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肚儿羹◎
今日来店里的,除了宓家酒楼的食客们,还有各家酒楼的老板:行老敢为人先打头阵,他们也想来探探虚实。
除了自己来到脚店门口,有那心胸宽阔的老板还免不了跟自己老食客们宣扬,叫他们都来这店里吃吃饭。
因此店面不大,却是内外都围满了人,惹得周围路过的人也免不了探头探脑,要看看是什么热闹。
凑过层层人头,见店里桌椅整齐,客人乖乖坐着喝茶,看着就是个很正常的小食店,路人不免失望:“没打起来啊?”
可就在这时后厨一声响亮的招呼:“上菜啦!”
食客们纷纷抬头伸脖,露出期待的神情,这骚动让本来想走的路人也停下了脚步。
一个爽利的小娘子举着木质托盘,脸上带着和善笑意:“这是您的香箪片拌脆皮鸭、陈年花雕熟醉蟹,这是您的鲫鱼肚儿羹……。”
左支右绌,将菜品分桌放下,丝毫不乱。
风将盘中的花雕香气吹过来,诱人的酒香混合着葱姜的呛味,一下就路人挪不动眼:味道不错。
一盘有四个橙黄色的螃蟹,浸泡在琥珀色汤汁里,边上撒着剁成末的嫩绿芫荽、白白的姜丝、红彤彤的小枸杞、浅黄的小菊花。
芫荽枸杞生姜去寒
路人摸了摸肚子,似乎他也有点饿了。
可是不知道滋味如何呢?
路人就耐着性子看下去。
很快又有茶饭量酒博士端上来专供洗手的水盆水壶和专门剥螃蟹的蟹八件,客人挽起衣袖洗完手后,便拿起一个陈年花雕熟醉蟹。
螃蟹的个头很大,一看就很饱满,客人轻微抖了抖熟螃蟹上的汁水,拿起蟹八件一一开始拆借螃蟹。
眼看着蟹黄都流到他手上了,就知道这螃蟹肥美异常。
再看旁边食客们吃的,鲫鱼肚儿羹里头大小均匀的鲫鱼肚白嫩嫩,脆皮鸭片成片后和香菇片凉拌,又有淡褐色又有焦黄色,很是诱人。
看到这里食客终于忍不住了,走进去后也开始点菜:“小二,我也要吃饭。”
他点了一份鲫鱼肚儿羹。
这鲫鱼肚儿羹是时下大宋百姓流行的一种吃法,做的时候要先将生鲫鱼破肚取肠只采用鲫鱼腹部两块丰腴之肉,所以很耗费工时。
路人眼看着叶盏在后厨将杀洗好的鲫鱼拎起,飞刀迅速经过,就将鲫鱼两片肥肚切下,并用葱和生姜、花椒、黄酒浸泡去腥。
趁着腌制鲫鱼肚的时机,叶盏将开火炒制剔除下来的鱼骨鱼肉碎,看着大火烧得滚烫,这才倒入几勺开水。
边煮熟还边用铁铲不断铲断碎肉,将鱼肉和鱼刺统统碾碎,让它们在沸腾的热汤里煮得更碎。
一会功夫,那些鱼肉就已经尽数熬煮进了高汤,鱼汤也变成了乳白乳白的颜色,这时叶盏放入胡椒粉和盐开始调味。
食客不由得舔舔嘴唇:“那鱼汤看着就很好喝啊。”
不过说完后反应过来他点的是鲫鱼肚儿羹,不是鲫鱼汤,不知道老板接下来会怎么烹饪?
叶盏拎起铁笊篱,将腌制好的鲫鱼肚放入铁笊篱,盛到鱼汤里开始炖煮。
眼看着鱼汤沸腾,鲫鱼肚的颜色也从粉色变成了好看的白色,这时再捞出鲫鱼肚肉放在一边晾凉。
趁着放凉的时间叶盏开始将鱼汤倒入碗中,中间用了纱布,确保一根刺和鱼肉渣滓都进不了鱼汤中。
“好精心啊。”食客感慨,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刚才路过这家店时外面围着许多人,这菜品的操作精细程度,一看就知道老板是用心的。
至于味道……这么复杂操作,能做到难吃,那也需要很高的天赋吧?
不过万一不好吃呢……
也不是不可能。
食客有点担忧,又看向了叶盏。
叶盏那边还没完,已经起好了油锅,将那团鱼渣滓放入了油锅开始大火煎炸。
听着油锅噼里啪啦响,鱼香和油香混合,一起往空气里散发着浓郁香气。
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嗅嗅。
炸好后起锅,一盘焦黄酥脆的炸鲫鱼肉就好了。
食客不由得感慨:“好聪明的办法。”
鲫鱼好吃,但平日里自家吃鲫鱼时难免会嫌弃鱼刺太多,吃起来不够尽兴,没想到这家店里这种处理方法让人既能大口喝鱼汤又能尽情吃酥炸鱼肉,真是高明。
对了,还有两块鲫鱼肉呢,那怎么办?
叶盏眼看着鱼肉已经晾凉了,便拿起镊子,开始一点点夹出鱼肚里的刺。
“啊?”
看热闹的食客们集体惊讶,那也太麻烦了吧?
