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一碗水 正文 第三十章 江河不择细流 (下)

所属书籍: 一碗水

    外国参观团走了以后没过多久,三美就从书店抱回来一摞书,晚上陈欣去找她谈事情,就看到她正在挑灯夜读,还以为她自考的劲儿又上来了:“你这人怎么一阵一阵的,不是说不考了吗?”

    结果走近才发现,这刘三美是在学日语,学得还挺认真,不像是三分钟热度。

    “你还真想和那个山下智久做生意啊?”

    三美站起来活动了一下四肢,认真想了片刻:“想是想,不过我觉得他那天就是随口夸夸,不能作数,我不觉得他会回来咱们这儿和咱做生意。不过,我早前就听日娃说过,现在进口咱们野生菌最多的国家就是日本,听说连海关的那什么生物条文?记不得是不是这么叫,反正听说那个都是特批的。我在琢磨,那马老板从我们这儿把菌子收走以后,转手也是卖给日本人,并且中间可不止转一道手呢,要是我能直接和日本人做生意,那不是两边都高兴。”

    陈欣想想,觉得也对,不过日本人做生意是出了名的挑剔,这颗桃子恐怕没有那么好摘,她把三美拉回桌边坐下:“但是现在临时抱佛脚学日语也晚了点,要不这样,你干脆找两个日专的学生,现在大学生都缺实习证明,到时候你就给她们发岗位补贴和实习证明,她们指定能帮你把翻译的事干好,事半功倍。”

    三美摇摇头,她不是现在就要和日本人做生意,她想的是总有一天会和日本人做生意,反正是总有一天,那日语早一天开始学就多学到一天,也不在乎快慢了。何况,现在还没有找到日本人的销路呢,八字没一撇的事,远着哩。

    “不过我和你说,这日语和咱们彜话挺接近的,我感觉比英语好学。”

    陈欣一听来了兴趣,俩人一块琢磨了一会儿五十音,再找几个发音相近的彜语写出来看搞得陈欣差点忘了这趟原本的目的——厕所的事还没完。

    前阵子向阳新村家家户户都修了厕所以后,隔壁几个村子也流行起了在室内修厕所,郑老六眼尖,干脆抢先倒腾起了这个,找了几个弟兄,专进村给人修厕所,收费也不贵,就是材料费扣掉以后剩点工钱。修厕所嘛,搞来搞去都大差不差,自己修也是一样的功夫花费,所以村民也愿意请他们,这支厕所小队的生意竟然还不错。

    本来是好好的,手艺活挣钱也比被三美返聘回地里管理玫瑰和可食用菌来得快多了,要一直这样,也能攒不少。可郑老六还一直迷信杨俊那一套,不管去谁家修厕所,都要杨俊先给他算一算,一两次还好,次次这样,杨俊简直不堪其扰,躲去哪儿都躲不掉,干脆放了一句豪言给他:“你郑老六天生就是修厕所的好料,好好干活,少喝酒,今年肯定能发达。”

    这下好了,郑老六觉得自己是老来开窍了,不干活时就在家自己s对着影碟机里播的影片琢磨,琢磨着琢磨着,他想:不行,修厕所能挣几个钱,他要和三美一样,承包。

    话说到这里,谁听了都会以为影碟机里放的起码也得是一部《澳门风云》之类纸醉金迷的剧情吧?不,他当时在看《熊出没》的碟片,《熊出没》怎么就能让他想起承包经营的事呢?

    全怪熊说了一句:“熊就要有个熊样”,熊都有个熊样,我郑老六当初一穷二白,人嫌狗不爱的,现在不也看上了新款影碟机?承包两块地怎么了?于是第二天就到村委会来了。

    郑老六进村委会闹腾这事没歇气呢,美好商贸里的员工也琢磨起来,郑老六都能去闹,凭啥我们不能?

