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108章
近来来女道士观踏青的贵人们就惊讶发现,观里的素斋居然有了变化!
观主很是坦然:“观里的菜式以后都由酒楼提供,可选择全部由酒楼制作好了再送过来,或是酒楼切好削好蔬菜由我们道观来炒制。”
怎么?这出家的方外之地如今也沾染了红尘气息?
贵妇们来郊野踏青本就是吃个稀奇、吃个道门滋味,不然她们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非要来道门品尝?
贵妇们原本不满,可求神问道嘛,就算平日里是个暴脾气此时看在神仙们面上装也要装几分和颜悦色:“不知菜式如何?”
看到菜式时气焰消散了大半:无他,太过精美!
叶盏提供给女道士观的菜式有三种,当中有罗汉上素、山家三脆、也有杏仁豆腐、葛仙米汤、莲花片、荔枝羹、玩月梨汤。
听名字就知道全是精致风雅菜式。等端上来后便觉视觉盛宴:全桌宴席简直就如一副春日百花图:百合瓣镶在山药泥里做成莲花盛开模样,一下就扑面而来世外桃源的感觉;杏仁豆腐盛在桃花色的瓷盏里还雕刻成桃花花瓣样子,玩月梨汤里头梨子被雕刻成桂花米的样子,淡黄色的梨皮和雪白梨肉两种颜色相得益彰。
这可比往日里女道士观的食物看着更为精致。
贵妇们心中的气焰消散了大半,又骄矜尝了尝菜肴滋味,彻底决定留下这着菜式。
杏仁豆腐软滑入喉滋味十足、莲花片清香让人回味,荔枝羹香气四溢,吃多了还能喝一口玩月梨汤,清甜的梨汤香气直沁心脾。
菜式的精致程度就比从前大大上了一个台阶,而且先前的菜式虽好,但都是道门人寻常吃用的菜式,入口难免粗粝。可这回送过来的菜式则考虑到了这一点,完全改良了,让贵人们吃下去口感不会比自家府上差许多,因此贵人们都甚为满意。
再说这些菜式都是道士们亲手做的,细究起来也不过是由酒楼备菜切菜而已,这与请了个伙计有什么区别?就算自家府上那掌勺的大厨下面都有几十个备菜的小工呢。
既能吃到精致度更高的饭菜,又是由道士们亲手所做沾染了她们的方外之意,这桌菜可谓是一举两得。
因此客人们的不满也逐渐消散,甚至下回来时还主动提出要吃酒楼备好的菜式。
而且她们惊讶发现,现在吃饭的时间要更快了。
从前遇上初一十五的日子,或是端午冬至的节庆,城里女眷集体出游,虽然有经验的管事出门前都会跟要去的道观打好招呼通好气,确定没旁家去最好。
可是即使这样还是会遇上谁家贵人别出心裁,难免有几家来一处道观的情形,这样道观小小的厨房就忙不过来,这时候就有一番人情世故要忙:
自家礼让,那让人家觉得自家柔弱可欺落下个好欺负的名声怎么办
自家不让,那让人家觉得自家跋扈嚣张,告到御史台怎么办?
很考验几家管事的水平和当家主母的情商。
但有了叶家酒楼的法子后,道观上菜速度迅速变快,只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能同时上两家菜肴。
主母们再也不用担心踏青出争端!
女道士观的账房也高兴,看似外包但酒楼提供的价钱比从前还便宜呢!
这当然是因为叶盏采用了批发走量的方式,能跟菜品供应商讨价还价,在供应链开端就极大程度压缩了成本,比女道士观自己去外面采购更加便宜。
算下来女道士观减少了买菜成本,而且道观里的坤道也不用像从前那样腾出更多时间应付这些俗世贵妇,能有更多心思和时间静修,客人们也能更快吃到菜,还能吃得比往常更精致,所以也渐渐接受了这种方式。
叶家酒楼当然是最高兴的,每月单是从道观这里结算,就能得十贯钱的净利润!
这钱看着不多,但对叶家酒楼来说毫不费力:店里学徒太多,随便洗洗削削就能备好菜。
而且酒楼经营都会比寻常需要多备菜,对她们而言便是顺手的事。
学徒们本还担心酒楼里的事情不够那么多人干拿不到工钱,谁知如今多了活计人人都有事做有钱拿,自然各个欢呼雀跃。
叶盏自然是鼓励她们:“等过些时日你们便可带徒弟了。”
学徒中有胆子大的接话:“师傅,再添些徒弟,没有那么多活计怎么办?”
