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守陵娘子山食纪 正文 第165章 闲话家常 陶父吃瘪

所属书籍: 守陵娘子山食纪

    第165章闲话家常陶父吃瘪

    陶青松往出走时又被叫住,冬仙交代说:“生炉子煮一罐稀粥,只吃油糕夜里渴。”

    “好嘞。”

    陶青松不止生炉子煮粥,还将卧房里的油盏都拿出来燃上火,一一拿去灶房摆在高处照明。

    “春仙来了?你倒是赶的巧,来吃油糕。”陶父张罗道。

    “我走到半道闻到油香,想着就是从你家传出来的,太香了。”春仙快走几步,俯身咬住春涧递来的半截油糕,入嘴一股甜香混着槐花香,他头一次发现槐花跟熟花生一起吃这么对味。

    陶青松掰一个油糕递给他,说:“这个是咸的,地皮菜熏肉馅的,比糖糕好吃。”

    “糖糕最好吃。”小核桃鼓着油亮的腮帮子说。

    “嗯嗯嗯。”陶青松敷衍地赞同。

    “这是哪家的丫头?”陶小叔问。

    “我侄女,叫小核桃,她黏她婶婶,跟我们一起过来的。”邬常安回答。

    陶小叔“噢”一声,他扭头问:“大哥,椿丫头成亲快一年了吧?有喜讯了吗?”

    陶父脸上的肉一抽,嘴里有些食不知味,他含糊地说:“没有,不急。”

    陶小叔也不是催,他另有目的,说:“侄女婿也在这儿,你看小叔这个人咋样?以后我侄女生娃娃,你来报喜的时候往我家走一趟,我跟你小婶去看看她们母子俩。公主陵离我们这儿不远,来往也方便。”

    邬常安听明白了,这是想要两家当亲戚走动的意思。

    小核桃小心翼翼瞧她小叔一眼,不料他也在看她,她迅速扭开脸。

    “小叔自然是好的,行,要是有喜讯,我来报喜肯定往小叔家去。”邬常安面不改色地应下,接着又说:“公主陵离这儿不算远,目前小叔小婶身体硬朗,往后我爹娘去我家的时候,小叔小婶也一起同行,去我们公主陵看一看。”

    陶小叔点头,他正有此意。

    陶父没说话,也没胃口再吃油糕。

    “爹,吃饱了?”邬常安挟一个咸油糕递给他,说:“再吃一个,油糕才出锅的时候最好吃,下一顿就少几分滋味。”

    陶父接过,说:“你年轻胃口好,多吃几个。”

    “大哥,你这个女婿好啊。”陶小叔羡慕。

    “对,我这女婿不比儿子差。”陶父说得认真。

    灶房里能听清外面的话,陶小婶笑盈盈地说:“椿丫头,你们陵里有没有好丫头?给你堂弟介绍一个,往后你多个娘家人去公主陵走动。”

    陶椿可不沾拉媒保纤的事,她推托说:“眼下公主陵势头好,陵里的人不咋愿意让姑娘外嫁。”

    陶母挟着油糕往竹箩里放,半途故意松手,油糕掉在地上,她踢一脚,转移话题说:“脏了,待会儿你们拿回去喂家里的狗。对了,今儿炸的油糕多,你们回去的时候装一箩带走,我再叫青松给他二叔送一箩,都尝个味。”

    “娘,你今年种了多少辣椒?”陶椿忙接话。

    “不少,少说有一亩,种的零散,屋前屋后还有鸡鹅走动的地方都种的有。”

    “我在我娘家也种了。”冬仙接话。

    陶小婶刚要问种这么多辣椒做啥,转眼瞥见门外进来个人,这人一声不吭直奔灶台,吓她一跳。

    “福海?”陶母认出人,“吃油糕是吧?外面又吃没了?你拿钵进来,别拿手抓,你洗……哎!烫手。”

    春仙拿钵进来,他轰不速之客出去,低声说:“真是长了个狗鼻子,这么远还让他闻着味了。”