    于是陈欣这几天,净忙着接待一波波的来访群众了,手里的工作是一点儿都没空做,只能找三美一起商量商量,而三美这边,这才知道农户和工人们在打这样的主意。

    直到此刻三美才猛然惊觉,似乎自从上一次凤丽带着李教授回村里来之后,她就没有再好好看过菌林了。第二天,她没有提前通知任何人,一个人悄没声地到林子,看到一排女工背着小背篓,有的弓着腰、有的半蹲着,在慢慢从规划好的线路往前挪动,她们的动作很快,拍打菌盖、采摘整菌一气呵成。三美跟在她们身后,等人走远了,才蹲下来看刚刚采摘过的菌窝。

    菌窝不算凌乱,看得出来工人在采摘时还是刻意控制了力道。公司规章制度要求采摘员工要做好野生菌孢子扩散和菌丝保护,操作规程写的是“拍打5次以上菌盖”“禁止暴力撬、挖野生菌根部”,实际操作中,大家确实有遵守这些规程,但只管做了,根本没管做没做好。

    难怪最近野生菌残次量上去了一些,还以为是雨水影响的原因让野生菌的菌柄变脆弱了,直到现在三美才明白,不少工人为了省时间和力气,直接把野生菌的菌柄拦腰掐断,这样菌柄就很难保持水分,自然也就变残次品了。

    她没有惊动工人们,只是原路悄悄地退出去。

    回到木屋,三美把手心里两朵只有半截菌柄的牛肝菌放在桌子上,趴在一边盯着它思考。

    工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明明一开始只有芬姐她们几个人时,大家做得都是又快又好。

    她在大脑里搜刮着关于采摘季节的所有细节,发现最近一年来的记忆是真的模糊了。

    她太久没有自己进到林子里和工人一起采摘了,以至于快忘记那种看到一个小小的鼓包——拨开表面的腐叶——一个圆头圆脑的菌帽出现在眼前——伸手进去菌盖下,摸到带点粘液的菌柄——清脆地“卡”一声,把它完整地采摘下来的感觉。

    她还盯着两朵残缺的菌,断裂的菌柄处散发出丝丝缕缕的异香,她把指尖放在菌柄上轻轻摩擦,感受菌柄上的纹路,其中一朵很快就变色了,原本橙红色的菌子变成了靛蓝色,把菌子拿到林子边扔了进去,锁上门往大棚方向去。

    这两天大棚里的温度很高,进出的工人整忙着采摘第一茬冒头的巴西菇。

    600平米的大棚里,整齐排列着数不清的培植箱,箱子里的巴西菇大大小小,褐色的菌盖,雪白的菌柄,一阵阵鲜嫩的气息从四面八方而来,覆盖了棚里的每一个角落。

    三美突然过来,让工人有些意外:“三美,你咋个来了?这儿热得很呢,今天采了三次拨了,下午再采两拨,估计下一波就等凌晨了。”

    三美点点头,把手套戴上,跟着说话的大姐一边采一边聊天,问问收入,问问生活,问问家长里短,问着问着,还真让她问出点东西来。

    大姐不知道三美打什么主意,又是个爽快人,加上老板来了又激动,一股脑把自己知道的事全倒了出来:“我可满意了,一个月三千多,一年三万多,可不比他们去安徽打工的强嘛?可那些小年轻,总想干点更好的,三美,你说说,以前一个月三千块钱,哪敢想啊?一年剩三千都要问问老天爷同不同意呢。唉,这些娃娃真的是”

    三美麻利地干着手里的活,“那他们都想干什么呢?”

