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一碗水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发轫之始 (下)

所属书籍: 一碗水

    也许是一整个夏天的宣泄让老天爷疲惫,九月的雨一下子变得柔和了许多,不再劈头盖脸地把水珠子重重地砸进森林里。

    有了董国华的资金,公司顺利成立,就叫“美好商贸”,业务范围不仅销售野生菌,还有蜂蜜、土鸡蛋、四季豆、圆白菜等一应农副产品。这是在公司登记注册之前,三美和董国华合计了许多天才定下的经营范围,只有成规模了,销路才更容易打开。公司运营和管理基本上都由三美做主,菌季一心做野生菌,非菌季就做各个村里现成的农副产品。

    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毕竟农副产品都是看天吃饭,受政策变化影响也很大,但是董国华觉得,做生意不能光盯着挣钱的事做,有些不挣钱的事,只要能做就得尽量去做。

    她们把山都承包了,不让山民零散采摘,原本雨季指着菌子增加一点收入的山民自然就有意见,有意见就容易使绊子,倒不如平时就和他们建立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农产品销售的问题。农村人嘛,就讲究一个情面,美好商贸都做到这份上了,是情意,也是不好得罪,山民自然也就不折腾了。

    更重要的是,作为商人,能做的事越多,与政府的联系就越紧密,只要这层紧密关系一直在,就不愁公司没有饭吃。

    董国华想得没有错,美好商贸是镇上第一家往外集中销售少水镇农副产品的公司,政府高兴还来不及,自然是要多出力帮着解决问题的,好几次有不安分的人想找事儿,都让冯玉斌想办法压了下来。

    对他来说,美好商贸做得越好,他往上争取资源的底气越足,资源越多,少水镇就能发展得越好。更别提三美算是和他一起“同甘共苦”过来的,当初要是没有三美帮忙,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了,就冲这一点,他也得使力把美好商贸往上推一把。

    美好商贸的办公地址选在了镇政府隔壁的一间门面,挂公司牌子那一天,三美和董国华十分有默契地都穿了深蓝色的衣服,在鞭炮声中揭开牌子上的红布时,阳光正好照过来,照得公司牌子闪闪发亮。

    财务兼用董国华建筑公司的财务,文职人员的办公地点就从活动板房里正式挪到了这边,这可把财务大哥高兴坏了,活动板房夏天热冬天冷,在这里可以吹风扇、烤火炉,虽说工作变多了,可工资也涨上去了呀,他美滋滋地站在两个老板身后鼓掌,忍不住回头张望办公室里的布局,心想着这回一定要在工位上养活一盆绿植。

    公司一成立,三美就趁热打铁把入协会的事办妥了,这下水木花野生菌交易市场的马老板就更高兴了,主动找三美再续了3年的合约。

    马老板也不笨,他之前找的中间收购商,质量层参差不齐不说,价格也要根据市场价调整,有时候进货那会儿还是高价,第二天流转出去市场价就跌了,一夜之间蒸发十来万的时候也是有的。三美这里就不一样了,货源固定,质量好。这一年下来,三美的人做事也靠谱,没有一次是拖了时间、少了斤两的。他在三美这里尝到了大甜头,可不得赶紧把合约定下来,以免让别人抢了先。

    三美前脚和马老板续完合约,后脚就和陈欣、日娃一起去了机场送凤丽。看着凤丽拖着行李箱走进安检口,三美的心空荡荡的,这回凤丽去的可不是县城,是北京,十万八千里外的北京,她嘴上说放心,结果整个人探着身子站在安检口外不断地移动,对着凤丽招了一遍又一遍手,直到凤丽走进候机厅,彻底消失在她的视野里。

    陈欣一把抱住她:“行啦行啦,放寒暑假就回来了,又不是再不见了。”

    三美不好意思地擦一擦眼角的泪花,拍了陈欣的手背一下:“你倒是会说,等会儿我们回村里去的时候,你不要跟在车后面追着招手。”

    根据宇宙定律,人类的忙碌和充实会加快时间的速度,到了凤丽读大二,而陈欣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美好商贸已经完全踏上了正轨。