    杜福海像狗一样,走进院子直奔灶房,院子里坐的人差点没反应过来。

    春仙担心杜福海又进来,他挟满一箩油糕,忙快步出去。

    “这人……”陶母翻个白眼,没好气地说:“真是没教养。”

    “他跟他那当陵长的爹一个样子,走到哪儿闻到香味都要闯进去吃一嘴,父子俩都是不要脸的。”陶小婶低声骂。

    陶母应和,接下来老妯娌俩一来一往地骂陵长一家,陶小婶全然忘了请陶椿做媒的事。

    天色黑透,一盆面用光,陶椿出去端晾在檐下的槐花,面粉里打三个鸡蛋,倒水拌成面稀,撒点盐调味,一束束槐花挂上面糊丢油锅里炸。

    “杜福海走了吗?”冬仙问。

    “没见人,估计是走了。”陶椿说。

    “我们也该回去了,我看外面都看不见人影了,今晚月亮没出来?”陶小婶起身说。

    “春仙哥说这几日可能有雨,小婶你晾晒东西

    的时候可留着心。”陶椿嘱咐,“我喊我哥送你们回去。”

    说着,陶椿端一箩油糕递给她,出门喊:“哥,小婶要回去,你送一送她和小叔。”

    “明儿到我家吃饭,晌午去,晚上光线不好,吃不尽兴。”陶小婶说。

    陶椿想了想,没找到推拒的借口,只能应下。

    陶母又端两箩油糕出来,她把竹箩递给儿子,说:“喊上你妹夫还有你大舅哥,送你小叔小婶到家后,你们再去你二叔家走一趟,最后把春仙送到家你俩再回来。”

    “不用送我,我闭着眼都能走回去。”春仙说。

    “当心路上有蛇,三个人结伴,就是踩到蛇也有回来报信的。”陶母交代,又告诫说:“你一个人少走夜路,万一惹到谁,人家在背后给你一榔头,你爹娘想给你报仇都寻不到人。”

    春仙心想这就无厘头了,他又没有生死仇敌,哪就到伤人性命的地步。

    陶椿回屋,把早上春仙送来的图纸还给他。

    春仙拿到他想要的东西,说:“夜里要是不下雨,我明早就动身去帝陵。”

    “你一个人?”陶椿问。

    “对,一个人。”春仙揣上图纸大步离开。

    一帮人走出陶家,陶青松递给春仙一箩油糕,说:“你端回去给爹娘尝尝。”

    春仙“唉”一声,“这真是吃不完的还带着走,你家炸多少油糕?别分来分去你自家不够吃。”

    陶小叔和陶小婶听到这话心里有点不舒坦,他们两口子也是又吃又拿的。

    “够吃,不够吃我们明天再炸。”邬常安接话。

    “明儿来我家吃饭,我跟你媳妇说好了。”陶小婶接话,她可不是白吃白拿。

    “那又要让小婶受累。”邬常安客气道。

    陶家,余下的人坐在饭桌旁吃饭,陶椿闻一肚子的油烟,这会儿嘴里没味,有点腻得慌,喝着粥也不对味,她回灶房端来昨晚吃饺子剩下的辣椒油。

    冬仙也挑一筷子辣椒油吃,说:“再香的油,闻久了也受不了。”

    “熟油是这样,生油就不会,我们在家的时候,院子里一天到晚都有人榨油,也没被腻到。”陶椿咂咂嘴,辣椒油够劲,两口下去就有胃口了。她挟一个油糕,戳开看是咸的,蘸上辣椒油咬一口,再喝一口稀粥,这个吃法又是一个滋味。

    陶母和冬仙也学她拿油糕蘸辣椒油,陶母尝到滋味,说:“明早吃粉条汤,油糕泡粉条汤里吸点汤,又软又好嚼,咬一口满口的汁。要是在冬天煮上一锅羊肉粉条汤,用没馅的油糕泡汤里……”