玉姐儿和其他伙计倒很淡定:叶盏早就跟她们讲解过,这时候鲫鱼鱼肚上的肉其实已经不多了,再加上排列有规律,只要顺着皮肉将鱼肉轻轻翻折,就能一点点顺着茬口拔除所有鱼刺。
拔完鱼刺后,叶盏又用了花椒粉末和各色调料调和汁水,再将两片鲫鱼肚顺顺滑进了鱼汤里。
“菜好了!”玉姐儿高高兴兴将菜品端上去。
食客道了声谢,打量着上来的饭菜:一共是一大碗鲫鱼汤,内里漂浮着剔过刺的两片鲫鱼肚
片鲫鱼肚后腹部相连,展开后恰似蝴蝶,漂浮在奶白的鱼汤中,蝴蝶白汤,看着展翅欲飞,不似普通饭菜,倒像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旁边放着一盘油炸后的鲫鱼碎渣。
还有一个梅花样的小瓷碟,应当是蘸着吃的蘸料,里头料汁看着很香,还撒着葱末和红色茱萸碎,并未因为是蘸料就粗略对待,仍旧是一样的精致。
食客先尝尝鲫鱼碎渣,油炸后酥脆满口,“咔嚓咔嚓”作响,里头的刺也被油炸得焦脆,再也没有吃鱼刺的烦恼,反而让油炸碎渣整体都变得更有嚼劲。
再喝一口鱼汤,奶香醇厚,鱼味鲜美。
鲫鱼肚又嫩又滑,没有剔刺的烦恼,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
一顿饭吃完,食客吃得眉飞色舞:“这顿饭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要不是亲眼所见他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居然有人能将鲫鱼做成无刺。
“老板可真厉害。”食客忍不住看了一眼叶盏,“也不知婚配与否?”美丽的妙龄女子当垆做饭,他免不了猜想其中有什么故事。
“当然。”旁边桌的食客冷着脸看他,“你可别打主意,那是我们食饭行的行老大人。”
行老?
这么年轻就坐上了行老之位?
“再说了,她定亲的人家是那位小裴大人,那可不是吃素的主。”旁边的人提醒,“喏,那不是进来了。”
食客看过去,就见门外进来个威严英俊的男子,不由得一愣。
对方这相貌身高,真与老板很般配呢。
他有点遗憾,忍不住又看了叶盏一眼:真是相见恨晚啊。
不知道他是否看多了,食客一转过眼,就撞上了裴昭清冷的眸光。
冷冷的,似乎在警告他。
食客打了个激灵,一下明白“那不是吃素的主”是什么意思,当即低下头来认真吃菜:还是做个普通食客就挺好。
这几样菜式每样都获得了赞誉,饕客们吃遍了京中美食,自然很是青睐这种汇集了多家酒楼精华的地方,全城餐馆在同一间店里角逐,那他们还不得拿出压箱子的法宝?听上去刺激有看头。
因此过了一两天,这家脚店的生意就火爆了起来。常常供不应求。
食饭行的成员们自然是很希望生意好:一来能尽快弥补那三百两亏空,二来嘛,他们家的生意非但没有变萧条,反而变得更好了。
而且多家店里的老板少不得精心琢磨自家菜式:同台竞技,若是被客人说“怎么不如昨天那家的好吃?”那不是丢人丢大发了?
因此一时之间食饭行的风气大为好转,没什么人去挑拨闹事,大家都专心琢磨菜式和生意,力求一举成名: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脚店的事得了极大好处,季度末盘账时就发现利润已经到了三十两银子,这速度下去几年就能赚够三百两。
食饭行上下这回提起叶盏都是心服口服:“没想到行老这么厉害!”
“当真是智多星,想出的点子既救了行会又给我们宣扬了好名声。”
如今提起食饭行,京中那些行会谁不艳羡?
这还没完,等柿子收获时,叶盏再召集行会上下都来酿柿子醋。
柿子和梨是目前发掘的仅仅靠自身就能发酵的醋种,不需要靠醋曲,因此成本上能够节省一下。
诸人将柿子清洗晾干切块后注入大陶土坛,随后便是看它慢慢发酵了。
过了一年,柿子醋开窖,芳香扑鼻。
著书立
说玉姐儿连着点头:“段义那厮在时曾影响得食饭行上下都歪心思,不是送礼钻营就是陷害排斥异己,没想到妹妹来不费吹灰之力就整治好了,可真是书上说的垂拱而治。”
叶盏笑:“这就如池塘中放一条鲶鱼,定将其他鱼搅动得也活力十足。”
“说得好。”金哥儿在旁点头,“无为而治。”
“奇怪。”银哥儿问道,“大哥今天怎得不读书了?”
金哥儿要么去自己的铺子里帮忙,要么就是护送妹妹,除此之这么久都是在书房里苦读。甚少出来跟兄妹们打闹。
“不如出来散散心,不然一味读书,恐怕到时候提笔笔下无山河沟壑,只有满笔的死板掉书袋。”大哥咳嗽一声,“我打算参加今年的考学。”?
兄妹几人齐齐惊讶,不过很快就平息:大哥的性子的确是屡败屡战的。
因此很快就纷纷出主意帮大哥,这个提出自己同僚的儿子去年才中,可以联络问问考学相关问题,那个说给大哥缝坐垫,还有说做护膝的。
大哥含笑摇头:“都不用,考题早有赵小七帮我解析过,坐垫和护膝都已经有了。”
“哦。”玉姐儿答得意味深长,飞快瞥了一眼远处的瑛娘,“那大哥请我们几个知情人去喝茶可好?”
金哥儿知道这几人嘴严实,不至于将没影子的事宣扬出去,但还是担心漏出点风声影响了瑛娘声誉,便爽快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