“会有的。”叶盏也不明说,只是微笑着鼓励她们。
学徒们面对面交换一个眼神,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既然师傅说了她们便都相信师傅。
果然不多久叶盏便叫她们:“家里可还有想来学徒的女亲戚,我这里还打算再招十五人。”
学徒们高兴不已,她们在城里过上了好日子,自然盼着自家亲戚女眷们也能有好日子可过:师傅给她们住的大房子,还给她们吃从未见过的好吃的,每顿饭都有肉吃!还给她们送崭新的细布衣服!还有工钱可以拿。
于是便托人将这消息传回村里。
不到第二天就招了十六人。比起上次的质疑怀疑,这次乡亲们忙不叠都报名:孩子在那里过得神仙日子呢!刚当学徒就有工钱捎回来,才十几岁的女娃就开始养家,比家里一个壮劳力种地还赚得多,这谁不眼馋?
家里有适龄女童的,本来打算送去嫁人想去提脚卖掉的,当即都往叶盏这里送。
叶盏自然跟上回一样,照单全收。
宓凤娘免不了要提醒两句:“我们家里当真需要这许多人?”
“是啊妹妹,酒楼刚开时你招那十五人还有个由头,毕竟我们摊开了酒楼食肆蛋糕脚店好几处,可如今人手充裕,再招十六人万一招多了呢?”玉姐儿作为二把手也很担心。
“放心吧。”叶盏自有安排,“她们还有去处。”
只不过第一步是安置这么多人的住宿吃饭和办公场所。
这点还算比较好解决,叶盏在酒楼旁边租了个大院子。
“还好这院子是在南郊,价钱便宜。”玉姐儿算钱时候庆幸不已,虽然酒楼如今就如一只下蛋的金鸡,然而她们赚的利润都全部投入了酒楼的后续经营,手里几乎没什么现金,还是不能随心所欲。
瑛娘便纳闷:“我从前听说书人说书,说酒楼当家出手就是百两银子英雄救美,却原来都是假的。”
“那是。”玉姐儿给她解释,“大凡有些上进心的东家都要关注酒楼的后续经营,自然不能由着性子花用,旁的不说,我们跟米行每日里都要结算,这都要现钱结算,还有买菜、买肉,铺子租金、人员薪俸、餐具损耗……都是左手倒右手,好容易有些进项,还要拿钱出来琢磨新菜式,开新酒楼,哪里那么多钱挥霍?”
这院子是四合院的形式,以前住过两兄弟所以被砖墙分割成前院后院两部分。
叶盏便收拾了一下前院,将里面多余的家具都搬空,清扫干净之后搬入了几张干净大餐桌。再里面放入各种厨具。
金哥儿和银哥儿帮着往里面搬家具,此时看出了端倪:“妹妹莫非是要再开一个店?”
"不是再开一个店,而是要做一个中央后厨。"叶盏琢磨着回答他们。
"中央后厨?那是何物"叶家人齐齐惊讶,没听过这样的名词啊。
“我们现在备菜不是在酒楼后厨有专门的区域吗?可是随着我们业务范围的扩大,原有的区域便不够用了。”
玉姐儿想起酒楼后厨,原本在后厨东侧一长条区域都是洗菜切菜备菜的区域,然而由于扩大了道观的业务,原本的区域就不够这么多人劳作了,便又在旁边增加了一块:“的确如此。”
“所以我租赁了这个房子,前面做中央后厨,负责酒楼和食肆、盖浇饭、女道士道观所有菜品的洗菜和切菜。到时候统一配送。”
这是后世连锁店最常选用的中央厨房制度,叶盏作为大厨坚决反对预制菜,但也认可提前洗菜和切菜能提升效率。所以她决定将备菜和做菜之间时间间隔控制在一小时之内,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不会让原材料变质,影响食物口感。
叶盏想得很清楚,酒楼和女道士观就在中央后厨旁边,切好后拉过去不过十分钟路程以内,所以不涉及原材料运输保鲜的问题,就不用担心现代保鲜技术无法应用。
食肆毕竟在城区里,虽然有梁河船运方便,但毕竟涉及食品安全,就洗胡萝卜、萝卜这样不容易坏掉的食材,半小时内送过去不影响新鲜度。
等伙计们适应了中央后厨的操作方式,还可以给她们培训蛋糕的提前备料,将蛋糕脚店的效率也提升上去。
“妹妹啊,你这法子固然好,可是你想过没有,我们现有的后厨完全能满足店里的需求了。”玉姐儿挠挠头。
酒楼里虽然有时候会忙些,但应付日常绰绰有余。
不过妹妹总是做出对的决策,所以她想问问妹妹到底又有什么新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