    “别说了,再说下去我可喝不进去粥了。”陶椿咽口水,她挟一串炸槐花吃,外酥里嫩,混着蛋液的面糊嚼着咔嚓咔嚓响,而且里面的槐花被面糊裹住了,没沾油也没蒸汽熏,吃着还是鲜嫩的味道。

    “我也好想吃呀。”小核桃咂巴嘴,她想吃羊肉汤,也想吃炸槐花,可惜她小叔不准她再吃。

    “可惜我吃不到羊肉粉条汤泡油糕了。”陶桃叹气。

    “学堂里有羊汤也有油糕,你出山的时候带一捆粉条,踩熟地盘后拿钱找厨子单独给你煮一碗羊肉粉条汤,或是请玩得好的小伙伴开小灶也行。”冬仙出主意,“秋末的时候,我们再托录事官给你捎粉条。”

    陶椿点头,“学堂里的伙食还不错,你们这些山里娃月月有不低的俸禄,当值的人会想方设法赚你们手上的银子,你提要求,他们多半能给你办成。”

    “出山了机灵点,能花钱就别吃亏,你在山外拿的俸禄就用在山外,不用惦记往回带。”陶母叮嘱,前两个孩子出山时她也是这么叮嘱的。

    陶桃点头。

    陶椿吃三个油糕外加一碗粥就饱了,她把碗筷一推,翘着腿说:“今晚让我哥跟邬常安洗碗刷锅灌油,免得他俩吃白食。”

    陶父不满地发出声响,他粗声粗气说:“你待姑爷尊重点,你小叔过来还打听你怀娃的事,姑爷待你极不错。”

    冬仙听不明白,这话说得怎么颠三倒四的。

    陶椿听明白了,这是说她不能生,因着这事她要低邬常安一头。

    “嗯,我尊重你姑爷,他歇着,那你去洗碗刷锅吧。”陶椿敲着腿说。

    “我……”冬仙欲起身,陶母按住她,转头说:“小两口的事,你个老东西瞎掺和啥。洗碗去吧,你不洗待会儿就是你儿子跟你女婿洗。”

    陶桃左右看着,见她爹绷着脸,她递个台阶说:“爹,我帮你收拾碗筷。”

    陶父起身去灶房。

    “别听你爹那老东西说的,他要是再讨人嫌,胳膊肘往外拐,你就少回来几趟。”陶母高声说。

    陶父在灶房哼一声。

    陶母也哼,谁不会哼?

    陶青松跟邬常安送人回来,听见灶房里有动静,他走过去问:“娘,咱家留了多少油糕?没有全送人吧?我明早……爹?呦!爹你在洗碗啊!看来明早的太阳要从西边出来。”

    “要你多嘴!”陶椿白他一眼,“你跟爹过得像地主,洗个碗都要太阳从西边出来?这要是在邬家,你俩这德性上不了饭桌,你妹夫跟他大哥在家不仅洗碗,每天早上还早起做早饭。”

    陶青松不吭声。

    “是真的,不信你问小核桃。”邬常安拖着椅子坐陶椿旁边。

    “对,我爹跟我小叔都会做饭。”小核桃作证。

    “吃饱了吗?陶罐里还有粥,还是热的,你喝一碗,免得夜里渴。”陶椿跟邬常安说,转头又跟她大哥说:“大哥,你有啥想法?”

    “啥想法?”陶青松不敢有想法。

    “我以为你会争口气,明早起来煮粉条汤。”陶椿说,“煮一锅粉条汤,馏一篦油糕,是好是歹我们不嫌弃,煮熟就行。”

    眼瞅着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陶青松塌下肩膀,他有气无力地说:“我算是看出来了,你们两口子回来是为了改造我跟老爹的。”

    陶椿盛一碗稀粥递给冬仙,示意她给陶青松端过去,说:“我这是帮你孝敬老娘,帮你心疼媳妇。”

    “往后早饭归你,晚上洗碗归你爹。”陶母顺势说。

    陶青松想抗议,偏偏媳妇递来一碗稀粥,他正好渴了,只能接下来。

    冬仙笑了,她坐下跟陶椿说:“二妹,往后常带妹夫回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