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大宋市井人家 正文 第138章

所属书籍: 大宋市井人家

    第138章第138章

    宓家生了两个女儿,一鸾娘一凤娘。凤娘和叶大富成亲,鸾娘留着招婿,和县城一户读书人家小儿子蔡诏成了亲。

    蔡诏当初在集市上对鸾娘一见钟情,哭着闹着要入赘。

    蔡家虽然是读书人家,但老大老二都在准备科举,家里供给两位读书人实在是吃力,见宓家家底丰厚,便松了口。

    蔡诏成婚后不愿在家里吃软饭,就每天在县衙里转悠帮县太爷做些杂务赚些零碎赏钱。

    他嘴甜人勤快,县太爷再调动时便带上了他,想栽培他一二。

    鸾娘那时已经生了孩子,便跟着丈夫去了外地。

    一晃多年,蔡诏在官场上越来越得意,顺利升为师爷,这回县太爷回汴京述职,他也跟着回到了汴京。

    因着老家村里没什么亲眷,一家便先到了宓凤娘家里,打算暂住一段时日。

    宓凤娘乍见妹妹,自然是格外热情:“这许多年,难得姐妹能团圆。”而且她如今也不似从前落魄,又有大宅又是官媒,也不怕亲人看见担心。

    鸾娘中等身材,瓜子脸,柳叶眉,认真起来会微微拧眉,神情有点像叶璃:“姐姐,姐夫,这些年可好?”

    “都好,都好。”叶大富笑着招呼妻妹一家。

    鸾娘身后的蔡诏却傲慢,上下打量了一下叶家,才开口:“你家院子虽大,可怎得赁在这么偏僻的地方?”

    鸾娘赶紧白丈夫一眼。

    两边这些年虽然通信,但书信往来得半年,因此他们只知道叶盏回家,自己在脚店摆摊,后面发达的事却不知。

    叶大富不恼火,笑着解释:“这里离着盏儿玉儿的酒楼近。”

    蔡诏没听明白,以为是两人在酒楼打工,便更加嗤之以鼻:“女儿家要待字闺中,稳重端方才好找人家,怎可在外面仰人鼻息?”

    叶大富半点不着急,半句不解释:“妹夫家的孩子呢?”

    蔡诏顿时洋洋得意:“我家茗书自然是每天读书吟诗,连县令夫人都称赞她贞静呢。这回我们搬到汴京,她就陪侍在夫人左右。”

    “是吗?”叶大富打着哈哈,“县令夫人缺丫鬟啊?”

    蔡诏还没反应过来,宓凤娘立刻反应过来。一扫叶大富神色,丈夫不解释反而一脸耍猴的兴奋,多年夫妻她还不了解他吗?多半没憋好屁。

    “赶紧进屋喝水,坐,这一路多累啊!”宓凤娘成功转移话题,趁众人不注意狠狠掐了丈夫一下,小声警告他,“不许坑客人!你屁股一翘老娘就知道你要拉什么颜色的屎!”

    叶大富悻悻然,他的确想捧捧妹夫,听他嘴里吐点象牙出来,没想到被妻子识破,只好不说话了。

    蔡诏坐下后喝了一口水,先是觉得椅子样式太土气,又是嫌水苦。

    “我们在成都府时,县太爷喝什么我们喝什么,水都是打发小厮从山上擡来的泉水,可甘甜清冽呢。”

    叶大富撇撇嘴,小声嘀咕:“这水可是皇宫里官家也在喝的。”

    叶盏和玉姐儿对视一眼捂嘴笑,姨夫夸耀的是水吗?明明是享受的特权。

    鸾娘和凤娘姐妹俩说不完的话,宓凤娘管不到,叶大富便开始捧着蔡诏玩耍猴,于是兄妹几人就听见了姨夫一系列逆天言论:

    “我在县里自然是备受推崇,那些士绅轮番都要跟我问好。”

    “我诗词也不错,县里士绅们场和时都称赞过的。”

    叶家姐妹们听一句就要对视一眼,又想笑又要努力忍着。叶盏想虽然这位姨夫又爹味又爱装又渴慕权势,但给叶家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快乐。

    眼看到做饭的时间,叶大富便邀请蔡诏吃饭:“中午时间来不及先吃顿面条,晚上去孩子们的酒楼给你们接风,正好多年不见,你也尝尝汴京家乡菜。”

    却被蔡诏嗤之以鼻:“我在县里每家酒楼老板都视我为座上宾,光是面就有许多种,样样滋味非凡……”

    叶大富仍旧是看猴戏的表情:“我们这里简单,委屈妹夫了。等我去厨房帮厨做饭给妹夫尝尝。”一边起身预备做饭一边给叶盏使个眼色,意思叫她拿出看门本事。

    “姐夫,你怎么能起身去帮厨?”蔡诏大惊失色。

    “怎么,你要来帮忙?”叶大富甚为期待。

    “那怎么行?君子远庖厨。”蔡诏头头是道,“叫仆人和女眷们做饭便是。”

    叶大富头也不回:“我们家没这规矩,男人就要有担当。”

    蔡诏不以为然,继续跟金哥儿聊天,见他案头有书,就问他一些诗词歌赋的事。

    一会功夫叶盏便招呼众人:“吃饭了。”

