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大宋市井人家 正文 第173章

所属书籍: 大宋市井人家

    ◎柿子醋◎

    回鱼箸的礼送到了裴家。

    果然宓凤娘的构思很有效果,裴家那些来观礼的亲眷们和好友们也不得不肃然:从门第上自然是裴家高些,可人家宓家准备周密,女儿也是养得如珠如宝,不得怠慢。

    不过亲戚里难免也有喜欢拱火的,有位远房旁支的胖夫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婶子,这家亲家倒是下马威。”

    “这是人之常情。”柳氏摇摇头不以为意,亲家们性子颇合她意,“再说人家也算是丑话说到前头,总好过一开始什么都愿意,到后面过日子时又指指点点这也不喜欢那也不喜欢,日子都不够她折腾的呢。”

    亲戚们都看向那位胖夫人,纷纷忍笑:适才开宴前侍女问她忌口什么,她说什么都吃,结果等菜品端上来后她一会嫌鹌鹑要手剥一会说不吃葱姜,闹得她身边起了不小骚动。

    胖夫人也听说出了柳氏是在刺自己,不由得讪讪,嘀咕一句:“您也太过记仇了。”

    旁边宾客们忍俊不禁:“若不是柳氏刺你一刺,人家正主就要出面赶你走了。”一边朝屋檐下努努嘴。

    屋檐下站着裴昭,脸色不大客气,应当是听到了这边对话带着怒气想要驱逐胖夫人的,多亏了柳氏刺了一句替宓家出了气,再行驱逐亲戚就显得过于不近人情,否则裴昭真要过来当面赶人。

    胖夫人一下熄了火,裴昭如今如日中天,她自然也不敢得罪。

    这次没被当面赶走,但看裴昭脸色,只怕以后再也不会被邀请进裴家了。

    胖夫人不由得心里懊恼:你说这破嘴!怎么就想到出面挑刺呢?!

    其他亲戚们心里门清:说到底是胖夫人嫉妒裴家蒸蒸日上,加上本性就喜欢搅屎棍一般四处挑拨离间,以挑起旁人家事端为乐,之前有好几家亲戚们都被她挑唆过,眼看着旁人家起了纷争,她又一脸无辜做和事佬来劝架,还要假惺惺加一句:“倒是我多嘴了。”

    受过她祸害的亲眷们看她今日这般丢人,都在心里暗暗道一句:该!

    而且看德音和柳氏这架势,都将那未过门的媳妇看得紧,日后自己也要打起精神,对那宓家小娘子多些尊重。

    叶盏全然不知自己还未过门就已经免去了不少麻烦,她如今有自己的大事要忙。

    这些天她接手了食饭行,但盘完账后就发现了大问题:段义那厮挪用了公款!

    怪不得他那么用力争夺行老之位,甚至还不惜害出人命,原来都是财帛动人心。

    只不过此时段家全部资产已经充公,叶盏往衙门里提交了类似陈情申诉的文件,也不知道这些钱财还能不能再回馈回来?更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不管古今中外,官僚主义的弊病一直存在。

    可食饭行上下还指望着这笔钱呢,这笔钱原本就是大家凑出来用作扶危济困的:每位成员交出小金额会费,若是有人家经营不善破产或者要大额投标就由行老拿出这笔钱帮扶、做投标保证金。

    如今没有这笔钱,食饭行要用起来就捉襟见肘。

    这就是叶盏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

    宓凤娘听了女儿的困境,帮着在旁边出主意:“要不,再收一遍?”

    叶盏摇摇头:“因着段义挪用公款成员们对行老已经不甚信任了,我这时候再筹钱,愿意交的只怕少。”

    “那……要不爹带着你去贩些古董,你来食饭行博卖一番?”叶大富胸有成竹,“根据爹做博卖的多年经验,购置一款50两的周时青铜樽,一两赌一次,你们食饭行上下几百人,就算有一半动心也是大数目,还有部分人赌红了眼赌上几次,筹齐三百两银子轻而易举。”

    啧啧,堪称大宋版福利彩票。

    “不成!”叶盏坚决对不正之风摇头,“爹,我们食饭行是正经行会,我也是正经行老。”拒绝赌和博卖。

    玉姐儿赶紧撵爹娘:“爹,娘,你们就让妹妹自己想办法就好。”不然还不够裹乱的呢。

    叶盏翻了翻食饭行现有的资产,想看看有什么可以借此盈利的成本:

    行会有一座宅子,是集会时用的,算是办公地点。

    还有些板凳桌椅厨具,是大伙儿捐出来的,帮那些乍到汴京做生意的外地商人扎根落地。

    再就是汴京郊野很远山里的一处贫瘠山坳。

    这也是段义干的,他沉迷上了汴京盐引期货,奈何学艺不精,赔了大半,那时候为了回本被人忽悠买了一处肥田,意图通过土地产出作物出售给食饭行的厨子们来获利。

    可惜被人忽悠了,那片土地贫瘠且是山地,种植小麦的话需要人上坡下坡精心侍弄,运费引水太过费力,人力成本太高。

    也是段义一时利欲攻心,不好好想想,汴京权贵众多,若是真的良田哪里轮得上他?

