烤后,让它们散发着果仁热乎乎的香气,闻着那些果实的香气顿时对“秋天”二字有了具体的概念。
果仁剁碎和糖、蜜、加点麦芽糖、水、面粉一起炒制,乳化后便成了五仁馅。
在这期间将开始准备月饼皮,这里面有一味最重要的枧水最重要,需要堿面和小苏打和水调匀。
这个年代没有小苏打,叶盏便将稻草烧成灰,再加水过滤,便做成了堿水。也是这个年代常用的堿水。再加上堿面,便做成了自制枧水。
有了枧水便容易许多,只要加入鸡蛋、油、面粉混合便是,就如做旁的饼子一般揉面分割、醒发,再包入五仁馅料放入烤炉里烤制便是。
除了五仁馅,叶盏又做了冬瓜蓉咸蛋黄、金沙奶黄馅、豆沙等多种馅料。
做完这种广式月饼,又做了苏式。苏式的月饼皮要简单些,只要加猪油不断开酥便是。
除此之外还有冰皮月饼,冰皮月饼是加了熟糯米粉,馅料则偏清新些,叶盏想了想,做了桂花糖馅儿、玫瑰馅、林檎果酱等多种果子花卉馅料。
玉姐儿看着目不转睛:“还有徘徊馅儿?”
“嗯。好容易才找到花农找到一款能吃的徘徊花。”此时玫瑰花被叫做徘徊,所以叶盏一开始颇费了一番功夫寻找玫瑰花。
叶盏带着二十九个徒弟,还有玉姐儿和蓬蕊几个,做起来速度飞快。一人专门做馅料,一人和面,一人盯着醒发时间,只用了半天功夫就做出了成堆的月饼。
诸人看着出炉的月饼,登时惊讶:“好香!”
如今的月饼都是蒸过的,自然没有烤过的月饼香,那股烤制特有的炭火香气、那金黄灿灿的外皮,简直让人耳目一新。
“有了这月饼,我们店里一定能大赚一笔!”玉姐儿放出豪言。
“还没完呢,要配上礼盒。”叶盏开口,“我跟木匠订了些礼盒,这月饼还要装盒。”
她早有策划:“最高档的檀木礼盒里装馅料最贵的月饼,中间的便用杏木礼盒,馅料便宜、没捏圆、烤焦的便用蒲叶油纸包。”
一下将三种不同消费阶层都拉满,榨取不同消费力的消费者剩余,搞搞价格歧视,叶盏自认经济学还是有点用处。
汴京市民眼看着月亮要圆,惊讶发现叶家酒楼又推出了新品:月饼。
“月饼有什么好的?”有人不屑,“谁家没吃过月饼?”每年节令大家都要秤两斤月饼,用油纸包好,红绳系上拎着走亲访友。
“叶家的不一样!是烤制的脆皮月饼,还有什么酥皮月饼,冰皮月饼。”亲友告知他。
现在城里讲究吃穿的人家已经常去叶家酒楼转转,看看最新的风向标。一般叶家酒楼推出什么,过段时间城里也会跟着流行什么饮食。前段时间不是流行象宴嘛,城里其他酒楼也做了象宴,可是他们家的都没有大象可看,哪里有养象所能一边看大象卷起鼻子将甘蔗送到嘴边一边吃象宴来得更有趣?
“真的?那我要去看看。”
去了店里,果然看到不同月饼,伙计还热心:“自家吃还是买油纸包的更划算。送人可以用贵些的木盒。”
“好。”食客老老实实答应。每样都来一个。
他打算坐在店里先尝尝,要是好吃再买些回家。
先尝尝酥皮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