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守陵娘子山食纪 正文 第247章 身体壮如牛,逍遥赛神仙

所属书籍: 守陵娘子山食纪

    落雪时,康陵的陵户抵达定远侯陵,他们在陵里过一夜,次日继续赶路,回程的路上没在帝陵停留,远远绕路过去,直接走了。

    这场雪比半月前的一场雪下得大,短短三天,积雪已没至膝窝,而进山寻找鹿群的巡山人还没回来,李渠和陈青榆匆匆带着剩下的人冒雪进山寻找。

    傍晚时,山里传来动静,早上出门的巡山队回来了,他们晌午在山里遇到寻找鹿群的人,便接过猎物一同回来。

    陶椿赶到时,演武场上已有不少人,帝陵的十几个陵户也在场,他们围着青鹿高声喊价想买下,甚至已经上手在挑选。

    “陶陵长来了。”李重看见陶椿如见救星,但又心怀忐忑,他担心她会把他们在山里蹲守五六天才逮回来的鹿给卖了。

    “陶陵长,帝陵的人非要买我们的鹿,我说不卖,他们不听。”陈青榆先声亮明态度。

    陶椿颔首,她走进人群环绕的空地,打眼一看,一共有十四只青鹿,十四只青鹿已死,带血的伤口凝着一坨血色冰碴。

    “陶陵长,这十来只青鹿卖给我们。”

    “不卖,我们自己留着吃。”陶椿一口拒绝,她朝胡家文指一下,说:“你带人过来把鹿皮剥了,肉称一称,各家各户各分几十斤尝尝味。”

    胡家文“哎”一声,不用他使唤,在场的陵户欢喜地提着鹿腿把青鹿从帝陵的陵户手里拽走。

    帝陵的陵户站起身,他们面色有些不好看。

    陶椿没在意,但也没忽视他们的情绪,她温声解释说:“我们陵的陵户从年头忙到年尾,辛苦一整年,该吃点好东西犒劳犒劳自己。”

    她没言明陵里的人靠自己的头脑和力气已经赚足了粮食和银子,不用再为银子委屈自己了。

    帝陵的陵户也看明白了,安庆公主陵的陵户已经今非昔比,不再是去年拉着粉条去帝陵叫卖的叫花子相。

    “这才一年……”一个陵户不禁喃喃出声。

    “等鹿肉宰杀好,给帝陵的陵户送一只鹿腿。”陶椿交代胡家文。

    胡家文点头,他冲在场的人说:“都别走,就近找个地方先坐一会儿,等鹿肉宰杀好,你们领回去,免得又让我们挨家挨户送。”

    “都去我家烤会儿火。”胡二嫂接话。

    陶椿环顾一圈,说:“趁大伙儿都在,我通知一下,明天杀猪宰羊分年肉,明早都带上家伙什过来帮忙。”

    众人应好,随后一股脑散开。

    邬常安让陶椿先回去,他留这儿等分鹿肉。

    十四只青鹿,剥皮之后,连骨带肉近两千斤,每家每户分到四十一斤,剩下的内脏、鹿肉和一条鹿腿合计还有二十来斤,胡家文做主全送给帝陵的陵户。

    鹿肉拿回来,陶椿已经把火炭烧旺,两个火炉同时装上火炭,一个架烤盘,一个架烤网,冻硬的鹿肉切成竹板厚的肉片,浸上花生油直接摊在烤盘上。

    “鹿腿是炖还是烤?”邬常安问。

    陶椿看向其他人,其他人拿不定主意。

    “先搁着吧,先把鹿肉烤完,要是没吃过瘾,我们再把鹿腿也烤了。”陶椿拍板,她看向姜红玉,说:“大嫂,鹿肉性燥,大补,你吃两口尝个味就行,不能吃多了。”

    姜红玉点头,“不止鹿肉,烤的肉我也不敢多吃,前几天常顺从集市上给我拿回来一个烤兔腿,我吃了之后上火。今儿舌尖上的泡才破,我待会儿自己蒸碗蛋羹,再馏个馍就够吃了。”

