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守陵娘子山食纪 正文 第142章 扩大交易 多方交易

所属书籍: 守陵娘子山食纪

    第142章扩大交易多方交易

    邬小婶重新烧灶把晌午的剩菜剩饭热一热,石慧坐在灶前烧火,她神色亢奋地跟婆婆和妯娌讲述李芝生产的过程,这是李芝生的第二个孩子,李芝早有经验,生完之后还跟她聊了一会儿生产过程中的感受……

    “我比她还紧张,我待会儿要洗个澡,李芝生的时候,我紧张地发抖,出了一身的汗,直到孩子的头出来了,我摸到孩子的时候,才松了一口气……那小丫头长得可好了,胖乎乎的,头发黑黝黝的,嗓门也大。”石慧不停地说,想到哪儿说哪儿。

    翠柳看得出来,石慧现在还没有放松下来,声音还有点发颤,她玩笑说:“等我生老二的时候,你给我接生可别紧张。”

    石慧眼睛大睁,她惊讶地问:“大嫂,你怀了?”

    “没有,过个两年再怀。”

    “那你放心吧,再有两年,我指定不紧张了,到时候我已经练出真本事了。”石慧拍着胸脯担保。

    “菜热了,你就坐灶房里吃。”邬小婶打岔,“你让开,我来洗锅烧水,你洗过澡别急着睡,趁还有太阳出门转一转,免得夜里睡不着。”

    石慧这会儿还晕乎乎的,自然是婆婆咋说她咋做。

    鸡汤拌米饭,还有一大碗掺在一起的肉,她吃出来有熏鸡有熏肉,还有新鲜的兔子肉。兔肉是只兔腿,兔腿上的肉紧实,没有完全入味,一点点肉腥味勾起石慧刻意压下的记忆,产床上红色的血和热腾腾的血腥味猛地席卷上头,她嗓子眼哽住,一时憋的慌,她试图吞咽一下,下一瞬,她身子一探,踉跄着扑出去跪地吐了,吃下去的东西全又吐了出来。

    “哎呦!”翠柳吓了一跳,“这是咋回事?好端端咋吐了?”

    石慧趴在门口呕出了眼泪,她伸手挡着门,摇手不叫人出来,太恶心了。

    邬小婶舀一碗热水准备递给她,递出去之前她闻了闻,铁锅炖肉有油腥味,这碗水也有味,她放下碗,说:“外面水缸里有水瓢,你自己去舀水漱漱口,锅里的水不好闻。”

    石慧佝着腰抹一把眼泪,她微微偏头,眼角的余光划过自己曾经住的屋,那扇门一直关着,很少再开了,木门上积了一层灰,门框上的蜘蛛网上还粘着枯叶在风里晃荡。见过李芝生娃,她已经骗不了自己了,她生下一个死胎,大半的责任在她,她要是不慌张不害怕,不大喊大叫浪费力气……

    眼泪又掉了下来,石慧颤抖着深吸一口气,她仰头望天,发觉背后有人扶,她借力站起来,退了一步,偏着身子说:“娘,大嫂,你们先在屋里站一站,我把外面的污秽收拾干净,你们再出来。”

    说罢,她出门寻锹。

    “哪儿不舒服?是不是你紧张出了汗,回来的时候又喝了冷风,乱了肠胃?”翠柳问。

    “估计是见了人血,一时受不住。你伯娘生老三的时候,我去给她帮忙,那时候我已经生过四个孩子,自己生的时候顾不上想七想八,去看她生的时候,我受不住,回来之后,我足有半个月吃不好饭,也见不得肉和血。”邬小婶说,“所以我才说她别急着睡觉,出去转一转,夜里困了再睡。”

    “是这样,我刚刚吃兔肉,肉腥味一激,我就想吐。”石慧把外面收拾干净了,她也没再进灶房,说:“娘,你把饭菜倒了喂狗,我不吃了,没胃口,也不饿,我出去转转。”

    “这兔肉还是老三提来的,今儿才逮的,新鲜的肉没熏过,血气盛,腥味重。”邬小婶说,“行,你出去转转,我晚上煮粥,是吃板栗粥,还是吃番薯干粥?”

    “番薯干吧,甜甜的。”石慧捋了把头发,她往不远处的孩子窝看一眼,问:“大嫂,我要去大棚里帮忙剁番薯,你去不去?”

    “对对对,去帮忙剁番薯,大棚里番薯味浓的很,你去闻半天,保准就有胃口了。”邬小婶忙说,“翠柳也去,把孩子也抱过去。”

    翠柳闻言,她回屋把睡觉的孩子晃醒,给他穿戴整齐,跟石慧一起出门了。

    路过作坊,翠柳看作坊外的孩子们分成两帮,一帮在作坊门前,穿梭在竹架子中,另一帮隔得就有点远了,小核桃和小鹰还有雪娘家的女儿围着陶桃在作坊半里外的地方,两帮小孩都握着短木弓齐刷刷往天上射箭。

    陶桃看见公主陵的大人,哪怕是同桌吃过饭的,她面上也有些拘谨,生怕她站在这里会被呵斥。

    “是弟妹的妹子。”翠柳跟石慧说一声。

    “有印象。”石慧点头,她伸手朝作坊指一下,说:“门关着呢,外面还有几十个晾粉条的架子,架子比你还高,你就是靠近也看不清什么,不用这么谨慎,过去玩就是了。”

