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守陵娘子山食纪 正文 第227章 集思广益 人民群众有智慧

所属书籍: 守陵娘子山食纪

    第227章集思广益人民群众有智慧

    火炭点燃,待青烟消散,陶椿把腌好的兔腿放陶网上烤,四条兔腿居中,余下的兔肉摊在陶网的边角,兔头不容易烤熟,就丢给花斑狗啃骨磨牙。

    邬常安还在树上摘皂荚,一直到树下的烤肉香味飘上来,他才放置好麻袋下树。

    “要摘多少皂荚?我们自己用还是发给陵里的人一起用?”邬常安这会儿才问,陶椿喊他来摘豆荚的时候他没多想,这会儿摘下来的豆荚能装满一麻袋了,他想起这个问题。

    “都行。”陶椿递给他一双树枝削的筷子,说:“留够我们自己用的,剩余的送给其他人。我就是前几天路过发现这棵皂荚树,才突发奇想来摘皂荚。等猪都宰杀了,我用猪胰子和豆粉做几十斤胰皂,年底分给陵里的人,来年大伙儿或许就不用皂荚洗澡洗发了,皂荚粉只用来洗衣。”

    “那我们没事做的时候就来摘皂荚,多摘点。”邬常安心里有数了,他挟一坨烤得发黄发焦的兔肉喂嘴里。

    陶椿挟个兔腿拿手上,这趟上山没带油,兔腿烤得发干,外面一层肉烤得像个壳,肉丝发硬发柴,一入口有些废牙,多嚼几下就有滋味了,像是风干的肉干,却比肉干多几丝炭火熏烤的风味。

    炭火熏烤的兔肉外韧里嫩,陶椿喜欢吃发柴的肉壳,左右不缺时间,她撕掉焦香的外壳喂嘴里吃,嫩兔肉继续放在陶网上烤。等候的功夫,她就在树下捡邬常安打下来的皂荚。

    邬常安嘴巴不挑拣,是肉就吃,他吃掉半只兔子填填肚子,又爬上树继续摘皂荚。

    火炉里的炭烧了多久,兔肉就烤了多久,大半个下午,陶椿像吃零嘴一样,一会儿跑来啃一嘴肉,一会儿翻兔肉的时候再啃一口。花斑狗在皂荚树下守半天,才守到啃得光秃秃的兔骨头。

    落日和晚霞打照面时,夫妻俩才带着花斑狗下山。

    两袋皂荚倒在山谷里晾晒,次日陶椿和邬常安又上山了,这趟上山主要是打枣子。大概是陵里从八九月就在磨番薯,之后又割麦晒麦子,吸引得鸟雀都出山了,山上的这片枣树林才有枣子留在枝头,留到全红自然晒干,比提前掉下枝头的枣子味道好。

    胡青峰骑着大青牛来山谷送羊肉,途经断头峰被不吭不响突然冒出来的狗吓了一跳。

    “是你啊,你咋不叫一声就直接过来拦路?得亏你长一身黑白毛,要是灰毛,我把你误当成野狼射杀了你岂不倒霉。”胡青峰跟狗嘀嘀咕咕,他驱着大青牛继续走,边走边唤狗:“走了,今儿不用你打猎,我带的有羊肉,晚上请你喝羊汤。”

    陶椿听见了,心想这又是一个喜欢跟狗说话的,难怪他会舍不得宰杀牛。

    邬常安冲陶椿比个“嘘”的手势,他们夫妻俩不吭声,慢下步子隔着段距离跟在胡青峰身后。

    胡青峰毫无所觉,一直到走下断头峰,他回头看花斑狗有没有跟上来时,视野中猛不丁出现两道静悄悄的身影,他一个恍惚,惊得差点摔下牛背。

    “可算发现了,我俩要是野狼或熊瞎子,你这会儿已经没命了。”邬常安笑话他,“你在山里行走,竟然没警惕心?胡老弟,你也别养牛了,先跟着巡逻队在山里跑半年吧,能保命。”

    “这不是有牛有狗跟着,我看牛不跑狗不叫,想着附近就是安全的。”胡青峰解释,“你俩啥时候看见我的?”

    “你遇到狗的时候。”陶椿说。

    “难怪它看见我不吭不声的,原来是附近有人啊。”胡青峰忽略邬常安后一句话,他反手拍一下背篓,说:“今天宰杀两只羊,剥皮放血后连肉带骨一共一百五十三斤,我给你们送来三十五斤。”

    陶椿想说以后再来送带血的生肉,他找个人同行做伴,免得由着他毫无警惕的性子一个人在深山行走,再把命丢了。随即一想公主陵的六座山范围内或许已经没有大体格野兽了,加之陵里人手忙活不开,她就咽下话,转而说:“下次再过来,你带上你家的狗放哨。”

    “下次?行。”胡青峰也有点后怕,不谈野兽,今儿跟着他的两个人要是换成想害他的,他都逃不掉。

    有三四十斤新鲜的羊肉送上门,留守的平安队很是高兴,他们今天没去野猴岭震慑猴子,都留在山谷里轮换着推磨、榨油,着实有些无趣,有人已经惦记着要回陵了。

    “你明天回陵跟杜管事传个话,油坊里的花生没多少了,顶多够榨一天,让他尽快带人送花生来。”李重说,他心想送花生过来总不能再走,到时候榨油的活儿有人接手,他哥总不能还逼着他天天推石碾子。