    烤盘和烤网上溢出浓郁的肉香,一家老少的目光都汇集过去,陶椿跟邬常安各把守一个炉子,他看陶椿给鹿肉翻面,他也跟着翻面,她撒椒盐,他也跟着撒椒盐。

    灶房门关着,烤鹿肉的香味凝聚在灶房中,从门缝中溢出去的丝丝香味,勾得黑狼和黑豹守在门口,黝黑的狗鼻子堵在门缝里使劲嗅,门板被它俩弄得咯吱咯吱响。

    鹿肉烤好,陶椿拿菜刀想把鹿肉切成小块,这个活儿被邬常安夺去,他让她趁热赶紧吃肉。

    鹿肉嫩,烤得火候也刚刚好,姜父姜母牙不好也嚼得动,陶椿先给两个老的挟几块儿放碗里,这才自己吃。

    鹿肉一入口,满嘴的油香,待咽进肚,口舌之间满口油润,陶椿又挟一块儿塞嘴里,接着挟一坨喂邬常安,“快吃,好好吃。”

    木门哐当一声响,狗在外面呜呜叫,邬常顺呵斥一声没再搭理。

    第二批鹿肉上烤盘,狗叫声从门口转移到院子里,邬常顺以为有人上门,他起身去开

    门,门一开,两只行骗的狗迅速从院子里冲进灶房。

    “哎哎哎——滚滚滚——快出去,肉搞脏了!”

    训也训不走,邬常安只得挟两坨生鹿肉抛出去,黑狼黑豹这才化身为疾风跑出去。

    “汪——”花斑狗站在檐下叫。

    邬常安:……这会儿又肯出声了?

    他又回灶房拿坨鹿肉去喂另一只狗。

    邬常顺牢牢把着门,只等邬常安一进门,他迅速关上门,这下不论狗在外面扒门还是跑出院子装模作样地叫,灶房门没再开过。

    四五斤鹿肉下肚,吃肉的人已经热出汗,邬家兄弟俩热得脱下袄,二人接手火炉继续烤鹿肉。

    “老三,你少吃点,鹿肉大补。”邬常顺含蓄地劝他,吃多了心里燥,火却发不出来,难受的是他自己。

    邬常安听懂了,陶椿也听懂了,夫妻俩一个气得脸色发黑,一个憋笑憋得脸发红。

    邬常顺提醒过兄弟,又醒过神发觉自己也不能多吃,媳妇快生了,他啥也不能做。

    “这两盘肉我们几个分一分,吃完就不烤了。”邬常顺说,“剩下的鹿肉冻雪堆里,过些日子再吃。”

    陵里的其他陵户可没讲究,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吃着鹿肉喝着小酒,吃饱喝足抱着媳妇往被窝里一钻,这晚飘落的雪花都沾染上了春意。

    次日男人们上山逮猪捆羊集体去晚了。

    头天宰杀二十四头猪,平均每户分到半头猪,次日又宰四十八只羊,每家每户各分到一只羊,斤两相同。

    猪肉和羊肉拿到手,家家户户再把自家养的鸡宰杀了,之后的日子就是窝在家里猫冬。

    帝陵的陵户在公主陵住七天,雪停后,待积雪冻硬,他们赶着牛拉上竹排运花生油离开。

    而停雪后,胡家全忙活着挨家挨户喊人,作坊要开工,磨番薯、洗浆、晒粉的人也要跟着开工。

    继胡二管事之后,杜管事也挨家挨户巡视,他从山谷回来后,给陵里的人分了任务,每家每户各分到一麻袋花生,这趟巡视就是催收的。轮到邬家,他盯着邬管事追问榨油机的进度,邬常安承诺能在正月十五之前交货,他才肯离开。

    杜管事走之后,石慧石管事顶着寒风进门,她先去姜红玉的屋里探探她的情况,转手从兜里抓一个羊肠套子给她。

    “等孩子生了之后,你用上这个,你不想再生孩子就不能再怀,要是怀上了你肯定还要生。”石慧悄声嘱咐她。

    姜红玉接过羊肠套子,问:“你还是不打算生孩子?老二跟你公婆有没有啥想法?”

    石慧摇头,她收起炭笔和纸张,起身说:“不生,他们要是有想法,我再回娘家就是了。我去找弟妹说说话,你歇着吧。”

    石慧找陶椿也是给羊肠套子,她不问陶椿用不用得上,不探究不戏谑,随手放下两个羊肠套子,闲聊说:“明年冬天,冬月的时候,我打算问问周边几个陵打算哪天宰羊,到时候约好日子,我让你二堂哥陪着,我俩过去收羊肠。”