    蔡诏和鸾娘起身到饭厅,一看桌上的确是汤面,但看着却很丰盛:

    盆里盛放着面条,供诸人根据自己饭量加面,旁边的一盘盘则是浇头。

    一盘焦黄焦黄的脆鳝浇头散发着爆炒专有的锅气;一盘蘑菇笋丝鲜美无比;一盘翡翠虾仁绿的绿白的白粉的粉,看着色彩协调。

    鸾娘先称赞:“没想到多年不见,孩子们手艺渐涨,光是看着就觉得香呢。”

    蔡诏则含蓄颔首:“不错,看着很像样,便是市井人家也够用了。”

    叶大富只笑:“她们小孩子家手艺还能再精进些,委屈妹夫妹妹权宜一二。”

    等到盛饭时更是主动给蔡诏盛:“这粗鄙之物拿来待客不好意思,妹夫先稍微尝一尝。”

    给蔡诏盛了一碗底。

    宓凤娘眼睛一瞪。

    叶大富呵呵笑着解释:“妹夫人家是读书人,饭量小,雅致,跟我们粗人呼噜呼噜吃一海碗面条不一样。”

    “还是姐夫懂我。”蔡诏接过饭碗,很是倨傲。

    “哪里是读书人,你不过读了几本书别让亲戚们笑话。”鸾娘说话也毫不客气,又转而说自己丈夫,“你莫非是进士?还是举子?”

    蔡诏哑火,他的确没有科考过,也不过读过几本书罢了:“虽然不是,但县令大人吃饭就很文雅,我心向往之。”

    “吃饭,吃饭。”宓凤娘赶紧打圆场,刚才姐妹对谈,鸾娘对丈夫颇多抱怨,她这个做姐姐的有心从中调停,开始给妹妹盛卤子,“每样卤子都尝尝,看喜欢哪个再多加。”

    鸾娘便不说话,专心吃饭。

    先吃一口脆鳝浇头,这道菜浓油赤酱,厚厚的芡汁咸香无比,鳝糊几乎是滑溜进嘴里,吸溜一口很是下饭。就着面条吃滋味正好。

    “孩子们手艺真好。”鸾娘真心实意称赞。

    蔡诏没说话,他本来很是倨傲,微微皱着眉头夹的面条,可等到吃起来便颇为讶然。

    蘑菇笋丝是选用了野蘑菇和冬笋,灰灰的野蘑菇干晒干泡水,看着不起眼,可是泡发炒制后又鲜又咸香,混合冬笋丝,脆爽可口又开胃。

    翡翠虾仁则很是雅致,虾仁劲爽,一*口一个,透着河鲜独有的鲜嫩。

    蔡诏一时犹豫,不知该开口加哪个。又觉得都要的话很丢自己的文人面子。

    “这么多浇头都好吃。”鸾娘满口称赞,“我都不知道选哪个。”

    “那就每样都尝一小碗。”宓凤娘很大方,“难道来我家还能跟你计较几碗汤饼?”

    鸾娘实在,叶大富便对她有好脸色:“尝尝这份炒伊府面,不输给其他汤面呢。”

    炒伊府面是清朝姓伊的一位进士所创,先将鸡蛋液和晾凉的鸡汤和面切条。

    再起锅烧油,等油烧开后放入面条,浸炸后放入鸡汤浸泡泡软,再将虾仁、火腿丁、海参丁、玉兰片等爆炒后作为浇头放在面上一起爆炒。

    面条先油炸后浸泡,有点像后世的方便面。爆炒后口感有点像炒方便面。

    “好鲜。”鸾娘尝一口后立刻称赞。

    “好灵光的舌头。”宓凤娘笑,“这是鸡汤加着鸡蛋活的面,油炸后又在鸡汤里泡软的,自然吸满了鸡肉汤汁。”

    “好奢侈。”鸾娘惊呼,“我在成都府没见过这等吃法。”

    蔡诏咳嗽一声,脸上很不满意:“县太爷也带我去吃过一些功夫菜,都是高汤做的呢。”

    鸾娘顾不上那个,仔细品尝着面条:虾仁脆爽,海参鲜美,玉兰片脆滑,火腿滋味隽永。

    最神奇的还是做主角的面条,这炒面又有油炸的酥脆又有柔韧,吃起来鸡汤香气满口,而且炒制后加了锅气,在这样春寒料峭的日子着实舒服。

    蔡诏闻了闻面条的香气,连连吞咽口水。

    他尝了几口,每种滋味都很香,让人恨不得连舌头都吞下去。

    可是再要加面条又不好意思,刚才他傲气十足说了那种话,现在怎么圆回来?

    只好忍着馋意看着旁人吃。一边拼命咽口水。

    鸾娘忍不住又吃一一小碗:“怎么每道面都这么好吃?”

    “那是自然。”宓凤娘很为女儿们自豪,“她们开酒楼也要靠点真本事,否则城里的酒楼哪个不是卧虎藏龙?”

    “她们?酒楼?”蔡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们开得起酒楼?”

    “妹夫这话就浅薄了,她们姐俩开了一座叶家酒楼,就在门外不远,晚上带你们去。”叶大富憋了好久就等这一刻呢,一边给自己又盛了一碗面条一边得意瞥蔡诏的脸色。

    看不起我女儿还想吃我女儿做的面?一边凉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