    “我在这儿玩也一样,这边的鸟还多一些。”陶桃笑着回答。

    “那你跟她们好好玩,要是受欺负了,回去告诉你姐。小核桃,看紧了,可不准陵里的孩子欺负咱陵长大人的妹妹。”石慧说。

    “没人欺负我,大伙儿可好了。”陶桃忙维护小伙伴。

    “行,你们玩,我们走了。”石慧看见作坊开门了,她哥端一杆湿粉条出来,她笑眯眯地喊一声。

    青果挣扎着要下去玩,但翠柳不想在这儿陪他,索性强行捂着孩子的眼睛大步跑开。演武场周边的鸟雀更多,那边的孩子更大一点,手上的弓箭不会乱飞,她带孩子过去玩安全一点。

    陶椿和邬常安也在演武场,夫妻俩都在挑选成王陵送来的番薯,为了保证粉条的口感,发芽的、霉坏的、腐烂的番薯通通不要。

    石

    慧去大棚帮忙剁番薯,翠柳把青果交给编竹箩的公公看着,她去帮忙挑番薯。

    演武场上人声沸腾,翻晒浆粉的人来人往,不时端来一盆湿浆粉摊开,再端走一箩干粉倒大陶缸里。

    “这磨的是哪个陵送来的番薯?”翠柳问。

    “帝陵和定远侯陵送来的,再有三天就磨完了,剩下的安王陵和成王陵送来的番薯合起来不到一万五千斤,估计六七天就能磨完。”陶椿又挑出一个发芽的番薯,她颠了颠,说:“番薯已经在发芽了,该种了,之后再送来的就不收了。公粮仓里的番薯磨完,我们陵里也着手忙春耕。”

    “去年我们还计划着要在山里刨土种番薯,看样子也不用种了,有其他陵的陵户送番薯过来,我们不缺番薯了。”年婶子也在挑番薯,提起春耕,她提醒陶椿一下,陵里人手不够用,在耕种上可以少耗功夫。

    “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就没贴告示。”去年谋算着要在山里广种番薯的计划只有几个人知道,没有广而告之,所以陶椿改了主意也就没提。

    “眼下我们主要集中精力做粉条和养牲畜,秋后还要榨油,陵里的祭田维持原样就行,多种省事的庄稼。依我看就是八成的地种麦子,余下的二成种苞谷、花生和黄豆,主要是不能让陵里的孩子没有嫩苞谷和嫩花生吃,不然苞谷和花生也不用种了。”陶椿说,“旱地种麦,水田种稻,这两样庄稼种下就不操心了,只等收割就行了。”

    “可行。”年婶子赞同,“那你就安排下去。”

    “好。”陶椿点头。

    “娘,娘,我小舅舅跟我外婆外公来了。”雪娘的儿子跑来大声喊,“娘,你快跟我回去。”

    陶椿想起雪娘的娘家是帝陵的,她忙起身追上去,交代说:“雪娘,你爹娘走的时候跟我说一声,我老爹也要回去,我叫他跟你爹娘和你兄弟一起走,路上有个伴,安全些。”

    “行,我明儿跟你说,我估计我爹娘跟我兄弟是来送果树的,你还记得吧?我还收了你们给的银子。”雪娘说。

    “记得,记得。”陶椿想起陈青云进山巡逻去了,陈家没男人搬果树,她点两个男人跟雪娘走一趟,嘱咐说:“要是有果树,把果树搬去我家,丢院子里就行了。”

    大概半个时辰后,跟雪娘回去的两个男人过来了,雪娘爹娘的确是来送果树的,雪娘还托他们带话,她爹娘和兄弟三天后返程。

    陶椿傍晚回家,她通知老爹多住几天,到时候跟帝陵的三人一道同行。

    三捆果树都是细苗,不晓得是还没发芽,还是离土久了芽孢掉了,三捆果树都没嫩叶,压根分不出来是什么果树。陶椿留下两捆,另一捆,她跟邬常安连夜给当时出银子的几个妇人送去,也无需挑选,各挑几根,种出来什么就是什么。

    次日,后妃陵和成王陵的陵户来告辞,恰逢陶椿带着一家人在挖坑种树,后妃陵的陵户问了一嘴,忙说:“我们陵里有种山葡萄长得好,个头小但甜的很,还有苹果树,都是老果树,移过来就能结果的,你们要不要?我们拿果树跟你们换粉条。”

    “果子好吃?你可别骗我,我们陵里的野果子都不好吃。”陶椿说。

    “不骗你,我们陵里的果树应该是从山外移进来的,哪一年移的不清楚,反正我小的时候就有了,也没人探究过是谁移进来的。陶陵长你放心,我骗谁都不能骗你,我们往后还想跟你们做生意的。”

    “行,那你们把果树挖起来送过来,一棵果树抵一只羊羔。”陶椿思量着说,“但我不知道味道到底如何,暂且只要二十棵果树,苹果树和葡萄藤五五开。”

    “成,我们回去了就挖。”

    “我们陵里有什么公主陵缺的东西?”成王陵的陵户很快反应过来,“陶陵长,你们陵里还缺什么?我们要是有,我们来拿粉条的时候给你们捎过来。”

    公主陵一大早就热闹起来,陵里的陵户各个精神极了,成王陵的陵户看到不是不眼热,要是他们陵里有公主陵没有的东西,他们也能扩大种植,以后来公主陵还可以趁机跟旁的陵做生意换东西。

    “兄弟,你们陵里要果树吗?”后妃陵的陵户已经行动起来了,卖一家是卖,卖两家也是卖,不如多卖点,多给陵里换点粮食回去。