    “羊肠套子不够用?明年宰杀的羊多。”陶椿说。

    “我想多做点羊肠套子,到时候也能送给外陵的人。我都想好了,我计划在各家各户的土屋里放一些,再在墙上贴张讲解的纸,谁需要羊肠套子谁拿走,我不过问,也不宣扬。”石慧说,她看向陶椿,征求意见:“不收钱行吗?羊肠子我去别的陵收,拿回来我收拾,除了耗点力气,旁的没啥损失。”

    “当然可以,我没意见,我支持你。”陶椿握住她的手,说:“石管事,你真棒,你做的是件善事。”

    石慧咬一下嘴唇,她压抑住心里翻涌的情绪,擡起头直视着陶椿,说:“陶陵长,多谢你能理解我。我要跟你说一声谢,在私也在公。”

    陶椿后退一步,笑道:“好,我晓得了。不说了,再说下去我俩要抱头哭起来。”

    石慧也不习惯情绪外露,她捋一下头发,说:“我回去了,你忙。”

    陶椿送她出门,回到屋里后她独坐一会儿,又笑一会儿,揣着一腔高兴劲继续看账本。

    过了片刻,陶椿出门去找李渠,让他带人在演武场上搭个台子。随后交代胡家文,让他在两天后宰猪宰羊,等祭祀后,她要给陵里的管事们发年俸。

    *

    腊月二十九,老天赏脸,一大早太阳就露头了,金光映着雪光,风声伴着树上冰棱击打的清脆声,给这个繁忙的一年完美地收个尾。

    请三牲的时候,小孩们跑前跑后跟着凑热闹,大人分做两拨,一拨从公粮仓里扛米面、搬粉条、挑番薯粉、搬冻肉、拎油罐子,一拨人从陶陵长家的仓房里抱出一摞摞颜色鲜艳的衣物。

    “还有这个缸,这个缸也搬去,里面装的是肉脯。”陶椿吩咐。

    “肉脯?分给谁的?孩子们?”陈雪问。

    “对。”陶椿点头。

    米面粮油肉都堆到演武场,殿里的祭祀也快开始了,陶椿领着众人端上自家烹饪的菜肴快步走进陵殿,将菜肴供奉在供桌上。

    如清明时一样,祭天时,陵户们排队上前磕头祭奠安庆公主,待祭天结束,大伙儿撤走祭品,在陵殿外生火炉热菜分食供品。

    演武场上摆着好些东西,那是对各个管事辛苦一年的赞赏和荣耀,隔着不远的距离,赤裸裸地勾引着他们。各个管事无心分食祭品,嘴巴在动,却尝不出菜食下肚的滋味。

    好不容易熬到一顿饭结束,早已坐不住的管事们先后一吆喝,两人推着陶陵长往演武场走,余下的几个管事催着其他人赶紧跟上。

    陶椿被推上新搭建的木台,上面的积雪早已清扫干净,还铺上麦秆防滑。

    “咱们的九个管事和两个伍长已经耐不住了,我就不再耽误,闲话少说,直接请诸位上台。”陶椿满脸喜意地高声宣布,“我点一个上来一个啊,其他人举起你们的双手,我鼓掌的时候大伙儿也啪啪鼓掌,我停你们也停。”

    “首先有请我们的老将年芙蕖年管事——”话落,陶椿鼓掌,台下掌声如雷。

    年婶子难得生出几分拘谨,她扯扯衣摆整整衣领,手脚有些僵硬地踩上台阶走上木台。

    陶椿再次鼓掌,台下掌声又起,年婶子在掌声的鼓动下笑着挥了挥手。

    “咋还没到我?”李渠激动得双腿发抖。

    其他人竖耳紧张地听着,生怕喊到自己的时候没有听见。

    “有请胡家全胡二管事上台——”

    掌声又起,胡家全两个大步迈上木台,他昂首挺胸得意地冲台下挥手。

    “有请杜星杜管事上台——”

    “有请花嫣花管事上台——”

    “有请陈雪陈管事上台——”

    “有请邬常安邬管事上台——”

    “有请石慧石管事上台——”

    接着是胡家文和胡老,李渠和陈青榆排在后面。

    李渠和陈青榆对自己排在后面有些不痛快,然而不等二人多想,接着又听陶椿说:“有请咱们的老陵长胡德成,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往前推二三十年,大伙儿一心顾着种地和巡山的时候,是老陵长在替你们负重前行。”