    “说是也想种这巴西菇”大姐四处看了看,确认没有人在偷听,才把头从菌菇上方探过来,“我也不知道该不该说,就是几个年轻人打算干完这个月就不干了,到时候一起约着去邻村包地,我说他们哪能弄出来你这样的场合

    阵仗、规模

    嘛。你也别来气,年轻人就是,好争斗,不踏实,估计也就是凑一起没事干,吹吹牛。”

    大姐一边说,一边偷瞄三美的脸,生怕她动气,结果只看到三美的手摘蘑菇摘得飞快,脸上也是笑眯眯的,这才放下心来,扯着扯着,又扯到别人的闲话上去了。

    不用说,玫瑰种植园那边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晚上,三美一个人到镇上办事处,已经夜里十一点多了,负责电商业务的几个年轻人还在回复后台的消息,三美手里拎着几袋烧烤,一进屋就把袋子晃了几下,香味引得电脑前的人把头猛擡起来,看到是她,个个都高兴起来,手里的工作一结束,就围在了她身边:“哎呀刘总,您可算来了,前两天我们还问杨哥呢,您是不是把我们这帮人忘了。”

    “菌季嘛,那边事情多。”

    “哇,鸡脚,还是刘总大方,那杨俊哥每次只买几个根本不够分的”

    看大家啃得开心,三美给她们每人开了一瓶鲜榨杨梅汁:“最近这边有啥事吗?”

    “啥事?没啥事啊。”

    几人低头又猛啃了一阵,一个小姑娘突然擡起头:“我知道您是啥意思了,有事。有一天,杨俊哥好像被董总骂了来着”

    “你别胡说,那可算不上骂,其实就是,争了两句,董姐想让杨俊到厂里去做新机床验收,杨俊就说”

    “说什么了?”

    “说他是您请来的,要使唤也是您使唤,轮不到董姐董姐就说了他几句。”

    三美一听,脑壳冒火,男人怎么这么幼稚?这算个屁的问题,打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竟然还这样拗着,难怪前两天问他地理标志的事,他在电话那头叽里咕噜半天说不到重点,原来是在这儿憋着气呢。

    世平高速的批文已经发下来了,正是钻头觅缝找机会的时候,三美不能在这个时候影响董国华做建筑公司那边的业务,可她心里也很是过不去。

    她其实也明白,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有一些问题出现的,在何氏菌业打工的时候就见识过了。何况人员管理本来就不是她的强项,如今这些事看起来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不解决,还是得闹出别的麻烦事来。这些管理方面的事情真到自己头上,还是觉得不好处理,总的来说,还是最近太顺利了,她似乎有些习惯了顺利,所以疏忽了很多问题。

    三美回木屋想了一夜,这一夜她没有询问任何人,也没有一时冲动把杨俊骂一顿,她只是冷静地抽出当初董国华给她的那本书,又静静地读了一遍。

    第二天一大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她吵醒,迷迷糊糊扒开压在胸口的书,是冯玉斌打来的。

    山下智久竟然真的找回来了,他没有通过上一次的项目介绍人,而是直接找到了镇政府。这个精明的日本人带来了一个消息,他的贸易公司谈下了日本方面的高端连锁超市野生菌供应的合作单,他想直接和产地建立联系,所以正在找合作商。

    三美一听,这算一件大事,耽搁不得,于是急匆匆又赶回镇上,到了冯玉斌办公室里,山下智久本人并没有来,来的是一个说中文的小姑娘。

    三美和她握了手,正准备问问题呢,冯玉斌说:“等会儿,还有几个人没来,一会儿去会议室说。”

    等着也是等着,三美听着对方代表和冯玉斌聊一些和这件事没关的东西,渐渐走了神。她在想,公司里的年轻人做工做久了,想出来单干其实并不奇怪,采摘环节没有和工人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也很难保证她们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对待工作是啊,对待自己的事。现在美好商贸就是自己和董国华的公司,她们做得再多再好,也就那点工资罢了,怎么可能当成自己的事。那如果,让他们也成为公司的主人,让他们手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和他们自己的收入直接挂钩,是不是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呢?

    “对不起冯书记,我们来晚了。”

    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擡头一s看,何云道,还有其他几个菌厂的老板。

    好啊,看来山下智久这碗饭,是真的料很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