    “杜管事心里有数,不用我们催,他明天就要带人送花生进山。”胡青峰说。

    李渠吐掉枣核,又抓两个枣子扔嘴里,说:“他明儿要来,你今儿还跑一趟?羊肉抹盐腌着,一两天也坏不了。”

    “我来还有旁的事。”胡青峰抓一把熟花生揣兜里,他去找邬常安。

    邬常安在厨房给陶椿打下手,见胡青峰过来,他看一眼又低下头切羊肉。今天晌午煮羊肉粉条汤,羊肉要切薄薄的片,他主动揽下这个活儿,为了练刀功。

    胡青峰站在门口看得心惊,刀刃贴着邬常安的手指切下去,他总担心下一瞬菜板上就多一滩血。

    “晌午吃羊肉粉条汤,余下的羊肉腌半天,晚上烤羊肉串。”陶椿说,“你今晚在这儿歇一夜,明儿再回去。你过来了,牛群是你爹在看着?”

    “哎……”胡青峰回神,说:“我过来还有一个事,你之前不是说只要我给牛群找个事做就不宰它们吗?这话算数不?”

    “算数。”陶椿点头,“你有啥主意?”

    “我想请邬管事想法子做两个两丈长的石槽,还有两个石头轮子,像我大伯坐的轮椅上的轱辘一样,两个石轱辘中间一个杠连着。”胡青峰边说边比划,见二人都看着他,他继续兴奋地说:“我到时候赶牛套着石轱辘碾压石槽里的番薯,这样一来磨番薯的速度不就快了。要是能多做几个石轱辘更好,我多安排几头牛依次拖着石轱辘从石槽里压过去,一趟压过去,番薯稀烂,这可比推石碾子快多了。”

    胡青峰越说越兴奋,他拽着邬常安的膀子希冀道:“你要是能多凿出几条石槽,从此牛干活儿,人歇着。凿石槽总比凿石碾子省事,能做吧?”

    “能做是能做,不过你要二丈长的石槽我做不到,除非把陵殿里的楼牌和陵殿外的石像拆了,只有这两处的石料拼拼凑凑能拼出二丈长。”邬常安没好气道,二丈长?真敢说,他怎么不让他把山凿穿算了。

    “你想想法子,石槽要是短了,牛转个身就到头了。”胡青峰只管提出问题,不管解决问题。

    邬常安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要是真能做出这东西,陵里几万斤番薯就不愁了,从此牛代替人,省事是小,拉快速度才是最重要的。人手腾出来,还能再在作坊里砌两个灶下粉条。

    但石料是个大问题,眼下好挖掘的石料都是当年凿石像盖楼牌的废石,大块儿有长条无,而石头又不能像布条皮条一样能用骨胶粘在一起,至于能不能像木头一样做成榫卯结构……

    邬常安琢磨了一整个下午,晚上烤羊肉串的时候还在琢磨,一心两用,导致嘴唇被羊油烫出两个燎泡。

    次日胡青峰又来催问时,他松口说:“我试试。”

    胡青峰兴高采烈地走了,邬常安喊上平安队里手上没活儿的人一起进山找石头,陶椿当然也一起同行。不过跟其他人有任务在身不同,她纯属是游山玩水,遇见枣树上树摇枣子、遇见柿子树上树摘柿子、遇见山花椒她剪下椒枝捆在一起带回去……随身携带的弓箭也没闲着,遇鸡射鸡见兔逮兔,看见狐貍追着射箭。

    一连在山上转悠三天,邬常安只找到三块儿合适的石板,而杜星带着榨油的人已经过来了,猴群也没再出现,平安队不能再在山谷里逗留,要回陵做事了。

    三块儿石板拼一起不足一丈长,陶椿用来捶皂荚很顺手,做成石槽还缺不少。

    这日,花管事带着十三个制陶的陵户进山,同时还捎来二十斤猪肉和两筐菜。

    “陶陵长,你要的陶罐烧够数了,之后我就安排他们再烧两窑炭,今年陶窑炭窑就关门歇业,你看行吗?”花管事问。

    陶椿点头,“我记得陶窑里还有一窑陶器对吧?里面是啥陶器?”

    花管事神秘又亢奋地笑一声,说:“走,我们上山看看。”

    还没开窑的一窑陶器是暖瓶,温酒的酒壶给花管事的灵感,温酒有酒壶,烧水有水壶,两者合一起诞生出温水的水瓶。一个齐膝盖高的花瓶形状的盛水陶器,上下一样宽,瓶口收紧,配以木塞,外面有一个形似温酒盛器的大陶,底部可放炭火温水。

    这个事陶椿完全不知道,她看见从窑里搬出的陶器,惊喜地说:“花管事,你厉害啊。”

    这是另一种保温形式的开水瓶啊,还是人民群众有智慧。

    “我想到了。”邬常安从山下跑上来,他兴奋地说:“陶陵长,我想出法子了,我可以烧陶槽和陶轱辘代替石槽和石轱辘,我要新开一窑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