    胡青峰早得陶椿嘱咐过,他推着他大伯的轮椅靠近木台,靠近台阶的四人快步下去,合力托着轮椅往木台上递,台下余下的人纷纷搭手,上拽下托,把老陵长送上荣誉台。

    老陵长看看台下,他擡手擦擦迎风吹出来的老泪。

    胡青峰气急败坏地甩胳膊,他还想趁乱也上去挥个手来着,哪想到帮手太多,压根用不上他,眼下只能站在台下满心羡慕又嫉妒地盯着台上一张张得意又激动的脸。

    “容我为自己喝彩,最后请诸位为陶椿陶陵长鼓掌。”陶椿笑着展开双臂。

    一阵大风吹过,不远处,几棵树上悬的冰棱树枝叮叮作响,台上台下掌声又起,久久不息。

    邬常安怔怔望着他的陶陵长,厚棉衣下的胸腔里咚咚作响,待掌声停下,他捂一下胸口,担心台下的人会听到他的心跳,又担心陶陵长听不到他的心声。

    “当初安排头一个管事替我办事的时候,我就定下年末给管事们追加年俸的标准,如今那张纸还贴在告示牌上,可能有些人忘记了,我重复一下,每人四身衣裳四双鞋、男冠女簪、三牲肉各二十斤、花生油十斤。因着今年没宰杀牛,故而猪肉和羊肉各三十斤。”陶椿讲明。

    话落她继续说:“这些东西是年俸,也是奖品,不足以抵消各位为陵里的繁荣发展费的神劳的力,只代表我对你们的认同,望台下诸位要感激和爱戴他们。接下来我送九个管事两个伍长和老陵长一个惊喜,台下的人可能还没发现,台上的人想来已经看清楚了。”

    台下的人这才收回心神左顾右盼,北边靠近台阶的一群人看见胡二嫂领着一帮小喽啰捧着什么东西过来。

    “有请我们的小颁奖人。”陶椿望着台下说。

    胡二嫂把小核桃安排在头一个,小核桃红着小脸蹬蹬蹬跑上去,后面胡平儿、胡蝶儿和胡蜜儿紧张跟上,再之后是小鹰牵着小雀,后面陆陆续续跟着其他管事的儿女。

    木台上一下就挤满了,各个管事蹲下身,由着儿女专心致志地捧着银簪或木冠往头上戴。

    “娘,你真厉害,我以后要跟你一样。”小秋望着陈雪,满眼的仰慕和骄傲。

    陈雪揽着女儿,她擡手擦一把眼泪。

    陶椿牵着小核桃看看台上又看看台下,台上的人或笑或哭,台下的人或羡慕或渴望,她见此面露笑意,她的目的达到了,往后陵里必生一股新势头。

    台上的人被请下去领取各自的年俸,就在其他人以为要散会的时候,邬家兄弟俩擡着一个陶缸走上木台,二人放下陶缸又快步下去。

    “今年我们陵的粉条、陶器和花生油大卖,每个月的集市能顺利开展,这离不了陵里所有人的辛勤付出,我在这儿感谢大家,请诸位为自己鼓掌。”

    掌声顿时大作,台下每个人都露出笑。

    待掌声停下,陶椿笑着继续说:“今儿我要特别表扬一下我们安庆公主陵的小陵户,别的陵的小孩还在玩闹的时候,你们守着晒粉条和晾粉的架子驱赶鸟雀、跟着爷爷奶奶一起一日复一日地剥花生,还有一部分小孩还为制陶出过力,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们乖巧听话、能干又有责任心。我真高兴能遇到你们这样的小帮手,下一任陵长能出自你们中的某一个,我相信安庆公主陵再无忧患。”

    这一番话把陵里的小孩夸得害羞又激动,他们顿时不羡慕上台给爹娘插钗戴冠的小伙伴了,个个骄傲得昂首挺胸,极力做出乖巧懂事的样子,再想蹦跳也得忍住。

    “我在山谷的时候用七头野猪肉烤出来一缸肉脯,这是陶陵长给你们的奖品,它跟安庆公主陵一样,是属于你们的。”陶椿给猪肉脯拔高地位,她郑重地说:“有请我们的小陵户上台,掌声响起来。”

    啪啪啪的掌声又起,台下的人手心都拍红了,这会儿却丝毫不留力气,一个个踮着脚探着头目送自己的儿女上台,这比他们自己拿到奖品还高兴。

    台上小陵户们领猪肉脯用了多久,台下的掌声就响了多久。

    待一缸猪肉脯分完,陶椿清了清嗓,她最后拱手说:“旧年已到尾声,新的一年正马不停蹄地奔来,祝诸位在新的一年身体壮如牛,逍遥赛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