    公司的员工从最开始的那几个妇女,增加到了二三十个人,都是附近村寨的山民。她们日常在家务农,种出来的农产品就经由公司卖到学校食堂、企业食堂去;到了菌季,她们就进山采菌,由于采菌工人们严格遵守三美制定的采菌流程,几片林子的野生菌产量明显比之前菌农零散采收的时候高了许多,冯玉斌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冯玉斌的领导政策和王明祥风格迥异,不同于以往只关注重点乡镇企业、政策偏向明显,现在冯玉斌鼓励镇上的商人,只要有想法就大胆实施,镇政府会在政策和流程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尤其是在审批流程上,要求办事员又好又快,很多原来繁杂的程序被他直接砍掉了,一切审批只分三步走,大大节约了政府工作人员和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样的政策鼓励下,美好商贸成立之后没多久,很多类似的小公司也渐渐跟风成立,美好商贸旁边开起了美丽商贸,好运商贸,宝多多商贸,山里人商贸少水镇有了商贸一条街,这事儿不仅在县上很快传开,连省里的媒体都报道了。

    天已经黑透了,罗丽还没有回家,她在办公室里看着冯玉斌的交上来的工作报告,紧紧拧着眉头。

    上任之初,她就把县里15个乡镇的基本情况都研究透了,排在末位的少水镇,经济数据从来没有这一两s年这么好看过,遍地开花的商贸公司大浪淘沙,最终留下的、包括美好商贸在内的几家公司,不仅解决了少水镇农民就近就业的问题,还出资改善了镇上的公共道路和卫生条件,镇上的新房子越来越多,连市场都热闹多了。不仅如此,这些乡镇企业给县里的税收也做了不少贡献。

    而且刘三美这个人似乎是有天生的生意头脑,每次县里办什么体育赛事、文娱活动,她就争抢着做赞助商;特殊学校迁校址,她捐器材、捐钱、捐人出来帮忙;其他乡镇遭了泥石流,她就组织公司的员工送救灾物资;一有友商到县里考察,就算名单里没有她,她也嬉皮笑脸地来凑热闹;野生菌协会里的成员,就没有没和她刘三美吃过饭、喝过酒的

    美好商贸本来只是一个乡镇小企业,即使发展得再好,也有乡镇企业避不开的弱点——劳动生产率低,看着年报细项和计划书,董国华和三美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厂做深加工产品就会成为必然。

    罗丽看出来了,美好商贸想建厂,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想建厂,不见得是件好事。

    果然,她才放下年报,桌上的座机就响起来,会在这个时间点打电话进来的,也没有别人了,罗丽吸了一口气,脸上迅速地换上微笑表情,接起电话:“小何呀,你知道我还没下班呢?”

    何云道最近在忙着扩厂的事,他要和罗丽要一块批地。

    与其说要,不如说是要求,罗丽本来就是省委组织部推举的人,各中关系自不用说,即便有困难,她也得想办法把那块批地给他。

    何云道的眼睛亮,早从罗丽下乡的次数他就能看出来,就像刘三美当年借着公司的名义貍猫换太子,个人承包了向阳林挣到第一桶金,才快速发展到今天。罗丽也不过是踩了舅舅做踏板而已,起先还是一副应付模样,现在她的根系已经像榕树一样钻进了世平县的各个角落,任谁都看得出来她想做一个好官,想做一番政绩。但是在世平县,能不能做一个好官,还得看何家点不点头。

    再者,现在各个乡镇都掀起了一股成立商贸公司的风潮,据说还是刘三美带起来的,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乡镇企业一般也就是小打小闹,一段时间运营不利,慢慢也就自生自灭了,但也有例外,他不得不提防着这一点。

    在何云道心里,要把世平县的野生菌推广出去是一回事,由谁来推广出去又是另一回事了。刘三美的活跃度他看在眼里,照他对她的了解,美好商贸冲出头来也是迟早的事,在这家小企业成为强劲的对手之前,他必须趁它还小,实现原先定好的扩厂、增加生产线目标,把世平县的野生菌深加工产业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何云道想要的地块就在新开发的工业园区里——这个园区是罗丽最近一年一直在努力才终于落实下来的,属于省重点项目之一。

    世平县底子弱,现有的产业几乎都在何家的手里,权利和资本过于集中,短期来看,县城内还算红红火火,实际上和其他飞速发展的县城横向比较起来,世平县的模式太落后了,早就被别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既入仕途,不能草草一生,罗丽隐忍了许久,才得到这个有实权的位子。她有她自己的目标,之前扮猪吃老虎,按兵不动沉寂了一年多,如今正好是一个不破不立的关口,她也该稍微活动活动了。