    所以那片田地就此荒废。

    叶盏先去找中人帮忙出售,中人也为难:“宓行老,您是为难我,不骗人这田肯定卖不出去。”

    叶盏只好特意去那片田地里去看看。

    坐完船又坐牛车,最后靠走,金哥儿和银哥儿纷纷吐槽:“偏成这样,不如卖给逃犯做藏身之处。”

    田地的确很贫瘠,连野草都长得不甚茂密,在山坡上陡峭,要是种田只怕雇人、运粪肥、浇水都要花一大笔钱,还不一定能产出。

    玉姐儿替妹妹担忧:“这可如何是好?不然就跟食饭行里的同行们征询下,看谁家要隐居。”

    “哪里有那么巧的事。”

    叶盏走了一圈,倒见地里都长着柿子树,不由得奇怪:“怎得已经种了柿子?”

    看田的老头回话:“宓行老,那是前任主人种下的,因着种不成稻麦,所以种了柿子,不用耗费人力看护,只偶然浇几次水就好。”

    “既然能种柿子,那去买卖柿子也能赚钱啊。”金哥儿不解,“汴京城柿子也能卖钱。”

    “那得柿子好吃啊。”看田人苦笑,“我们柿子涩又硬,做柿饼都不好吃。”

    汴京人是有钱,但不是傻啊。

    叶盏却想起旁的事:“既然这样,拿来酿醋怎么样?”

    酿醋?

    下次食饭行集会的日子里,叶盏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段义留下的三百两缺口,大伙儿是怎么想的?”

    下面掌柜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愿吭声。

    他们可不想再捐一次款,说实话,因为段义的事,他们现在看叶盏都透着几分怀疑:万一她也想捞一笔呢?

    叶盏面对下面的冷场也不着急,慢吞吞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建议以后咱们食饭行集会都不用再收会费,这三百两我也给想法子补上,不知道大家意向如何?”

    什么?

    大伙儿原本低着头装死,这下全都抬起头,当自己听错了。

    “我说,段义出了这事,我们索性以后免了会员收费的事,以免再有行老中饱私囊。”

    这下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纷纷瞪大眼睛,还有什者惊讶出声。

    “可是,行老,那我们的钱从哪里来?”有人问。

    “是啊,难道以后不扶危济困了?那食饭行可要被其他行会嘲笑的!”下面的厨子们慌了,若是这样倒还不如筹钱出钱。

    叶盏摆摆手:“大家莫慌,这些都还要做的,只不过钱由我们自己经营来。”

    经营?那是什么意思?

    此时人群已经全然没了一开始的抵触,只剩下好奇。

    叶盏也顺势抛出自己的两大举措:“一是将咱们集会的这院子腾出一间屋做脚店,对外营业,大家伙每人来经营一天。”

    “二是将段义购置的那块田地里的柿子全部用来酿柿子醋,酿好后大家一起帮忙出售。”

    “这两样获利都可以拿来弥补三百两的空缺。”?

    还能这么干?

    大伙儿一惊跟着一惊。

    “改一间房子做脚店,轮流经营是个什么意思?”

    叶盏看他们果然上钩,耐心解释:“就是将这间院子里靠外面的那间改动一下,把门改向对外,里头垒上灶台,摆上几张桌椅,也对外开张。只不过做饭的厨子和跑堂伙计掌故有我们行会里的成员每家轮流来操持。刨除成本的收益归食饭行经营,每家都记账,账册就放在店里由所有人查阅,确保无法做假账。”

    这……能行吗?

    大伙儿想了又想,却不由得不同意这是个好主意:轮流经营,既不算负担,也能给自家店扬名呢!

    一旦城里百姓知道这间脚店能吃到全城特色,没准就会时不时来这里吃饭,轮到自己的那一天岂不是能大大扬名?

    不是人人都像宓家酒楼这么有名,但能趁机蹭蹭那些大酒楼的名号来打广告,不是很好?

    大酒楼的老板们也无所谓:这不就是个擂台吗?他们轮流来打擂台,城里百姓好奇都聚过来看,万一觉得自家比竞争对手好呢?

    能经营大酒楼,各个都有些傲气在,这会儿已经摩拳擦掌,思忖着如何脱颖而出傲视群雄了。

    既对自家有好处,又能筹措资金,大伙儿都觉得这法子好。

    至于第二个主意,“酿醋?柿子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