    要闯关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现在这个一家独大的局面打破,可怎么实现呢?看着少水镇的年报,她把台灯调亮了一点,在面前的笔记本上飞速地记下脑内的逻辑链,写着写着,一个办法在她心里渐渐成熟起来。

    和何云道沟通之后没几天,罗丽就提出来一个方案,园区里的地块批给他建厂不是不可以,但是目前菌厂的环保条件达不到园区的标准。这个园区毕竟是省里给的项目,要是做得太难看了,大家脸上都过不去,以后也不好管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干脆由何云道带个头,率先改良排放标准,这样别的入驻企业心服口服,何云道也能稳固本地企业带头人的地位。

    改良排放标准,意味着扩厂成本至少要增加10%,但是罗丽赌何云道一定会答应,她观察了他整整一年多,发现他和他母亲和舅舅都不一样,他对自己是自信的,但这种自信似乎只有在成为其他企业的领跑者时才能体现出来,这是何云道最大的弱点。果不其然,思考良久后,何云道最终还是同意了。

    建厂用地手续办完以后,机器轰隆隆地开进园区里,一片片泥土被翻起来,翻出十几年前的县官把这里当做垃圾填埋场时留下的痕迹,现场的味道令人作呕,没等开工的鞭炮放完,何云道就钻进车里要走。

    车子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摇摇晃晃,他紧紧捂住鼻子,让司机把空调打开,下完指令靠在椅背上准备闭眼休息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窗外略过。

    “等一下,倒回去。”

    司机听从吩咐,慢慢往回倒,直到和那个人齐平,何云道降下玻璃:“刘三美?你怎么在这里?”

    三美的头发剪得更短了,穿着一身牛仔服,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劳保靴,手机也换成了三星,她正打着电话,听到何云道叫她,挂了电话从泥泞中蹦蹦跳跳跑过来:“哎呀,何总,您也来啦?”

    窗外实在是太臭了,何云道捏着鼻子示意三美上车来说。三美心领神会,打开车门,先把屁股放置在座椅上,再把双脚从劳保靴里拔出收进车里,这才关上车门。

    司机把空调开得足足的,她冷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怎么了何总?”

    何云道上下打量了她一下,心里的猜测也渐渐成型:“你们美好商贸也要在园区建厂?”

    三美一掌拍在他的肩膀上:“您怎么什么都知道?”说完把手缓缓收回来,看着何云道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就知道这次罗书记是真的拿住他的命门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罗书记办法多着哩,我跟着罗书记就行了。”

    是的,这就是罗丽想的办法——我答应给你批地,却没有答应只给你一家批地,既然现在不能把你拉下来,那我就把别人扶上去好了。那天晚上,她连夜给冯玉斌和三美打了电话,第二天一早,几人就在罗丽办公室碰了一面。说实话,三美和董国华原本一直没打定主意究竟要不要建厂,结果听完罗丽和冯玉斌一通分析之后,俩人四目相对,在彼此的眼神里看到了同样的野心和渴望,当场点头答应了。

    同一批次拿到批地的不仅有少水镇的美好商贸和日娃的合作社,还有武隆镇的辣椒厂、彭浦镇的糖厂、葫芦镇的饲料厂

    何云道确认了,罗丽这是铁了心要当个她自己想像中的“好官”,照这个样子下去,何家能在世平县说话的日子估计要变短。

    熟悉的疲惫感再一次扼住了他的咽喉,他以为用仁河水库的事把李进伟和他的追随者摘掉以后,他就不用再做这样的事了,没想到现在又要把从前唱过无数遍的戏,再上台唱一遍。

    一想到这一点,他就想到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本能地紧张。这份厌恶不已却又逃脱不得的紧张,让他背部紧缩发麻。

    现在的何云道,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不安,变化的世界让他不安,母亲的影响让他不安,想到自己也许一辈子都不可能逃脱这种影响,让他的不安达到了顶点,他把办公桌上的小手办推倒再扶起来,推倒再扶起来。秘书拿着一份文件站在走廊上,听着办公室里不断传来卡嗒、卡嗒、卡嗒的响声,迟迟没敢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